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舟山市農業機械庫棚建設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農業機械庫棚是農業機械存放的重要場所和農業機械高效安全使用的基本保障設施。加快農業機械庫棚建設提檔升級,改善農機具存放環境,努力緩解農機具“住房難”問題,對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和提升農機管理能力水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舟山市農機庫棚建設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扶持政策的實施和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尤其是在購機補貼政策的激勵下,全市農業機械的保有量大幅增加,農機裝備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隨之農機具庫棚建設面積也相繼擴大。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烘干機庫房15個,總計8450m2;建有農業機械存停放專用庫棚36個,以簡易棚居多,總計12340m2。但是,據調查統計,全市約有60%左右的農機戶沒有固定農機具庫棚,“露天放、路邊停、墻根靠、地里拋”現象仍較為突出。
2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據調查,全市農機(糧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機大戶農機庫棚建設還不能很好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大部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庫房既是生產加工“車間”,又是農機停放“車庫”,有的還騰出部分空間作為“維修工具間”,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同時,部分農機戶由于沒有農機庫棚和固定停放場地,一些農業機械受作業季節限制,長時間停放在露天場地或簡單覆蓋包裹,加上保管保養不及時,使得農機具老化加快,使用年限縮短,維護成本增加。農機庫棚建設滯后已成為制約推動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的“瓶頸”,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1)機具保管意識弱。部分農機手對農機具停放保管工作認識不足,“重使用、輕保管”思想較為嚴重,舍得投資買,舍不得花錢管;有的嫌麻煩,農機具使用后隨意停放,不能及時進場入庫,導致農機具技術性能下降。(2)建設用地審批難。農機生產作業服務大部分在“兩區一基地”范圍內,且耕、種、管、收、烘等大型農機具及配套機具停放庫棚建設用地面積需求大;但根據文件規定,農業生產規模3.3hm2(50畝)以上、33.3hm2(500畝)以下的,配套設施用地規模原則上控制在種植面積的0.6%以內,這也給農機庫棚建設所需土地的規劃和審批帶來困難。(3)機庫建設融資難。據了解,一般烘干機庫建設面積在100m2以上,加上停放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大型農機具及其配套設施的庫棚,需150m2以上,建設材料及各類費用需投入資金15萬元以上。對于一般農機戶而言,經濟壓力較大。由于舟山地區一般農戶種植規模在6.7hm2左右居多,農業生產性年收入一般在10萬元上下,農機具及配套設施又不能作為貸款抵押,農機戶很難再自籌資金搭建農機庫棚。
3加快農機庫棚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加快農機庫棚標準化建設,改善農機具存放環境,是保證農業機械在停放期間技術狀態完好的重要措施,是解決好農業機械保有量增加與農機具庫棚緊張之間矛盾的有效手段。(1)加強引導。市、縣(區)農機部門要科學指導各農機戶扎實做好農業機械停放保管工作,讓廣大農機戶充分認識到農機庫棚建設的重要意義,努力克服“重修輕管”思想;引導各農機戶主動作為,本著“經濟實用、功能齊全”的原則積極籌措資金高標準建設好農機庫棚。(2)政策扶持。目前對農業機械庫棚建設并無相關補貼政策。要結合“機器換人”示范工程、農機化促進工程項目、水稻產業提升項目的實施,采取“項目補貼、農戶自籌”的方式,為廣大農機戶建設農業機械庫棚提供政策傾斜;要借美麗農業、景觀田園建設契機,爭取地方財政支持,采取“以獎代補、視情補助”的原則,全力推進農業配套設施及庫棚改造提升,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3)協調推進。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浙江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相關規定,加強與國土、城建、電力和建設主體所在鄉鎮(街道)等部門的協調溝通,為農機庫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創造條件;要做好農業機械庫棚建設綜合協調與業務指導,簡化用地、用電審批手續;同時,積極協調金融部門為農機戶農機庫棚建設優先提供小額貸款或優惠貸款,簡化放貸程序,放寬貸款擔保限制,協調推進農機庫棚建設工作,加快新區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步伐。
作者:謝先華 單位:舟山市農機管理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