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留學生漢語課程體系改革構想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為了更好地滿足兩年制臨床醫學留學生的學習需求,使語言學習、專業學習與醫院實習三者教學相協調,研究和改進適合我校兩年制軍援留學生的漢語課程體系,對目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調整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截止到目前的2018年春季學期,漢語課已經全部調整到晚間上課不再占用正課醫院實習時間,同時根據學生具體的實習需求,自學生下臨床起,漢語課程已經在原有的課程基礎上,弱化HSK3級應試內容,大量加入實習漢語口語基礎內容。保持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是學員在晚間上課的條件下,依然有很高的學習熱情。可見,學員們對漢語學習充滿動力、對漢語教學充滿期待,急需課程調整這是不爭的事實。
二、兩年制臨床醫學留學生漢語課程改革的設想
將兩年制基礎漢語教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一年級上學期的基礎漢語學習時期,第二階段為一年級下學期的達到HSK3級漢語水平輔助醫院實習時期,第三個階段為為期整個二年級的輔助醫院實習,延展漢語能力時期。第一階段基礎漢語學習時期,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學生打漢語基礎,并同時全面發展學生的基礎聽說能力,因為兩年制學員來華學習時間相對較短,學員自身素質及培養目標與預科學員也有較大差別,所以,漢字書寫能力暫時不作為學生能力提高的主要方向之一。第二階段為提升漢語水平輔助醫院實習時期,為教學關鍵時期,本時期內,學生已經開始了醫院實習,能開口說漢語,能認讀漢字,能使用漢語和醫院實習時所接觸的醫務人員及患者交流的需求大大增強,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讓學生使用漢語對其醫院實習進行輔助。第三階段的教學在學生升上二年級后開展,此階段內,學員實習任務變得更重,開始為一年后的畢業論文及畢業答辯做準備。所以第三階段的教學目標是繼續輔助學員醫院實習,延展學生達到HSK3級水平之后的漢語能力。
三、具體實施方案
擬將學員分成兩個平行班級。一年級上學期,開設漢語綜合課、復練課、生存漢語口語課及聽力課,綜合課的教學目標為完成相當于HSK二級水平漢語課程的教學。復練課的授課內容為輔助綜合課內容,帶領學生做相關復習和知識點操練。聽力課、生存漢語口語課作為功能性課程,突出專項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圍繞著學生在華學習可能涉及到的生活學習內容分話題展開,并在學習中相互借鑒貫通[2]。一年級下學期,開設漢語綜合、漢語復練、實習漢語(基礎篇)三門選修課。漢語綜合課重要教學目標為完成相當于HSK三級水平的漢語教學。開設實習漢語(基礎篇)課程,旨在輔助學生醫院實習,讓學生能夠與醫院的患者及醫務人員進行基本的漢語交流、發展與其專業相關的漢語能力。一年級的漢語課程設置應本著聽說領先,聽說并重,保證學生通過不到一年的漢語學習,達到相當于HSK三級的漢語水平,同時為輔助醫院實習提升聽說能力[2]。學生升上二年級后,實習任務變得更重,也開始為一年后的畢業論文及畢業答辯做準備,超過半數的學員希望能在此階段繼續漢語學習,他們的學習目標為HSK四級水平及以上。故此,在二年級應開設漢語中級綜合、實習漢語(提高篇)、中級漢語聽說等至少三門漢語選修課,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漢語學習需求及學習時間選擇適應的漢語課程,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學員醫院實習中的漢語水平,延展提高學生的漢語能力的目的[3]。
總結
綜上所述,本次對兩年制漢語教學體系的改革構想是以為期兩年的漢語教學實踐為主體構建的,仍應逐步改革調整課程體系,增減調整課程內容,優化課時分配。希望通過本次構想,逐步構建出更加符合教學要求、學生需要、效果良好的兩年制漢語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對外漢語研討會論文集[C].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外訓系,2011,(12)1-73.
[2]陶健敏.“后方法時代”語言教學觀與對外漢語教學法體系構建[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3).17-23.
[3]王丹萍.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J].海外華文教育,2016(4).489-497.
作者:任暢 貢獻 單位:海軍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