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網絡成癮的現狀,探討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形成因素,為預防和干預大學生網絡成癮提供依據和參考。方法采用中文網絡成癮量表修訂版及自制量表,對某高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某高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中,網絡成癮者占8.3%,網絡成癮傾向者占10.6%。網絡使用異常者(網絡成癮、網癮傾向)總計18.9%。不同性別大學生網絡成癮量表中核心癥狀耐受性(t=-2.497,P=0.013)、強迫性上網(t=-2.073,P=0.041)兩個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結構因素、網絡本身特點、網絡認知差異、家庭教育與網絡成癮密切相關。結論學校應加強學生網絡使用的監管,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多開展益于身心健康的社團活動,同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現實的挫折,搭建暢通的心理疏導渠道,設身處地了解學生的需求。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網絡成癮;中文網絡
成癮量表修訂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采用各種檢測技術對人體標本進行實驗室檢驗,為臨床提供有效信息的一門學科。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就職于醫療機構、第三方檢驗機構等,是醫學診療中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1]。尤其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醫學檢驗人員檢測病毒核酸為疫情形勢判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高校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培養非常重要。至2020年12月底,中國已有9.89億網民,手機網民接近9.86億,用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提升至99.7%[3]。大學生在學校使用網絡必不可少,但網絡使用的便捷也帶來了不少弊端,對網絡使用控制不佳的網絡成癮現象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為了減少網絡帶來的不良影響,更好地培養行業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質緊缺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網絡使用情況,探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網絡成癮形成的相關因素,為預防大學生網絡成癮、提高大學生學習和生活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2017、2018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前由輔導員講解問卷調查的目的、方式、內容,所有學生均知情同意。總共收集374份問卷,將14份學生提供的信息有錯誤、數據不合理的問卷作為無效問卷,統計分析問卷360份,問卷有效率為96.3%。其中男71人,女289人;漢族353人,非漢族7人。
1.2問卷調查
本研究采用中文網絡成癮量表修訂版(CIAS-R)對學生網絡成癮情況進行分析,并自制若干問題用于分析網絡成癮的形成因素,所有問題合成一份問卷調查,通過問卷星線上發放。1.2.1CIAS-R。本研究采用中國臺灣陳淑惠的CIAS-R,該問卷以大學生為樣本進行編寫,被公認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和權威性。CIAS-R由網絡成癮核心癥狀和網絡成癮相關問題組成。網絡成癮核心癥狀中有耐受性、強迫性上網、戒斷反應3個維度;網絡成癮相關問題涉及人際與健康問題和時間管理問題2個維度。每個維度由4~7個題目組成,每個題目按照符合程度分4級,極不符合、不符合、符合、非常符合分別被賦分1、2、3、4分,各個題目得分之和就是該維度的得分。總共26道題目,5個維度的得分之和即為總分。根據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標準[4],總分低于63分為非網絡成癮者(非網癮組),總分63~68分判斷為網絡成癮傾向者(網癮傾向組),總分超過68分者為網絡成癮者(網癮組)。1.2.2網絡成癮形成因素分析。為了進一步分析網絡成癮的形成因素,本研究將研究對象重新分為兩組,網絡成癮和網絡成癮傾向者均為不能正常使用網絡,作為異常使用組,非網絡成癮者作為正常使用組,并從研究對象家庭情況、網絡使用行為特點、對網絡使用認知評價3個方面進行分析。家庭情況主要從研究對象的父母學歷、家庭年收入、是否為獨生子女、是否為單親家庭方面進行分析;網絡使用行為特點主要從研究對象每周上網次數及每天上網時間、每周玩網絡游戲次數及每天玩網絡游戲時間、每周上網聊天次數及每天上網聊天時間、每周網購次數及每天網購時間方面進行分析;筆者就大學生使用網絡的目的、內容、優勢及家庭關系等方面對學生網絡使用認知評價進行分析,采用自制自評量表,根據描述內容進行符合程度判斷,從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確定、比較符合、完全符合5個級別分別賦分1~5分。
1.3統計學處理
調查問卷結果由問卷星收集并導出至Excel,建立數據庫,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學生網絡使用一般情況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17、2018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中,網癮者30名(8.3%),網癮傾向者38名(10.6%),非網癮者292名(81.1%)。每組男女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中文網絡成癮量表不同維度情況分析
網癮組、網癮傾向組、非網癮組5個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女性在耐受性、強迫性上網兩個維度的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在其他維度中男性女性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網絡成癮形成因素分析
2.3.1家庭情況分析。結果顯示,正常使用組和異常使用組父親學歷情況及是否為單親家庭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異常使用組中父親學歷為初中中專的比例及單親家庭比例均明顯高于正常使用組(P<0.05)。見表4。2.3.2網絡使用行為特點分析。結果顯示,異常使用組每周上網次數及每天上網時間、每周玩網絡游戲次數及每天玩網絡游戲時間、每周上網聊天次數及每天上網聊天時間、每天網購時間與正常使用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2.3.3對網絡使用認知評價分析。結果顯示,除喜歡玩益智游戲這一項,異常使用組和正常使用組對網絡使用認知評價各項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網絡成癮率為8.3%,網癮傾向率10.6%,網絡使用異常率(網絡成癮、網癮傾向)總計18.9%,與龍蘇蘭等[5]、石瑋等[6]調查的醫學生網絡成癮率為18.0%、17.1%相似,但高于劉奕蔓等[7]研究中中國大學生網絡成癮發生率11.7%,說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網絡成癮率偏高,其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網絡環境的改善,現在4G、5G移動網絡已經進入了快速普及階段,學生能通過網絡快速、便捷地滿足學習、生活各個方面的需求,對于大學生來說,使用網絡已經成為習慣,這是一種行為模式的改變。另外,醫學生學習壓力大,受到挫折后更容易造成網絡成癮。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強調扎實的理論知識與游刃有余的實踐并重,醫學院校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一直在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8-9]。崔學青等[10]構建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課堂效率指標體系,包括3項一級指標(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人文素質),6項二級指標和31項三級指標。由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要求掌握的專業核心技能指標多、內容深,學生學習壓力偏大,部分學生未能達到要求,會產生挫敗感,其產生的負面情緒導致學生容易在網絡中躲避學習的壓力。此外,本研究中網絡成癮率偏高還可能與使用的調查問卷、所選擇的判斷標準及研究對象所處的層次差異有關。網癮組、網癮傾向組、非網癮組在CIAS-R中5個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在耐受性、強迫性上網兩個維度的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這與崔禹等[11]研究在校大學生網絡使用和網絡成癮相關維度中女性在網絡成癮耐受性、強迫性上網、戒斷反應維度的得分明顯高于男性一致。可能原因為女性更具有感性思維,在網絡使用中更容易被一些具有感官刺激的內容所吸引,不能抑制自己的上網行為;同時,隨著網絡使用得越來越多,女性從網絡中獲得的樂趣減少,其閾值越來越高,造成對網絡使用耐受。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家庭結構因素、使用網絡內容及時間、對網絡使用認知評價均與網絡成癮形成有一定的關系。家庭結構因素中,正常使用組和異常使用組父親學歷情況及是否為單親家庭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家庭中父親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親學歷的差異可直接影響子女對網絡使用的偏向[12]。另外,單親家庭中經濟壓力大、父母與孩子溝通不良、親子關系沖突等不利因素對大學生網絡使用產生負面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異常使用組每周上網次數及每天上網時間、每周玩網絡游戲次數及每天玩網絡游戲時間、每周上網聊天次數及每天上網聊天時間、每天網購時間與正常使用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13-15]。當心情不好、面對現實的挫折和壓力無法排解時,在校大學生容易通過網絡來逃避現實,希望通過網絡游戲、購物、交友等方式忘掉暫時的不愉快。尤其是醫學生,他們學習專業性強,學業負擔重,很容易在學習中受到挫折,而網絡使用可以放松其緊張的大腦,并使其獲得能滿足心理需求的內容。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長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未能注意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需求,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溫暖,很容易在網絡中尋求滿足和關愛,有的家長在孩子中學時期灌輸“現在努力學習,以后考上大學就可以輕松”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在大學期間失去了學習目標,同時家長對孩子的監督管理也減少了,導致在校大學生極易被網絡中形形色色的表觀所吸引,沉溺于網絡中。綜上所述,安徽省某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學生網絡成癮率高于中國大學生網絡成癮率,社會、相關院校、家庭應高度關注。網絡成癮除了與家庭結構、網絡本身特點有關,還與網絡使用認知教育有關。因此,學校應加強學生網絡使用的監管,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多開展益于身心健康的社團活動,減少學生花在游戲、聊天、網購中的時間,同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現實的挫折,搭建暢通的心理疏導渠道,設身處地了解學生的需求。社會、學校、家庭應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才能更好地解決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
作者:孟德娣 戴杏 房功思 姜珊 胡德峰 單位:.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