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學生對科學教育學科的興趣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下中等職業學校受教育者普遍展示出較強的厭學思想,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機時間過長,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但關鍵的原因是受教育者對授課內容不感快樂,缺乏求知的動力。如何從受教育者入手,改進受教育者管理途徑,增強求知快樂,已變成當前職教工作者的關鍵工作。
關鍵詞:中職生現狀;受教育者管理;對策
引言
在當下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積極發展職業授課的形勢下,職業授課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受教育者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也不斷凸顯。怎樣改進受教育者管理方法,增強授課質量和層次,是當下中職學校必須處理的問題。本文中我將以個人在授課中的一點認知來分析中職學校受教育者求知快樂的塑造。
一、明確求知宗旨、樹立信心是塑造求知快樂的前提
中職受教育者在初中階段,部分甚至思想品德不高,如此的思想狀態,一定會導致受教育者上課沒有積極性,對求知沒有信心。“快樂是最好的教育者”,大家要善于調動受教育者主體思想,增強受教育者探索文化的內在動力。對受教育者實施求知宗旨性授課,讓受教育者懂得雖然個人文化基礎課差了很多,然而大部分在現階段經由專業文化和專業技能的求知,將來類似能夠成為對社會有較大貢獻的人。受教育者樹立起相應的專業素養,增強求知信心,這是塑造受教育者求知快樂的前提。
二、受教育者的求知快樂塑造
授課家第斯多惠:“授課的奧秘不在分析而在支持、喚起和贊同。”受教育者的求知實踐只有在持續支持與鞏固中方可實現良性發展。求知快樂一旦形成,就會讓大家對某種實踐予以整體注意,隨后對它產生快樂。塑造求知快樂能夠采用以下幾種途徑:1.及時抓住受教育者的優點,對其實施強化,促使受教育者成功。受教育者會覺得個人什么都不如他人,故而便一蹶不振。教育者應以受教育者的好奇、感快樂為契機,喚醒受教育者的動手操作的快樂,挖掘潛在長處,將弱點化作優點,并注重在授課的環節中打造受教育者的品質,使受教育者的優點持續得到強化和轉化。過程中教育者要對教材實施處理。所以不可否認,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是個重要的事實。教育者應當尊重受教育者的個體不同,在重視受教育者求知成績的過程中只要有發展、有效果的求知,哪怕成績再差的受教育者,教育者也要持續加以肯定和支持。因為在傳統的授課中,教育者要求所有受教育者運用類似的求知條件,類似的時間,類似的求知速度來了解類似的求知內容并要求受教育者們達到類似的求知效果!此類做法導致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吃不了”,部分則根本不了解從何“下口”。教育者要根據受教育者個體不同的“異步性”,使先進的受教育者脫穎而出,使當下落后的受教育者成績有一定的增強,過程中也有機會得到教育者有針對性的支持和指導。2.采用支持機制,喚醒快樂。加拿大心理學家詹姆斯表示:一個并未受過支持的人僅能體現其能力的20%-30%;但是當他受過支持后,其能力能夠發揮80%-90%。這就說明,類似一個人,在經由充分支持后所體現的作用相當于支持前的3一4倍,由此說明支持的存在十分重要,特別是在受教育者的求知實踐中,任何受教育者都需要持續地被支持,方可鞏固固已部分文化。快樂可分為消極的快樂和積極的快樂兩種,消極快樂只是處在對感快樂的實踐的知覺,展示為被動求知;而積極的快樂,使人為理解感快樂的實踐而見諸行動,變作發展能力的一種促進力,展示為主動求知。采用支持機制,增加競爭意識,能夠喚醒求知快樂,求知的自身情緒和思想就能進持續發揮。3.利用課外實踐,增強求知快樂,增強毅力。試圖通過短短的45分鐘增強受教育者求知快樂當然是十分有限的,教育者要有效利用第二教學這個廣闊天地來推進形式豐富的課外實踐,如此既可拓寬受教育者的文化面又能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增強求知快樂。在課外實踐中讓受教育者構筑正確的個人概念。自身是否相信個人的能力對其求知、研究等智力實踐有著重要的約束,一個不太相信個人的受教育者很難構筑正確、樂觀的自我概念。而先進的自我概念會讓人們充滿毅力,勇于奮進,持續獲得成功的經由。自我肯定是受教育者從小能夠勇于審視社會、審視人生的力量支撐。讓受教育者知道此類由于對個人沒有一個先進的認識而擔憂很多、止步不前的人終將被社會拋棄;只有此類充滿毅力,能正視個人的人方可把握時機。4.經由自主求知,升華求知快樂。現代授課理論認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授課實踐中的兩個主要要素。受教育者雖然是受授課者,但應不絕對是被動接受授課,必須具有主觀積極性,授課的影響必須經由受教育者的主動性,這樣方可達到相應效果。故而,教育者在授課過程中就應基于教會受教育者求知,塑造受教育者的自主求知能力。在自主求知環節中,所有實踐都能夠及時引起受教育者求知快樂。受教育者在求知中的主體位置經自主得到了足夠的保證,受教育者對求知的態度則會徹底改變。在各類教學上教育者并非是文化的權威者,受教育者也并非是文化的被動認可者;在求知的過程中,教育者更并非是專制的管理者,而是不斷指引的帶領者;受教育者并非以死記硬背的途徑來獲得文化,而成為文化的探尋者和探尋者;在完成求知任務過程中面臨各種問題時,受教育者也并非是被動的受評者。在求知的整個過程的主角并非是教育者,而是受教育者。雖然師生地位出現了改變,但此類改變都注重受教育者在求知中的主體位置和作用,即受教育者求知的自主性。在求知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求知快樂。
三、小結
只要我們教育者持續加強自身的求知,在授課宗旨和授課內容上求新,在授課方法上求活,結合生活實際,選取多種形式就一定能持續塑造受教育者的求知快樂,發展受教育者的動手能力,使中職受教育者類似樂于求知、善于求知。在此類授課中,有趣的引入,比較豐富的實驗,包括多媒體授課的輔助,讓受教育者體會到此類有趣,此類有用,此類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受教育者愛學,使教學氣氛活躍,塑造了受教育者的求知快樂,并在樂趣中獲得文化,鞏固文化。
參考文獻:
[1]劉宏,熊燊源.情感教學法在中職院校生物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風,2019,(24):79.
[2]朱松.對中職語文精品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8):116.
[3]許楠.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J].科技風,2019,(23):38.
[4]宋洋.中職學校英語教育客觀問題與主觀努力分析[J].智庫時代,2019,(35):296+298.
作者:秦會 單位:織金縣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