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學專業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些年來,國外先進的科學觀念以及創新的設計理念已經在國內高校建筑學專業中慢慢的滲透到課程教學領域里。此種環境下,一直沿用的學院派建筑學專業的教育模式已跟不上當下教育界的新變化形式。所以,在對沿用的模式發揚和繼承的基礎上,工作室制的建筑學專業的教學模式就此被提出,并且建筑教學的發展方向正在被努力的探索中,探索中的建筑專業新教育模式,可以在提升學生創造力的同時,關于企業的對接意識也已充分的擁有。
關鍵詞:工作室教學模式;建筑學;專業教學研究
1建筑學專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1.1傳統教學模式的沿襲
國內所沿用的傳統建筑學專業的教學模式來自于歐美,這個專業的教學模式是其學院派的產物,此種教學模式也是在長期實踐下獲得的成果,建筑學專業所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對基礎技能的訓練以及課程教學的結果相對比較重視,關于該專業的知識方面,傳統的模式通常采用填鴨式教學,缺少對學生創造能力上的培養,這使得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并且對學生的發展也有一定的阻礙影響,還不利于調動學生對建筑學專業的學習興趣?,F如今的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條件都已經變得更加優越,所以還要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果,并且關于建筑學專業的教學水平的提升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1.2教學計劃的強制性
目前為止,建筑學專業教學中具有強制性的教學計劃。因受教務管理制度的約束,對于制定好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必須嚴格的在教學過程中執行,這使得不管學生還是教師在教學中,只能按規定開展教學,根本不能夠按照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合理的調整。一直遵守教學任務來對課堂進行教學組織,對于有針對性的引導教學比較薄弱,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聽教師講課,教師在課堂上一直占有主體位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被約束的,該專業的這種教學模式會嚴重的阻礙師生之間的相互發展。國內高校的建筑學設置為五年來完成該教學的課程體系,其基本體系有:建筑構造、結構、材料、物理等,不過這些課程與建筑設計方面一直沒有達到很好的銜接,同時,在課堂講授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對相關的內容展開有效的整合,這就更加大了與建筑設計的實際項目本身的差距。
2工作室教學模式概念
工作室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該教學模式不是以教室為單元的教學方法,而是以工作室為單元,以開放式的形式把課程教學與實踐課程教學融合在一起,改變了傳統以教室為主的封閉式教學,在學習課程基礎知識的同時,在實踐項目設計中提升其專業技術方面的教學。工作室教學模式中的負責人通常是專業教師以及企業導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所接到的建筑項目引進來,使實踐與理論真正的達到緊密結合的效果,在企業導師的指導帶領下來完成學生綜合性專業的訓練。因工作室教學模式對項目開展的時間條件有一定要求,所以在實踐訓練上更偏向于短期的專業化項目,通過對激勵機制有效的運用,使學生面對復雜以及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時,能夠有能力、有信心的完成工作任務。
3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優勢
3.1開放式的工作室教學模式替換封閉式教學模式
近些年來的教育教學改革中與開放式教學理念的認識已經很普遍了,目前的建筑學專業具有良好的辦學趨勢,建筑學方面的人才市場也已經日漸穩定,已經脫離了過去幾年建筑學方面人才短缺的現象,相關的單位對于用人的標準要求以趨向理性化及嚴格化,并且對于所用人才的基本功以及應用能力都有了較高要求,同時還需要相關人才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可以直接在實踐項目中開展工作的高要求。所以,建筑學專業在對人才培養方面必須要更新換代,使用開放式教學的模式,丟掉封閉式教學的模式及理念。想要成為一名有能力的、優秀的建筑師,不只是要擁有文學素養以及藝術修為,在項目工程方面還要擁有一定的實踐技術能力以及優化創新的能力,并且自身還要具有很強的社會性以及應用性,而封閉式教學模式根本不能完成上訴能力的培養。
3.2工作室項目化教學替代課程式教學
相關負責人通過以工作室為單元來進行項目的承接工作,能夠吸引更多的企業項目,并且還能夠與企業的需求相符合,這種教學方式就是項目加上工作室的模式,關鍵以項目為載體,將其與工作室有效的聯合在一起,從以下幾方面體現:第一,可以在工作室中開展項目運作,這樣做可以把學生的創新積極性以及主觀的能動性更好的激勵出來;可以合理的使用工作室提供的企業環境,通過企業的技術人員以及教師共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指導引領學生更加順利的完成企業項目,能夠促進學生在實踐的項目中有成效的學習,進而取代了課堂教學中的模擬化的項目訓練教學,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更加有利;第三通工作室平臺的有效利用,可承接相關項目,不僅項目的來源得到了保證,也能夠保障項目順利的完成。工作室項目化教學模式讓項目有了很好的平臺;有了理想的環境;有了強大的師資隊伍;有了優質的教學標準,通過這些有利條件,能夠實現學生與項目、標準、文化等方面的有利融合。
3.3互動式教學替代講授式教學
開放式的工作室教育環境中,關于互動式教學對于教學行為的看法與講授式教學不同,它把教學行為看作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多層次的交流活動,通過對項目有效的運用來對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整,而不是單純的課堂講授中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而是在原有的師生關系上建立了一層伙伴的關系,這是工作室在師生關系中形成了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式、多主體的和諧互動,這種新形式的結構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邮浇虒W中的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在對學習的主題進行確定了同時,按照教師承接的項目,適合學生共同對此項目的問題進行一系列的討論,讓學生能夠更直接的在現實的環境中與實踐項目展開互動。此外在這種教學中,教師作為一名有力的組織者,能夠在教學中創造一定的情景,以便于學生的特長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學習方法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學生可以自主的帶著問題共同進行學習探討,還能自主地進行獨立思考問題,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夠通過多種方法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交流,如角色互換、對方案進行評論、辯論討論等方法。這種以工作室為載體的互動式教學模式,運用在建筑學專業的課程中,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以及協作能力。
3.4實現與企業零距離模式
建筑學專業以工作室為單元來承接項目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校與企業更好的共同培養學生,工作室為建筑業教學提供了模擬企業環境以及真實的工作流程,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設計與創新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并且實現了培養建筑設計師的目標。把實際的工程項目作為建筑學課程的關鍵點,重視實踐項目的課程教學,使其與企業達到直接交流與互動,使學校與企業更好地深化合作,最終實現該專業教育與企業的服務零距離感。
結束語:
工作室建筑學專業教學模式依托企業,通過項目化加上工作室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建筑設計教學中的實踐方面的教學改革有著推進作用,完成了實踐項目與課堂相融合,課堂中更好的融入企業的標準以及文化。建筑學專業教學應用以工作室為單元的課程體系,不僅教學方法得到了提升,課程教學的形式得到了靈活的運用,通過實踐項目教育運用在人才培養上,使得建筑學專業與企業實現了更好的對接,從而給建筑學人才的培養上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卓旻.建筑專業教育趨勢之探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第2期
[2]邵郁,鄒廣天.國外建筑設計創新教育及其啟示[J].建筑學報,2008,第10期
[3]張曉瑞,鄭先友.基于WORKSHOP的建筑學專業教學模式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9,第3期
[4]張衛,蔡云峰.關于中國建筑教育中設計類課程教學交流的探討[J].華中建筑,2008,第4期
[5]汪正章.重在過程:考察美國建筑教育的啟示[J].建筑學報,1999,第1期
作者:董峻巖 臧銀玲 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