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腦梗死護理中的循證護理臨床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深入探討腦梗死患者接受臨床循證護理的操作方式和護理效果情況。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神經內科接收的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一共200例,通過腦梗死患者的入院順序對其施行分組,給予其中部分腦梗死患者常規護理模式,一共100例將其納入到對照組,給予另外腦梗死患者循證護理,一共100例將其納入到研究組,對兩組腦梗死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兩組臨床護理有效率比較差異明顯;兩組腦梗死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神經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治療時間、不良反應幾率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臨床中針對腦梗死患者,為其提供有效的循證護理措施效果理想,能夠顯著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改善腦梗死患者病情,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腦梗死;循證護理;常規護理;護理效果;臨床癥狀;應用
價值急性腦梗死在臨床中的發病率十分高,由于疾病會引發患者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甚至產生壞死,造成患者語言、運動以及感覺等神經功能出現障礙,所以臨床中為急性腦梗死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非常關鍵[1]。臨床中針對腦梗死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促進患者身體康復,但是常規護理措施具有一定局限性,無法為腦梗死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護理服務[2]。本文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診的腦梗死患者200例作為本文觀察對象,通過腦梗死患者的入院順序對其施行分組,給予其中部分腦梗死患者常規護理模式,一共100例將其納入到對照組,給予另外腦梗死患者循證護理模式,共計100例納入到研究組,對兩組腦梗死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神經內科接收的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一共200例,通過腦梗死患者的入院順序對其施行分組,給予其中部分腦梗死患者常規護理模式,一共100例將其納入到對照組,給予另外腦梗死患者循證護理模式,一共100例將其納入到對照組;對照組中男64例,女36例,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80歲,平均(60.2±1.8)歲,腦梗死發病時間最短1小時,最長48小時,平均(17.0±3.9)小時;研究組中男62例,女38例,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60.4±1.9)歲,腦梗死發病時間最短1小時,最長48小時,平均(17.0±4.5)小時;兩組腦梗死患者全部獲得明確診斷屬于腦梗死,排除腦實質以及蛛網膜下出血,排除合并其他腦血管疾病;兩組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所選患者全部知情本研究。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100例腦梗死患者常規護理措施:患者進入醫院之后,護理人員需要嚴格觀察其病情,及時處理并發癥,為腦梗死患者提供飲食指導以及康復鍛煉指導,在患者準備出院時為其開展出院指導,告知患者按時回院接受復查。給予研究組100例腦梗死患者循證護理措施:組建循證護理小組,所有小組成員全部接受統一培訓,明確循證護理工作要求、具體內容以及護理意義;通過臨床護理經驗,結合腦梗死患者具體情況,提出問題,檢索維普、萬方以及知網等數據庫資料,利用篩查論證,明確文獻內容的科學性、實用性與先進性,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循證護理方案;利用講座、面對面溝通以及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提高腦梗死患者和患者家屬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護理人員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積極鼓勵患者訴說內心感受,給予患者良好的心理疏導,從而緩解腦梗死患者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護理人員幫助患者翻身,對于相關部位提供按摩,防止產生褥瘡,提高對壓瘡和肢體痙攣等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干預措施,遵照醫囑為患者用藥;依照患者的實際病情為其提供常規飲食或是鼻飼,飲食原則保持流食為主,提高纖維素以及高蛋白的攝入量;當患者疾病恢復情況良好時,護理人員需要鼓勵腦梗死患者及早下床接受康復訓練[3]。
1.3評價標準
記錄兩組腦梗死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疾病治療效果、神經功能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治療時間、不良反應出現情況。臨床護理效果判斷標準: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改善程度高于85%,代表治愈;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改善程度處于45%到85%之間,代表有效;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沒有達到45%,或是產生惡化,代表無效[4]。
1.4統計學計算
本文所獲各類數據采取SPSS16.0統計學軟件加以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對于計量資料利用(x-±s)表示。統計處理通過χ2與t檢驗。將P<0.05作為判斷是否具有統計學差異的標準。
2結果
兩組護理有效率比較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神經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治療時間、不良反應幾率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急性腦梗死具體指的是由于人體腦供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引發管腔狹窄或是閉塞,導致患者腦供血不足、缺血與缺氧,進一步引發腦組織壞死,肥胖、高血壓、吸煙、冠心病、飲酒以及高脂血癥屬于急性腦梗死的主要影響因素[5]。在對急性腦梗死采取治療過程中,需要及早改善患者腦組織物質新陳代謝,對于正常腦組織做到保護,降低有害物質對于患者腦組織產生的損傷,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死亡風險[6-7]。在腦梗死患者發病之后為其提供良好的治療與護理措施,能夠促進患者身體康復,顯著提高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循證護理作為一類新型護理措施,將科學依據以及護理經驗作為參考,結合臨床患者實際病情,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開展護理干預,增強臨床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8-9]。根據本文對比結果表明,兩組臨床護理有效率比較差異明顯,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神經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治療時間、不良反應幾率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10-11]。綜上所述,對于腦梗死患者提供有效的循證護理措施效果理想,能夠顯著提高疾病護理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12]。
作者:劉慶麗 單位: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