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發展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的順利召開,中國開創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局面。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發揮基層群眾文化的實際作用,有助于深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發展。筆者根據實際工作和學習經驗,對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發展路徑
一、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面臨的困境
(一)群眾文化設施發展不均衡
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我國基層群眾文化設施取得了較快發展,但發展不平衡現象比較明顯,整體來說,東部沿海地區和一線城市的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一些新規劃、新開發小區的文化配套設施相對健全,在實際應用中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還有不少老舊小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文化基礎設施薄弱,配套設施不全,影響了其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效果
(二)群眾文化建設人才不足
基層文化發展對人才有較高要求,基層文化館要做好相應的輔導和培訓工作,把握基層文化建設方向,從而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專業化服務。隨著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大量基層文化建設人才流失,對基層文化工作的開展產生了較大影響。不僅如此,在基層文化工作開展中,創新力度不強、內容形式相對單一等情況非常普遍,這不僅影響了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整體效果,而且增加了基層文化工作難度。因此,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路徑探究
(一)完善基層群眾文化發展政策,確保穩定的資金來源
隨著我國政府對基層群眾文化重視程度的加深,其更加注重落實基層文化政策,同時為基層群眾文化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政府要加大對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力度,強化宏觀調控能力,為文藝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提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整體效果,促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繁榮發展。隨著群眾文化的市場化,基層群眾文化團體在生存和發展模式上有了很大變化,很多基層院團的基本收入難以維持其基本發展,在工作開展時往往需要社會團體的資助,因此,基層文化發展要不斷完善相應的支持政策,同時確保基層文化發展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從而提升基層文化活力,促進基層文化發展創新和實踐,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積極作用。[2]
(二)加強人才培養
基層文化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大力支持,因此,在基層文化建設中要發揮人才優勢,做到以群眾為基礎,基于廣大群眾的需要,營造良好的基層文化氛圍,引導更多群眾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首先,文化部門要善于挖掘民間素材,通過培養文化骨干人才,加大人才發掘和獎勵力度,發揮民間文化人才在基層文化活動開展中的實際作用。其次,政府主管部門要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為人才培養和創新提供基礎,優化基層文化人才結構,加強文化人才之間的溝通交流,穩步提升基層群眾文化人才的綜合素質。同時,還要建立人才獎勵制度,為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最后,基層文化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民間劇團的重要性,加強民間群眾文化社團建設,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發揮民間社團在基層文化活動中的骨干作用。另外,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要注重整合優勢資源,促進群眾文化循環發展。[3]
(三)突出形式創新
群眾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千方百計地把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搞豐富、搞熱鬧”。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形式要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形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確保符合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比如:在組織節目時,可合理融入節日活動,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內涵,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從而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實際效果。現階段,文化競爭逐漸成為衡量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產業的發展更加迅速。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基層文化干部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引導,推動文化和諧發展,并在工作開展中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念,以認真、務實的精神投入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不斷滿足當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推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平穩發展。
三、結語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加強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符合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在開展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政府要為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強人才培養、突出形式創新,為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小惠.激發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活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戲劇之家,2017,(20):242.
[2]陳華芬.試析如何加強基層群眾文化隊伍建設促進農村文化繁榮[J].現代經濟信息,2018,(4):451.
[3]石彈琴.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組織與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J].大眾文藝,2017,(13):15.
作者:朱世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