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教育藝術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醫術,分為醫療技術和醫療藝術。相對而言,醫療技術屬于硬件,易學易掌握,我國目前的醫療技術在不少方面已屬世界一流。醫療藝術屬于軟件,表現在醫護人員這個整體和諧地游刃于多元復雜的社會里,以最有利、有效的方式為民眾解除痛苦,提高民眾健康。這是醫療的靈魂。與美國相比,一個非常突出的差異是我國目前醫患關系非常緊張:醫生負荷過重,患者怨聲載道;一些醫生被稱為“白衣狼”,遭患者或家屬毆打。
這絕不是某個醫生的問題,而是系統出了毛病。解決系統的毛病,要從改進每個部件著手。從醫護人員的角度看,除了提高科學的觀念、理念和態度之外,提高醫療藝術是關鍵。西方高等醫學學府的醫療藝術教育從入學第一天始,持續一生。教學內容根據實踐中不斷出現的問題而不停地加以改進。醫學院學生、住院醫師在醫療教學內容的選擇中扮演重要角色。這里結合幾個親身體驗的案例,探討醫療藝術方面的一些探索。
第一,建立并保持健康的醫患關系。美國醫學生上的第一堂臨床課是:如何與患者建立并保持健康的醫患關系。這種教育貫穿醫生的一生。健康的醫患關系包括醫患平等、醫患倫理、醫患界限、有效的交流和遵守健康保險流通與責任法案規章制度等。比如,若向患者收取超過10美金的禮品,必須上報;因為額外收取禮品會負面影響醫患關系。
第二,醫生不分年資和地位,一起從沉痛的教訓中學習提高醫療藝術。不久前,我所在的杜克大學醫學院附院大內科每周一次的大查房,探討的題目是:針對本科收治的一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與其家屬就臨終管理發生的沖突,探討如何更有效地與患者和家屬交流。參加討論的約200人中有行醫40多年的老教授、專科主任、住院醫師,還有上臨床課的醫學生們。大家平等相待、暢所欲言。這種醫療藝術的臨床繼續教育,約占醫學院科級講座的35%。
第三,從患者需要出發,擬訂最有效、最經濟的檢測項目和處方。臨床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使受訓的人員必須學會如何在眾多的同類藥品和檢測手段中選出適合于某一位患者的藥品和檢查項目。在醫學院附院做住院醫師的頭幾年,我們也得到藥品公司銷售人員提供的工作餐和零星小件辦公用品。這可能造成醫生選擇藥品時的不合理的傾向性,并可導致藥品成本增加和價格上漲,以及由此帶給患者的損害。隨著醫學界對于藥品公司這種行為導致的負面后果的認識,美國幾家著名的醫學院附屬醫院快速反應,很快杜絕了藥品公司銷售人員為醫護人員提供“方便”的行為。
第四,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措施,杜絕醫療資源浪費。如,我的一位患者發現腎腫瘤(腎臟已切除),但腫瘤細胞轉移到肝臟和胰腺。家屬強烈要求化療或其它非西醫主流的治療。腫瘤專家在做了詳細的檢查和文獻調查后,給出的結論是除了一種還在實驗期的藥物外,沒有任何的治療可以改善其病程或延長壽命。這種處于實驗期的藥物可能減低癌腫的生長,但會帶來很多副作用,造成患者的臨終生活質量差,而且沒有延長壽命的保障。因此建議保守治療。根據這些信息,患者決定將他的癌癥“交給上帝管理”,自己欣慰地用有限時間去完成最后一本書的寫作。
第五,簡短的交談,可以解決“疑難”病癥。一名汶川地震后身體大面積擠壓傷的18歲女孩,皮膚和皮下軟組織傷后3個半月仍不愈合。醫生們給她用了遠超過她機體承受力的止痛和鎮靜藥物,但每次傷口換敷料時女孩都痛得哭叫不止。當時,我在杜克大學赴四川醫療隊,會診時我問女孩:想要說些什么?和孩子談了約15分鐘,她的疼痛奇妙地消失了。接下來換敷料,沒有再用任何止痛藥和鎮靜劑。此后醫生繼續用這種交流方法和我建議的一種抗焦慮藥,半月后再電話隨訪時,女孩告訴我她的情況好多了,傷口愈合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