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實是歷史教學出發點和歸宿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歷史課程標準中的每一項課程目標都提到了關注現實的重要性:將唯物史觀作為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指導思想;在認識現實社會時,能將認識的對象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以實證精神對待歷史與現實問題;能夠客觀評判現實社會中的問題;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能夠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回歸現實是歷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歷史教學必須具有現實關懷。同時,回歸現實會促進對歷史和現實更深入的理解,促進思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教學為例。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理清每一個階段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或受阻的原因、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把握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脈絡,從整體上思考影響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因素,更要關注歷史與現實的聯結點。在本課可以挖掘這樣一些時代要素:張謇精神的當代意義;政府、企業、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
有些教師在設計本課時習慣引用張謇的材料,但是大多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沒有去深入挖掘張謇精神,沒有全面分析以張謇為代表的當時的社會精英在推動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教師要在課堂中帶領學生去聆聽個人與社會、世界與本土、傳統與現代、科學與人文的對話,去感受基于中華儒家文化匯融西方商業倫理而創生的中華商道與企業家精神,在中西方文明碰撞中海納百川、擁抱時代、與時俱進、對外開放的創新精神。這對當今商業道德文化和企業家精神的重建有著重要的文化傳承和歷史借鑒意義。南通學子更是要傳承張謇精神,建設家鄉,回報社會。
同時,我們還需要思考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統治前期都給企業發展的自由,民族工業迎來了經濟發展的春天。之后,國民政府的統制經濟、惡性通貨膨脹給民族工業致命打擊,進入寒冬。嚴復說:“身貴自由,國貴自主。”民族企業擁有自由就一定可以得到發展嗎?張謇的企業在遭遇困境需要資金的時候,如果有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是否有轉機呢?政府和企業需要怎樣的相處模式呢?民族企業在各種不利環境中怎樣才能得到發展呢?帶著種種問題,教師引領學生從企業家的嘔心瀝血、政府作用的悖論、民族企業如何謀求發展三個角度去探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的歷程,以期對今天中國工業化道路有所啟發。關于經濟史的講述,不應該只有干巴巴的數字,可以向學生講述張謇創業的故事,要把張謇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潛心經營家鄉南通的鄉土情結、辦教育興文化的視野和格局通過精彩的故事展現出來,要講出張謇的企業興衰成敗的命運和他本人的無奈、執著;要向學生提供學術界最新的史料,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展示的材料不僅要對學生有思維的觸動,更要有情感的沖擊,要讓學生去感受歷史人物的思考、奮斗、成功、失敗、矛盾、無奈,用人性的豐富、復雜和光輝打動學生的心靈。從張謇身上,我們看到了企業家在推動民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扛鼎之力,感受到了他們實業救國、振興民族、福澤家鄉的家國情懷。但同時也感到了心痛和遺憾,當張謇的企業遇到危機的時候,北洋軍閥政府不僅不能給企業提供支持和領導,軍閥的混戰更是讓企業處于崩潰狀態。所以,我們還要探討政府和民族工業的關系。通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我們可以看到:繼晚清新政以來,只要政府積極營造有利的社會環境,如保障市場經濟、保護私人所有制等,民族企業就會不斷擴大再生產。然而,一旦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對經濟權利、財產權利和決策權利進行管控,都是對個人自由的限制,必然抑制個人的經濟活動和創新動力,必然阻礙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學生可以通過教材找到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實行戰時體制,對經濟進行全面控制,剝奪了民族經濟發展的自由空間。官僚資本掠奪國民財富、擠壓民族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國民政府為了獲取美國對其內戰的支持,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和實行的惡性通貨膨脹將民族資本逼入絕境。
在回答“歷史是什么”這個問題的時候,英國歷史學家E.H.卡爾認為:“歷史是歷史學家與歷史事實之間連續不斷的、互為作用的過程,就是現在跟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對話。”歷史課程目標指向現實,教師需要通過對歷史的研究增強學生對現實關系的洞察力和把握力。
作者:石宏慧 單位:江蘇省啟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