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問題及對策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全面預算管理;企業管理;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是管理會計的重要內容之一。自2017年10月以來,國家財政部先后分三批共了34條管理會計應用指引(以下簡稱“應用指引”),內容涉及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投融資管理等,其中,直接規范預算管理的應用指引有5條,而戰略管理、績效管理等內容也與預算管理息息相關,由此可見全面預算管理在管理會計體系的重要性。
1.預算編制脫離企業戰略目標
全面預算管理的流程可分為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考評三個階段。預算編制是全面預算管理的起點,預算編制的合理與否,將直接影響預算執行、預算考核的執行效果,制約全面預算執行的成效。財政部頒布的《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200號-預算管理》中明確指出:企業進行預算管理,應遵循戰略導向原則,應圍繞企業的戰略目標和業務計劃有序開展。于企業而言,戰略目標是未來5年或者5年以上期間內將要達到的長遠目標;業務計劃則是戰略目標進一步細化、具體化的規劃,一般是針對未來3年的期間;而預算管理則是以年度預算為主,可以看作是業務計劃的年度細化。三者一脈相承,理應高度統一,因此預算編制應具有戰略導向性。但在企業實踐中,部分企業過分看重短期利益,將短期的盈利作為預算管理的目標,主觀規避一些未來增長潛力大但前期投入也大的項目,企業缺乏發展的持續動力,不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2.預算數據不準確
預算編制的范圍涉及企業的投資、融資、生產經營等經濟活動,內容涉及企業人、財、物各方面,供、產、銷全流程,并且各個環節密切關聯,準確編制預算的難度很大。而且,企業還必須有準確的定額定量、行業標準、歷史數據等各類基礎數據作為支撐,這對于工業企業尤為重要。而大部分企業基礎數據庫儲備不足,編制人員專業性不夠,難以對企業未來發展做出科學合理的預判,導致預算編制隨意性太大,影響了預算數據的準確性。此外,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業務類型的多樣化,很多企業都會采取集團化的運營模式,此種運營模式會導致預算審批的權力過于集中在對子公司業務未深入全面了解的集團職能部門,而職能部門出于對集團整體經營目標等的考慮,可能會不恰當地調整子公司的預算數據,從而影響預算數據的科學性。
3.預算管理重編制、輕執行
目前,預算編制耗時較長,預算審批過程繁瑣是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企業耗費大量精力編出的預算方案,在實際執行中效果卻較不盡人意。一方面,部分企業管理層對預算執行重視不夠,預算方案通過審批后便放松對預算管理的控制,最終導致預算管理與企業的日常業務嚴重脫離,各項開支較為隨意,出現大批預算外支出或超預算支出。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缺少專業的預算管理軟件,或者企業現有的預算管理軟件及模塊與其他業務系統未實現有效對接,無法獲取實時、準確的數據以支持預算分析、預算考核等程序,而預算管理人員想要通過手工完成預算數據的收集、統計及分析,無疑將花費大量的時間及精力,且難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加之預算分析的深度不夠,勢必對預算執行的效率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
4.預算考核與績效評價相脫節
全面預算管理強調全員參與,要調動全體員工的參與度,就應該將預算考核的結果與員工個人績效緊密結合。預算考核的結果應該為企業績效評價提供基礎數據、判斷標準,同時,績效評價結果的兌現也將提高員工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但部分企業的預算考核結果與績評價脫節,或者在績效評價中所占比重過小,難以實現預期的良性循環。這一方面反映了企業績效評價機制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是企業預算考核結果不科學、不準確的必然結果。究其原因,主要有:(1)各責任中心的預算管理重點不一,如何針對不同的責任中心設置不同的預算考核指標,各指標占比如何確定,考核指標的完成結果如何最終統一對應出不同等級的預算考核結果,統籌設計時存在困難。(2)預算考核指標過度集中在收入、利潤等常規財務指標,對于預算編制準確性、預算分析及時性、預算控制有效性等非財務指標未充分考量,無法反映各責任中心的預算執行過程及效果。(3)預算分解時僅將預算指標分解至各責任中心,并未分解至員工層級,預算考核的結果無法反映員工的個人業績,也就無法實現與員工個人績效的關聯。
1.預算編制要具有戰略導向性
企業的預算編制要以戰略目標為基礎。從具體操作流程來看,企業首先應該明確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戰略規劃確立了企業未來3-5年的發展方向及需達到的目標,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但同時,戰略規劃內容較為抽象,需要進一步細化為經營目標,具體包括市場目標、銷售目標、生產目標、研發目標、項目建設目標等,經營目標的實現需要各項運作計劃(銷售計劃、采購計劃、生產計劃、研發計劃、項目建設計劃等)的支持,各項運作計劃應作為企業年度全面預算管理編制的基礎,以保證預算編制的戰略導向性。
2.預算編制要科學
首先,企業要逐步建立預算編制基礎數據庫,搜集產品定額數據、行業標桿企業生產運營數據、市場價格波動數據等,為預算編制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源。其次,預算編制方法的選擇要更加靈活,不拘泥于傳統的增量預算編制方法,可以針對企業不同特點選擇不同預算方式。對于市場、產能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企業,應考慮編制彈性預算,構建彈性預算模型,得出不同業務量下的多套預算管理方案,更好地滿足企業管理需求。針對單個項目投資金額大,投資回收期長的企業,應注重項目預算的編制,項目預算以項目的期限為編制區間,以項目相關的收入、成本等為編制范圍,更加直觀真實地反映項目的投資回報情況,且對以后類似項目的預算編制將起到很好的參考作用。最后,對于集團化運營的企業,職能部門要對下屬企業實行專人管理,加強對下屬企業運營狀況的了解,提高預算審批環節的專業性和科學性。
3.預算執行要有效
為保證預算執行的效果,企業應該執行持續有效的預算控制程序。首先,企業要在資金支出的審批流程中增加預算授權審批環節,即考慮此項支出是否屬于預算內支出,支出的進度或者比例是否與業務的執行進度協調一致,以此減少或者規避預算外支出或者超預算支出的現象。其次,企業要建立并執行定期預算分析制度,按月或季度匯總分析企業預算的執行情況,確定重要性標準,明確需要重點關注的執行偏差,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由此可能帶來的后果及可采取的彌補措施,及時上報管理層,發揮警示作用。最后,預算執行應充分調動各業務中心的參與積極性,不能將預算分析與控制看作財務部門的責任,財務部門應充分發揮數據獲取優勢,及時向各責任中心對接公布預算執行結果,各責任中心應安排專人負責預算執行追蹤,有效利用財務數據,確保預算目標的實現。
4.預算考核與績效評價緊密關聯
為實現預算考核與績效評價二者的良性循環,企業應制定預算考核的實施細則,明確預算考核的考核指標、計算方法、評判標準等關鍵內容。對于考核指標的選取應注意三點:(1)針對不同的業務中心,應考慮不同的考核指標。如利潤中心應重點關注利潤指標完成情況,成本費用中心應關注成本費用控制情況,項目建設單位應關注項目建設進度等。(2)不僅應考核財務指標,還應包含產品質量、客戶滿意度等非財務指標。(3)不僅要考慮預算完成情況的結果類指標,還需要考慮預算分析等過程管理指標。各預算考核指標在考核時應有所側重,對于關鍵指標應賦予較高的分值占比,提高考核結果的科學性。企業還應積累同行業標桿企業相關指標完成情況,考慮以此作為預算考核的評判標準。最后,預算考核應進一步下沉至員工個人,并通過制度明確預算考核結果同績效獎金、職位升遷等掛鉤,以此提升全員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
5.加強信息化建設
預算編制要圍繞企業戰略,而企業戰略的制定必須充分了解企業所處市場環境,了解企業內部運營狀況,需要獲取大量的信息數據支撐。預算執行、預算考核過程也是需要大量實時數據,企業預算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將促進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優化。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新技術的應用,一方面拓展了企業可利用數據的邊界,另一方面提高了數據的及時性、動態性,消除預算執行部門的信息不對稱,也便于及時發現及修正執行偏差。企業可以考慮提升現有ERP及其他財務軟件中的預算管理模塊,實現預算管理模塊與其他業務模塊的互聯互通。也可以借助內外部信息技術力量,全面梳理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流程,建立符合企業特點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最終實現預算管理的系統化、自動化,更好地滿足企業管理的需求。
三、結束語
預算管理是管理會計的重要內容,也應該成為提升企業管理效率效果的有力工具。但是在企業預算管理實踐中,預算編制、執行、考核各環節均存在不足之處,本文深入研究各環節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建立企業預算管理數據庫、完善預算考核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等具體措施,以期促使預算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發揮更大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張素蓉,李健.全面預算管理的邏輯起點與驅動因素分析[J].會計之友,2020(1):36-40.
[2]譚章祿,邱碩涵,李瑤.煤炭企業信息化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研究[J].管理會計,2020(1):41-46.
[3]王作波.房地產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模式的構建研究[J].財經界,2019(12):18-19.
作者:夏文茵 單位:湖南省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