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科學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創新發展”等科學發展理念為指導思想,進行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是新時期我國圖書館現代化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表現。因此,將科學發展理論應用于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是構建資源節約型、服務互補型、信息共享型社會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結合科學發展理論內涵,對基于科學發展理論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科學發展理念
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使社會進入到知識經濟時展中。在此背景下,圖書館這一服務型社會文化事業,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加強圖書館現代化建設與創新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發展戰略方針。文獻資源作為圖書館生產與長效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成為相關部門與相關工作人員研究的重點。由此可見,對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科學發展理論的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科學發展的相關概述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要堅持科學發展”,并提出“四個全面”發展戰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領域科學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五大發展理念”的實行,為各領域現代化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圖書館作為我國社會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現代建設過程中科學發展理論的有效滲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而文獻資源作為圖書館發展的核心元素,應注重應在“以人文本”這一科學管理理念下,實現“可持續競爭發展”要求的有效落實,并建立“節約型”、“創新型”、“服務互補型”、“信息共享型”長效發展機制。
2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科學發展理念
2.1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以人為本”
“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是在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以及“健康中國2030”等提出了重要指導思想,是新時期社會文化建設應堅持的科學發展理論。因此,要想實現科學發展理論在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的有效應用,應在明確認知“新常態”下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有效滲透。第一,圖書館內部管理的“以人為本”。在“新常態”下,圖書館館員作為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載體,其素養與能力的高低對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質量與效率具有直接影響作用。因此,基于“以人為本”,圖書館需從館員本身實際需求出發,在尊重人、發展人、關心人、應用人的基礎上,激發館員潛在價值,提升館員綜合能力,強化館員對工作與圖書館的滿意度、認同感與責任心。與此同時,通過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訓機制,幫助館員樹立終身學習與發展意識,實現館員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與運用能力,并在實踐活動與文化建設中,健全館員人格,提升館員自主管理意識,從而為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奠定基礎。第二,圖書館外部管理的“以人為本”。圖書館作為文化服務型機構,在發展過程中應堅持“以讀者為本”的服務意識,實現文獻資源的有效利用。首先,應摒棄“重藏輕用”、“以書為本”的服務理念,通過理念革新,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其次,應加強讀者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的主動參與性,發揮讀者主體作用,用以保證文獻資源對讀者實際需求的滿足。此外,圖書館在“以人為本”理念上,采用實踐調查法對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需求、文獻資源咨詢需求、文獻資源使用需求等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個性化、特色化發展。
2.2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新時期我國各領域“升級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戰略發展方針。因此,它也是圖書館轉型發展下科學發展理論在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的實踐要求。由于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科學發展理念主要集中在文獻資源建設系統性、經濟效益性、資源共享性、建設創新性、存取安全性等方面。故可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發展理論的有效應用。
2.2.1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系統性
縱觀圖書館發展歷史,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活動實質上是對信息資源選擇與管控的過程。隨著近年來信息資源的不斷增多,圖書館的發展迎來了全新的挑戰與機遇。對此,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應基于信息資源選擇相關需求,堅持實事求是原則進行系統化發展。一方面,應明確認知圖書館藏書各部分、各組織結構、各環節、各功能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從圖書館整體角度出發,遵循圖書館系統規律,通過不斷調整與優化,提升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科學水平,促進其系統運行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由于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復雜性工作,不僅涉及思想觀念、采訪形式、系統管理、編目整序,也與資源配置、文獻存儲、經費投資、經營管理存在密切的關聯性,且各部分內容無法進行獨立分割。因此,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需應用系統觀念,實現建設的系統化發展。
2.2.2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經濟效益性
要想保證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順利進行與可持續發展,建設成本的有效控制至關重要。它是保證圖書館產出與投入平衡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圖書館以最小代價提供最優質服務的重要途徑;也是維護圖書館生產與發展長效性的必然條件。因此,在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應注重效益觀念的有效滲透,通過成本核算,包括服務成本、管理成本、運行成本、資源消耗等等。
2.2.3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資源共享性
社會已經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普及推動了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建立聯合互動機制已成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以數字圖書館為例,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加速了我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發展。而“國家科技信息保障體系”、“文獻資源共享體系”的形成,為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協調發展提供了保障。對此,進行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時,需貫徹落實共享觀,在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相互協調中進行強化。
2.2.4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創新性
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環境下,信息資源呈現出大規模化、多元化發展態勢。符合在眾多信息中挖掘具有學術價值、應用價值的信息,處理好“信息超載與信息短缺”問題,成為新時期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關注的重點問題。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現階段互聯網表層網頁已超四十億,深層網頁已超過五千五百億,在這些網頁中,存在有價值學術信息與無價值信息、垃圾信息并存問題。而如何從這些信息中將有價值的學術信息進行提出與挖掘成為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新任務。對此,應加強網絡信息資源質量的有效控制,以創新思維為指導,通過不斷研發,進行信息過濾、控制、挖掘、篩選、跟蹤、整合。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資源節約型、服務互補型圖書館服務體系,推動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優化發展[2]。
2.2.5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存取安全性
在開放性的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存取的安全問題日漸凸顯,加強數字信息資源的的監督與管理,保證數字信息資源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準確性、真實性已經成為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研究的重點[3]。對此,圖書館應加強數字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的建設,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在不斷創新與完善的基礎上構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保障系統,來提升數字信息資源存取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數字信息資源的長期存儲,所涉及的學科領域較多,如信息管理、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云計算、互聯網技術等等。因此,在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需注重學科之間的融合,在各行業統籌發展下實現優化。
3結語
總而言之,文獻信息建設是新時期圖書館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圖書館作為可變動性的有機體,在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應結合時代特色,依據社會需求進行不斷創新與改革,形成系統化、全面性的長效發展機制。對此,在“新常態”下圖書館文獻信息建設應以“創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實現“以人文本”現代化管理理念的有效滲透,從而建立服務型互補型、資源節約型、信息共享型、創新型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從而促進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注:“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是在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以及“健康中國2030”等提出了重要指導思想,應是新時期社會文化建設應堅持的科學發展理論。
參考文獻:
[1]戴廣珠.知識服務:省級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新走向[J].圖書館雜志,2016,35(02):35~41,110.
[2]金勝勇,魏佳,張吻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選擇理論的發展[J].圖書館,2016(10):21~24,33.
[3]龔軍慧,謝桂蘭,彭春艷.泛在知識環境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實施途徑[J].欽州學院學報,2016,31(11):84~87.
作者:劉曉敏 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