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班導師制工作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班導師制是近年在各大高校逐漸推廣的教學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對于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而言,相對于其他高校學生,由于其學科及職業規劃的特點,因此其班導師制教學模式有其特殊性。作者結合所在院校開展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班導師制工作的體會,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班導師制工作做以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班導師制;班導師
1班導師制工作的特點及意義
1.1導師制與班導師制簡介
它由來已久,早在17世紀,英國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并始終是其本科教育的基礎和核心,也是其一流本科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2]。近年來,我國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制度———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1]。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繼而指導學生的思想、生活與學習[3]。起源于英國的導師制是強調導師對學生熏陶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每個導師指導的學生數量不多,一般不超過10人[4]。在我國的一些高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行的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導師制,即班導師制。這種制度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級配備1名導師,對學生的學習以及個人成長進行指導[5]。班導師大部分由專業相關教師來承擔,他們的工作不同于輔導員與任課教師,而更多的是通過個人的師德師風、淵博的知識與積極、努力的生活態度去引導學生做人,指導學生做事。作者所在高校是一所醫學院校,開展班導師制工作已經4年了,作者作為班導師中的一員,因此想結合所在學院開展臨床醫學本科生班導師制工作后的實踐情況談及感想,并對臨床醫學本科生班導師制的工作做進一步的探討。
1.2班導師制工作開展的必要性
大學時期的成長對于年輕人的未來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大學在擴招之后,大多數院校師資力量的增長難以跟上學生數量的增長,多數只能保障日常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往往一個系一個學年,1~2名輔導員管理5~10個班級,甚至10余個班級,而每個班級有25~35名學生,由于需要管理學生之多以及管理內容之繁瑣,年級輔導員對大多數學生的個性發展、心理健康、職業規劃等方面不夠確切了解,往往也忽視了這些方面,因此對學生不能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而且如果學生出現上述問題,不能及時而準確地解決。而這些方面對于大學生的專業學習、身心健康發展及未來職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也是其成才之路的基石。班導師都是甄選出來的相關專業全方位的優秀人才,他們能更了解及貼近學生。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及榜樣,優秀自律的班導師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從而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1.3醫學院校班導師制工作的特點
(1)醫學院校班導師制工作的必要性隨著醫療衛生事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的日益凸顯,國家及人民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同時對從業人員的政治素養、專業素養、人文素養等方面的要求也日漸提高,醫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步擺上日常,而這方面的培養不是短期內就能達到目標與取得效果的,需要長期的、及早的、規范化的熏陶與訓練。因此“生理-心理-社會模式”并結合個性化輔導的醫學生培養,是適應現代高校醫學生教育過程中的培養模式。本科生的專業課學習有任課教師承擔,思想政治及日常事務管理有輔導員負責,而心理疏導、未來職業規劃及人文素養的指導,甚至科研興趣的激發還沒有得到更好的管理與引導。而這方面由既具備豐富的臨床工作經歷及教學經驗,并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來承擔更為適宜,由此班導師的角色應運而生。班導師是對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的有效補充,側重于心理疏導、人文素養、個性化成長、未來職業定位等方面的幫助,與輔導員共同攜手,幫助學生做好未來職業規劃及定位,有的放矢地為其做準備與努力。(2)醫學院校班導師與其他院校班導師的區別王辰院士說過,醫學不僅是科學,更是人學[6],兼具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特征。這也是與其他學科的主要區別。醫學人文是醫學科學、教育實踐的重要部分,其范疇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藝術及以上在醫學中的應用,例如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等。我們都知道醫療上有三大法寶:藥物、刀械、語言,其中語言所占作用超過50%??梢?,在與病人的交流中臨床醫生把握主動權、融洽的談話,提高醫生自身的人文素養尤為重要[7]。2012年《柳葉刀》的中國臨床醫學教育課程中,醫學人文占1%,歷史人文占4%,加起來只有5%,相比其他國家少很多[8]。顯然,我國當前醫學教育體系中人文教育薄弱。同時,醫生的心態,內心的強大是最大的智慧,內心的安寧是最大的幸福,這些都在臨床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醫療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的臨床理論與技能,必備的人文素養及成熟的心態也是必要的。人文素養及良好的醫生心態不是短期內就能行成與習慣的,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逐步培養、訓練才能自身體現的一種修養。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醫生的工作崗位,需要從醫學生階段就有計劃、逐步地進行人文素養、人際交流和溝通技巧、責任心及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訓練,因為只有循序漸進,才能最后有質的飛越。這方面從專業任課教師及輔導員方面獲取的比較少。而一位有豐富臨床實戰經驗、又具有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及良好人文素養及心態的班導師,會適時彌補這方面的欠缺。另外,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9],尤其需要經過不斷實踐,才能更好地領會及掌握的學科。因此,臨床醫學本科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學校里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也要更早地接觸臨床實踐。理論在實踐中應用,才能為今后臨床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而來自于臨床一線工作的班導師能較多地、便利地讓學生接觸臨床實踐過程,并可進行適當的指導。(3)醫學院校班導師制工作包括哪些內容學業多元化:裘法祖教授曾說過,一位好的醫生應該做到三會,即會做(會開刀、會治?。?、會說(會講課和作學術報告)和會寫(會撰寫論文和總結報告)。也可以這樣理解,會看病、會進行講課宣教及會做科研與寫論文。而這方面的指引不是專業理論學習就能感悟及了解的,是需要早期激發與熏陶,不斷引導才能感興趣及領會的。因此,盡早讓學生培養與熟悉“三會”,如臨床思維與技能,授課技巧及科研思維及態度。為日后成為全方位、高水平的醫務工作者及科研工作者做準備,更好地為祖國的醫學事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學風引導:要選擇和培養優秀的班干部,根據學校的教育方針和人才培養目標,形成優良的班風,讓樂觀向上的積極思想、勤奮踏實的學習、做事方式,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深入并融入班級每位學生的思想中。同時,班導師也要自身不斷努力進步,因為教師對學生最大的影響就是身體力行,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成才目標及方式。心理疏導:人是情感的存在,因此在學習、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失落、氣餒、自我否定;嫉妒、強迫、焦慮;角色轉換、交際困難及“網生代”孩子的敏感性強、網絡依賴性強等情緒及心理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的具體了解及個別指導,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著重加強人文素養及良好心態的養成。職業規劃:盡早了解本專業、本領域的發展規劃是必要的,熟悉所指導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個人興趣,分別找每一位學生談話,了解他們的未來職業規劃及目前存在的問題,甚至他們的家庭背景。對于擬從事臨床工作的學生,在假期可以讓他們多參與到臨床工作中來,包括義診、患者宣教等活動。對于擬從事醫學科研工作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多走進實驗室,參加實驗室組會、科學報告、學術會議,并幫助教師從事簡單的實驗室工作等,同時鼓勵學生要具有大膽創新的精神,養成嚴謹的科研態度。
2我校開展班導師制工作后的情況
自2015年起,大連醫科大學開始實行班導師制,由來自一線臨床工作的醫、教、研骨干力量擔任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5年制的班導師。他們都是臨床經驗豐富,熱衷于教學、責任心強的臨床醫生,全程參與學生本科階段的培養,與輔導員一起成為求學階段的“雙師”領路人。在學生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本人也結合個人參與經歷,談下未來需要改進及加強的方面,總結如下。
2.1加強與臨床實踐更多的結合與融合
注重病例、實踐教學,使課堂上的PBL、TBL、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真實地走進臨床。同時,加強臨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如臨床診斷學,在完成理論課、實踐課之后,切實地深入臨床,這樣能更好地掌握臨床基本技能,努力做到學一門課程,熟練掌握這一門臨床基本技能。同時,在臨床課程學完之后,也可以協助任課教師進行答疑解惑。避免將來高年級進入臨床實習之后,對過往知識掌握不牢的遺忘。因此,希望班導師能更多地協助授課教師,更扎實地掌握臨床相關課程的學習,尤其臨床實踐部分。
2.2增加并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
醫學是門研究型學科,醫生必須要做研究,包括臨床與基礎研究。因為臨床醫學———科研是相輔相成的,優秀的醫生也都是很好的科研工作者。因此,培養學生從本科階段就形成敏銳的視角,大膽的思考與創新,并逐步形成對科研的興趣與動力;同時也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的科研思維與態度。因此,在科研方面的培養有待加強,具體可以多做些科研講座與學術會議,而且更多是貼近學生感興趣的課題,激發學生的科研激情。
2.3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
大多數人們有這樣的觀念,評價一位優秀的醫學生往往只注重成績的好壞;評價一位醫生的醫術水平高低也僅僅關注他掌握的先進醫學技術。這些都是不全面的,忽略了駕馭醫學知識及醫學技術的核心———人文素養。有了良好人文素養的參與,才能更恰如其分地應用知識與技術。而作為班導師,若想更好地指導學生,首先要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如多讀經典的文學作品,以彌補人間情感、社會經歷、社會矛盾等方面的不足。多培養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培養不同的情操。把所見、所聞、所經歷的事情與學生分享,也鼓勵學生多做以上方面的訓練,不要較多地沉溺于網絡小說及游戲等。目前擔當班導師工作的教師、醫生都很忙,人文素養的加強以盡量融入平時的碎片時間,集跬步終究會至千里。
2.4多與學生交流
班導師的本職工作時間與學生的上課時間都比較緊張,有的醫學院校與教學醫院的距離比較遠,這些必然減少了雙方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雖然現在有微信、電子郵件等便捷的網絡交流工具,但感受不到彼此的真誠與真心,不能更好地解決個人訴求。因此,可以在周末組織以讀書、體育活動、福利院、養老院公益活動等方式的見面機會,可以每月或每兩月開展一次,既可以坦誠交流,也可以使雙方得到心靈與身體的鍛煉。因為人與人之間只有進行面對面的多交流、溝通才能更拉近彼此內心的距離,增加信任感,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從而進行個性化指導。
2.5支持班導師工作
班導師都是挑選出來在醫、教、研及師德、醫德方面優秀的教師,都能勝任班導師的工作。但是可能因為日常工作的忙碌及其他一些客觀原因,班導師都是利用業余時間來管理學生,從而減少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的班級因為人數較多而不能做好個別指導;同時舉行班級全體活動也有難度。因此,學校和附屬教學醫院可以加強對班導師工作的重視,班導師制工作不是僅僅各位教師自己的工作與責任,而是學校與附屬教學醫院來更好培養醫學人才的制度。因此,相關負責部門如學工部可以多為班導師與學生安排活動時間。同時也可以減少每位班導師所管理的學生數量,目前我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名班導師,學生人數在25~30名左右,如果班導師數量充足,可以每班配備2~3名班導師,以1名有經驗的班導師為主,其余1~2名副班導師協助開展工作,方便班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管理,把工作更細化。班導師必須有效地與輔導員進行溝通與協調,保障輔導員的主體管理地位,班導師提供最大最優的幫助。
2.6班導師之家
擔當班導師工作,一定會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遇到問題及有所感悟。因此,可以定期舉行班導師交流、沙龍,大家互相取經、分享經驗,包括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如果是共性問題,可以共同、集中解決。這樣,可以讓班導師制工作更高效、良性地運轉。同時,對新任班導師需要進行崗前培訓,也可以從副班導師做起,以更好地指導學生。
3未來展望
班導師制的應運而生是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未來也會日益壯大,它不僅是一門科學課程,也是一門藝術課程[10],但還需要不斷的實踐與完善,尤其探索出適合不同高校、專業的班導師制。這是一項任重道遠的教學改革與體制,需要參與人做好奉獻與創新的準備,同時不斷積累經驗,將之逐步推廣到不同階段與水平的學生班級體,如醫學專業可推廣到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班級、博士研究生班級及住院醫師規培生等。針對不同班級制定不同的班導師機制,讓我們的莘莘學子更好地進行角色轉換,更出色地完成崗位職責。這對于班導師自身也是激勵與勉勵的過程,達到教學相長,最終會讓我們的教師與學生都更加出色,我們的高等教育才會真正完成培養優秀高等人才的目標。
作者:馬亮亮 寶全 杜建玲 盧書明 李艷霞 孫小桐 孫秀娜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