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圖書情報碩士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文獻計量學;引用;資源建設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se of study bibliometric to evaluate the use of Universities’ library resources with method of study bibliometrics for Library to select special resource and use of limited funds and space rationally.
【Key words】Universities’ library;Bibliometrics;Cite;Resource construction
0 前言
英著名情報學家阿蘭?普理卡德(Alan Pritchard)對文獻計量學(Bibliometrics)是這樣定義的:文獻計量學是數學和統計學方法在圖書和媒體中的應用[1]。當前文獻計量學已被廣泛應用,有用來科學預測的,有用來學科評估的,有用來人力資源評估的。在國內很多高校的人才引進、專業設置、以及學校戰略規劃都使用了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同樣,文獻計量學的研究對圖書館建設的決策,資源選擇,資源開發,資源共享與數據清洗與評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獻計量學結合信息技術手段的研究已經成為圖書館建設與決策的一個重要科學方法。
1 文獻計量學方法論
文獻研究者把當前的文獻資料分成16類,即圖書、雜志、論文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字典、手冊、報告、網頁、指南、詞匯、指導書、宣傳冊、書目、報紙、簡報、其他(年鑒、摘要、信件、索引、公報)。當然在其他研究領域還有不同歸類形式,大同小異。科學研究者的工作離不開各種類型的文獻資源,如圖書、雜志、網頁、手冊、報告等,文獻計量學已經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應用于科學研究者選擇研究資源的行為研究,以確定科學研究者的論文引用中各類文獻有什么樣的側重點?同一類文獻資料類型中又怎么樣去確定某一個具體文獻的引用比重?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來評估不同文獻在不同研究領域的權重,以利于資源提供者即圖書館對科學研究者即用戶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用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是一種切實可行且具有說服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確定在特定領域里不同文獻的特征及使用情況,它有助于確定在某一區域內的出版物中發表的論文最大被引用數量,可以了解核心期刊的使用情況,可以確定某一學科通常使用的參考書目形式,可以了解圖書的使用情況以及圖書的使用期限等。
對高校圖書館來說,這種研究方法也能夠為圖書館制定資源采購政策,確定每年圖書采購的方向,確定是否繼續或者中止訂閱某些期刊雜志,確定數據庫資源的采購數量和種類等,同時幫助圖書館有效處理他們的收藏,幫助他們避免接受不必要的圖書資料的捐贈,以節省空間資源。
2 文獻計量學研究的案例分析
斯里蘭卡大學的高級館員Angammana和克拉尼亞大學的館員Jayatissa兩位研究者做了如下研究:
首先,針對某一學科分析文獻引用類的情況
他們選取了1999年到2009年11年的圖書情報學碩士論文70篇,這70篇論文總共有引用4901次,他們把每種引用用上述的16種文獻類型分類。在這4901種引用之中,應用最多的是圖書,達到39.2%;第二是雜志,達到34%;第三是網頁,達到6.33%。上述三種材料的引用接近80%,其余的13種文獻資料的引用每個都不到5%。
其次,分析同一類文獻資料引用中的具體文獻
在同一類的文獻中再進行具體文獻的分析,這些引用中有相同的圖書和雜志引用,得出引用最多的圖書名稱和雜志名稱。在70篇論文中總共1921處圖書引用,有10種書被引用10次以上;有485種雜志被被研究者引用1664次,這485篇雜志中引用最多的30本雜志可以確定為圖書館重點訂閱的雜志,這種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作為圖書館為某一學科或者專業采購圖書和訂閱雜志的依據。
最后,分析參考資料的使用周期
參考材料的出版年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參數,為了揭示這個研究過程,研究者引入了“半衰期”的概念。文獻引用的半衰期是指論文引用中50%引用出版物所發表的年代。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論文引用半衰期都會有差異。文獻研究表明大約有50%的論文引用平均出版年限是9年內的文獻,即文獻的平均半衰期是9年。但是各類文獻的半衰期在不同研究領域或者學科中也不盡相同,如在圖書情報領域中圖書的半衰期是13年,雜志的半衰期是7年。事實上在多數研究領域圖書和雜志仍然是使用最多的文獻資源,超過其他所有的文獻類型。從表1分析中可以看出,圖書、期刊雜志、網頁三者引用之和已經超過80%,因此,科學研究者最優選的文獻資源是圖書,緊隨其后的是期刊雜志。
3 對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啟示
3.1 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數字資源建設;圖書館聯盟;重點學科;館藏體系
江蘇省有新建本科院校13所,按照升本時間順序分別為:鹽城工學院(1996年)、淮陰師范學院(1997年)、鹽城師范學院(1999年)、淮陰工學院(2000年)、南京曉莊學院(2000年)、南京工程學院(2000年)、常州工學院(2000年)、金陵科技學院(2002年)、江蘇警官學院(2002年)、三江學院(2002年)、宿遷學院(2002年)、常熟理工學院(2004年)、徐州工程學院(2005年)[1]。基于SWOT分析,與省外同類高校相比,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具有相對良好的區位優勢、辦學條件的比較優勢、地方政府的支持優勢、高教強省背景下高校競相發展的整體優勢等等。這種優勢加速了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數字資源建設進程,數字資源逐步成為圖書館的主體資源。筆者在2011年9月至12月對江蘇省13所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建設情況進行調查,繼后加以研究與分析形成此文,希望對全國近300所同類學校有規劃、有組織、科學有序地進行數字資源建設有所啟發。
1 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概述
1.1 數字資源建設總覽
筆者以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數字資源計量指南(2007)》為基礎,考慮到目前數字資源的發展狀況,把數字資源劃分為4種類型:電子書(包括與圖書類似的出版物)、電子刊(包括與期刊類似的連續出版物)、二次文獻數據庫(包括題錄、文摘、索引等)和其他數據庫[2],其它數據庫細分為特種文獻數據庫、多媒體資源庫、自建數據庫,希望從不同棱面折射出圖書館數字資源原貌。調查結果顯示:江蘇省13所新建本科院校共有數據庫342個;中外圖書庫50個,中外期刊庫103個,特種文獻庫52個,二次文獻庫56個,多媒體資源庫51個,自建數據庫30個。擁有30個以上數據庫的有5所,占38%,20~30個有5所,3所學校數據庫不足20個。其中徐州工程學院相比其它院校升本最晚但數據庫最多,數字資源建設呈跨越式發展態勢。具體情況見中文+外文二次文獻其 它特 種多媒體自 建小 計鹽城工學院2+25+3254326淮陰師范學院2+24+8656235鹽城師范學院4+15+6443128淮陰工學院1+23+7645432南京曉莊學院3+14+4547432南京工程學院3+14+4341121常州工學院2+13+3720119金陵科技學院4+12+2335121江蘇警官學院3+02+1431216三江學院3+15+1234221宿遷學院2+14+3114117常熟理工學院2+15+3675231徐州工程學院4+15+7776643總 計35+1551+5256525130342
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重視中文數字資源建設,清華同方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占有率達100%,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同方的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庫、超星數字圖書館占有率均達到92%,萬方的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占有率達85%;85%的學校均購買了中國知網、重慶維普、超星公司、萬方數據4家公司的產品。讀秀學術搜索其一站式檢索實現了館藏紙質圖書、電子圖書、學術文章等異構資源在同一平臺的統一檢索,通過優質的文獻傳遞服務,實現了為讀者提供最全面準確的學術資料和獲取知識資源的捷徑,深受師生的青睞。新東方網絡課程、超星學術視頻、愛迪科森《網上報告廳》等多媒體資源庫也成為圖書館的重要資源。表2中加號的數據庫是圖書館聯合采購的資源,同時也表明了聯合采購已成為新建本科院校數字資源建設的有力舉措。
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外文數字資源建設力度受限,調查中發現,除JALIS組織聯合采購的Springer Link平臺與EBSCO host之外,APS/美國物理學會,ACS/美國化學會,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IEEE/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SIAM工業與應用數學會,IOP/英國皇家物理學會等重表2 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中文數據庫排名
序號數據庫名稱購買
圖書館
數量占所有
圖書館
比例%1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同方)131002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重慶維普)12922中國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同方)12922超星數字圖書館12923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11854讀秀知識庫10774新東方網絡課程數據庫10775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9696超星學術視頻數據庫8626愛迪科森《網上報告廳》8626萬方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8626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數據庫8626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8627方正數字圖書館7548中國國家標準全文數據庫538注:(表2)與(表3)同比數據庫序號相同要的期刊購買狀態呈點狀分布,表明新建本科院校很少購買此類資源。EI、SCI、ISTP大型索引數據庫沒有一家購買。部分學校則通過購買國外外文專題數據庫的方式來滿足學校學科建設的需求。外文電子圖書購置力不強,只有2家購買了金圖國際電子圖書。新建本科院校利用CALIS外文期刊網,通過文獻傳遞的方式解決用戶的外文資源需求。但是NSTL、CASHL外文文獻傳遞平臺利用率還需進一步提高。表3 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外文數據庫排名
序號數據庫名稱購買
圖書館
數量占所有
圖書館
2.1 以JALIS為依托加強數字資源的整體建設
“江蘇省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Jiangsu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英文名稱縮寫為JALIS)啟動于上世紀末,下設3個地區中心,5個學科中心。3個地區中心包括,蘇南地區中心(蘇州大學),蘇中地區中心(揚州大學),蘇北地區中心(中國礦業大學);5個學科中心分別是:文理學科中心(南京大學圖書館),工學學科中心(東南大學圖書館),醫學學科中心(南京醫科大學圖書館),農學學科中心(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教育學學科中心(南京師范大學)。JALIS堅持共知、共建、共享的建設原則,強調全省高校數字文獻資源的整體建設,推動了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的進程。新建本科院校積極加盟JALIS集團采購,引進了包括超星數字圖書館等8個需求性強、應用性廣、共享性高的中文電子資源數據庫和EBSCO等2個外文期刊數據庫。江蘇省圖工委還集團買斷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3年(2011-2013年),免費向全省本專科院校師生提供服務。集團采購資源部署在南京大學等7個學校所建設的11個鏡像站點,采取集中鏡像、分布服務的建設原則,避免重復建設,注重提高資源利用效益[3]。在資源整合方面除集團采購資源外,更包括自建特色數據庫、博碩士論文庫、學科導航庫、書目數據庫等,將資源管理與服務調度平臺整合,為用戶提供統一的服務環境。如基于分布式環境的一站式服務平臺JALIS虛擬聯合目錄服務平臺,實現OPAC系統到自建資源庫的鏈接。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則依托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四大服務站點,為讀者提供本館缺藏的文獻資料。
2.2 以教學聯合體為紐帶加強教育優質資源建設
積極打造教學聯合體成為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又一重要途徑。南京曉莊學院、金陵科技學院、南京工程學院參加了由東南大學圖書館牽頭的南京江寧地區教學聯合體,建立了“南京高校(江寧地區)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這也是江蘇高校圖書館JALIS三期建設項目,用于提供江寧地區高校文獻資源共享服務。讀者可通過該項目的門戶網站檢索到其他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如果檢出文獻本館未收藏時,可向聯合體內其他高校館請求文獻傳遞,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新建本科院校專業資源缺乏的狀況。此外,鹽城工學院、鹽城師范學院依托“鹽城地區教學聯合體”;淮陰工學院、淮陰師范學院依托“淮安地區教學聯合體”;徐州工程學院、宿遷學院依托“徐州地區教學聯合體”;常州工學院依托“常州地區教學聯合體”;常熟理工學院依托“蘇州地區教學聯合體”;區域性教學聯合體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教育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實行聯合建設,資源共享,享受權利,履行義務,達到共贏。
2.3 以學校發展戰略為目標加強數字資源多途徑建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估為發展契機,辦學條件、辦學水平等得到了明顯改善和提高。建成了中外文圖書、期刊、博碩士論文、多媒體學習資源等為一體的數字資源平臺,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通過良好的用戶界面和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和檢索軟件,為讀者提供快速、高效、個性化、全方位的服務,全方位滿足教學科研對文獻信息的需求,彰顯了圖書館作為一個發展的有機體的強大生命力。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加強與“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及數字出版商、運行商等多種形式的合作,以館際互借、文獻傳遞、云服務等多種方式解決本校稀缺資源。此外,新建本科院校緊密結合區域經濟建設發展方向,圍繞地域文化開展研究,加強地方文獻特色數據庫建設。如鹽城工學院的濕地專題數據庫,淮陰師范學院的《恩來研究》,淮陰工學院的《凹土資源特色數據庫》,常熟理工學院的《中國虞山琴派古琴藝術數據庫》,對挖掘地方文化,弘揚地方優秀文化,傳承和保護地方文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3 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3.1 著力構建基于用戶的數字資源集成化服務體系
筆者調研中發現,圖書館數字資源分類標準不統一,雜亂無章;或分類邏輯不清;或只將數據庫羅列,根本沒有分類。圖書館要站在用戶利用資源的角度,綜合考慮文獻資源類型的組織形式和文獻類型,使分類方案具備突出重點、兼顧全面、科學明確、實用易懂這幾個特點[4],使資源提供者和資源使用者都能統一認識,保證對信息的有效組織和管理,夯實數字資源集成的基礎。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與學校其它部門、與企業界等資源與服務集成還比較簿弱,圖書館要突破“館”的韁界,構建基于用戶的數字資源集成服務體系。主要包括:數字資源保障體系、信息技術集成體系、數字服務集成平臺、用戶信息需求反饋體系。以更好的服務模式,獲得更好的服務效果。讀秀學術搜索實現了資源整合、資料搜索、文獻獲取、讀者互動、管理功能于一體,業已成為資源與服務集成的范例。
3.2 加強對接重點學科的數字資源保障體系建設
重點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新建本科院校重點學科數字資源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圖書館要深入調研,了解本校重點學科及學術隊伍狀況,以此為依據加大數字資源建設經費的投入,使重點學科專業數字館藏盡快達到完備級水平或研究級水平,力爭做到“三不缺”:不缺國內外專業權威性文獻;不缺具有代表性觀點的專業文獻;不缺縱線發展過程中各階段上有影響的文獻。要對外文數字資源建設進行科學的長遠規劃,可以采取分學科、分專輯購買的方式,使館藏文獻的專業性、層次性與學科發展相協調,保證重點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圖書館要以學科用戶為中心,根據學科用戶需求,面向學科知識內容,融入學科決策過程,有效支持學科知識發現與知識創新的目標,做好重點學科的信息、信息導航、學科論壇、用戶反饋處理、信息定制與推送等。
3.3 協調好“擁有”與“利用”同步發展的數字資源館藏體系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偏中文、少外文資源的購置狀況,數字資源存在重復購置問題,同樣數字資源與紙質資源也存在重復購置問題,經費投入不盡合理。大部分學校均訂有中國知網、重慶維普、萬方數據、人大的期刊全文數據庫。有學者通過學科比較發現:中國知網與維普、萬方存在著比較高重復率[5]。由此,我們要協調好“擁有”與“利用”的關系,要充分考慮學校學科特性,構建本校與本地區特色化的館藏體系。要注意紙質館藏與數字館藏結構的優勢互補和協調利用,實現經費投入與讀者需求及館藏價值實現的最優化。
筆者調查發現,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資源鏡像狀況懸殊。南京工程學院圖書館鏡像數據達到70T,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萬方資源系統等核心資源均做了鏡像。大部分學校將購買的多媒體學習資源做了鏡像,超過30T的有5家,只有1家不足10T。鏡像的屬于實體數字資源,還有大量的虛擬數字資源有待于進一步挖掘并加以利用。我們必須理性處理好實體數字資源與虛擬數字資源的關系。同時隨著數字閱讀的普及,讀者需要的是通過電腦、手機、手持閱讀器、電子書等數字產品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閱讀的服務環境,如數字化學習中心、特色資源空間、視聽休閑空間、信息共享空間等。新建本科院校必須理性思考圖書館館藏發展理念,從“擁有”為主向“使用”為主的方向轉變。采取“擁有館藏”和“獲取館藏”、“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協調發展的策略,為讀者提供更快、更新、更優質的智慧服務。
參考文獻
[1]顧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辦學定位的特性探析與啟示——基于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的調查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9,(8):55-57.
[2]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圖書館數字資源計量指南(2007)[EB].http:∥/librarian/news/view-news.asp?ID=62,2007-04-17.
[3]鄭建明.數字文獻資源的整合與服務——以江蘇省高校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為原型的個案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5):6-9.
關鍵詞 醫學信息 搜索引擎 信息檢索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trieve in Information Age
SHANG Hongyi[1], YIN Xianbiao[2]
([1] Jiangxi Dermatology Hospital Information Sec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46;
[2] Jiangxi Radio & TV University, Open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46)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 to discuss research methods and steps to retrieve med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Cited the way the network retrieves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pth of the fa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 get medical inform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Key words medical information; search engi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醫學信息檢索是一個綜合的技能,和醫學、傳播學和計算機技術主題密切相關,相互滲透。醫學信息檢索旨在建立和完善信息檢索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服務模式的發展經驗,探討醫學信息檢索技術和方法,總結繼承的高級文件管理和文獻資料的使用規則。中國傳統醫學和西方醫學數據信息量大,開發了不同的專業數據庫,根據各種數據庫的專業特點,有著不同的服務模式和檢索方式。醫學信息資源在網絡上不同的存儲形式,如何有效獲取檢索途徑及方法對于醫學研究工作人員和非醫學研究工作人員都是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1 醫學信息資源
信息是用來描述所有事物和其屬性狀態反映的物理符號。醫學信息是其中的一種,包括了醫學的管理、過程控制、決策和對醫學知識科學分析等內容,涵蓋了醫療和保健信息的所有東西,人類疾病和死亡等所有事物的狀態都是醫學信息。醫學信息是有別于任何其他信息的,統計數據顯示生物醫學期刊的數量是占了整個科學期刊的1/7。據統計,在互聯網的所有信息中醫學信息資源達到15%以上,在所有學科中居于數量之冠。在工作、生活當中,人們不斷與疾病和死亡作斗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而產生了種類繁多和數量龐大的醫學信息。為了使未來的人從中總結、獲取經驗,人們通過某些物理符號將使用這些醫學信息記錄在不同的載體上形成了醫學信息資源。
人們在分享已有的醫學信息資源這一寶貴財富的同時,使用它來為人類服務,然后生成新的醫學信息。這些新的醫學信息在人類各種實踐活動中,顯性、隱性地指導著醫療實踐和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網絡信息資源是指所有以電子數據形式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存儲在光、磁等非紙介質的載體中,并通過網絡通信、計算機或終端等方式再現出來的資源。網絡醫學信息資源通過計算機網絡、醫學信息資源形成一個有序化的整體結構。然而,龐大的醫學信息資源和人們所需的具體信息形成一個巨大的矛盾,所以必須使用搜索工具和檢索技巧才能獲得特定有效的醫學信息資源。
2 網絡醫學信息資源檢索的途徑
2.1 國外搜索引擎
2.1.1 Medline數據庫
Medline數據庫是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花費300萬美元設計、開發的第一個大規模的醫學文獻數據庫,完成于1964 年,也是第一個基于計算機,將檢索服務提供給廣大市民的醫學文獻數據庫。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醫學數據庫,是MEDLARS系統30多個數據庫系統中最大的一個,是目前用戶數量最多,使用最頻繁的生物醫學文獻計算機檢索系統。1971年底,Medline數據庫網絡系統正式上線,用于遠程醫療資訊中心在線搜索,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在線醫學文獻數據庫。1997 年以來,Medline數據庫一直對個人免費開放,該數據庫收錄文獻約有88%是全英文版的,數據庫涵蓋了從 1950 年到現在的各種有價值又系統的生物醫藥與健康醫學文獻。大多數的搜索引擎都可以檢索到Medline站點的內容。Medline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優秀又十分實用的醫學專業數據庫,包括了大量的作者、題名、摘要、目錄、正文。包含了全球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00多種生物醫學期刊。但是該數據庫有兩個缺點:(1)有部分文獻是收費的。(2)大部分文獻格式為PDF。這兩個缺點會影響用戶的檢索,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多個站點進行元搜索,結合其他醫學專業數據庫的優勢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 Medseape
Medscape是目前最實用的綜合性醫學搜索引擎。美國公司Medscape公司1994年研制,1995年6月投入使用,由功能強大的通用搜索引擎AltaVista支持,可檢索圖像、聲頻、視頻資料,至今共收藏了近20個臨床學科,擁有會員50多萬人,臨床醫生12萬人。Medscape是Web上最大的免費提供臨床醫學全文文獻和繼續醫學教育資源(CME)的網點,提供根據疾病名稱、所屬學科和內容性質(會議報告、雜志文章的全文或摘要等)的英文著個字母的分類檢索(The Medscape Index)。
2.1.3 PubMed
PubMed是一個不需要注冊的免費網站。由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2000年4月開發的,基于WEB的生物醫學信息檢索系統,它是NCBI Entrez整個數據庫查詢系統中的一個。但是該系統只提供作者、題名、摘要、目錄并不包括期刊論文的全文,但可能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費或免費)的鏈接。
2.2 國內搜索引擎
2.2.1 中國醫院知識倉庫
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CHKD)是專門針對生物醫學領域量身定制、開發的專業醫學信息數據庫。據官網統計截止2013年3月,《CHKD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我國公開出版發行的醫學類現刊1432種,過刊691種,醫學相關期刊5600多種, 120種刊被SCI、Medline等收錄。累計收錄文獻量超過900萬篇。《CHKD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錄80家醫學院校以及300多家其它院校,其中為獨家博碩士論文供稿單位共計208家,文獻總量超過30萬篇,年更新量達30000篇。《CHKD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錄論文集5437種,年更新9萬多篇。《CHKD報紙全文數據庫》收錄報紙15種,相關報紙1000多種,年更新3萬篇以上。
2.2.2 萬方醫學網
萬方醫學網是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國內醫學權威機構、醫學期刊編輯部、權威醫學專家推出的,面向廣大醫院、醫學院校、科研機構、藥械企業及醫療衛生從業人員的醫學信息整合服務鏈接全開放平臺。一是針對醫院的科研需求,提供科研支持、成果管理、學術推廣、醫患教育四個方面的信息服務;二是針對藥企推出學術推廣卡、學術專題、學術監測等信息服務;三是針對傳統出版單位的數字化轉型需求提供服務。
3 總結
互聯網和數據庫技術的發展為醫學的進步搭建了一個共同攻破疑難病癥的無國界醫學組織平臺。醫學信息檢索已成為國內與國際醫學一體化的重要手段。在網絡上提供功能強大的醫學信息資源檢索,在互聯網使用中,只有掌握正確的檢索醫學信息資源的方法和步驟,才可以迅速找到用戶需要的信息,再將其應用到實踐中,提高醫學信息資源的共享率。但在信息檢索過程中,檢索方法很重要,同時檢索經驗也很重要,需要我們平時的搜索過程,總結檢索方法,積累檢索經驗,提高檢索策略,旨在盡可能的提高檢索效率。
參考文獻
[1] 付爽,喬歡.國外網絡醫學健康信息資源利用行為綜述[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12.
[關鍵詞] 鄭州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
[中圖分類號] G25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5)06-71-3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Digital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Shang Xinli Liu Qianyu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450001)
Abstract:Based on website access,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aspects of purchasing digital resources, self-establishing digital resources,others digital resources and so on. By investigation,the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has been in scale to some extent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laces needing improvement.
Keywords: Zhengzhou University;library;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1 引言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擔負著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雙重任務,圖書館數字資源在保障高校教學和科研等信息需求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主要指:圖書館引進、自建或受贈的、擁有磁、光介質或網絡使用權的數字形態的信息資源。
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采用訪問網站的方法。具體為:從“鄭州大學網站主頁”[1]點擊網頁左側的“圖書館數據資源”,進入圖書館主頁后,選擇“數據資源”、“特色資源”,點擊進去即可瀏覽和使用圖書館的各類中文、外文的數據庫等多種數字資源。
3 鄭州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現狀
鄭州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購進數字資源,包括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外文期刊全文數據庫、電子圖書、電子報紙和隨書光盤等;二是自建數字資源;三是其他類型數字資源。
3.1 購進數字資源
鄭州大學圖書館購進的中文數據庫有55個,外文數據庫47個。這些數據庫可分為四種類型:綜合類數據庫、理工類數據庫、人文類數據庫和醫學類數據庫。
3.1.1 綜合類數據庫
3.1.1.1 中文綜合數據庫。目前,鄭州大學圖書館的中文綜合數據庫有: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超星電子圖書、書生電子圖書數據庫等(見圖1)。其中,中國知網核心期刊最多,總量約7 000多種;萬方約6 400種;維普期刊有12 000種,但大多是內部刊,核心期刊不多;三個平臺有80%~90%的內容是重復的。
由圖1可知,中國知網、萬方數據以及維普期刊資源平臺是讀者訪問量最多的三個數據庫,并且中國知網的訪問量要遠遠高于其他中文數據庫。通過訪問中國知網[2]發現,中國知網收錄的期刊文獻內容豐富種類齊全,數據庫界面簡單明了,搜索系統容易操作,可以進行文獻、參考文獻、被引作者、中圖分類號等多方面搜索。
3.1.1.2 外文綜合數據庫。鄭州大學圖書館的外文綜合類數據庫有:Elsevier Science Direct電子期刊數據庫、Springer電子期刊、電子圖書數據庫、Wiley 電子期刊數據庫、EBSCO全文數據庫、牛津電子期刊數據庫、ProQuest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基本科學指標(ESI)數據庫、JCR(期刊引證報告數據庫)以及中科院JCR期刊分區表。
3.1.2 理工類數據庫
3.1.2.1 中文理工類數據庫。鄭大圖書館理工類全文數據庫有: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國泰安高頻及金融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其中,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是目前國內數據最全面、算法最準確、系統最穩定、使用最便捷的研究數據庫,是為實證研究、模型檢驗等提供支持的數據平臺。
金融數據庫包括中國股票市場交易數據庫、中國證券市場指數研究數據庫、中國封閉式基金研究數據庫、中國開放式基金研究數據庫、中國證券市場基金評價研究數據庫、中國債券市場研究數據庫、美國股票市場研究數據庫、中國商品期貨市場研究數據庫。
3.1.2.2 外文理工類數據庫。鄭大圖書館購進了16個外文理工類數據庫。
其中,文摘索引數據庫有:Web of Science (SCIE、CPCI-S)、EI(工程索引)-compendexWeb、INSPEC(英國科學文摘)、ProQuest博碩士學位論文文摘庫(理工卷)PQDT-B等;全文數據庫有:Nature8種電子期刊、Science Online數據庫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數據庫、AIP(美國物理聯合會)電子期刊、APS(美國物理學會)電子期刊、ACS(美國化學學會)電子期刊數據庫、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電子期刊、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全文期刊數據庫、SIAM(美國工業和應用數學學會)全文期刊數據庫、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電子期刊數據庫、IOP(英國皇家物理學會)出版社期刊。
Web of Science數據庫,在外文理工類數據庫資源中訪問量第一,它包括三個引文索引數據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科學引文索引(SCIE)作為世界知名的“三大索引”之首,收錄了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物醫學領域超過170多個學科最優秀的學術期刊,期刊總數超過8 600種,可查數據年限從2001年至今;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Science(CPCI-S),專門收錄世界各種重要的自然科學及技術方面的會議,包括一般性會議、座談會、研究會、討論會、發表會等的會議文獻,涉及學科基本與SCI相同,可查數據年限從2004年至今。
Web of Science數據庫頁面也與其他外文數據庫不同,它的頁面采用中文布局,搜索方式通俗易行,更符合國內科研人員搜索文獻的習慣,老師和學生比較容易找到所需文獻資源。
3.1.3 人文社科類數據庫
3.1.3.1 中文人文社科類數據庫。中文人文社科類全文數據庫有:人大復印資料(人文社科)、E線圖情、國研網數據庫、中國資訊行、北大法寶。文摘索引數據庫有: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其中,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數據庫是人大書報資料中心編選的百余種《復印報刊資料》系列刊物的電子版,匯集了1995年以來國內報刊公開發表的人文社科學學術研究成果的精粹,論文選自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國內公開出版的4 000多種核心期刊和報刊,涵蓋政治,哲學,經濟,文化教育,文學史地學科范圍。E線圖情數據庫是圖情專業的數據庫,收錄了大量關于圖書情報的文獻數字資源,囊括了圖書館事業領域中人物、理論、技術、產品、市場、協會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國研網數據庫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向各級領導者、研究人員和投資決策者提供經濟決策支持的權威的信息平臺。國研網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強大的專家陣容為依托,全面整合了中國宏觀經濟、金融研究和行業經濟領域的專家資源及其研究成果。鄭州大學圖書館購買了國研網中的六個研究報告數據庫,分別是:《國研報告》數據庫、《宏觀經濟》數據庫、《金融中國》報告數據庫、《行業經濟》報告數據庫、《世界經濟與金融評論》報告數據庫和《高校管理決策參考》數據庫。
中國資訊行數據庫:中國資訊行(China InfoBank)是香港專門收集、處理及傳播中國商業信息的高科技企業,其數據庫建于1995年,內容包括實時財經新聞、權威機構經貿報告、法律法規、商業數據及證券消息等,分12個專業數據庫。該數據庫較為適合經濟、工商管理、財經、金融、法律、政治等專業使用,是了解中國經濟環境、商業社會動態,掌握宏觀經濟走向,洞悉微觀市場信息不可或缺的助手。
3.1.3.2 外文人文社科類數據庫。圖書館購入的人文社科類外文數據庫有: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Web of Science)、Business Source Premier(BSP)商管財經類全文數據庫、JSTOR(歷史、外語、文學)、Emerald管理學(含圖書館學)全文期刊庫、HeinOnline數據庫等。其中,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是ISI核心的三大引文索引數據庫之一,是SCI的姊妹篇,是全球知名的專門針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科技文獻引文數據庫,其內容覆蓋了政治、經濟、法律、教育、心理、地理等50多個的研究領域的、最優秀的3 100多種期刊。SSCI是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可查數據年限從2006年至今。
3.1.4 醫學類數據庫
3.1.4.1 中文醫學類數據庫。中文醫學類數據庫有: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該數據庫收錄了1978年至今1 800余種中國生物醫學期刊以及匯編、會議論文的文獻題錄740余萬篇,新增1989年以來中文參考文獻386余萬篇,全部題錄均進行主題標引、分類標引,同時對作者機構、發表期刊、所涉基金等進行規范化加工處理,支持在線引文檢索,輔助用戶開展引證分析、機構分析等學術分析。
3.1.4.2 外文醫學類數據庫外文醫學類數據庫有:BMJ Learning、BMJ英國醫學會期刊全文庫、Clinical Evidence臨床實證、Micromedex藥學數據庫(含醫學影像圖片庫、事實型數據庫)和Ovid醫學數據庫。
3.2 自建數據庫
鄭州大學圖書館自建數據資源庫有:學科導航數據庫、鄭大文庫、鄭州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鄭州大學河南文獻數據庫。其中,后三個是與鄭州大學圖書館文獻有關的數據庫,建庫工作是對已有的館藏文獻進行掃描,沒有對文獻進行深層次加工,并且其內容信息量少,而且沒有更新。
3.3 其他數字資源
3.3.1 開放獲取資源。鄭州大學圖書館提供的開放獲取資源庫有20個,其中大部分是各國專利資源庫,也有一些醫學、科技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文獻資源。
3.3.2 特色資源。特色資源是指反映本地區、本單位資源特色的信息總匯,具有鮮明的專業學科特色與地區特色。鄭州大學圖書館特色資源主要有:珍善本圖書書名、核心期刊查詢、河南地方文獻、期刊導航、隨書光盤系統、多媒體課程等。其中,國外核心期刊收錄截至2013年,國內期刊大多到2014年;多媒體課程資源,大多為理工科計算機專業課程。
4 結語
綜上所述,鄭州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類型比較全面,且具有一定的規模。
第一,引進的數字資源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數據庫類型,有電子期刊、電子圖書、電子報紙、學位論文、科技報告等。由于電子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更新快、使用方便等特點,并且收納了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一直是圖書館重點引進的數字資源類型之一[3]。其中,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是購進的最重要的兩個中文數據庫。而電子圖書以其傳播速度快、易獲取、閱讀方便、保存成本低、易攜帶等優勢,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也成為圖書館重點引進的對象。目前鄭州大學圖書館館引進的圖書類數字資源主要有超星電子圖書和書生之家電子圖書,基本滿足了讀者對中文電子圖書的需求。外文數據庫方面,使用率比較高的有Springer電子期刊和電子圖書等數據庫。與購進的中文數據庫相比較,外文專業性數據庫明顯多于中文專業性數據庫。
第二,在自建數據庫方面,鄭州大學圖書館建立了本館的特色文獻數字化資源庫、本校的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以及多媒體教學資源數據庫等。但是,鄭州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首先,圖書館購進的中文數據庫主要是綜合性數據庫,專業性數據庫引進的比較少;其次,購買的外文數據庫,幾乎都集中于英語語言,相對其他國家的語言文獻就有了缺失,這導致了數字資源不全面的現象。因此,圖書館在購進中、外文數據庫時,要綜合考慮數據庫的使用效率,盡量滿足教師和學生的科研學習需要,從而提高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第三,自建數據庫數量較少、質量也不高,其中碩博士論文數據庫和河南地方文獻數據庫網頁無法打開。自建數據庫是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體現,應該重視其建設。鄭州大學圖書館要充分利用一切條件,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本館、本校特色數字資源和館藏文獻數字化,建設本館、本校和學科專業的特色數據庫。
參考文獻:
[1] 鄭州大學圖書館數據資源網頁[EB/OL].http:///D-Database.aspx?sid=3d4e9cbd-0a72-407a-8b6c-478750
c7b919,2013-12-10.
【關鍵詞】 數字化圖書館;醫院;知識產權
Discussion about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digital library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gital library in a hospital,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the author expresses his own opinions concerning some conspicuous problems occurr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library.
【Key words】 digital library;hospital;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在未來的五十年內我國醫院能否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動力,除了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熱情的服務態度,優越的就診環境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過硬的醫療技術,從而形成醫院的核心競爭力,而過硬的醫療技術來源于對知識信息的不斷開發和利用。醫院是提供醫療服務的服務性機構,醫療過程專業性強,是一種知識型的勞動,對信息和處理工具的需求具有專業化、知識化、智能化的特點。醫療服務過程高度依賴專業信息,醫生對病人診斷治療的過程本質上也是一個不斷獲取信息,并利用信息和知識進行決策和執行的過程。醫生需要不斷地用新的專業知識充實自己。醫院圖書館作為醫學專業知識信息的集散地,它的建設與利用直接影響著醫院的臨床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因此,醫院圖書館的建設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醫院管理專家所重視。與此同時,人類已進入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人工智能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傳統型的圖書館服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字化圖書館已成為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化圖書館的出現是知識經濟社會的產物,也是信息產業經歷了以硬件和網絡技術為主的第一個發展階段步入以軟件和數據庫為主的第二個發展階段的必然結果。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水平直接反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產業的發展水平,數字化的網絡資源及其收藏模式正式占據醫院圖書館館藏建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些信息資源“質”的變化,從根本上對現有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收集、開發和利用帶來重大的影響。它不但改變醫院圖書館傳統的館藏建設、管理理念和服務模式,而且對醫院圖書館工作的發展帶來全新的思考。醫院建立數字化圖書館正是為了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要[1]。數字化圖書館是一種擁有多媒體內容、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資源、能為讀者提供方便高效的信息服務機制,是對以電子形式存在的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管理與利用的過程。我國醫院圖書館在建設各自的數字化圖書館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本醫院的專業特點,并從我國國情及本醫院的實際情況出發。
1 引進成熟數據庫與自建特色數據庫相結合
我國眾多的醫院圖書館大多為小型圖書館,工作人員一般在2~5人,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是圍繞著醫院的臨床醫療、教學、科研三方面開展文獻信息服務,并結合各醫院重點學科建設,有目的地收藏醫學文獻。醫院圖書館作為醫院的一個小科室,醫院的投入不可能太多,與高校圖書館相比,經費差距較大。醫院獨自建立數字化圖書館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資源,同時,就我國大部分醫院而言,圖書館人員素質和技術力量相對較低。而且在建立數字圖書館方面的技術,例如:數字化信息管理技術、數字化信息生成技術、全文檢索技術、圖像處理技術、數字化信息傳播技術、數據庫技術,以及標準化方面等一系列問題尚需進一步實踐與探討。因此,對大多數醫院圖書館而言,全面自行開發、建設數字化圖書館是不切合實際的。目前,國內外有眾多優秀的數字化資源可供選擇,合理地選擇和利用有助于各醫院擴大館藏文獻量和提高服務的水平。對于一些具有明顯專業特色的醫院,建設本院的特色知識信息庫是十分必要的。如上海市瑞金醫院在燒傷、高血壓、內分泌等學科方面積累了許多非常有特色的信息資源,因此醫院圖書館在引進成熟的數字化資源的同時,也可以自行收集、組織、開發有本醫院特色的數據庫。但為了方便讀者的檢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考慮用與引進數據庫系統統一的平臺。
2 充分利用網上醫學信息資源
由于醫學文獻嚴重的語言發表偏倚,許多非常重要的醫學文獻常常發表在西文醫學期刊上,通常這類原版期刊的價格又十分昂貴,而醫院圖書館在此類期刊的投入上則顯得嚴重不足,因此,西文醫學期刊的嚴重匱乏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醫院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共性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各醫院臨床與科研的創新和發展。圖書館界一直在尋求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來盡可能滿足臨床醫學與研究對西文醫學文獻的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免費醫學信息資源,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這同時也是醫院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方面。互聯網上有眾多的免費科技醫學信息,例如: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提供Pubmed數據庫的免費檢索服務,freemedical journals.com網站提供約1100余種醫學期刊,但其中許多雜志只免費提供某一時段的全文文獻。許多雜志的網站也提供其出版的最新期刊上所發表的文獻信息,甚至全文,并可對該刊進行刊內檢索。醫院圖書館完全可以定專人負責,在互聯網上對專業網站進行篩選,并按服務對象需求的不同,有目的地對篩選后的網址排序,進行網上醫學信息資源導航,方便讀者使用。有條件的圖書館還可引進專業網絡搜索工具,實時跟蹤指定網站信息的更新,并對其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具有強大檢索功能的網絡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彌補我國醫院圖書館普遍存在的在西文醫學期刊及全文數據庫系統采購方面資金投入的不足[2]。
3 充分利用醫院信息管理的網絡平臺
通過近20年的努力,我國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已初具規模,目前,90%以上的大型醫院已經實現了部門的信息化管理,近50%的中型醫院正在建設全院的HIS系統,網絡環境為醫院數字化圖書館提供了文獻傳遞的平臺,使本院讀者可以充分享受到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所帶來的便利,醫院的醫生可以在自己的辦公室、病房等那些網絡所布及的地方隨時隨地檢索所需的專業文獻信息。因此,在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時,無論是引進成熟數據庫,還是自行開發,均應該充分考慮與本院HIS系統的兼容與安全性[3,4]。
4 保護知識產權
隨著我國全面加入WTO,許多領域正逐漸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也日趨完善,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也正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重視,醫院圖書館在數字化建設中應隨時注意版權問題,醫院圖書館無論是引進數據庫,還是對本館館藏資料進行數字化加工,均應遵守知識產權法的相關法令,在資源開發使用的范圍上也應做到合法使用[5]。
5 小結
總之,醫院圖書館網絡化發展是知識信息時代的需求,圖書館收集、組織各類信息,采用有效手段將這些經過整合的信息提供給醫務人員,并針對性地滿足他們對各種信息需求。醫院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將使醫院圖書館的知識管理與服務功能得到更好地發揮,醫院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是醫院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世界范圍內新興的信息產業也為醫院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提供了資源、技術等多方面的保障。在國內,以清華同方的《中國醫院知識倉庫》(CHKD)為代表的數字化信息工程囊括醫療行業所需的幾乎全部信息資源載體形式,從期刊論文、博碩士論文、圖書、報紙文獻到互聯網上信息資源的整合管理,并徹底解決版權問題,能與醫院各類HIS系統實現有效結合,為我國醫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專業知識管理與服務數字化圖書館建設解決方案。醫院數字化圖書館的開發、積累、交流與共享,始終貫穿于醫務人員的各種醫療活動之中,它為醫務人員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平臺,從而提升了醫院的整體競爭力[6]。
【參考文獻】
1 王芳,劉軍.入世對醫院圖書館發展的影響與策略.中華醫學圖書館情報雜志,2003,(1):19-21.
2 谷晶,楊東升,張琳.網絡環境下醫院圖書館的信息服務.醫學信息,2003,(3):142-144.
3 楊俊志,周脈芳,郭透蓮.醫院數字圖書館系統結構研究與實踐.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4):252-254.
4 吳俐群.知識經濟與醫院圖書館的發展.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3,(3):16-17.
一、職業院校創客信息需求的特征
互聯網+、大數據觸發創新模式轉變,科研人員根據技術發展趨勢、科研計劃,以實驗室為載體開展創新研究活動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協同創新和開放式創新的形式,依托社會大舞臺,按照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開展創新研究蔚然成風。 在新的創新模式下,職業院校創客對信息服務的需求也有別于傳統模式下科研人員對信息服務的需求,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
1.信息服務可以自己生產
信息服務提供的理念和方法為職業院校創客創新提供了一種工具。依據這類理念和方法,盡管不能生產成品,卻能夠幫助職業院校創客精準找到創新所需要的技術資源、市場資源和人力資源等。職業院校創客不需要等著獲取信息服務,他們自己已經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在新的信息服務模式下,創客在獲取自己所需信息點的同時,還可以將一些創意分享,實現信息資源效用最大化。
2.開源式信息資源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獲取的壁壘被打破,很多關鍵信息通過互聯網公開途徑可以獲取,信息資源交流也變得史無前例的通暢。跨學科、跨系統的文獻信息資源借閱、各類研究報告和特色數據庫等信息資源,通過互聯網可以自由獲取。而創客則需要具備從海量的、開源式信息中精準獲取研究項目相關信息的能力。
3.信息需求的全過程嵌入
按照創客創新從創意萌發、設計研發、原型產品制造、產品驗證、市場化到產品更迭的一般過程,職業院校創客對信息的需求是全過程的,有別于傳統創新模式,信息需求主要集中于產品的設計開發與驗證階段。職業院校創客對于信息服務的需求是一個動態過程,單靠創客自身的力量無法獲取既全面又精準的信息資源,通過與創客協同合作,滿足創客創新研究活動的信息需求,最終實現創新的成果。
二、信息服務協同應用于職業院校創客創新的現實必然性
目前,我國從上而下已經建立了國家層面的信息服務組織、省市級的信息服務組織,這些信息服務機構作為信息的生產者、收藏者和服務的提供者,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存在相互協同為職業院校創客創新提供信息服務的現實必然性。
1.政府為信息服務機構提供職業院校創客信息服務提出政策導向
2015年6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通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強調創新必須堅持開放共享,推動模式創新。通過創業創新公共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整合利用國內外創業創新信息資源,實現信息資源跨地區、跨行業自由流動,實現信息流動的透明化。各類信息服務機構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能就是提供社會化服務,政府從政策層面上加以引導,信息服務機構可以發揮自身優勢,不管是常規的信息查詢,還是高層次的專題服務、知識產權查新等,都是大有可為的。
2.信息服務機構轉變服務觀念、市場化改革的必然趨勢
信息服務機構特別是各科技信息情報研究所、國有性質的信息服務企業必須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內部的管理體制,進行市場化改革。信息服務機構如何創造價值、體現自身價值,非常重要一點就是把自身的信息服務融入到創客創新價值鏈中。通過產學研的協同創新,職業院校創客能享受信息服務機構提供的信息服務,并把這種服務嵌入到創新過程中。
3.信息資源體系完備,存在服務創客創新的物質基礎
目前我國資源保障體系的構成方式是不同牽頭部門各有一套平臺,分別有不同的服務對象。盡管是不同的保障系統,但是基礎資源體系的構成不外乎是國內外各種大型數據庫、高校博碩士論文文摘數據庫、學科導航數據庫、特色數據庫、競爭情報系統等。因此,互聯網+條件下,各信息資源組織有條件地將信息資源開放共享,通過不同組織的協同,已有的信息資源可以滿足絕大部分創客創新的信息需求。
三、面向職業院校創客的信息服務協同創新保障體系
針對職業院校創客創新創業開展信息服務協同創新,需要在現有信息資源、智力資源的基礎上,通過IT技術的應用和信息服務方式的改進,實現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供給。因此,需要從資源保障、技術保障和組織保障三方面支撐創客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1.以中國知網(CNKI)為主體的創客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職業院校創客的各種創意、創業想法是基于自身的興趣和愛好,而一種創意和想法要變成一件工業成品,還需要實現創意實體化,實體化的^程需要不斷進行信息的獲取、糾錯。在互聯網開源環境下,網絡信息獲取渠道異常豐富,信息資源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包括四類。第一類:期刊論文、博碩論文、會議論文、年鑒、統計數據、專利、標準、專家庫等網絡信息資源;第二類:依托創客網站、論壇所形成的交互式社區,通過社區討論以頭腦風暴的方式實現信息交流;第三類:各類政府組織、非營利性公益組織、行業協會等機構的信息資源;第四類: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海量網絡信息資源。
本文所討論的信息服務機構主要提供第一類信息資源,而且對于第一類信息資源擁有無可爭辯的資源優勢。無論是從信息資源的完整性,還是信息資源的準確性、權威性來講,第一類信息資源對于滿足創客深層次信息需求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中國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科技信息所等絕大部分信息服務機構都是中國知網的用戶,無論是在校大學生,還是校外立志于創新創業者,都能夠依托所在的信息服務機構獲取中國知網提供的文獻信息服務。除了學術文獻信息資源之外,中國知網還提供在線或者定題的專家服務,利用專家庫的智力資源,可以為創客提供全方位的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因此,各信息服務機構可以依托中國知網資源優勢,并以第二類、第三類、第四類信息資源作為補充,形成面向創客的信息服務協同創新資源保障體系。
2.基于大數據的職業院校創客協同創新信息服務技術保障體系
大數據顛覆了傳統的數據存儲、處理和傳送方式,對于創客而言,既有來自社交媒體的零散資料,也有專業信息服務機構提供的資料,職業院校創客需要從中組織、分析、提取有助于創客做有效決策的數據。信息服務機構的內部數據以非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為主,而且以分布式方式獨立存儲,各個信息服務機構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的數據收集技術、存儲技術、分析和挖掘技術優化整合內部資源,并提前預測不同行業創客的個性化信息需求,以可視化的形式為創客提供精準的數據信息。
信息服務機構可以通過搭建Hadoop開源分布式計算平臺,將存儲于不同信息服務機構內部的信息資源,運用HDFS分布式存儲技術,對創客的個性化信息需求加以分析處理,提交至分布式計算平臺,從不同信息服務機構數據系統中提取出符合條件的信息,提供給創客。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實現海量信息資源的分布式存儲和調用,解決物理空間和地理環境的問題,技術上使信息服務機構參與創客創新過程、協同創新成為現實。
3.面向職業院校創客的信息服務機構分布式組織保障體系
在創客個性化需求多樣化的條件下,傳統的封閉式或者半封閉創新模式已經不符合要求,創客創新過程是一種開放的、不斷換代更新的過程,跨部門和系統提供信息服務成為必然。
我國現有信息服務機構是分屬于不同部門、不同系統、獨成一體的直線型格局,在同一個主管部門垂直領導下,大多存在兩個或以上信息服務機構。這在信息、資金匱乏的年代,確實能起到百花齊放的效果,但也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分散于不同系統的信息服務機構需要依據分布式組織方式,以信息社會化共享和一體化信息服務的方式,實現多個信息服務機構與創客創新過程的融合、協同。
分布式組織的信息服務機構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基于數據節點聯網的信息服務系統。數據節點將多個信息服障低辰行網絡聯結,通過對各個信息服務機構進行功能結構、物理結構的重新規劃,形成協同合作的管理機制,滿足創客提出的信息需求,整個組織內部為聯動服務提供信息支撐。這種網絡聯結跨越不同部門和地域,改變原有的條條框框,實現信息服務機構內部的互聯互通,創客不再需要為找什么樣的資料而不斷切換系統。通過多系統協同服務,創客可以實現一站式的統一檢索。借助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創客的信息需求偏好亦可整合入信息服務機構分布式組織系統內,實現信息服務機構與創客的無縫對接。
四、面向職業院校創客過程管理的協同創新信息服務生態系統
從3D打印、計算機程序設計、機械加工、智能家居等高大上的創客項目,到手工藝品、戶外裝備、音樂創作等偏娛樂、休閑、接地氣的創客項目,創客的創新過程大致可以歸納為這樣的趨勢:通過創意/想法、設計與研發、產品原型、眾籌/眾扶、產品驗證、產品換代、成果、市場化產品,最終形成品牌。在職業院校創客創業的過程中,追求市場化、商業化的一些創客項目必然涉及政策、技術研發、人力資源、金融、知識產權、注冊、稅收等多方面的信息,而一些自娛自樂、商業性不那么突出的創客項目則更關注社區分享、新技術進展、展示交流方面的信息。職業院校創客的這種信息需求也是創客創新過程中的痛點所在,信息服務機構必須能夠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迅速找準創客的需求,并以個性化、精準化等多種服務方式提供服務。且職業院校創客的信息需求是一種動態、持續變化的數據自生產、信息交換過程,因此在職業院校創客創新過程中,信息服務機構協同參與創客創新,雙方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創客與信息服務機構的服務聯系起來,建立一個既能實現信息服務機構價值、又能滿足創客信息需求的協同創新生態系統,見下圖。
圖 面向職業院校創客過程管理的協同創新信息服務生態系統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職業院校創客創新過程可以劃分為苗圃階段、孵化階段和加速階段。苗圃階段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階段,也是從創意、設計與研發到產品原型形成的階段;孵化階段是通過眾籌、眾扶到產品驗證,從一個產品原型到產品批量化的階段;加速階段則是產品換代、成果到品牌形成,從普通產品到品牌化的階段。創客過程各個階段對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樣,苗圃階段側重于技術研發方面的信息,孵化階段側重于產品化方面的信息,加速階段側重于市場化、商業化方面的信息。針對不同階段的創客痛點,需要生態系統中大數據處理中心借助強大的資源優勢,以多樣化、敏捷性、智能性的信息服務協同參與創客創新過程。
大數據處理中心在Hadoop分布式計算平臺上,將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國家數字文化網、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中科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專利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地方性信息資源聯盟如浙江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等分布式存在信息服務機構的底層數據按照統一的標準化格式進行處理,運用HDFS分布式存儲技術進行大數據處理,針對創客提供主動推送、個性化定題、嵌入式、移動式、自助式、跨時空和跨地域的信息服務。創客在享受信息服務的同時,大數據處理中心也記錄下創客的信息需求軌跡,無形中又與大數據處理中心形成信息交互,形成雙向協同發展,保證整個生態系統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在目前的條件下,面向職業院校創客過程管理的協同創新信息服務生態系統將各個信息服務機構都聚集在大數據處理中心下,還需要打破管理部門、利益關系、數據管理等各個關節。浙江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紹興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和中國知網紹興用戶聯合為紹興職業院校創客開展信息服務協同創新,已經走在了前面。然而能夠為職業院校創客提供信息服務的機構還不夠,信息服務機構遠遠不止這些,而創客的信息需求則是無止境的。所以更多的信息服務機構以大數據技術處理的方式,嵌入到職業院校創客協同創新的過程中是必然趨勢,也是各個信息服務機構融入“兩創”、實現社會價值的重要一環。
課 題:2016年浙江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科學研究課題“面向創客的信息服務協同創新機制研究”(2016049)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梁立明.“遍地開花”與“有店無客”并存――從十大關鍵詞了解眾創空間發展現狀[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6(4).
[2]俞建華,戴健華,張媛,張江,黃獻.關于創客特質析解與創客成長鏈的思考[J].科技創新與品牌,2015(8).
[3]施雯.創客與情報的二三事[J].競爭情報,2015(5).
[4]陳超.讓競爭情報成為創新和創業的隱形翅膀[J].競爭情報,2015(5).
[5]王昌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論和現實意義[J].科技創業月刊,2016(2).
[6]李強治.全面推進眾創發展釋放創業創新潛能――《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解讀[J].電信網絡技術,2015(12).
[7]中國藏書量最多的高校[EB].http:///20161027/n471589841.shtml.
[8]知網、維普、萬方3大數據庫的區別[EB].http:///20161212/n475669204.shtml.
[9]Apache Hadoop[EB].http://hadoop.apache.or.
[10]Slidecast:Platform Computing Announces Support for MapReduce[EB/OL].http:///press-releases/2011.
[關鍵詞]美國
圖書館 創新 轉型
[分類號]G259.3/.7
2010年5月8―18日,在中國科學院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組織總分館及全院部分研究所圖書館員組成10人考察團,利用國家科學圖書館學科化服務高級培訓班的機會,赴美國7個主要的圖書情報機構實地考察調研美國圖書情報服務的最新進展與變化。這些機構包括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加州數字圖書館(CDL)、聯機圖書館中心(OCLC)、耶魯大學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國會圖書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考察團成員親身感受到了代表國際圖書館界先進水平的美國主要研究性圖書情報機構近些年來的發展變化,所接收的信息量巨大,受到的啟發頗深,引發的思考良多。
1 主要收獲
1.1 圖書館有比較清晰的戰略規劃和發展思路
國外主要的研究型圖書館,均十分重視圖書館戰略規劃的制訂,并通過實施持續的戰略規劃,不斷明確發展思路,推進圖書館的發展,保持圖書館在大學或所屬機構中的地位和長遠影響力。戰略規劃有短期的,有中長期的,并且定期進行修訂。戰略規劃成為指導圖書館今后改革與發展的指南。
國會圖書館于1998年底就建立了一個數字化未來小組,擔負著把電子資源和技術與圖書館主要服務和業務整合到一起的職責。其目標不是成為一個國家數字圖書館,而是成為一個完全擁有并整合過的數字化資源,同時對自身進行改造的國家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數字化未來發展計劃所倡導的目標就是確保全體各階層的公民能夠可靠地、方便地檢索到數字化資源。為此,國會圖書館還建立了一個國家數字化戰略顧問委員會,推出了由其牽頭的美國國家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和保存計劃(NDIIPP)。
國會圖書館制訂的2008―2013財政年度戰略規劃,在資源建設、用戶服務、推廣應用、組織協同以及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發展戰略目標和實施策略。該戰略規劃定位清楚,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前瞻性強,堪稱圖書館戰略規劃的經典和模板。國會圖書館希望未來在以下兩方面處于領導地位:①確保知識和信息的獲取;②促進國會及其成員對圖書館資源的創新性使用。
斯坦福大學圖書館新的工程分館(SEQ2圖書館)規模不大,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專業圖書館,不拘泥傳統,很有創新性和前瞻性。它提出的愿景是成為信息協同實驗室(Information Collaboratmy),在理念和建設模式上超越了傳統圖書館的認識,對研究性圖書館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耶魯大學圖書館的戰略規劃強調基于耶魯大學動態的、不斷發展的教育使命。隨著新的研究領域的不斷開拓,這些新領域對圖書館收藏和圖書館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耶魯大學圖書館規劃將永遠是一個正在進行的工作,最近更新的戰略規劃于2009年7月提出。規劃確定了圖書館在未來的五年里將致力于三個目標領域,此目標領域將集中在有益于圖書館及其用戶的產出成果上。
耶魯大學醫學院圖書館2009―2012年戰略計劃提出了圖書館今后發展的目標和行動,特別強調五大目標:提供對醫學圖書館館藏和服務的廣泛利用;建立和維護世界級的館藏;開展館外的推廣活動;提供激發創造力、生產力、溝通及協作能力的激發智力的環境;樹立員工終身學習和教育的文化。五大目標清晰明確,不僅強調資源、服務和環境,還強調融為一體的組織文化,這對于保障其他目標的實現是十分重要的。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2010―2013年戰略規劃,強調通過深入合作、消除重復工作和實現規模效率來尋求系統性改革,并強調資源收集和專業化知識對廣泛的學術群體的獨特價值,也將通過實行強有力的領導來致力于具有影響力的變革。這些領域包括信息政策、學術研究的開放獲取、知識產權、教學中的技術創新、網絡內容的收集管理以及全球資源的持續訪問。該規劃為圖書館制訂今后若干年的發展藍圖提供了重要參考。很多方面也許是今天的圖書館所不大關注的,但一定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重要選擇。
戰略規劃不僅僅是戰略構想,其運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對制訂什么樣的戰略規劃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JHU)利用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用戶需求調查等方法,制訂了圖書館發展戰略,并每年審訂。用戶需求調研的途徑包括:通過每個院系的圖書館員,設計并進行服務調查,通過師生咨詢委員會,通過BBS、Facebook、Twitter等。
1.2 圖書館有非常健全的業務體系和運行機制
無論什么類型和規模的圖書館,都有自身的業務體系和運行機制。在技術發展迅猛的形勢下,圖書館更要加強業務體系的建設,重視運行機制的建設。變革舊的業務體系,建立健全新的業務體系和可靠的運行機制,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美國圖書館始終遵循因應而變的策略,保持業務體系的動態變化和穩定發展。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在有關的政策別重視圖書館館藏發展,如館藏加工工作、長期保存問題,對資源的發現、獲取、傳遞和服務等問題考慮得特別細密和堅實,重視這些基礎服務在數字環境下的扎實發展。其他各圖書館均將資源建設與管理作為圖書館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給予高度重視。
資源揭示問題隨著資源數量和類型的增多而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關鍵。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建有功能強大的集成化圖書館目錄檢索系統,海量的圖書館資源通過其集成化的圖書館資源檢索系統的組織和揭示,使用戶可以極其簡易、快捷地查詢到相關文獻。目前斯坦福大學圖書館的在線目錄系統已經由原來的Socrates系統升級到新版的Search Work系統。該系統的特點是集成性、易用性、互通性,功能十分強大,是斯坦福大學圖書館近期的工作亮點。其技術的先進性、資源的開放性、功能的廣泛性、界面的友好性、利用的方便性,與傳統OPAC的呆板、單一形象完全不同,給用戶帶來了與時代同步的全新的利用圖書館的體驗。
在數字化網絡化的環境下,圖書館場所和空間的重要性似乎受到質疑。創新物理圖書館功能,發揮場所和空間的作用,已成為國外大學圖書館關注的熱點問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強調,盡管越來越多
的虛擬研究和學術環境帶來了快速的變化,圖書館作為場所仍然至關重要。圖書館是從事學術和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國外大學圖書館的實踐證明,圖書館不能沒有物理空間,圖書館場所的作用仍將是不可替代的。當然,需要結合新的信息環境和用戶變化了的需求,改革和創新物理空間的功能。
圖書館的人員管理和發展也需要建立科學合理、具有激勵作用的崗位聘任制度。與許多其他圖書館一樣,耶魯大學圖書館有一個等級式崗位聘任制度,同時也是晉升審查制度,用以獎勵在崗位或專業領域取得成績的員工,為非管理崗位的員工提供了一個晉升的機會。等級式崗位聘任制度設置5個館員級別。
國外圖書館的運作非常重視民主管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Welch醫學圖書館通過設置各種委員會進行討論,這些委員會一般都是定期開會,委員會的成員一般是來自各個部門的代表。設置主席和當選主席,一般任期兩年。當選主席是下一屆的主席。這些委員會討論各種相關的業務工作,并就某些問題(不僅僅是業務工作,包括圖書館的管理、教育、評估等)形成建議方案,委員會每次討論的記錄在會后在內網上。
無疑,所有的圖書館都在經歷從傳統圖書館到新型圖書館的轉型中。在此過程中,圖書館經歷著著全方位的變革。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工程新館的物理館舍面積大幅下降,大部分館藏紙本資源轉移到輔助書庫,印本書刊資源數量急劇下降,而網絡資源、電子資源大幅增加。學科館員也由原來的2名增加到4名。新館正在實施的新技術包括電子通報板、電子閱讀器(亞馬遜Kin-dles和索尼閱讀器)、滾動顯示板、觸摸屏信息終端、RFID與自助式的借還書系統、手機參考咨詢(測試)等。
1.3 十分突出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與服務模式
美國各圖書館將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作為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圖書館的一切工作和全部使命就是保證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將“用戶第一”(etlstomer is always the first)作為圖書館服務的最高準則。許多圖書館都通過實實在在的目標與措施將用戶為本落實到每一個過程和細節。
各館的服務內容與方式體現了各自的需求特點。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系統提供一般問訊服務、研究和情報服務、數據庫服務、圖書館利用指導、殘疾人服務、縮微復制和照相服務、打字服務、計算設施提供等。斯坦福大學工程圖書館服務包括:知識管理服務、信息素質教育、參考咨詢服務、課程服務、流通服務、文獻傳遞服務、學習空間的管理、技術服務。
國會圖書館的服務特點:資源數量巨大,類型繁多;細分用戶,為每一類用戶提供適合的入口和途徑;檢索方式多樣,并且在每種檢索方式下都說明可檢索的資源種類、內容等,方便用戶選擇;注重資源內容的揭示與傳播:資源以用戶易懂的主題名稱進行組織,在首頁上突出一些熱點資源,全方位向用戶展示、傳播館藏,特別是那些非紙質的資源;為殘疾人提供服務,體現了普遍均等的理念;在服務中,推與拉結合,用戶可以定制內容,館員也可以將資源推薦給用戶;注重版權,成立版權辦公室,在資源(特別是圖片)和網頁的某些位置都有版權聲明。
美國高校圖書館普遍重視為學生和教師提供研究學習空間,可以是個人的學習小間,也可以是面向小組的討論室。斯坦福大學格林圖書館及分館為教師、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研究、教學、會議空間。格林圖書館的學習空間分成博士論文研究室、教師研究室和研究包廂等類型。法學院圖書館向本院師生提供會議室,須提前一天預定。法學院圖書館的參考休息室提供作者閱讀和討論其作品的場所,大約一個季度一次,由法學類圖書作者與讀者見面座談。耶魯大學醫學圖書館設有特色自修室。耶魯法學院圖書館的四樓和五樓還專門為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單獨開辟了一個約三平方米的工作間,門牌上標有學位名稱、姓名和國籍,但只能保留一年,主要是方便學生撰寫博士論文。
美國圖書館的服務不僅僅表現在其提供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上。美國圖書館員對用戶的高度信任帶來了圖書館與用戶之間和諧默契的關系,圖書館具有親切感,具有吸引力,為用戶創造了一種寬松、自由、賓至如歸的環境與氛圍。
1.4 學科館員在圖書館服務轉型中的影響越來越大
美國大學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制度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環境下,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擔負著新的使命和重大的責任。學科館員成為推動圖書館服務轉型的核心力量。學科館員不僅數量多、層次高,而且在服務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強調與教學科研過程結合的嵌入性。
耶魯大學圖書館列有167個學科,由155名學科館員負責。每個學科館員既要負責有關學科文獻的預訂、購買、檢索、咨詢,又要負責學科課題,承接學科項目。耶魯大學學科館員參加校內外相關學科學術研討會是其日常工作職責的一部分。
耶魯大學醫學院圖書館的“個人圖書館員”(Per-sonal Librarian,簡稱PL)很有特點。PL項目是1996年提出的設想,想以此與醫學中心的學生取得聯系。PL項目為每一名新錄取學生配備一名圖書館員,此圖書館員與此新生在耶魯的整個學習生涯中保持聯系。一般是每個PL每年負責10―20個新生,這樣這些學生4年的學習過程中,每個PL要負責80―100個左右的學生。PL提供如同單一聯絡點的圖書館服務,是一切與圖書館事物相關的“中間人”,甚至可以提供不是特定的圖書館的事情的服務。如果PL不知道答案,他們會盡力找出誰可以解決用戶的問題。PL全年將多次與用戶聯系,讓用戶了解新的和令人激動的資源,或在圖書館為用戶服務。
其他各館學科館員的名稱不同,所承擔的責任也各有差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圖書館則設立信息專員(Informationist)崗位。他們的觀點是,圖書館作為科研基礎,應該向用戶呈現新的維度,將圖書館員作為信息資源融入到臨床、研究和教學隊伍中。Welch醫學圖書館的信息專員服務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信息需求評估,協助和參與各種服務,與教職工在臨床、研究和教育的深度項目上進行協同和服務。Welch醫學圖書館lO名臨床與公共健康圖書館員角色由院系聯絡員(Liaison)轉變成院系的嵌入式信息專員(Embed-ded-Informationist)。嵌入式信息專員服務模式由一系列個性化信息服務組成:在用戶所在的科研、教學和臨床醫療的地點提供服務,隨時隨地與用戶合作,將圖書館員嵌入用戶工作流程,更快地回答用戶的問題,更有效地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努力成為用戶在科研上和醫療團隊中的信息專家。
斯坦福大學圖書館設置了近40名學科館員提供研究咨詢服務。這些學科館員并不集中在一個部門,而是隸屬于“館藏與服務部”下面的各個資源組(分館)。學科館員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是館藏資源建設。館藏資源建設(特別是網絡信息資源)是學科館員開
展服務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學科館員參與館藏資源建設要求學科館員對相關學科的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深入研究、評估、比較,而熟悉學科信息資源是學科館員開展工作的基本功。學科館員的另一個重要工作是幫助用戶高效、正確地使用信息資源。
斯坦福大學工程圖書館學科館員的重要任務角色是學科編輯和主題導航。他們作為“頻道編輯”要創造定制化的知識環境,包括學科門戶、信息工具包和專業化的聯機館藏和服務。為了幫助研究人員及時了解學科最新進展,學科門戶必須是高度專業化的,并持續更新。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越來越需要建立基于主題和學科的知識環境,向用戶推送內容,提供FAQ作為基本的參考服務,編制圖書館輔導材料。他們將是成功的“頻道編輯”,與各學科的教師和相關領域的信息產品提供者都保持密切聯系。
斯坦福大學十分重視Web2.0式的學科化服務。圖書館的咨詢參考中心、SearchWorks項目組、法學院Crown Law圖書館、商學院Jackson圖書館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微博、Facebook網站,充分運用Web2.0手段向用戶介紹圖書館館藏和電子資源、圖書館服務,介紹圖書館的活動。Branner地球科學圖書館還在著名的Delicious網摘系統(社會書簽系統)上開設賬戶提供信息服務。法學圖書館五位圖書館員聯合創建了一個學科化服務的博客“法律研究plus”。
1.5 十分重視最新技術在圖書館工作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發展超乎尋常,也給圖書館的服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與國內相比,國外圖書館對新的技術跟蹤非常敏感,對新技術的應用非常及時,對新的技術形成快速的反應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技術的應用似乎沒有時滯,應用的領域是全方位的,并且更加注重應用的效果,技術的應用與圖書館的業務工作結合得非常緊密。
在美國的很多大學,電子資源不僅可以通過網絡獲取,而且可以通過移動設施利用。耶魯大學圖書館的電子圖書從2005年的475000本已經增加到2009年的超過100萬本。目前,耶魯大學的電子圖書有84%可以通過Apple iPod Touch或iPhone正常進行閱讀,使用Sony Reader、iRex iLiad和Amazon Kindle 2.0的讀者可以正常使用24%的電子圖書資源。耶魯大學圖書館將努力擴展使用移動設備的信息環境,增強圖書館對移動設備接入獲取學術資源的支持。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對新技術的應用十分敏感,有多個部門的工作都與技術的應用有關,提供與技術相關的服務,如數字化研究與學術服務、新媒體教育與研究服務、版權咨詢服務、數字社會科學服務、學術交流計劃、電子數據服務和分析軟件、創新服務工具或系統。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還十分重視利用新技術和服務嵌入到科研和教學、學習信息環境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如網絡瀏覽器(LibX、搜索插件、Zetero)、課程管理系統以及社會網絡環境(Faeebook、Twitter),使社會網絡環境能夠通過網站和目錄進行信息共享(RSS、Add This、APIs)。
一些Web2.0的技術方法和服務方式在美國大學圖書館十分普及。斯坦福大學圖書館的很多服務部門都開設了BLOG、Faeebook、Twitter、社會網摘等賬戶,利用RSS聚合、Alert訂閱等Web2.0手段開展圖書館服務。工程圖書館已推出電子閱讀器(如Kindles和Sony-Reader)的借閱,同時還在探索手機信息咨詢服務,新館所有圖書都安裝RFID并實現讀者自助借還書。
1.6 重視圖書館組織結構調整與文化重構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大學圖書館就嘗試全面的質量管理與業務重組等管理方法,對圖書館內部業務部門進行組織調整、機構改革,期望能夠運用最優化的管理方法重新設計圖書館的運作程序,實現圖書館內部業務部門的組織重組,從傳統圖書館轉型為新型圖書館。例如,耶魯大學圖書館將采訪、編目、期刊等合并成為加工服務部,使圖書館的業務流程更加合理,更好地適應新的信息環境變化的需要。
斯坦福大學圖書館的全稱是“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和學術信息資源”(Stanford University Libraries&Aca-demic Information Resources,簡稱SULAIR)。SULAIR包括大學圖書館系統、學術計算系統、Highwire出版社和斯坦福大學出版社。SULAIR是全美高校中唯一的集傳統與數字圖書館服務、學術計算服務支持、大學傳統和網絡出版服務于一體的機構。這樣一種改革似乎預示著圖書館、信息資源、計算資源、出版功能的整合,順應的是學術交流流程一體化的發展要求。
耶魯大學強調樹立對員工終身學習和教育的文化,認為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其工作的各個方面取得成功以及圖書館自身要滿足其所有目標,終生學習和教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學習文化中,所有工作人員技能和經驗都可以與他人分享。在可能的情況下,學習目標的實現既要明確又要可衡量。
許多變化正在影響著研究型圖書館及其在提供信息服務中的角色,一些職員所發揮的作用也隨之發生改變。這不只是圖書館員需要掌握新技術的簡單問題,而是需要圖書館員對新職位進行重新定義和認知。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認為,組織的文化必須通過培養對職位性質和工作方式變化的高度敏感性,以此適應業務環境的快速發展。為了繼續實現組織目標,需要支持和鼓勵員工不斷更新他們的技術。工作空間必須從結構、技術和人體工程學角度進行設計,以支持各個領域有效地服務和工作。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在2010―2013年戰略規劃中,提出在經濟環境許可的前提下,增加員工培訓和發展的經費,將資金集中在有利于組織未來成功的培訓活動上,鼓勵員工獲取適合他們的工作職責和事業發展的培訓機會等。
1.7 圖書館聯盟的作用正變得日漸突出
圖書館聯盟是各個獨立的圖書館或圖書館系統的一種組織形式,通常旨在資源共享。聯盟成員可限于某一地區、圖書館的類型或學科專長。在信息資源迅速增加、經費資源有減無增的形勢下,圖書館需要更多地利用網絡,利用圖書館聯盟,拓展自己的資源范圍,延伸服務領域。在今天的國外圖書館,聯盟已經成為圖書館的一種生存方式和發展模式。在美國,圖書館的聯盟有多種多樣。其中加州數字圖書館和聯機圖書館中心,是兩種重要的但性質不同的圖書館聯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加州大學有10個校園圖書館(100余個圖書室),加州大學數字圖書館(Califomia Digital Library,簡稱CDL)是加州大學的第11個圖書館(虛擬數字圖書館),建立于1997年。它致力于利用正在改變著數字信息訪問和出版方式的新興技術,通過與加州大學圖書館和其他伙伴進行合作,逐漸匯聚成了世界上最大
的研究型數字圖書館之一。它改變了教師、學生和研究人員的發現和獲取信息的方式。其使命是支持加州大學的學術事業并擴大學校的公共服務體系。
CDL負責為加州大學10個圖書館及其服務的社區提供全球學術資源的整合及有效利用的支持,功能包括提供對持久、通用、高質的電子資源的創建、采集、整理、改編、注釋、展示和長期管理。此外,CDL還為科研、教育、學習提供在線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工具,使加州大學各圖書館能夠有效地共享其資源及獲取更多的數字信息。CDL注重其特色服務項目,強調其數字館藏的管理與發展、學術出版模式的創新及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CDL提供的服務主要是在促進在學術和教育出版,內容收集、整合和網站建立,電子資源的保存這三個領域中有效地使用CDL功能。
OCLC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組織聯盟,是一非營利性組織,由成員單位組成圖書館服務和研究。它始終遵循著“擴充獲取世界信息的途徑,以向圖書館和用戶提供服務來減低獲取信息的費用”的理念實現自身發展。它從最初的俄亥俄54個圖書館發展到72000個,涉及國家達171個,語言和方言數超過470種,擁有178954122條書目信息。
OCLC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圖書館工作標準化,實現圖書館資源的無縫鏈接,資源共享,網絡服務,圖書館聯盟服務。
最新發展計劃即指OCLC在需求牽引下實時出臺的最新規劃。21世紀以來,OCLC的最新發展計劃主要有以幾個方面的內容:
全球信息網絡規劃。通過匯集數據數字通信和信息技術,在數字文獻集合和存儲服務方面幫助圖書館成為數字信息的提供者。
OCLC的研究活動計劃。成立研究機構,從知識獲取、需求發現、技術研究等多方面進行立項研究,有效支撐OCLC不斷創新發展。
Open World Cat先導計劃。先導計劃的宗旨是通過商業性的網絡搜索引擎在網上將圖書館的記錄公諸于世,使圖書館吸引更多的“眼球”,最終發展為基于Web的全球網絡信息資源。
OCLC全世界博碩士論文發展規劃。2006年OCLC憑借WorldCat數據庫中龐大豐富的高質量碩博士論文資源,將WorldCat數據庫中所有碩博士論文和以OCLC成員館編目的論文為基礎的出版物進行整合,開發成“WorldCat碩博士論文數據庫”。
云計算圖書館建設規劃。2009年4月23日,OCLC宣布即將推出基于WorldCat書目數據的“Web級協作型圖書館管理服務”,被公認為是一項云計算服務,其目標是取代各類型圖書館的集成管理系統。
此外,OCLC還發起WorldCat Mobile項目,把各個圖書館的館藏變成移動設備上可見資源,它允許用戶通過掌上電腦(PDA)或智能手機向附近的圖書館發送Web請求,然后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搜索并利用圖書館資源。
無論是CDL,還是OCLC,都是集成成員館的力量和優勢,充分地利用現代技術成果,解決一個圖書館自身能力而無法解決的問題,為各個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基礎,也使得各個圖書館可以更加專注于個性化的服務,充分地適應用戶的特定需求。借助于聯盟,圖書館將能夠更有效地抓住發展的機遇,更大地拓展發展的空間,節省成本,資源共享,在競爭中獲得發展的主動權。
1.8 圖書館通過創新探索謀求自身的發展
在變化的時代,需要創新的思維和不斷探索與改革。改革沒有既定的模式,沒有各種束縛,唯有用戶的需要和改進服務的需要。不適應,則消亡(adapt ordie),是同樣適應于圖書館的一條法則。圖書館的創新探索需要結合本館的實際。
在今天和未來的年代,資源的形態將完成一個重大的轉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Welch醫學圖書館通過訂購各種與醫學相關的數據庫為用戶提供信息資源,該館有一個行動計劃,其中比較核心的內容就是減少印本的訂購,增加電子資源,提供優質服務。其目標是到2012年,基本不再訂購印本;到2015年,館藏將全部實現電子化。
斯坦福大學圖書館未來的削減訂購策略包括:咨詢學校教學科研人員,確定最優先級的信息資源;取消印本書刊的復本訂購;盡可能將印本或“印本+網絡版”的訂購模式轉變為“online only”模式;執行費用績效分析,取消使用成本高的出版物,按需獲取文章;減少圖書和其他非刊類支出;繼續執行有利于學校的合作協議;監測和影響學術出版的未來趨勢。
斯坦福大學工程圖書館將建立一個應用軟件圖書館,包括從產品發現到產品可視化工具,用以支持所有相關工程領域的教學活動。斯坦福商學院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一款小軟件FastJack。它是一款瀏覽器插件,通過這個插件集成了多種實用的功能,讀者可以直達圖書館的相關服務。
斯坦福醫學院圖書館網站專門辟出“支持作者”服務欄目,為師生的論文寫作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包括:文獻傳遞、NIH出版政策解讀、期刊投稿指南、寫作課程、元分析支持、Endnote支持、版權咨詢。期刊投稿指南列出了超過3 500種期刊的投稿說明。
2 思考與建議
美國7個圖書情報機構考察活動,給了筆者很多的思考,也促使筆者更深層次地反思和分析國內圖書館所存在的問題,積極地探尋我國研究型圖書館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2.1 持續加強圖書館的發展定位與戰略規劃和設計
戰略規劃是保障一個機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面向“十二五”,更需要清晰而系統的圖書館發展規劃。通過規劃,明確圖書館的定位和發展方向。要充分地認識到,今天的“圖書館”只是一個名稱而已,圖書館應集成平臺、工具、系統、內容、服務、環境等多種功能,以數字化、網絡為基本發展策略,以“用戶第一”作為基本的服務理念,體現“用戶在哪里,服務就在哪里”的服務模式的變化。
2.2 進一步加強以用戶和服務為中心的業務布局與結構調整
圖書館要盡快適應從傳統圖書館到新型圖書館的轉型,就需要推進圖書館的業務布局和結構的調整,推進制度和模式的創新,采用有分工的、專業化的、有效的、可持續的模式和機制,建立職責任務明確、分工協同合作的服務團隊,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需求。要繼續增加一線服務的投入和力量,保持一支能力超強的一線服務隊伍,并提供在資源配置、技術支持、能力培訓等方面的有效支持。
2.3 積極改進圖書館的基礎業務設施建設
在調整戰略迎接新信息環境挑戰、加大新信息技術應用的同時,仍然需要高度重視和夯實圖書館服務的基礎,并且用新的技術和手段提升基礎服務工作水平,使之成為用戶和圖書館員開展服務的重要工具和基礎。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館藏或特色館藏,加強資源共建、共享,加強對館藏評價的研究,提供學科導航服務。
2.4 加強信息技術與圖書館業務的融合
圖書館員的服務需要與信息技術部門的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圖書館員的服務不能簡單建立在手工服務的基礎上,尤其在知識服務日漸成為學科服務的趨勢的背景下,圖書館服務需要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提升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將圖書館員從血汗勞動中解脫出來。我們在新技術的推動方面,速度不夠快,幅度不夠大,效果不夠明顯。加強技術應用的效果導向,技術應用與一線需求、一線人員有機綁定、密切協同。保持一支活躍的、持續跟蹤技術變化、隨時維護技術的專業技術隊伍是十分重要的。
2.5 加強圖書館統籌協調與協同的能力
要積極借鑒CDL和OCLC的經驗,認真研究、分析CDL和OCLC的聯盟模式,構建云計算圖書館框架下的知識發現、知識重組、知識服務與知識導航環境。為此,需要認真地研討與分析各種問題,在機制、體制、組織模式、頂層設計、實施方案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與設計。特別需要重視研究項目、所開發的產品或工具在深度和實用性、符合性、易用性等方面更加貼近科研一線的需求,同時建立相應的規范、標準及方法體系,保證研究成果和技術成果得到有效、廣泛的利用。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信息化;發展歷程;信息檢索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1)35-0000-0c
1 數字圖書館信息化的意義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的類別及形式逐漸繁多,越來越多的信息需要存儲和傳播,普通的圖書館管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這種信息發展的需求。隨著各種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管理思想、管理技術的漸成熟,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思想逐漸浮出水面,被人們所重視。數字圖書館是一個數字化的信息存儲系統,這個數字倉儲中各種形式存儲著大量的信息,圖書館用戶可以足不出戶,隨時隨地的通過互聯網訪問數字圖書館,對自己所需的信息進行檢索和篩選,并且以簡單的方式保存下來,加以利用,便于攜帶和再次存儲。數字圖書館相對于普通圖書館,一方面繼承了普通圖書館的基本管理模式,對各種有用信息進行收集、組織和存儲,并且向用戶提供查詢、借閱等服務;另一方面又是普通圖書館的擴充和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數字圖書館具有傳統圖書館不可及的優勢。數字圖書館的虛擬化和網絡化,給用戶帶來非常體驗,使信息的傳播更為廣泛和迅捷。
最為眾所周知的,可能是中國數字圖書館。它是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充分利用國家圖書館豐富的儲存資源,利用全國各省地區的文化組織和中國數字圖書館服務網絡,借助自己在信息化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經驗,為各類圖書館、檔案館,和政府機關、高等教育學校、社會團體商業機構、社會公眾等機構組織提供專業、系統、主動的技術支持和數字內容服務。早在2001年6月,該網站就已經擁有6000萬頁,即約20萬冊數字化圖書,共涉及到經濟、文學、計算機技術、歷史、醫藥衛生、工業、農業、軍事、法律等22多個學科。
2 數字圖書館信息化的發展歷程
數字圖書館在我國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也只經歷了短短的十幾年,卻取得了顯著地成效。1996年在北京召開了地62屆國際圖聯大會,數字圖書館的概念正式提出,也是此次會議的討論專題,同期,清華大學和IBM公司聯手向外界展示了“IBM數字圖書館方案”。這是中國數字圖書館信息化的開端,是后續工作大力展開的起點。次年7月,由文化部向國家紀委立項、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等圖書館參與的“中國試驗型數字式圖書館項目”正式啟動,這表示我國的數字圖書館工程的實施正式開始。到了98年,我國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在科技部的鼓勵和協助下得到迅速發展,我國863計劃智能計算機系統主題專家組參與進來,穩抓時機,設立數字圖書館建設重點項目――“中國數字圖書館示范工程”,國內很多的企事業單位都積極加入。
同年10月,文化部與國家圖書館,規劃實施了由“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承擔主要責任的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標志著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到了第二年初,項目組就完成了系統原型的開發,并且成功調試運行。三月份成立了國家圖書館文獻數字化中心,據統計,中心每年掃描的數字圖書高達3000萬頁以上,另外部分省、市的相關項目也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為了使我國的數字圖書館信息化規范化,讓項目工作人員有據可循,文化部在2000年底,召開了“中國數字年圖書館工程資源建設”工作會議,對當前我國的數字圖書館發展情況做了分析和探討,最終制定了《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一期規劃(2000――2005年)》,使數字圖書館信息化工作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全國各大高校的數字圖書館建設也普遍展開,例如北京大學于1999年9月成立“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研究所”,發揮北京大學的整體優勢,構建了一個國內水平領先,與國際接軌的數字信息服務環境。
3 數字圖書館信息化的整理工作
3.1 整體規劃問題
數字圖書館信息化項目需要投入豐富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我們要在這個過程當中避免各項資源的浪費和重復建設。所以在實施這樣的項目之前需要進行嚴密的整體規劃,因為數字圖書館信息化涉及到很多的學科和行業,所以在規劃的過程當中也需要這些行業的參與,盡量做到全面、客觀。學會借鑒國內外相關的成功經驗,做到規劃上有準備、提前預防,不打沒有準備的戰爭。考慮到相關法律法規、各項政策安排、技術水平等等條件,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總體規劃。然后針對這個總體規劃,再進行精細管理,對每一個宏觀概念進行解析,分步實施。在這樣的一個圖書館信息化工程當中,沒有哪一個機構可以獨立完成的,它涵蓋著各行各業的協作互助,例如:出版機構、硬件供應商、綜合實施商、軟件開發商、數據庫維護方等等機構。所以工程的責任方應該明確這一點,做好與各方面的溝通和交流。大家明確自己的分工,抓住工作重點,做到分工合理、責任明確。
3.2 信息資源的組織
“十五”建設以來,我國的數字圖書館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信息網絡基礎建設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通訊網絡規模為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信息網絡的覆蓋已經大范圍的伸展開來。關于數字圖書館信息化工作,被很多人誤解為把圖書館原有的紙質版的圖書、文獻全部數字化就可以了,然而這是一種非常片面和局限的觀念。數字圖書館是一個包含了各行業信息的信息資源倉庫,這些信息具有統一的獲取、存儲、檢索標準,可以在共同的網絡平臺上運用,具有強大的交互性和流動性,實現信息的增值。
信息資源是數字圖書館信息化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展開信息化、數字化服務的重要前提。數字圖書館信息化的資源包括原有館藏信息的數字化、外部數字信息的購買和網絡信息資源的挖掘等方面。原有館藏信息的數字化需要借助大規模的數字錄入工作,這是一個長期的精細的工作,需要嚴格的實施標準和監督工作。購買外部的數字信息資源是一個可靠性高、簡便易行的方式,但是其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國內較為成熟的相關系統有: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覆蓋理、工、農、醫藥、文史、政治、法律、教育和信息科學等;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收錄中央級及地方級重要報紙五百多種;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數據庫,收起收錄就達到五萬余篇;萬方數據,具有科技信息子系統、商務信息子系統和數字化期刊子系統,是國內具有相當實力的數字檢索系統。國外的有:OCLC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網絡文獻信息服務和研究的機構,以推動更多的人檢索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并減少費用為主要目的;DIALOG系統,是世界上規模較大、適用范圍驕傲光的綜合性商業聯機信息檢索系統,在全世界120多個國家有兩萬多個用戶,雖然于1998年被英國的M.A.I.D購并,但仍沿用原名,從事科技和商務數據庫聯機查詢服務。
3.3 信息化整理工作的項目管理
3.3.1 信息技術的實施
技術是依托于技術人才而實施的,數字圖書館信息化所需的人才是兼有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和計算機網絡、系統開發知識和精通一門外國語言的復合型人才。在數字圖書館信息化的服務當中,擔任信息系統管理者、系統專家的角色,對信息系統的開發生命周期具有全面的了解,從需求分析到系統的開發,從安裝測試到交付使用,還有后期的用戶培訓,都要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
數據庫服務是數字圖書館信息化開展非常重要保障,目前使用較為流行的數據庫有FoxPro數據庫、Sybase數據庫和DB2數據庫等。FoxPro數據庫最初由美國Fox公司1988年推出,具有窗口、按紐、列表框和文本框等控件,提高了系統的開發能力。Sybase數據庫是一種大型數據庫系統,統具有完美的觸發器、存儲過程和存儲規則以及完整性定義,支持優化查詢,具有較好的數據安全性。在我國大中型系統中具有廣泛的應用。DB2數據庫是IBM公司研制的一種關系型數據庫系統,主要應用于大型應用系統,擁有完備的查詢優化器和很好的網絡支持能力。
3.3.2 界面設計
系統界面是用戶和系統進行交流的媒介,向用戶介紹該信息化系統具有什么樣的功能和信息,是唯一與用戶溝通的橋梁,所以其設計質量嚴重影響用戶的使用效果。良好的用戶界面設計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是界面友好、便于使用,結合人類的感官的自然特征和使用習性,把界面設計得簡單自然,對于熟練使用電腦系統的用戶,還可以使用快捷鍵操作;其次是要運用導航,給用戶一個宏觀的指導,讓用戶快速找到入口,進行下一步更為具體的操作。最后是要實現標準化,標準的、通用的系統使用規則,符合大眾的使用習慣,易于用戶接受。
3.4 用戶的引導教育
目前大部分的數字圖書館系統,知識普遍應用于科研教育機構,對于很多的普通用戶來講,很少使用到這些先進的信息系統。當然與用戶本身的知識水平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我們的系統工作人員對于用戶的引導和教育,要避免數字圖書館信息化的建設與用戶的脫節和浪費。具體來講,要形成詳細的系統使用技術文檔,還有工具書和檢索刊物的使用,幫助用戶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儲備系統;另外需要安排具有較高業務水平的服務人員來對用戶進行指導協助,提供人性化服務。
4 結束語
數字圖書館信息化的整理工作對于提高國民素質,加強國家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相關的各行各業共同努力,實現圖書、文獻信息檢索的高度數字化和信息化。
參考文獻:
[1] 孟曉青.數字化圖書館與圖書館學的研究[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3).
關鍵詞: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對稱;就業
中圖分類號:F24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3890(2008)08-0087-04
勞動力市場是指勞動力要素買賣雙方從事交易活動的場所和空間,其具有通過勞動力使用權的轉讓與購買來實現勞動力在各種社會用途之間的分配并且協調就業政策的基本功能。中國勞動力市場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勞動力的流動而逐步建立和發育起來的。
在中國,對勞動力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由于勞動力市場交易雙方的特殊性,雇傭者和求職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逆向選擇及道德風險的發生,并導致資源錯誤配置(鄭倫衛,2003);(2)存在于勞動力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影響著實際就業水平,在消除信息不對稱方面,信譽機制發揮著重要作用(郭艷茹,徐鈞,2004);(3)信息障礙是影響中國勞動力匹配供需能力的主要因素,信息不充分不僅會導致失業時間延長,而且會增加勞動力供需雙方的風險,對勞動力跨地區流動也會產生消極影響,從而使勞動力資源的最優配置無法實現(高謀洲,2003);此外,近幾年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研究較多,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是當前畢業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它所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會加大交易成本,降低市場效率,制約就業市場的發展,從而對畢業生的就業產生不利影響。
一、中國勞動市場的現狀
勞動力市場是要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直接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但是,在全部生產要素市場中,中國勞動力市場仍處于不完善和不健全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阻礙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目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勞動力供給總量持續增加
目前,中國勞動力資源①總量不斷增加,主要源于兩方面的因素:
1. 人口增長高峰慣性的作用。1996-2006年間,中國人口數由1996年的122 389萬人上升到2006年的131 448萬人,增加了9 059萬人,年均增加人數約823.55萬人。經濟活動人口②也由1996年的69 765萬人增加到2006年的78 244萬人(見表1)。如此巨大的勞動力資源供給,給中國就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2. 勞動力參與率較高。勞動力參與率是經濟活動人口(包括就業者和失業者)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是用來衡量人們參與經濟活動狀況、反映勞動力供給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勞動力參與水平的提高,加劇了中國勞動力供需矛盾。1996年末,中國勞動力參與率為57%,之后逐步上升到2006年末的59.52%(見表1)。
(二)勞動力需求量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漸下降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長的能力有所減弱,就業彈性在降低。所謂就業彈性,就是經濟增長每變化1個百分點所對應的就業數量變化的百分比數。在同樣的經濟增長速度下,就業彈性越大,所能夠帶來的就業崗位就越多,吸收勞動力的能力就越強,反之則越少、越弱。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GDP就業彈性系數為0.303,90年代為0.104,21世紀前5年就業彈性系數為0.105,顯然,中國就業彈性在逐步下降③。1996-2006年,中國的就業彈性由1996年的0.14下降到2006年的0.07,每年凈增加的就業機會由885萬個減少到575萬個(見表2)。可見,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帶動的就業增長的能力在減弱。
目前中國勞動力供求缺口拉大,總量供大于求,而且許多專家的研究表明,在未來數年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將持續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這使得中國的就業壓力更加嚴峻。
二、中國勞動力市場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不對稱(InformationAsymmetry)是由英國詹姆斯?莫里斯(James?A?Mirrlees)和美國威廉?維克瑞(William?Vickrey)在信息經濟學中所提出的重要理論,用以說明相關信息在交易雙方的不對稱分布對于市場交易行為和市場運行效率所產生的一系列重要影響。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一些西方經濟學家如斯彭斯(Spence)等就把這一理論引入了對勞動力市場的研究領域。由于信息在雙方的分布是不對稱的,這種不對稱嚴重阻礙了勞動力就業市場基本經濟功能的發揮,主要表現在:
(一)信息不對稱造成勞動力市場運行效率低下
信息不對稱具體表現為在勞動力市場中,雇主、雇員和政府三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1. 雇主和雇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雇主和雇員是一組最基本的關系,在勞動力市場上,雇主和雇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表現為:(1)雇員和雇主提供的信息不真實。例如有些雇員為了更好地包裝自己,制作了精美的推薦材料,將個人優秀的一面凸現出來,而將薄弱或不足的方面進行“包裝”;而某些雇主,為吸引優秀雇員,也將單位的情況進行“包裝”,制作了漂亮的宣傳海報,許以豐厚的待遇,很多雇員難以掌握其完整的信息,簽約后才發現上當受騙。(2)雇員和雇主之間信息不暢通。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如崗位、人數等,由于公布渠道問題,使得很多雇員不能及時了解。
2. 雇主與政府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雇主與政府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體現在用人單位的發展狀況、對人才需求的量、質的情況,政府未能充分掌握;政府依據規劃制定的當地經濟發展的計劃、作出的相關策略,用人單位也是不能充分了解,彼此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
(二)信息不對稱使社會運行成本加大
1. 勞動力市場上的人才高消費現象。人才高消費是指由于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和使用上,不切實際地盲目招攬和囤積高層次人才,從而造成人才閑置和浪費的不良現象。產生人才高消費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雇主與應聘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造成人才高消費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就業市場中,雇主對應聘者的真實信息掌握的不多,和應聘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在大多數就業市場中,當雇主要招聘一名雇員時,他并不了解這個人的生產能力,即使在雇用后也不能立即了解他的能力,雇主對求職者缺乏了解,缺乏完全的信息,為了使雇員能快速勝任工作,就要對其進行專業培訓,這就意味著,雇用一個人是一項投資決定,又由于雇主并不能完全了解求職者的生產能力,因而雇主的決定就成了一種風險投資。為減少風險,同時又能簡捷、經濟,雇主對應聘者學歷的要求就提高了,于是也就出現了需要中專生做的事就要求大專生來做,大專生能做的事就要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來做,從而導致人才高消費現象的發生。再加上當前人才市場供求失衡,雇主掌握著較大的選擇自,致使這一現象愈演愈烈。
2. 勞動力為獲得有利信號,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膨脹。信號傳遞理論把教育作為一種顯示個人能力的信號,能為雇主發揮判斷雇員能力的信號作用,從而使得雇員的資源得到合理、優化的配置。于是越來越多的雇主把受教育程度當作錄取員工的先決條件。一般情況下,雇主根據雇員的教育程度支付工資,這應該是一種均衡,也沒有效率的損失。但問題是,畢業文憑基本上只能作為一種有“缺陷”的衡量工作能力的尺度和信號,與其他所有市場信號一樣,以文憑作為衡量尺度也會帶來“統計歧視”的負作用,實際上,“重文憑”是在信息不充分條件下雇主所作的一種不得已的次佳選擇。
由于高等教育文憑在勞動力市場上的信號作用,個人為獲取將來在勞動力市場中的有利信號,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逐漸膨脹。同時,個人對高等教育的無限需求也使得職業技術教育出現門可羅雀的現象。這種高等教育結構的失衡,不但使得稀缺的高等教育資源嚴重浪費,而且造成教育系統資源配置失衡,使得整個教育系統效率低下。
三、優化中國勞動力市場就業信息傳播機制的具體措施
(一)政府方面
在不對稱的勞動力信息市場,由于其自身的不完善和盲目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失靈――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借助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因此,政府應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勞動力市場上的各方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和指導,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從而保證信息能被如實、充分的傳遞。具體包括以下3個方面。
1. 政府要建立一整套制度以鑒別和評估各種資質認證,如勞動力需求方的身份認證、信用水平認證,勞動者的健康狀況認證、從業資格和水平認證等。權威的評估和鑒定是政府傳遞教育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解決勞動力市場中許多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2. 政府應成立一個專門的信息部門,由其負責把包括各個學校、各個企業、各種勞動力市場的準確信息建成數據庫,并隨時更新,做到準確、快速地為勞動力市場中信息需求者傳遞所需信息,降低信息搜尋成本,減少信息誤導的情況。
3. 破除勞動力市場人為分割的制度壁壘,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當前勞動力市場是一種體制性人為分割的市場,因戶籍、人事、檔案、住房、保障等制度的不合理阻礙了勞動力自由流動,這也使得大量的人才囤積于大、中型發達城市而不愿到一些落后的城市或縣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發達地區人才高消費、欠發達地區人才短缺的現象。所以,應改革傳統的人事制度,使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成為勞動力市場主體,并加快戶籍、檔案、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一體化的勞動力自由流動體系。
(二)勞動力市場方面
為了更好地為企業和求職者服務,保證信息傳遞的順暢、準確和真實,勞動力市場要充分發揮其中介、協調管理及信息溝通的職能。
1. 勞動力市場必須具有對各類文憑、證書評估鑒定的機構。這種方便企業鑒定的做法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鑒定成本,并對造假、偽造者起到震懾作用,為信息的準確傳遞創造了條件。
2. 做好協調和管理職能。勞動力市場作為中介機構,掌握的信息相對較為充分,在充分考慮雙方要求和現實條件的情況下,它可以作為雙方利益的代言人,一方面向應聘者介紹用人單位的情況,另一方面向企業推薦應聘者,讓用人單位和應聘者雙方的相關信息能得以充分的溝通,促成雙方的合作,達到“雙贏”。
3. 改善勞動力市場信息披露機制,減少信息的不對稱。首先,要求就業市場參與主體充分公開自己的相關信息,提供真實的市場信號,減少私人信息或隱蔽信息,并對提供誤導信息的行為進行處罰。其次,改善信息傳遞機制,提供真實的市場信號。如利用媒體面向社會公布畢業生及用人單位供求的詳細情況。
(三)企業方面
企業要有適合本企業的信息識別方法。很多企業僅通過閱覽畢業生簡歷的簡單方法來判斷其能力的高低,或一味追求高學歷,這樣會助長虛假信息的泛濫。企業可以根據本企業的現實情況,采用看簡歷、面試、筆試、試用等一系列識別勞動力信息的方法,與應聘者進行更多的了解與溝通。例如現在大多數企業都采取了實習或是試用的方法,先給雇員3~6個月的試用期,在這段時間里,通過觀察、試用來測試其能力,最后才決定是否雇用。
(四)求職者方面
求職者一是應該擺正心態,認清形勢,根據現實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確立適當目標;二是要盡量充分收集就業信息,掌握求職技巧;三是應充分公開自己的相關信息,以減少私人信息或隱藏信息,向雇主傳遞有效的信號。此外,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快立法步伐,建立一套使提供真實信息者受益、武虛作假者付出代價的制約機制;加大執法力度,提高企業及求職者的違約成本,使中國的就業體系及其發展真正建立在法制化的軌道上。
注釋:
①勞動力資源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有勞動能力人口的總稱,是反映勞動力供給狀況的重要指標,其是指16歲及以上的全部勞動人口。
②經濟活動人口指在16歲以上、有勞動能力、參加或要求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口,包括就業人員和失業人員。
③數據來源:cyx.smehen.省略/ArtPaper/Show.aspx?Id=910。
參考文獻:
[1]陸宗祥.論勞動力市場與政府就業政策選擇[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論文,2003,(5).
[2]楊青松.試論勞動力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及其影響[J].理工高教研究,2005,(2).
[3]駱,楊樨.勞動力市場的信息經濟學解讀[J].商業時代?學術評論,2006,(11).
[4]高謀洲.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信息障礙及對策[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3,(4).
[5]陳瑛,張錦.勞動力市場中企業信譽不確定時的就業者策略選擇[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3,(1).
[6]曾之光,沈士倉.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及其對策[J].人口與經濟,2003,(6).
[7]鄭倫衛.勞動力市場的非對稱信息問題研究――湖北荊門市專業技術人才市場的實證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3,(8).
[8]孫麗文,孟海濤,孫玉梅,李娜.從勞動力市場的特征看中國就業[J].工業技術經濟,2006,(4).
The Perfection of Employment In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ina's Labor Market
Li Xia1, Li Ji2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41, China;
2. Bengbu Institute, Bengbu 23304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