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成為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對“三農”工作的投入,促使農業生產產值呈現持續上升的發展趨勢,并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當前農業發展需求。但是受到產銷聯合以及農業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影響,農業經濟管理發展進程緩慢。本文介紹了新農村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概念以及農業經濟管理優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并就當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優化途徑,以期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參考,為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優化途徑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一直在不斷優化,農村經濟體制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新農村建設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是提高農業生產和抵抗風險的重要保障。在農業經濟管理期間,加強基礎性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和科研設備的投入,已經成為提高新農村綜合生產力的首要任務。
1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概念
農業經濟管理實際上就是根據當前農業市場的經濟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基本要求,對農業生產力展開合理的管理和組織,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以此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農業的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地滿足當前農業發展需求。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應該以靈活的手段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從而大幅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形成科學合理的機制[1]。此外,穩健有序地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對于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良好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可妥善地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以當前階段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從而展開合理的資源配置,可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管理這一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為農村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未來農村農業發展過程中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指導。
2農業經濟管理優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
不斷完善和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優化和完善,能夠確保土地資源實現合理配置,不僅能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農業經濟的有序發展;另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可以針對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情況做出真實的反映,既能夠提升農村經濟發展,還能有效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合理利用農業經濟管理來規劃農業發展,是解決農業經濟發展滯后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發展的步伐。
3.1基層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升
目前,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缺乏專業的基礎農業管理人員,現有的農業管理人員基本上都不具備專業的農業知識、技能,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無論是執行力還是積極性都存在一定的缺失,導致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活動無法全面有效地開展。另外,一些基層農業經濟活動沒有引起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重視,造成很多惠農政策都沒能順利實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3.2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相對落后
農業經濟管理深受傳統管理模式的限制,經濟管理體制落后,并且農業經濟發展也因而受到約束,加上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出現了勞動力外流現象,甚至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農田荒廢現象[2]。另外,農村經濟發展跟不上時展的步伐,沒有根據當前農業發展形式展開管理創新,導致農村經濟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不僅體制方面落后,也阻礙了農業經濟發展。
3.3農業經濟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不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已經進入千家萬戶,處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數據技術和現代科學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農業機械的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落后,以致很多需要技術型的農業無法順利開展。當前,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滯后,在農業經濟發展期間所有的信息化技術和手段都得不到合理的運用,致使農業經濟發展過于緩慢。
3.4農業產業發展受限
大部分生產農產品的企業都是中小型加工企業,其規模相對較小,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無論在技術設備和體制建設方面還是在生產工藝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缺少具備高科技支撐的高集中產業[3]。另外,大部分都以產品粗加工為主,只是對農作物進行簡單加工,導致農產品生產鏈太短,其附加值與資源價值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急需一批可進行規模化、自動化深加工的企業來推動農業產業發展。
4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途徑
4.1提升基層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為了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專業化的高水平管理隊伍,推動農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在后續的農業生產管理過程中,需要加強經濟管理人員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訓力度,必要時可以采取筆試和面試方式[4]。此外,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人員考評制度,以國家政府部門制定的農業政策為考核依據,檢驗管理人員的農業知識與相關技能,并將考核結果作為測試管理人員工作成績。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的管理認識還能夠加深其重視程度,實現提高管理人員專業水平的目標。
4.2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為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就必須建立完善的經濟管理體系,這是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前提。原本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已非常落后,根本無法滿足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發展需求。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期間,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與市場經濟發展相結合,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通過合理征收和流轉的方式來解決土地閑置和勞動力外流問題,同時也要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步伐,將政府制定的惠農政策全面落實,提高農業的綜合收益與競爭力,推動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4.3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
農業科技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術可有效促進農業經濟轉型與升級,不斷加大科學技術投入力度,促使農業經濟管理實現信息化發展。在原有的基礎上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以此來改善我國農業經濟條件,同時還要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引入更多技術型人才,并且在提高科技投入的同時相繼完成節能減排推廣工作,這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5]。從農業經濟信息化角度來看,需要基于互聯網搭建信息化平臺,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生產活動的信息化建設,并以此作為支點,以線上運營的方式推動農產品流通,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快社會主義建設進度。
4.4健全農業產銷機制
農業產業發展一直以來都受到很大限制,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農產品的產銷機制存在極大的缺失,產銷機制不健全。因此,應該以健全農產品的產銷機制為核心進行發展。另外,當地政府部門應該與當地資源和實際需求相結合,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制度,以此來正確地指導和健全農產品的生產銷售規模。適當提高農產品包裝、存儲、運輸等方面的技術投入,定期對農民展開農業知識普及和教育[6]。換言之,就是當地政府部門需要不斷完善農產品產銷體系,提高市場監督與管理力度,適當加強市場風險管理,為農產品的銷售價格提供保障,將農產品的發展重點放在綠色無污染農產品上,并在政府績效考核中添加農業經濟指標,從而更加全面系統地完成農產品生產銷售管理工作,促進農業經濟穩步上升。
5結語
“三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而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經濟市場環境下,做好“三農”工作格外重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我國應該更加積極努力地建設新農村,為農村和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動力,推動城鄉化一體化建設不斷深入,全面落實新農村戰略。在新農村建設下優化和創新農業經濟管理的途徑包括提升基層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健全農業產銷機制等,應以這些方面為基礎,推動新農村經濟管理的高效進行。
6參考文獻
[1]馬珊珊.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途徑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8(19):11-12.
[2]胡小鬧.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方式研究[J].當代旅游(高爾夫旅行),2018(1):64.
[3]胡翱.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措施[J].新商務周刊,2019(2):27.
[4]黃小梅.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8(30):143.
[5]王虎忠.新常態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路徑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573(4):70.
[6]李海寧,王軍偉,邵陽.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587(3):20-21.
作者:韓艷霞 單位:濱州市濱城區梁才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