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化的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靳化有 單位:吉林省集安市花甸鎮農機管理服務站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目標包括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5個方面。近幾年,集安市新農村建設實踐表明,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村經濟的活躍、村容村貌的改善、鄉風文明的保障、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業綜合效益的提高關系密切[1]。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前,集安市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農業機械保有量、作業量增長迅速,作業領域不斷拓寬,不斷為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提供各種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要將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推動農機化事業和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1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1.1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
以集安市的葡萄噴藥問題為例,在政府的引導下當地農民種植葡萄200hm2,但是由于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雇工噴藥不僅用工價格高,而且很少能夠雇到人。因此,由于防治不及時,人工作業效率低,葡萄病蟲害發生嚴重,輕者減產,重者絕收,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種植葡萄的積極性。為此,一些農民自行改制自走式噴藥機,大大提高了葡萄噴藥時期的作業效率。目前,青石村葡萄發展前景良好,其種植面積已超過666.67hm2。
1.2農業機械是實施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重要載體,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的主力軍
目前,有許多技術如化肥深施技術、秸稈粉碎還田技術、種子磁化技術等是無法依靠人畜力作業來完成的,必須依靠機械技術的應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技術的效果。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已成為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實施的重要載體。同時,農業機械化在解放農村生產力、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土地產出率、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全面提升農業綜合能力等方面功不可沒[2]。
2農業機械化使農村經濟更加活躍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年輕力壯的農民開始進城務工從事二、三產業,留守農村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運輸業的多是老弱婦孺。大量勞動力轉移以后,農村迫切需要更多的農業機械,以完成農業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運輸業等。因而,要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設施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是重要保證[3]。
3農業機械化是改善農村面貌的重要手段
隨著農機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土地風蝕水蝕現象得到抑制,水土流失現象減少。同時,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美化了農村、城市的環境,而且對農村不良衛生習慣的改變起到積極的作用,使村容村貌發生巨大改變。因此,農業機械化在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自然資源利用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4]。
4農業機械化是鄉風文明的保障
農業機械化的推廣,除了在改善農業勞動條件、降低農民勞動強度、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作用外,還進一步促進了城鎮化建設,在農村形成了“學科學、用科學、學法律”的良好氛圍,推進了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使文明之風吹進農村的每個角落[5]。
5農機化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
農民增收是農民生活富裕的最主要途徑[6]。根據調查,花甸鎮新河村有水田56.67hm2,人口以朝鮮族人較多。近幾年,勞務輸出經濟的發展使很多農民產生了去韓國務工的想法,但考慮到土地耕種收問題,又不敢貿然前去。隨著農機化的發展,農民終于放下土地,自愿組織在一起實行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勞動效率,過去幾十人干的活現在幾個人即可完成,其余的人可以安心外出務工。不僅開拓了致富項目,而且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花甸鎮100名農民強戶之中,家中經營農業機械的有35戶,其中:以經營農業機械為主的農民有15戶,可見,農機在農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集安市農機戶戶均收入為1.7萬元,占家庭收入的75%,全市農機作業純收入為3600萬元。可見,農業機械是農民致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農機作業收入已成為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