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網絡教學創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我院構建網絡教學模式的軟環境
1.1信息時代
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全社會跨越時空、地域的信息和智慧聯網。信息爆炸、知識技術更替日新月異、信息的無障礙交流共享成為信息時代最顯著的特征,由此已經改變或正在改變全社會的生活、行為、工作方式并顛覆全民的價值理念和人生觀。網絡教學作為信息時代的標志性產物,必然也必須成為現代醫學教育的主流手段
1.2醫學教育的全球化趨勢
2002年4月,由國際醫學教育組織(IIME)制定的【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正式頒布,全球化的力量在醫學教育中的影響和作用日益明顯,國際間的醫學和醫學教育的交流成為常態,醫學知識和科學研究迅速跨越國界,醫學人才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交流和使用,醫學教育正在有序地形成全球性的體系。
1.3創新性卓越人才的培養目標
基于信息時代和全球化趨勢的醫學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是具有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即具備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而不應當是只接受知識、只會記憶和背誦前人經驗、不善于創新也不敢于創新的知識型人才。“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尋覓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如何利用各種認知手段不斷獲得新知,使自己始終與時代同步,這是醫學教育最重要的培養目標和選擇[1],網絡教學當然地成為實現這個目標的必要手段。
2我院構建網絡教學模式的公共平臺(硬環境)
2.1互聯網和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普及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1年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網民已達4.85億,56%是高中學歷以上的青年,手機用戶9.5億,其中1/3通過手機上網,大大超過美國而高居世界第一;互聯網存儲并不斷更新無以窮盡、無所不及的信息資源,并通過Google、Baidu、Sogou、Yahoo、Soso、Yudao、iAsk、MSN等強大的搜索引擎讓人們隨時便捷地“搜為己有”,通過與中國電信網、電視網三網合并連接億萬家庭,深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和細胞之中。互聯網和網絡技術的普及為網絡教學提供了強大的公共平臺和技術支持。
2.2校園網(局域網)建設的不斷完善
校園網是基于互聯網的教育專屬服務網絡。我校校園網由兩條裸光纖高速連接中國電信網和中國教育網,互聯網總出口帶寬2G;160公里環城光纜高速連通校本部、南校區、南方醫院、珠江醫院、第三附屬醫院、江都醫院、干休所、中西醫結合醫院,120公里長途光纜連通廣州校本部和順德校區,其它非直屬的教學醫院通過遠程VPN連入校園網;網絡已覆蓋了辦公區、教學區、學生宿舍區、家屬區和醫院各個臨床科室;全校(含附屬醫院)共有4萬個信息點,重要場所進行了無線網絡覆蓋;目前校園網上的聯網計算機已超過3萬多臺,其中學生入網電腦臺數超過1萬5千臺。以教學為中心的網絡應用全面展開,并滲透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
2.3現代教育技術的日趨成熟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理論與技術,包含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音像技術、虛擬現實仿真技術、遠程通訊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學校教育技術中心具備較完善的應用環境,支持相關教學的應用。
3網絡教學的基本特點和基本形式
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教學,以其信息的迅捷、海量、交互、利用以及多媒體、網絡化、智能化等顯著特征和優勢,與教學教務有機地緊密融合一體,促進醫學教育模式變革和教育思想、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全方位現代化。
3.1基本特點
1)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
2)教學時間和空間的無障礙切換:實現過去和現在、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學科與學科、興趣與學習的五個結合[2]。
3)信息資源庫共建共享:創建社團和個人資源庫并相互實現共享;
4)科學優化的教學評價:由結果評價→過程評價;
5)便捷高效的信息反饋;
6)和諧新型的師生關系。
3.2基本形式
1)視頻直播:單流單畫面(電影播放形式)、單流多畫面(單個場景多畫面錄播形式)、多場景多畫面(2個以上多場景8-16畫面同步錄播形式)等;視頻直播是我院開發的最新網絡教學形式,可以實現課堂授課場景實時自動錄制、校園網覆蓋范圍內1000個以上信息點的同步直播,校園網以外的場所(如非直屬附屬醫院)可以采用VPN接入校園網同步觀看,無人員和空間限制,在公開教學、觀摩教學、名師教學、教學過程評價、自主學習、遠程教育、教學交流等多個教學活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2)視頻點播:學習者根據需要對服務器中的視頻內容進行點播。可以是視頻教學片或課堂實況錄像。由于是非實時的點播,可以對其視頻進行二次或多次加工,精心編制。這種NVP(networkvideopresenter網絡視頻演示),類同于優酷、PPS等視頻網站,是學生樂于接受和使用的學習方式;
3)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課堂預置的局域網端口,實時調取教學可用資源,演繹立體化的課堂授課場景;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教學內容的設計質量、授課教師的掌控教學過程的能力,決定了一堂課的效率和質量;
4)Web教材:即網頁教材,將教學內容制成網頁形式供學生學習,網頁教材有較大的空間、靈活的設計方案,又有網頁制作技術的支持,可以制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個性化人性化鮮明、交互性好的教材,應用得當,對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5)BBS論壇:BulletinBoardSystem,即電子公告欄。作為網絡教學的一種形式,在師生平等交流、評教評學、信息反饋、教學相長、教學管理、教學運轉等諸多方面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3];
6)其他:如E-mail、騰訊QQ、微博等。
4我院網絡教學模式的探討和構建
4.1基本思路
在網絡教學的框架下,課堂教學(Classroomteaching)、臨床教學(Clinicalteaching)、網絡教學(Cyberteaching)(“3C”)三位一體,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在課程整合、教師培訓、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等主要環節實施改革,實現三者的優化和無縫對接。
4.2基本內容
1)調整課程結構和課程學時,減少大課學時比例,向臨床教學(技能教學)、網絡教學傾斜;
2)以人體系統、器官疾病為基礎,首先在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影像診斷學、臨床技能學五門學科中進行課程整合,借鑒和開發新的課程模塊,優化課程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強化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和能力,提高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教學水平,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演繹全新課堂立體教學,大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4)建設完整、系統的臨床技能中心,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基本手段,加大實施臨床基本技能教學的力度;
5)完善網絡平臺建設,建設和開發開放的、互動的、資源集成的,全面支持學生、教師、教學管理人員進行教學和管理的網絡多媒體教學和教學支撐平臺,不斷制作和推出適合臨床醫學教育的新的網絡產品。
4.3具體做法
1)課程結構和課程整合
大課課程壓縮,課時同步壓縮,各學科課程按比例調整,增加臨床見習學時數,開設網絡課程,這幾條是體現網絡教學特點和課程改革方向的基本原則。診斷學與臨床技能學合并教學,統一作教學計劃和組織實施。影像診斷學與內、外科學并行開設,結合內外科各學科要求安排授課內容。各學科集中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內容,精制一個網絡版多媒體課件,并不斷引進和開發網絡教學產品用于教學。全體動員,編制一套完整的內、外科學網絡課程。
2)課堂教學
增設網絡實時直播教室,在現有教室的基礎上,完善大課教室和各科示教室的建設,基本要求是支持和保障網絡化教學,多媒體課件應用無障礙。以先進教學理念、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設計和管理、課件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與應用、教學規范和方法等為主要內容,對授課教師進行常規培訓,重點是課堂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制作;考評上崗,形成制度。建立定期教學示范觀摩、教學效果展示和教學經驗交流機制,教學相長。每學科至少開設一次“PBL”教學,探索創建網絡環境下的“PBL”,基本形式是以BBS形式在網絡上開設一個“PBL”社區,由教師設定學習主題,制定評分表,學生分組組織學習討論,學習結果在BBS上,過程中,組間允許自由交流,教師動態追蹤指導,并評定成績。打破傳統“課堂”界限,充分開發課堂外的教學天地,由一批骨干教師以多種形式(例如BBS)開設“興趣小組”、“學友沙龍”等課外課堂,推行教學活動小型化,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效果直觀化的教學理念,發掘和培養具有發展潛質的優秀學生,充分拓展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每學年舉行一次教學競賽(包括網絡教學設計和實踐、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堂教學等主題),總結和推廣優良教學方法,培養和發掘中青年優秀教師,培植教師隊伍的厚度,并通過重點多方扶持,使優秀教師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中順利成長,脫穎而出,向名師、大師成長。
3)創建和完善網絡教學支撐平臺(學院教學網站建設)
網絡資源庫:構建互聯網+校園網+學院網站三位一體、足以滿足學院教學需要的網絡教學資源庫,包括媒體素材庫、教案庫、多媒體課件庫、教學視頻庫、試題庫等,支持在線打包下載,以充實學院網站資源庫建設為重點,保證人力和資金的投入。開設學院BBS,充分利用其功能展開師生交流、網絡教學評價、網絡作業遞交和批改、課程咨詢和答疑、學生管理、教室管理和其它教學管理等教學活動。建立教師個人網絡空間,個性化處理個人資源存儲和管理、網絡備課、網絡咨詢等。開設網絡課程,捆綁在線練習、在線考試、在線評分功能。以學校在線考試系統為基礎,逐漸向學院獨立考試系統過渡。通過電子郵箱、個人和科室網絡空間(網站、博客、微博)、移動通訊、QQ等,建立師生之間和教學之間聯系的暢通渠道,使學生時時感受到無時無處不在的“身邊教學”,構建和諧新型師生關系。網絡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應當具備強烈的開拓創新精神,不失時機,搶占先機;同時,網絡教學是教學改革和發展中的一個過程,應當認真研究,客觀評價其優劣,緊密結合教學目標,善于揚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