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必要性及對策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
隨著財政支出的緊縮、事業編制數目的減少,目前我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普遍存在人員力量不足、年齡整體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現已成為制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有效開展的瓶頸。近10年,泰興市由于鄉鎮的合并,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鄉級組織由43個減至16個,減少約62.8%;由于村村合并,村級農技人員由近700名減少至200名左右,減約72.3%,這些對農業技術的推廣極為不利。引導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生產、服務的優勢,對彌補基層農技力量不足將顯得十分必要。
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主要途徑與方法
2.1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農民技術培訓
農民技術培訓是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形式。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多從事一線生產勞動及生產作業服務,一般具有市場營銷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生產信息靈通等特點。在農民技術培訓上,由縣級農業部門牽頭,按照“政府買單,社會法人培訓,農民受益”的原則,擇優選擇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服務。努力把廣大農戶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培訓內容根據培訓對象的需求進行合理安排,內容可包括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及農業公共信息服務技能等。
2.2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基地
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建設規模適度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在基地上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引進、試驗、示范,使基地建設成為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成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成為農技人員、種養大戶和農民科技培訓基地、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及創業基地。通過基地建設,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增強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廣大農戶心目中的說服力、感召力、影響力,從而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
2.3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吸納廣大農戶參與
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具有機械作業面廣、技術貢獻率高、組織化程度好的特點,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鼓勵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通過參會、入會等形式,吸納農民經紀人、農民企業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等人員參加,重點吸引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種養水平較高、樂于助人的農戶參與,將農戶發展為科技示范戶,使科技示范戶成為農技推廣體系的重要成員,成為農情調查員、技術推廣員、政策宣傳員,成為農民看得見、問得著、留得住的“鄉土專家”。通過農事操作、經驗交流、座談講解等形式,提高參與者的種植水平、經營能力,使廣大農民走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之路。
2.4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有償服務
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形式的技術服務市場化運作模式。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可與農戶訂立合同,開展技術承包,實行技術有償服務。按照規模經營、科學種田的要求,實行統種、統管、統收的經營體制。此種形式具有涉及面積大、技術應用效果好、可操作性強以及相關人員積極性高等特點,可重點加以推廣應用。在此方面江蘇省的興化市釣魚鎮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2.5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先進的農業技術往往具有技術含量高、風險系數大、推廣應用難等特點。為此有關部門要制定優惠政策,從資金上、物質上、技術上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支持鼓勵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發揮示范帶動作用。2013年泰興市對實行家庭農場的農戶,如實施秸稈全量還田、推廣機插秧、使用新型農藥、實現全程機械化等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成績突出的由市政府補貼2萬元;對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積極推廣使用新型農藥、防治效果明顯、服務能力強的單位市政府給予2萬元補助,貢獻突出的組織市政府則給予10萬元重點補助。實踐表明,2013年泰興市秸稈還田、新型農藥、機插秧等技術應用比往年面積大、效果好。
2.6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實施各類農業項目
近年來我國為了加快農業發展,挖掘生產潛力,投入巨資開展了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高產增效創建等一系列農業項目,由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薄弱,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取得的成效不太理想。建議項目實施的主體改由過去的涉農部門變為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通過公開招標的形式,選取合適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來實施,從而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人員、技術、裝備、信息等方面的優勢,提高項目實施的效果。通過項目實施,培育壯大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優化升級。有關農業部門對項目的實施主要實行全程監理,改變過去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雙重角色,一心一意當好裁判員。
作者:欒書榮 李霞 楊衛建 羅品忠 向鈴潔 單位:江蘇省泰興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二)
一、加強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必要性
1.1使農業發展與科學技術聯系在一起
在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推廣、實踐中,技術更有科技含量。技術和科技聯系在一起,使農業帶動了高的生產力,改變了農業技術含量低的問題。以前的農民往往用低科技含量的工具去務農,并且花費了最長的時間,而結果往往是生產最少的糧食,取得最小的經濟效益。而現在在農村很少有農民把牲畜當成工具,也很少有通過體力來播種農作物的現象。更多的農民都用有高科技含量的機器來完成生產,并出現了生產區內只有一名工作人員來操作儀器的情況,僅僅通過操作儀器就可以使農作物完成全過程的播種。在收獲季節又可以通過儀器完成整個收割過程,既省時又省力,還節省人員經費,只需要幾個機器就可以收獲最好質量的農作物。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這種技術還會得到革新,使農業與科學技術緊密相連,帶動整體農業的發展,帶動落后農業區農業的發展,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讓受苦的農民也可以通過技術享受到最好的農業成果,帶動農業生產力,讓更多的人投入到農業中,整體帶動更高水平的科技生產力。
1.2古老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革新,使我國古老的農業發展方向轉向了現代的農業發展。農村的發展更加現代化,體現為從古老的農具到現代的機器。農村人員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更加具有科技觀念,帶動了農村發展新氣象,農民務農不再是高付出、低產出,很多從農村走向城市的農二代也回到了家鄉,去完成主輩的工作。同時農民對農村的印象也發生了轉變,從認為是苦差事轉變到可以增加收入的生計。農村人員也投入到對新機器的研究和發明中,更多的勞動力都投入到農業之中,農村的景象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為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同時在發展中,也帶動了農村的經濟發展,使農村的落后現象被改變,務農人員的收入逐漸增多,對生產有了積極性,用最高的熱情投入到生產中。用高科技使古老農業轉變成現代農業,用高科技帶動農村的生產力,用生產力帶動個人的經濟,從而帶動整體農村的經濟發展。讓農村的經濟緊跟城市化進程,共同促進城鄉發展。
二、加強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對策
2.1面對相應問題,提出具體整改對策
在農村技術推廣中,出現了體制不健全的現象。沒有根據技術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并具體通過完整的內容進行闡述。這要求國家建立相關的保障制度,針對機制提出具體的內容,讓機制不再空洞,而有深層次的內容,可以帶動技術的發展方向。推廣的技術研發隊伍人員不合理,人員建設滯后,很多人員技術跟不上發展,有的人員綜合素質低,無法適應農村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應加大研發隊伍,多引入人才,并且對人才的要求是技術過硬,應提高考評條件,加強對綜合素質的要求,加強工作人員對農村的適應能力。國家財政投入不符合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國家要加大財政投入,建立相關財政保護制度,建立相關財政預案,采取累計資金的方式或加大集資方式,用更好的方式、更合理的資金帶動農業技術推廣。在推廣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但要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從而促進農村技術推廣,更好為技術服務。
2.2整合農業技術推廣的資源
在農業技術推廣中要對資源進行整合,讓資源更好地為農業技術服務。資源要合理,通過對不同資源的利用達到技術的先進性。同時資源的發展要健康,要沿著健康的軌道前行。資源的方面要廣,涉及的技術也要廣,讓資源帶動技術健康、全面、合理的發展。政府要加大對資源整合的投入,擴寬發展渠道,用最好的政策、最合理的制度、最全面的方向更好整合農村技術推廣的資源,為農業技術推廣、為農村生產服務。
2.3加強教育科研單位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主體作用
在農村技術推廣中,要發揮教育科研單位的主體作用,讓教育科研單位服務于農業技術推廣。教育科研單位要加大宣傳和管理的力度,加大技術和資金的投入,用好的管理理念來促進農業技術的發展。同時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加強主體的作用。另外,要加深與農業單位的合作,幫助農業單位發展,當農業部門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要協助管理,以保問題會成功解決。要建立與農業部門的相關聯系,在一條產業鏈上發展,在農業出現問題的時候,不可推卸責任,要有責任管理的理念。用好的管理、好的協作、好的聯系、好的共同發展,共同以新的措施帶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解決具體問題,服務農村。
三、總結
在農村的發展中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勢在必行,面對的困境有很多,但只要政府和個人有堅定的信心,必將克服所有的困難,成功突破難關,取得長久的成功和長足的發展,為農村服務、為農民服務,帶動整體的經濟發展,擴大資源面、擴大發展渠道和發展方式,用最好的農業推廣技術使農業反哺工業,農業促進經濟,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作者:倫晶 馬艷潔 單位:鎮賚縣農廣校 鎮賚縣水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