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史文化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校史文化作為大學精神的重要來源,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開闊大學生的視野和熏陶情感,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構建特色校園文化景觀、舉辦特色校園文化活動、開設特色校史文化課程、建設實地與網絡校史平臺是特色校史文化對大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途徑。
關鍵詞:校史文化大學生人文素養
1.特色校史文化的構成與內涵
校史文化是高校辦學以來歷史遺跡、特色建筑、器具手稿、優秀校風、學術精神等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特色校史文化是其中最富于高校特色的一部分。1.1物質文化。高校的物質資料為大學的創辦和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是特色校史文化的一部分。特色校史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可分為三個方面———地域文化影響、校園景觀構建和學術資料留存。高校建設依托于所在的地域,地域文化對高校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民國的特殊地域歷史影響著南京高校的校址選擇和建筑景觀,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留存的民國建筑就是民國地域文化的生動印證。另外,辦學過程中的校園景觀是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運用校訓或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人物為建筑景觀或學院、實驗室命名,例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校訓“明德格物,利己達人”為教學樓命名為“明德樓”,浙江大學為紀念竺可楨先生將學院命名為“竺可楨學院”。這使得千篇一律的物質景觀有了校史特色,在感懷校史、銘記校訓的同時也增強了大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此外,建校以來師生們在學術研究、教學實驗、學習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手稿、器具、實驗成果等共同構成校園物質文化。1.2精神文化。特色校史文化中最重要也最具備育人功能的是精神文化。在高校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先輩和校友,發生了一次次重要的歷史事件,積累了豐富的精神文明遺產。他們嚴謹治學的學術態度、艱苦樸素的奮斗歷程是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為高校學子提供了鮮活生動的榜樣。在重大歷史事件中,高校的抉擇都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與特色,也作為精神遺產為后來的制度改革提供參考。校史文化的精神蘊含在校訓、校徽、校歌等表現形式中。它們體現著學校一開始的辦學理念,凝結著數代人的優秀精神遺產和對后來學子殷殷期望,既是校史文化和特色精神的記載和反映,又承擔著教化和引導學生的重任。
2.特色校史文化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作用
校史文化作為富有高校特色的物質和精神文化,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更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開闊了學生的創新視野,塑造了學生的審美感受。2.1精神的感召,特色校史精神的發掘與繼承。校史文化處于歷史的洪流之中。地域歷史影響了校史文化的走向,學校的演變成為地域歷史發展的縮影,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加深大學生對校史文化的理解就是促進對歷史知識和地理知識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文史哲知識和人文素養。其次,促進學生接受優秀校史精神是校史文化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體現。在當代高校發展的過程中,校史精神的內涵被不斷豐富。艱難奮斗的精神提醒我們不忘初心,開拓創新的精神激勵我們敢于創造,革命自強的精神勉勵我們牢記信仰。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紅色校史。紅色校史主要通過歷史片段、典型人物、校訓校歌等形式,具體生動地體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和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對共產主義的由衷信仰和為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堅定信念[1]。例如,井岡山大學作為依托紅色校史而發展的大學,深入挖掘紅色校史資源并運用于學生教育工作,成立“井岡山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在發掘紅色校史、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向全社會加以發揚。2.2視野的開闊,特色專業學科的引領與融合。行業特色型大學是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行業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突出的歷史與現實貢獻[2]。這些大學有著獨特的校史淵源和特色文化,特色的專業學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校課程的設置,校園活動的開展和校園景觀的形成融入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理工科大學的文科學生對通過對學校優勢學科的了解提升科學素養,人文學科大學的理工科學生以此獲得人文知識。這些特色專業學科在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同時,促進邁向綜合性大學的歷程,推動跨學科的交流與融合。同時,特色學科發展歷史悠久,擁有相對完整的科技體系和創新平臺。學科的引領作用激發了整個學校師生的科研熱情和創新精神。2.3情感的熏陶,特色地域文化的感知與領悟。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域文化的特色顯得彌足珍貴。高校地處各個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地域文化對高校學生有著獨特的感召作用,成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新載體。南京的六朝文明和民國遺事傳播著魏晉風度和愛國思潮,西安的漢唐文明和絲路交流訴說著盛世情懷和民族融合,上海的滬上風雅和開放浪潮書寫著文化繁榮和與時俱進,是大學生最生動自然的教科書。更具體的地域文化———校園景觀,更對大學生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富于空間美感的校園景觀提升著大學生的審美趣味,富于文化特色的校園景觀加強對大學生的情感熏陶,富于歷史底蘊的校園景觀賦予大學生人文情懷。具有特色的校園景觀驅使著審美意識形態下的活動,負有盛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就是面對校園景觀即景抒情產生的文學創作。
3.校史文化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
校史文化對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起著積極作用,拓展校史文化發揮作用的途徑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舉措。3.1構建特色校園文化景觀。地域文化的觀照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而校園景觀是體現地域文化和特色校史文化最直觀的方式。首先要通過對地域文化和校史文化中優秀精神文明的挖掘尋找富有學校特色的物質留存和精神遺產,其次將這些物質留存和精神遺產融合于校園景觀的構建和校園建筑的命名。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長望塔”紀念涂長望先生,以“藕舫園”紀念竺可楨先生,校園內的裝飾選用體現氣象學科特色的二十四節氣壁畫。特色校園文化景觀有時是為了紀念對學校做出過杰出貢獻的人物,有時是由于學校特殊的專業特色或學術活動,有時是受學校辦學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影響。但不論何種原因,它們都對在其間生活、學習的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增長學生的校史文化知識。3.2舉辦特色校園文化活動。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對文化活動的需求越來越大。舉辦特色校園文化活動是使學生代入優秀校史精神的舉措。體現學科特色的文化活動能發揚優勢學科,促進學科交流。以大氣科學為特色學科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就通過舉辦氣象攝影大賽、氣象明信片設計等活動發揚學科特色,促進多學科交流,增強全校師生的集體認同感。追憶校史精神的文化活動能喚醒校史情懷、指引當前道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通過南信大精神大討論發掘了校史精神中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優秀精神在全校范圍內推廣宣傳,發揮著指引作用。3.3開設特色校史文化課程。隨著高校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可供學生選擇的特色課程越來越多,有專業方向的延伸,也有課外知識的拓展,有自然科學的科普,也有人文社科的熏陶。校史文化選修課程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了解校史知識,從而發自內心地認同學校、熱愛學校,激發學生的奮斗熱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開設的校史選修課“氣象史話”通過對學校辦學歷程的講授拉近學生與校史的距離,使校史不再是封存的記憶,而是形象的故事和鮮活的精神。3.4建設實地與網絡校史平臺。校史館是高校弘揚和傳承校史文化的現實載體,通過校史館,參觀者可以直觀、真切、細膩、近距離地接觸校史文化符號,真正將校史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實現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3]。校史館能夠通過文物器具直觀地將校史展現在參觀者的面前,最大限度地激發參觀者的同理心。因此,首先要整合校史物質資源,將實物宣傳與照片宣傳結合起來,反映辦學歷程。其次,要適時舉辦由校史延伸的各種活動,比如口述校史、編撰校史人物志等擴大影響。另外,信息化時代,校史的數字化是校史館建設的重要舉措,要建設完善的網上校史館。比如南京林業大學建立專門的校史館網頁,以3D全景的模式將校史館的景觀和內容數字化,使讀者在瀏覽網站時獲得參觀校史館的審美感受。設置校史公眾號等網上平臺與讀者互動是行之有效的舉措。
參考文獻:
[1]陳愛平,趙盼.大學紅色校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探析[J].新西部,2017(33).
[2]王浩.行業特色型大學建設“雙一流”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9(1).
[3]唐會兵.提升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徑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8).
作者:張詩茗 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