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畜牧養殖業中民族音樂的地位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音樂是情感的重要表達方式之一。人們借助音樂的形式表達自己對于生活的獨特理解、抒發內心復雜多樣的情感,音樂與人們的精神活動有著密切的關聯。音樂會使人產生情感上的波動起伏,同樣也會使擁有復雜神經系統的動物產生情感上的變化,也因此對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王玉梅的《畜牧場環境控制與規劃》一書是針對畜牧養殖業等相關方面的內容編寫的,該書主要圍繞養殖環境的設計展開,引入了環境規劃的基本知識,重點探討環境對畜牧養殖業的影響。
該書中理論都是在緊密聯系實際的基礎之上提出的,王玉梅十分重視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性能,在書中添加了多組實踐案例,以便讓讀者更進一步的了解到環境控制與規劃在現代畜牧養殖業中的作用。《畜牧場環境控制與規劃》一書共由三個學習情境構成,不同學習情境中包含多組不同的項目,這些項目分別由不同人員負責,其中王玉梅擔任該書的主編。情境一中的項目主要由周芝佳和李紅二人負責,該部分從畜牧養殖環境入手展開研究。學習情境一中的對照實驗表明環境能夠對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生活在良性環境中的動物日增重提升量明顯,對飼料養分的吸收程度也更高。結合書中內容可推知,民族音樂也是影響畜牧養殖業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在某種程度上對動物的生長起到積極作用,讓動物置身于民族音樂營造的環境氛圍中,用民族音樂影響動物可以減少外界嘈雜音樂對動物的干擾,能夠使得動物的生長速度加快。該部分內容中還涉及環境刺激,并做了有關環境刺激的實驗,結果表明動物具有很強的適應刺激的能力,一般在4小時后就能融入環境、適應刺激,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民族音樂可以對動物的應激能力造成影響,動物能夠在短時間內適應環境的變化,如果環境是健康向上的,那么動物的福利水平會顯著提升。
學習情境一的研究告訴我們,對畜牧場環境進行設計之時,要將音樂環境考慮在內,充分考慮各種噪音對動物生長的干擾,引入合理的民族音樂元素,最大程度上阻斷外界各類聲音對動物生長過程的參與,降低動物對環境的應激水平。該書中學習情境二主要研究的是環境管理方面的問題,即畜牧養殖業的環境管理問題,這部分的內容主要由馮艷忠和李玉杰兩人負責編寫。通過這部分內容的研究,可以感知到環境管理對畜牧養殖業的雙重影響,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下,動物的情緒較為穩定,不易產生煩躁不安的情緒,在受到挑釁行為的時候也很少會暴躁,情緒的控制能力有明顯提升;反之亦然。
結合書中內容可以發現,民族音樂也是畜牧養殖業的環境管理方式之一,長期處于民族音樂熏陶下的動物情緒波動不大,并且容易產生群體聚集現象,民族音樂使動物具有安靜的表現,動物總體呈現出一種極其鎮定的狀態,音樂的刺激抑制了動物不良情緒的產生與擴大。書中提到了血清皮質酮這一指標,接受環境刺激后的動物體內該指標的濃度也會有所上升,與之相伴的往往還有心率加快的狀況,可推知在接受民族音樂這種環境刺激后的動物也會產生該類狀況。此外,書中還提到環境對動物免疫功能的提升也有很大作用,動物繁殖能力深受環境的影響,音樂環境的塑造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動物生理機能。該書中學習情境三中涉及的是畜牧養殖場的環境規劃和設計方面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由孫耀輝參與完成。在該學習情境中,孫耀輝做了大量的對比實驗,證實了環境規劃設計的重要性,實驗表明環境對動物的影響可能并不是直接的,而是以一種間接的方式潛移默化中存在的,動物同人一樣是會對環境做出刺激與反應的,當環境過于惡劣或不利于生存之時,動物體內的腎上腺激素分泌就會明顯增多,恐懼感會不斷提高,動物體內也會分泌出有害物質,各種身體上的問題也會不斷出現。書中點明了環境對動物身體機能和生理機能的影響,將動物放于民族音樂的環境下,為動物播放一些恰到好處的民族音樂,讓動物在音樂的沐浴下成長,可以有效減少動物的腎上腺激素的分泌,降低其恐懼感,阻止其體內有害物質的分泌,從而提高動物產品的附加值。
民族音樂在畜牧養殖業中額積極作用,如果畜牧養殖業能夠合理引入民族音樂,對動物生長的環境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充分發揮民族音樂在畜牧養殖業中的價值和作用,就能夠為動物的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有效地抑制動物消極負面情緒的滋生,從而提高動物的生長能力和免疫能力,為畜牧養殖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畜牧場環境控制與規劃》一書條理清晰、由淺入深地闡述了環境對畜牧養殖業造成的影響,并在環境管理的基礎上提出了畜牧場的設計方案,為動物良性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也促進了畜牧養殖行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是畜牧養殖方面值得一讀的佳作。
作者:姚佳旭 單位: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