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一年級數學啟蒙教育活動的組織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客觀來講,數學教育正式開展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幼兒階段的數學學習只是前期準備階段,并不規范、系統。因此,一年級小學數學教師要針對啟蒙教育的一般要求組織一年級數學教學,為數學教育開個好頭。本文將從組織趣味性教學活動,保護小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組織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數學活動,培養小學生的應用意識;組織習慣養成教育,為小學生的未來學習做好準備三個角度分析一年級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組織啟蒙教育活動。
一、組織趣味性教學活動
趣味性教學活動是為了保護小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所設計的一個教學策略,是一年級小學數學啟蒙教育活動的基本組成部分。一年級小學生剛剛進入小學學校階段,難以適應規范的課堂紀律要求與大量的課堂學習任務。而且,一年級小學生還存在大量的幼兒認知特性,好動、愛玩,很難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周期內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故事、音樂等趣味性資源輔助課堂教學。就如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教學中,我就設計了一個“紙牌加減法”游戲,即小學生以3人為一組,每個學生分別在不同的紙牌匯總出抽取相關紙牌,根據每個紙牌上的數字與加減法符號自主完成數學計算。如果學生在一分鐘計算活動中出現解題錯誤,則失去比賽資格;反之,如果學生能夠一直做出正確解答,那么最終在一分鐘內解題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勝,可得到一朵小紅花的獎勵。這個游戲活動很好地激發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其積極探究了1-5的數字認識與加減法算法。
二、組織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數學活動
傳統的“應試教育”所造成的最為嚴重的后果之一便是小學生難以將現實需求與數學理論結合起來,缺乏數學建模思想,不能靈活應用,使得數學教育單純淪為應試活動。新課改認為,知行結合教學活動十分重要,因為學校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生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組織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數學活動,鼓勵學生多應用、多實踐,使其在“做中學”活動中穩步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就如在“認識鐘表”一課教學中,我就鼓勵本班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應用鐘表時間來記錄自己的一日活動,由此記錄自己的課外活動安排與作息規律。這個數學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很好地訓練小學生應用鐘表知識的能力,還可以很好地優化小學生的作息時間安排,使其懂得珍惜時間、合理安排個人生活。然后,在下一節數學課上,我會讓小學生們自主展示個人活動時間表,擴大學生的交流與分享范圍,希望學生們可以主動分享自己是如何調節娛樂與學習安排的。
三、組織習慣養成教育
習慣養成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卻一直被片面追求考試成績的傳統理念淹沒了。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學生受益一生,切實解決不必要的學習障礙,掃清小學生實現有效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而且,陶行知先生也曾明確指出教學的根本便是習慣的養成。因此,在一年級小學數學啟蒙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要積極組織習慣養成教育,關注每一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及時糾正不良舉止,為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就如為了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我要求本班學生在每節課數學課正式開始之前自主預習,認真填寫預習活動安排表,詳細記錄自己所花費的預習時間、預習步驟、預習收獲,等等。這就可以讓學生們明確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提高小學生的預習自覺性。長此以往,小學生便會及時形成預習習慣。再如,計算是小學數學學科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而運算離不開檢驗,所以我也會著重培養小學生的計算檢驗習慣。就如在“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我就鼓勵小學生自主完成作業練習,在草稿紙上按照題目序號呈現數學演算過程,然后在每個序號下面標注自己是否進行了運算檢驗,及時提醒自己。總而言之,一年級小學數學教育十分重要,是整個數學教育的開端與起點。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遵守啟蒙教育的一般要求,結合小學數學課程教育的學科特征確定一年級數學啟蒙教育的主要內容,為小學生的未來成長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郭明賢.淺談小學數學一年級的“趣味認識”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5).
[2]朱華麗.淺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案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9).
作者:陳婷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赤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