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經濟發展的戰略取向及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對生態文明作了概述,分析了生態文明視角下衡陽縣域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衡陽市衡南縣為例,探討了縣域綠色經濟發展的戰略取向與發展路徑。要積極引進投資;發展特色型經濟;改造轉型傳統式農業。
【關鍵詞】生態文明;縣域經濟;綠色經濟;發展戰略取向;衡南縣
一、生態文明概述
所謂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經濟生產活動中逐步形成了與自然環境彼此協調且相互關系的過程,通過經濟生產方式的改進,從而為自然環境的平衡性提供保障,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廣義的生態文明就是人類在原始文明、農業文明以及工業文明之后發展演變而來的新型化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重視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將其視為行為準則,進而構建良好的生態體系,確保經濟、社會以及自然環境得以可持續發展。狹義的生態文明是指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具有并列地位的現實化文明形式,重視人類在與自然環境形成關系時所體現的文明程度。生態文明從結構內容上考慮,涉及生態物質文明、生態精神文明、生態環境文明、生態政治文明以及生態社會文明五個方面的內容。生態文明的各個結構內容又可分為多個因素內容。生態文明與其他的文明形態有著直接的聯系,彼此之間不可分割,同時生態文明發揮著較為突出的主體作用,貫穿于人類生產活動的各個方面。
二、生態文明視角下衡陽縣域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發展水平不高
根據衡陽縣域綠色經濟的發展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縣域內綠色經濟的發展范圍相對狹小,綠色經濟發展的總收入在省內經濟整體發展系統中僅占少數,衡陽縣域綠色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重視程度不斷下降,無法構成衡陽縣域內符合綠色經濟發展的生態文明保障體系,影響了衡陽縣域綠色經濟的加快發展。
2、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衡陽縣域的經濟發展以及重大項目的建設主要來源于資源的開采和加工類產品的生產,受到資源和環境的影響程度較高,所產生的壓力較大。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不合理會造成經濟發展的嚴重滯后。另外,衡陽縣域的經濟發展對資源、能源有著較大的依賴性,其中的科學技術水平有待升級、更新,在一定程度上無法保證對環境污染進行有效處理,致使污染程度不斷加深,影響生態文明的發展進程。
3、居民生態文明意識較為薄弱
現今衡陽縣域內的居民仍存在著薄弱的生態意識,其對待生態文明有著過低的責任意識和義務精神,自身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著有礙于生態文明發展的因素。衡陽縣域內未針對綠色經濟發展現狀構建起關愛自然的正確價值觀念,未形成符合縣域內綠色經濟發展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無法在人類群體中建立良好生態文明環境,致使生態文化在現代化文明建設中的作用逐漸喪失。
4、基礎設施較為落后
衡陽縣域的基礎設施正處在建設之中,且呈現出逐步增強的趨勢。但是,經濟的飛速發展必然促使基礎設施的建設存在著一定的滯后影響。衡陽縣域內的各個城鎮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認識程度不高,嚴重地拖慢了基礎設施的完善和進步。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必然會對生態文明建設造成阻礙影響,促使生態功能的下降。另外,人口稀少,無法保證有效的綠色經濟發展環境,特別是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三、生態文明視角下衡南縣綠色經濟發展的戰略取向與發展路徑
1、衡南縣的比較優勢
衡南縣屬于衡陽市。衡南縣內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銅、石頭、砂礫以及螢石礦等等;且人口相對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經濟發展的勞動力需求,成本低廉;衡南縣具有明顯的區域優勢,臨近城市發達地區,且交通便利,具有廣闊的市場環境;土地肥沃,適合農作物的種植;境內具有多個優質稻高產示范片,科技水平較高;衡南縣受其地理環境的影響,風景優美,可開展符合經濟發展的旅游產業,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也存在多個紅色旅游景點。針對衡南縣存在的比較優勢,需正確認識其中的各個環節,保證綠色經濟的良好發展。衡南縣的比較優勢在發展過程中可能起到良好的積極作用,但是也有可能因此而產生阻礙綠色經濟發展的消極作用。
2、衡南縣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的戰略取向與路徑
(1)積極引進投資。衡南縣的經濟增長水平較低,在一定程度上無法與其他縣相比,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于較少的資本存量。為此,必須實現資本增長,為衡南縣的綠色經濟提供經濟保障。通過吸引投資這一途徑贏取更大的獲利機會,通過經濟主體刺激未來的投資環境,從而確保各種投資形式發揮其自身的作用。政府應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衡南縣所要做到的就是抓住此次機會,實現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的雙向發展。(2)發展特色型經濟。縣域經濟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其自身的特色價值,只有正確認識自身的比較優勢,才能實現綠色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衡南縣是一個農業縣,在農業發展中發揮著自身的特殊優勢和價值。為此,衡南縣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條件,發展特色化經濟產業,衡南縣應當根據自身的農業生產情況不斷完善產業結構,形成較大的規模優勢,通過幾個特色產業實現縣域內的特色經濟結構模型,從而帶動經濟的大發展、大進步。另外,應當堅持以市場為主導,把握市場的發展規律。(3)改造轉型傳統式農業。衡南縣的農業發展雖然獨具特色,但是卻依舊處在傳統農業形式向現代化農業轉型過渡的階段,其農業整體發展水平較低,科學技術水平較為薄弱。為此,實現農業的大發展,必須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剩余勞動力轉移這兩點問題的解決。四、結語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態文明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為此,在生態文明視角下推進衡南縣域綠色經濟發展,必將有助于提高縣域的整體實力,促進縣域的經濟發展。衡南縣應當充分彰顯其自身優勢和特點,在滿足生態文明理念的前提下,構建符合綠色經濟發展的結構體系,以便為衡南縣創造更為廣闊且良好的發展環境,實現衡南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蘇迎平.生態文明視角下縣域經濟產業結構演變內在機理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12.
[2]李旭霞.生態文明視角下縣域經濟發展路徑的思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S1.11-12.
[3]劉君言,陳夢玫.生態文明視角下綠色城鎮化概念解讀——重構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三角[J].現代商業,2015.27.183-186.
[4]楊紅波.生態文明視角下廣西少數民族自治縣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5.110-115.
[5]縣域經濟發展之豐順縣——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J].廣東經濟,2008.11.74.
作者:王翊覃 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