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療機構下醫學檢驗技術培養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提高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在充分分析基層醫療機構檢驗行業現狀和崗位需求情況的基礎上,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基本素質-崗位技能-職業能力”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融入思政元素充實完善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引企入校”合作共建產教融合的實踐教學平臺,健全完善全員參與、全過程評價、全方位綜合評價的“三全”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從而使學生更具競爭優勢,為基層醫療機構輸送更多符合崗位需求的綜合素質較高的應用型檢驗技術人才。
關鍵詞:職業能力;基層醫療機構;社會需求;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的飛速發展,大量先進的實驗技術和現代化儀器被廣泛應用,使得醫學檢驗在臨床診療、衛生監察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1]。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體系已難以適應新時代與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已成為地方普通高校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2]。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動手操作能力、升華理論知識最主要的環節,也是培養操作技能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檢驗技師的關鍵環節。為此,長沙醫學院以學校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和新一輪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契機,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根據崗位要求調整實踐環節中的課程學時和教學內容,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三位一體”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的人才培養工作更具市場適應性、崗位適配性和職業發展性,使畢業生更具有競爭優勢,更能滿足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需求,從而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3]。
1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與需求現狀
地方院校培養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該區域行業或企業所需求的知識和能力,長沙醫學院作為全國第一所醫學類民辦普通高等院校,始終堅持面向全國、服務地方的辦學定位,主要為城鄉醫療機構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醫務人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作為該校的省級特色專業,畢業生的去向多元化,但主要去向是地方各級醫院檢驗科室。調查顯示,目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存在的最大不足為理論與實踐脫節較為嚴重,在校所學知識不能綜合運用于實際工作,動手操作能力較差,崗位適應期較長[4-5]。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專業技能水平與相關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欠缺,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應對能力較弱,生物安全意識薄弱;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經驗較少,對崗位的理解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與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認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主要包括標本采集、標本保存、檢驗結果解讀和實驗室質量控制,其中實驗室質量控制相關知識已成為基層醫療機構反饋最多和首先要求具備的專業知識;應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交叉配血、骨髓細胞取材、涂片及染色、自動化生化分析儀技術原理及應用、生化分析儀參數設定等,對形態學檢驗等崗位技能要求更高;此外,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應變能力、職業道德等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必須要具備的綜合素質。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主要培養熟練的檢驗操作技能人才,必須根據社會需求與發展形勢的變化及時對實踐教學作出相應的調整。
2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2.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實踐教學比重高校
人才培養目標、質量和規格均應當適應時代的特征和社會的發展步伐,滿足市場的需求,培養符合社會或崗位需求的人才是醫學檢驗技術推廣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為此,長沙醫學院與崗位技術人員、行業專家共同研討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符合基層醫療機構需要的應用型檢驗技術人才,以培養合格的檢驗技師為主要方向,緊密圍繞提高專業綜合素質和職業勝任能力兩個基本目標[6],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模塊設置,增加形態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和臨床檢驗基礎課程學時,加強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按照國家職業技能要求與行業機構對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具體要求組織教學內容,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提高專業課程中的實踐教學比重,增加分子診斷學與臨床實驗室管理等課程的實驗學時,增加見習、實習與社會實踐環節學時安排與教師指導力度,強化實踐環節中創新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提高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與就業競爭力,制訂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2構建“三位一體”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融入思政元素完善實踐教學內容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醫學專業,技術特征十分突出[7],實踐教學正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改革緊扣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方向,構建“基本素質-崗位技能-職業能力”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圖1),注重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內容中知識與技能的結合,課內實踐活動與第二課堂等課外實踐活動的緊密對接與延伸拓展,校內專業課程實踐教學與校外見習、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聯系與融會貫通,加強對教師、輔導員、學生全員的管理與監督,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注重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入與良性引導,從而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與職業素質真正滿足社會需求[8]。緊密貼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內容是“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制訂具有專業特色的核心課程思政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為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服務、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職業理想與社會責任心。將近年來公共衛生事件中(流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病原體的檢測、試劑與疫苗的研發、檢驗人員的抗疫故事等案例引入具體的專業課程中[9],把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作為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安排與訓練的目標,以臨床實驗室檢測項目作為培養崗位能力、實現實踐育人的載體,并將崗位標準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圖2)。在生物化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程中以應用為目的,如開設3種不同方法電泳分離血清蛋白質、不同抗原抗體反應、細菌的培養鑒定與藥敏試驗等實驗課程以加強學生的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夯實基礎。根據行業特點與崗位標準,在臨床檢驗基礎、臨床微生物檢驗技術、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等專業課程中強化實用的目的,開設臨床常規項目檢測課程,如血細胞與脫落細胞形態學觀察、臨床標本中細菌的分離鑒定與藥敏試驗、4種免疫技術的應用等,縮小在校所學內容與基層醫療機構崗位要求之間的差距,注重操作過程中標本處理、標本檢測的細節指導,將生物安全與風險防控意識培養落實到實踐教學中。同時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分子診斷學、臨床實驗室管理等專業課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及創新的能力,以開設綜合性與研究性實驗為主,注重融合教師科研項目,如方法學評價實驗、基因重組技術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室內質控的操作等緊密結合專業核心能力的實驗,運用臨床項目或案例對接實驗內容,使實踐教學內容能緊跟行業的發展與基層醫療機構的崗位需求,在實踐操作訓練中不斷提高學生公共衛生服務意識與專業能力。
2.3校企合作共建產教融合的實踐教學平臺校企
合作是推進高校與產業界聯系、落實產教融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通過“引企入校”共建實踐教學平臺,達到資源共享、合作共贏。通過與第三方檢驗機構達成合作協議,就醫學檢驗領域的科技研發、檢驗技術的應用、檢驗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等方面建立良好的校企互動互惠模式。第三方檢驗機構從人力、物力與財力3個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學院應用型檢驗技術人才的培養,積極參與學院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共建實踐技能訓練平臺,具體包括:提供臨床廣泛使用的儀器,如顯微鏡、尿液分析儀、制片專用離心機等完善形態學診斷實驗室配置;設立專項資金,協助學院舉辦檢驗實踐技能大賽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簡稱大創)比賽;選派優秀的中、高級技術人員參與指導學生省級與國家級大創項目;定期派遣企業高級技術專員入校進行檢驗技術方面的學術講座與培訓,每學期開展3~5次創新創業教育與職業教育活動,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宣傳企業文化與理念,選拔優秀學生進企實習,指導畢業論文設計,錄用表現出色的實習生留企工作,呈現出“企業-學校-學生”三者良性互動,“產-教-研”三方互促發展的新局面,落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技能與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真正實現知識與社會應用接軌[10],人員能力匹配崗位需求。
2.4健全完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
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是保證專業實踐教學順利開展的根本,也是監督與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條件保障[11]。為此,實踐教學改革遵循科學合理、公正全面、反饋互動、互促提高的原則,構建全員參與、全過程評價、全方位綜合評價的“三全”考核評價機制。院校管理部門、全體教師與學生三方主體按照相應的評價指標和標準共同參與實踐教學評價,管理部門通過期中、期末兩輪檢查對全體教師進行教學評價。教師改變以往單一以期末技能考核成績高低為依據的評價方式,注重實踐教學過程評價,以形成性評價與技能考核成績二者相結合的全過程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實踐學習態度、廣度與深度進行綜合評價,全方位考核評價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與職業素養等。同時注重發揮學生的評教作用,在校學生與實習學生通過參與院校管理部門召開的座談會、填寫實踐教學效果評價表,采用網上調查及深入訪談等方式對專業實踐教學實施過程與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教師和學生就教與學的方式、效果、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真正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改,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3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在培養與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思想指導下,實踐教學改革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與“工匠精神”、家國情懷,促使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實踐研究活動,積極將專業知識與技能應用于“三下鄉”、愛心義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等公共衛生志愿服務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使個人學習潛能與職業能力得到充分發揮與應用,為將來順利完成畢業論文,走向基層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自2019年以來,長沙醫學院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首次就業率達95%以上,至各類基層醫療機構與第三方檢驗機構等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占78%,學生考研率逐年提高,就業崗位質量高,學生家長與用人單位滿意度較高,為湖南省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與發展輸送了大批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求的具有較高水平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的應用型醫學檢驗人才。
4結語
社會在不斷發展與進步,公共衛生事件多發,基層醫療機構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狀況勢必隨之改變,這也對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向基層醫療機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能更契合市場及用人單位的需求,可充分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等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應對與處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崗位適應能力,能為基層輸送更多綜合素質較高的應用型檢驗技術人才,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質量,促進社會醫療事業良性發展。
作者:楊芳慧 陳芳田 賀金凱 單位:長沙衛生職業學院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