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空間設計中智能產品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I)是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標志著人類進入了智能時代。智能產品的發展是人類現代文明飛速發展的成果,也是向未來信息科技文明過渡的集中體現。智能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生活、工作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人工智能產品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應用意義重大。本文主要就人工智能產品的發展現狀、特征以及其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等進行探討。
關鍵詞:智能產品;特征;商業空間;應用
1765年珍妮紡紗機的問世,標志著人類生產活動開始從手工業向機械化大生產過渡,機械大批量生產代替了傳統手工業;1919年包豪斯的誕生,標志著現代設計的開端;1945年第一臺計算機ENIAC的誕生,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今天人工智能的發展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AlphaGo機器人戰勝人類,還是阿里巴巴2019年設計生產的“鹿班”可以在“雙十一”當天設計4億副廣告頁面設計,還是如今各式各樣的智能產品,可見人工智能對現代社會生產活動的巨大影響。如今智能產品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為人們的工作、生活空間注入了活的靈魂。智能導視系統、智能防護系統、智能會議系統、智能照明系統、智能濕熱體系和智能通風系統等智能產品、智能系統為商業空間設計提高了效率,同時增加了新的活力與創造力。
1人工智能產品發展現狀
2019年是互聯網誕生50周年,更是5G元年。2019年在烏鎮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多種功能樣式的智能產品充分展現了世界人工智能產品的成果。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辦公、餐飲、娛樂等商業空間環境設計的要求和工作娛樂的理念在不斷改善,智能化、人性化、現代化、科技十足與藝術化并容的商業空間成為當下發展的大趨勢。得益于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不斷完善,我國新一代智能產品得到了快速、高效發展。以商業運作空間為平臺,利用綜合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頻視頻技術結合形成現代高效的商業空間運營系統,人們可以通過短信、藍牙、無線網絡的連接,滿足人們在遠程操控下的個性化需求。目前,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儲備處于世界第一。2017年,我國宣布了關于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的研發中心。如今華為公司的5G率先在中國問世,中國的智能領域領先于世界,當然這也引起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報復。但這不能阻止我國的進步,我國在不遠的將來還會有6G技術以及更加先進的智能通信體系、更加人性化和高標準化的智能產品。這是市場的需求,也是時代的走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小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企業達5386家,中國有1189家。中國人工智能實體經濟產業規模在2019年接近570億元,預計2021年賦能實體經濟規模接近1200億元,2015—2020年復合年平均增長率為44.5%,其中商業智能安防系統所占份額最大,占比為53.8%。中國的智能企業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美國主要集中在加州、紐約等地。全球AI獨角獸企業41家,其中中國17家、美國18家、日本3家以及印度、德國、以色列各一家。近十年來,中國在AI領域發表學術論文9萬余篇,位居第一;引用數量美國第一,中國第二,其中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科研單位在學術研究上位居前列。前幾年,我國智能產品市場由互聯網巨頭BAT獨占頭陣。目前,聯想、京東、小米等緊隨其后,出現群雄爭霸局面,發展趨勢非常樂觀。眾多互聯網界的精英企業相互競爭,不僅豐富了產品的多樣化,而且加速了產品升級優化。目前,我國智能產品在商業領域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投入使用,原因如下:一是智能化產品發展迅速,大多數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從傳統工作環境向智能化工作環境過渡;二是物聯網技術蓬勃發展,信息交流連貫互通,其存在的安全隱患會對企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同時,智能產品也面臨諸多挑戰,如跨越數字鴻溝面臨新的挑戰、發展政策的完善、新技術所帶來的新風險、網絡秩序面臨的挑戰以及技術功能的創新變革。
2常見人工智產品的特征
人工智能產品之所以發展迅速,一是因為市場的需要,二是因為智能產品的各方面特征優勢明顯,被人們所接受并喜愛,并成為當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常見人工智產品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
2.1安全實用性
安全是建立在一切特征優勢的大前提下的,是重中之重。只有安全了,才能在此基礎上建立他的智能互聯、舒適性、藝術性等各種性能,才能最大限度地讓人們感受到智能產品帶來的服務、便捷與舒適。實用是產品存在的價值,也是產品存在的原因。智能產品具有特定的功能且是為人們所需要的,快速、便捷地為人們解決問題帶來方便,才能成稱之為智能,這也是智能產品與非智能產品的最大差異之處。
2.2智能互聯性
智能互聯是智能產品最根本的特征,也是最重要、最顯著的特征。智能產品具備了智能性,才稱之為智能產品,不需要人為操控,而是根據產品感應系統、識別系統的反饋做出相對的需求反應。例如,智能窗簾感應識別系統得到人的語音信號或者根據天氣信息,自動打開或者關閉,這就是智能互聯最基本、最顯著的特征。
2.3舒適性
所有的智能產品最終的服務對象都是人,產品設計合理、使用舒適是智能產品最基礎的要求。產品符合人體工程學、美學原則,尺寸形體恰到好處,操作方便、簡單,給使用者帶來愉悅感和滿足感,以達到智能所帶來的方便快捷的優勢。
2.4藝術性
為智能產品增加附加值,使之在安全實用、互聯智能、高效快捷、舒適人性的基礎上完善自己,使之在實用性的基礎上同時具有審美價值。讓智能產品既可以作為一件具有實用性的產品,也可以是空間中的一件裝飾陳設品,不僅不突兀,而且能造化空間,這也是當下大眾對一切事物美的追求的意義所在。
3智能產品在現代商業空間中的應用
商業智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占有比值逐年增高。智能產品如今在人們的辦公、餐飲、休閑娛樂、專賣店等商業空間設計中無處不在,這是現代科技化、智能化在商業空間中日趨重要的集中體現,科技的進步賦能現代空間的升級。智能空間需要智能產品、智能系統的組成,各個智能產品的信息輸出整理交互形成一個智能工作網。
3.1空間論證
智能空間的各個產品智能交互,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用戶需求數據進行最佳匹配,全流程化、全數據化、全開放化、全評價化和全移動化的新型操作系統,以數據處理提升商業運作流程效率。智能會議系統、智能安防系統、智能照明系統、智能空調及排風系統之間交互形成一個全新的智能化商業環境。幻騰的空間大腦OSoT和PhantMesh網絡協議,通過空間大腦OSoT對辦公室內燈光系統的亮度、色溫的自動調節形成了節律照明,以此保障員工能在舒適的光環境中精力充沛地進行辦公。另外,還可以將會議室的燈光系統設置為會議模式和投影模式,員工可以通過Siri語音喚醒、敲擊桌面的方式來實現控制;德國設計師HofmanDujardin曾經設計出智能鋁合金門窗一鍵式切換陽臺模式,智能窗戶傳感系統可以根據員工的活動頻率和工作實效自動把窗戶轉換為陽臺模式,以供員工休閑使用;2019年9月25日投入使用的北京大興機場,整個機場空間采用無紙化概念,內部有非常多的智能化設備,其人工智能停車系統被稱為世界新七大奇跡,機器人可以幫助顧客快速尋找車位、倒車入庫等,其快捷高效便利的方式可確保在同等情況下提供多出60%的停車位;南昌江耐陸路的立體停車場在2019年12月已封頂,是全國最大的智能立體停車系統,整個停車系統設計以停車為主、道路停車為輔,既推進了公共停車場的建設,也為交通出行提供了方便。另外,還有很多光致、電致、溫致等設備通過智能傳感器的感知隨意切換空間色彩,以滿足員工的個性化需求及大環境的色彩需要。
3.2產品論證
智能產品是智能空間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商業空間設計中的重頭戲。各種不同的智能產品相互交互形成智能空間,如早期出現的釘釘打卡、OA智能行政系統、機器人導購、智能訪客、智能投影儀、根據人觀看視角自動調整角度高低的液晶電視、天貓精靈以及小度小愛等。現如今,多家企業啟用的刷臉系統,既可作為進入公司的門禁,又可記錄考勤信息,檢測員工的在崗情況及外出頻率、外出時間。另外,可以通過刷臉來定制會議室,根據個人信息來分析會議在哪個部門進行,方便快捷又高效,實現真正的智能辦公;綠米Aqara智能窗簾可以與智能門鎖等設備互聯,進門窗簾自動打開,或是語音控制或設置定式開關,智能風雨傳感器檢測到風雨天氣后將自動關閉窗戶、窗簾;土耳其人OsmanCanOzcanli研發設計的隱身水槽臺盆,水槽就是一個平面,水龍頭旁邊有一個黑色的圓形按鈕,只要點一下平整的臺面向下凹陷一塊兒,同時水會從龍頭里流出來,然后沿著墻壁的一個開口溜走,并安裝了類似汽車雨刮器的裝置,自動滑過臺面殘留的水,臺面便恢復如初。當然如果設計成感應或者語音控制等非手動系統以及不沾水材質,則相對更加完美。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問世,不斷打破極限創造新的概念。智能產品走進人們的生活,給人們的工作空間賦予了新的創新力,完美沒有極限,空間的創造力也沒有極限。在未來,在科技的帶領下全新的數字化商業智能空間將會產生,這也是智能時代智能產品快速生長、開花結果并快速向成熟邁進的標志。
4結語
最近幾年,我國的智能產品市場得到了高速、高質發展。智能產品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存,是互聯網帶來的革命成果,也是時展的饋贈。品牌化、專業化和規模化將成為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也是對理想化、智能化、品質化的工作活動空間的追求。各種人工智能產品設備通過無線傳輸系統交互實現對智能產品的集中控制,有助于形成智慧、高效、便捷的現代商業運作空間。人工智能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不可逆轉的、劃時代的,智能產品讓人們的工作方式、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經濟結構、消費結構與方式等都發生巨變。當然我國及世界各國的智能產品發展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與突破:安全系統性能的升級及完善、信息過渡采集對隱私的侵犯、空白智能領域的填充、信息時代人的情感需求等,都需要我們去研究探索和突破,以順應信息時展的大潮流,推進未來智能產品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
參考文獻:
[1]蘭玉琪,劉松洋,王婧.人工智能技術在產品交互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9(16):14-21
[2]胡敏中.人工智能與人的智能[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128-134
作者:白小芳 龍社勤 單位:吉首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