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的思考與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生源類型,生源特點及形成原因
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能力水平劃分一定的層次類別,能更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從目前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生源來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畢業。②非臨床醫學本科的醫學相關專業畢業,其中主要包括:a.臨床醫學類相關專業畢業(如影像醫學、檢驗醫學等);b.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等中醫類專業畢業;c.護理學專業畢業等。③臨床醫學專科畢業以及專升本畢業。④非臨床醫學專科畢業以及專升本畢業。除了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外,以上第②、③、④類來源的學生都可以定義為臨床醫學跨專業碩士研究生。完善培養體系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做到以生為本、強化實踐、質量優先。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整體水平,必須首先掌握學生的特點。相對于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的學生而言,跨專業學生有其特定的優勢,在轉入臨床醫學學習時,可以在新的學習過程中結合其之前的所學,發揮其所長,具有專業交叉的優勢,形成知識互補,但有時又會形成思維定勢,影響到新知識的接受;另外一個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劣勢,也是跨專業研究生培養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這部分學生其臨床醫學理論基礎和臨床實踐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從而影響到研究生階段的臨床專業學習。形成原因:①入學前所學專業不同,原開設的課程與臨床醫學有差異,所學的內容與臨床醫學僅部分交叉,其掌握的臨床醫學系統知識相對較弱;②部分考生在報考研究生時為了取得好的考試成績,會選擇放棄臨床實習而全身心的投入理論學習,特別是部分跨度比較大的應屆考生,由于考試科目與所學科目的差異,很多時候要從頭開始自學一部分臨床醫學知識,造成臨床實踐時間減少;③由于跨專業學生在入學之前其學習的內容、培養模式及教育理念和臨床醫學均不同,導致部分學生在轉入臨床醫學學習時適應期較長。
2改進措施
要解決跨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必須在兼顧整體研究生教育的情況下,抓好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整體培養水平。
2.1嚴把招生質量關,建立基于實踐能力考核的研究生入學評判體系
目前研究生的招錄模式主要還是以理論知識的考評為主,這種招錄方式不適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有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能較快較好地適應臨床醫學實踐工作,如果招生時只重理論而輕實踐,必然會給后期的臨床實習培養帶來隱患,學生不能完成臨床實踐任務,甚至有可能造成醫療事故。因此,在招錄的過程中,必須改變以往的以理論為主的考核方式,加大實踐能力的考核力度,考核方式可以參照執業醫師的考核要求,利用實例分析、上機操作等多種實訓手段,有條件地采取結合“標準化病人”的考核方式來對考生的醫學實踐操作技能與臨床思維能力進行綜合考查、科學評判,確保招生質量。對于跨專業報考的學生則要考慮其特殊情況,在確保臨床基本操作考核合格的前提下,結合其所學專業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考察,同時可以適當放寬待錄取專業要求的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求。
2.2分類制定培養計劃,整體與個體相統籌
在考慮到整體的研究生教育的前提下,結合轉專業學生的特點,分層次分類別制定培養體系。對于醫學專業畢業的非臨床專業畢業學生,由于這部分學生基本上掌握了醫學相關知識,在開設課程上可以考慮與臨床專業學生一起學習,同時鼓勵其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適當選修部分專業理論課程;對于非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包括中醫系列和護理學等畢業的考生,在課程設置時要充分考慮其前期所學學科的差異,必須有重點的增加相應的醫學課程,可以通過以下主要途徑:①加開臨床醫學專業選修課;②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在校本科生開設的相關醫學課程;③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鼓勵通過網絡課程的學習。學校同時要增加投入,一方面鼓勵本校教師開設適應實際需要的網絡課程,另一方面對學生在其他網站的學習給予一定的資助。對于額外增加的學習內容,其學習方式要求學生盡量在不影響學校開設的主干課程的基礎上,利用課余時間自學為主,并要求取得相應的學習證明或成績。
2.3建構臨床輪轉實習體系,加強臨床基本功訓練
考慮到大部分跨專業的學生特點主要是其理論基礎強于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在研究生進入專科實習前必須進一步強化其整體的臨床基本操作能力的訓練,通過建構適應研究生教育的臨床輪轉實習體系,通過重新進行臨床輪轉實習,使學生構建起更加完整的臨床診斷思維能力和進一步提升臨床實踐操作能力。考慮到研究生專業學習的重要性,臨床輪轉的時間不宜過長,可以考慮安排半年左右的時間,進行除所學專業及相關專業外的全醫院的臨床輪轉實習,并加強出科考核。通過臨床輪轉實習,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整體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水平。經過臨床培養、考核合格后才允許其進入專科培養,該臨床輪轉實習體系也可以對所有有需求的學生開放。
2.4強化醫院統籌管理,構建協同帶教體系
與學術型研究生的“重科研、輕臨床”不同,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會出現“重臨床,輕指導”的現象,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監督和培訓工作重視不足,有的導師會因為一些客觀原因降低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管理和指導。學生會被要求參加繁重的臨床工作,在醫患關系緊張的情況下,研究生從事的只是最基礎的如病歷書寫等工作,對于比較專業的內容得到的指導和操作的機會較少,達不到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目的。特別是對于跨專業報考的學生,如果純粹靠其自身在臨床學習摸索,不僅效率低,甚至有可能因為操作不當引起其他后果。在專業學習方面,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學習效率,研究生除了自己的導師以外,醫院或科室要抽調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為人師表的一線醫師組成帶教導師隊伍,協同指導,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對研究生的專科學習管理到位,并及時與學生的導師進行交流反饋,對學生專科學習的表現進行綜合考核并出具考核意見,作為學生能否畢業的依據;醫院或科室要建立激勵機制,對帶教效果好的指導小組成員在職稱晉升、評優等方面優先考慮,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積極性。
2.5建立科學規范的考核體系,將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
建立一套科學的畢業考核體系尤為重要,學生培養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社會,尤其是專業學位的學生,畢業后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能學以致用才是合格的畢業生。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培養中,采取將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做到學術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在學生畢業時既要考核其作為研究生應具備的研究思維能力和科研水平,也要對醫師規范化培訓所要求的臨床診斷和疾病治療的能力進行考核,要求學生在畢業時必須通過規范化培訓規定的培訓內容考核,對于規范化培訓成績有不合格的學生,延期畢業,以保證每一位畢業學生的質量,確保培養出來的學生達到一名合格醫生的要求。
作者:陳健 王志偉 單位:南通大學研究生院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