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珍珠鱉繁殖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珍珠鱉也稱美國山瑞鱉,主要分布在美國中部、南部地區,是近年從美國引進的一個新品種。因其具有適應性強、食性雜、抗病力強、生長快、營養價值高、成本低、市場銷量大、經濟效益高等特點而深受廣大養殖戶的歡迎。為探索珍珠鱉規?;?a href="http://m.cp2654.cn/lunwen/scfzlw/24334.html" target="_blank">繁殖技術,扭轉廣西養殖珍珠鱉所需的鱉苗大部分由外省供應的被動局面,我們于2010年9月1日到2011年12月30日利用自身優勢開展了《珍珠鱉規?;敝臣夹g》試驗,現將試驗情況及結果報告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地點:廣西南寧科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屯里養殖基地。養殖基地總面積6.67hm2,基地四周建有2.5m高的圍墻,標準池塘七張,編號為1~7號,共4.67hm2,水電等配套設施齊全,交通方便。2.親鱉塘的形狀和面積:用3號塘作親鱉塘,南北朝向的長方型,長150m,寬44.5m,底部平坦,面積0.67hm2。3.親鱉塘的改造:在2010年9月30日前,對親鱉塘進行徹底改造清整:用勾機將塘底的所有舊淤泥清除,再放入10cm厚的軟紅泥。塘基用片石砌成,塘四周用紅磚砌80cm高的“T”型防逃墻。4.建造產卵沙場:在塘的北面建造100m2的產卵沙場。用細沙,沙厚30cm。產卵沙場上方用鋼管做架,搭蓋石棉瓦。用木板做斜坡連接池塘(斜伸入水中50cm)和產卵沙場,以方便親鱉上沙場產卵。5.孵化房的建造:選一個30m2的房間,頂部和四墻壁覆釘上3cm厚的泡沫板,再釘一層塑料薄膜,門窗釘上紗網以保持通風。地面沿墻壁根四周建造寬10cm、高5cm的水溝以防螞蟻危害。用50×80×10塑料托做孵化托。孵化介質采用粒徑為3mm~5mm的原裝蛭石粉。6.建造食臺和曬背臺:在池塘的南北朝向中線、水位1.8m處用直徑10cm的圓木和已刨光的、厚度為3cm的杉木板搭建一個長130m、寬0.60m、長的兩邊伸入水下與水面成30°斜坡的梯型食臺。7.池塘消毒:2010年9月1日,按每公頃750kg的用量用生石灰就地化開后對全塘進行潑灑消毒。8.放水:水源為地下水,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5051—2001),2010年9月2日開始抽水放入塘中,到2010年9月7日池塘平均水位達到1.75m,接近食臺平面。9.培水:2010年9月8日,用氨基酸生物培水素全塘潑灑進行培水,用量是每公頃15kg。3天后池塘達到肥、活、嫩、爽標準?;祓B常規魚:按每公頃3000尾的標準,放入可調節水質的鰱、鳙魚,鰱、鳙魚比例是1∶1,規格是0.25kg/尾。10.親鱉的選購:(1)選購時間和地點:2010年9月11日委托廣東一家公司從美國引進,交貨地點在順德市一個養殖場內。(2)選購標準:野生鱉、生物學特征明顯,體重8kg~20kg,無釣鉤、無傷殘。雌雄比為4∶1。(3)選購數量:共500只(其中雄性100只,雌性400只),共7650kg。平均體重15.3kg。(4)包裝要求:用舊棉布袋單只包裝,平放在有通氣孔的規格為80×50×30的塑料箱中,一箱一只。(5)運輸要求:面包車,晚上十一時后常溫運輸。11.親鱉放養:2010年9月13日上午10時入塘,入塘前:用濃度為10g/m3的甲魚銨碘浸泡消毒,15分鐘后捉放在塘中食臺上任由其自然入水。入塘后當天開始,隔天全塘潑灑一次消毒先鋒,用量是1mL/m3,共潑灑四次。密度要求:每公頃水面,在數量上不超過750只,重量上不超過22500kg。12.投喂管理:投喂時間:每年的4月20日到11月20日,一天一次,每天下午5時投喂。飼料配方:70%的全價甲魚配合粉料+30%鮮活飼料(鮮活魚、蝦、螺等)+適量的甲魚多維素,混均后加適量干凈水做成軟團狀投喂。投喂量:按總體重的1%計,視天氣、攝食情況適量增減。13.水質管理:保持水位1.75m,每30天放掉舊水30cm加注新水(地下水)30cm。14.防病管理:每月用生石灰(用量是300kg/公頃)或甲魚銨碘(用量是1mL/m3)全池潑灑消毒一次。在疾病流行季節(4月~10月),每月投喂一個療程(5天)的甲魚肝胃保,每公斤飼料用量是2g。15.孵化管理:將原裝蛭石加噴清水調成含水量為5%~7%的孵化用蛭石,并放入孵化托中備用。每天下午5時在產卵場挖卵一次,放入臨時沙盆中,移入孵房內,24小時后挑出受精卵埋入孵化托的蛭石粉中進行正式孵化。自然常溫孵化。期間視濕度情況加噴清水,保持含水量為5%~7%左右。保持通風,防止鼠、蛇、螞蟻等的危害。一般孵化70天左右出苗。16.防盜管理:24小時有管理人員值班,攝像頭全方位監控。
二、結果
1.親鱉成活率:從2010年9月6日下午6時全部入塘,到2011年12月30日,總共死亡親鱉49只(雄鱉12只,雌鱉37),死亡率為9.8%,也就是說成活率達90.2%。以月份為統計單位,9月死41只,10月死3只,11月4只,12月1只。2.產卵量:2011年4月23日開始產第一窩卵,到7月29日結束。共計產卵1561窩,平均每只母鱉產4.3窩,每窩最少13枚,最多41枚,平均每窩29枚,總卵數為45269枚。3.受精率:共確認受精卵37754枚,受精率為83.4%。4.孵化率:共孵化出正常珍珠鱉苗34998只,孵化率為92.7%。
三、討論
1.人工養殖的中國山瑞鱉五年成熟。故筆者推斷珍珠鱉的性成熟年齡也應為五年左右。本項目親鱉采購的標準是:野生鱉、體重8kg~20kg。筆者認為能達到這個標準的鱉,年齡應該不低于8年,都應達到性成熟年齡。試驗結果是平均每只母鱉產4.3窩;另外,對死亡的母鱉進行解剖,都已懷有各種時期、各個規格的卵泡。這印證了筆者的判斷是正確的。2.由于珍珠鱉是大型鱉,本項目在放養密度上控制標準是:每公頃水面,在數量上不超過750只,重量上不超過22500kg。結果是水質很穩定,每月僅需換30cm水,病害少,在放養兩個月后很少出現死亡。故筆者認為是這個密度是適宜的。3.成活率僅90.2%,死亡率高達9.8%。筆者認為主要原因一是親鱉是在野生鱉中選留,部分親鱉可能體內有內傷;二是經過長途的運輸,抵抗力下降;三是多次捕捉導致體表刮傷感染。4.死亡的49只親鱉中,時間集中在放養的當月(9月),占死亡總量的83.7%。這說明野外捕捉、運輸、換塘應激因素和刮傷感染等是親鱉死亡的主要原因。減輕這些應激因素和避免刮傷感染將能大幅提高親鱉成活率。過后死亡率很低直至零死亡,說明本試驗所采取的投喂技術、水質管理、防病技術是適當的。5.存活的363只雌鱉共產卵1561窩,每只產4.3窩,總數45269枚卵,平均每窩29枚,最少13枚,最多41枚。這些結果比預計的要理想。筆者認為成熟母鱉產卵量的高低與營養因素最為直接相關,因此,“70%的全價甲魚配合粉料+30%鮮活飼料(鮮活魚、蝦、螺等)+適量的甲魚多維素”的投喂配比是筆者目前掌握的最理想的珍珠鱉親鱉飼料配比。6.受精率83.4%,孵化率92.7%,雖然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仍然還有提升的空間。很多問題,如雌雄比例與受精率的關系,維生素的使用與受精率的關系,不同的孵化介質與孵化率的關系等,均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