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幾十年的實踐歷程中,全面預算管理的內容不斷充實、體系不斷完善、方法不斷健全,現已成為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大型企業不可或缺的管理環節,有利于協調各方關系、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業精益生產,提高經濟效益。而在整個預算管理過程中,必須依托于精準的數據反饋,也就需要會計核算的支持。二者雖不屬于同一體系,卻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系,會計核算是預算管理的重要數據來源,預算管理的有效實行是會計核算的重要前提,在實際企業管理中應科學看待二者的關系,綜合運用,促進企業發展。
一、企業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的特點及關系
1.企業預算管理的特點
在戰略目標指導下,企業預算管理常包含編制、執行、考核三個階段,貫穿項目始終,其具有屬于自身的顯著特性:
(1)及時性與準確性,每一次重大企業活動決策前都應進行預算管理,在一定時間內對所需投入的各種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加以核算,得出成本,若在此過程中發生較大偏差,則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故預算管理中從數據收集到核算不僅要及時有效,還應具備高度的準確性。
(2)信息可比性,企業預算管理體系在內部應具有易理解性和可比性,有利于核算的規范化進行,也有利于企業內部溝通協作。
2.企業會計核算的特點
會計核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核算與監督的功能,其特點如下:
(1)信息真實性,會計核算通過對企業各種經營活動進行連續地記錄與分析得出一系列經濟指標,是許多管理工作的基石,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此,核算過程中所利用的各項數據信息文件等,都必須是絕對真實的,以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實效。
(2)信息的相關性與層次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甚多,產生了大量的數據資料,在會計核算中需要對此加以甄別,對重要信息進行嚴格處理,對次要信息進行簡化處理,以提高核算效率。
3.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的關系
(1)預算管理的有效實行是會計核算的重要前提,只有預算管理得以切實有效地貫徹落實,企業的各項數據資料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內,會計核算的真實性才能得到全面保證,否則,會計核算容易失去參照性而變得不甚準確。
(2)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都需要會計核算的參與,會計核算提供的數據可作為預算管理的資料來源,核算結果越準確,制定的預算計劃越科學合理。正因為此,會計核算是否公正也直接影響到預算管理的公正性,會計核算流程需要嚴格遵守新會計準則及相關法律法規,保證管理的公允性。
二、企業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的運用策略
1.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相互獨立
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隸屬于不同的管理體系,可將各自所得結果分別呈現,在這種模式下,兩者之間并未形成聯系接口,當需要運用對方數據時,需要輔以額外的人工調整。例如預算考核時若采用預算編制表數據,則需要將會計核算結果導出后依據預算編制表形式加以整合。該模式沒有改變原來體系的運行狀況,前期工作量較小,但在后期數據整合過程中容易造成重復勞動現象,且并不能保證預算管理所需數據與會計核算數據的全部對應,從企業戰略發展角度來看,應予以改善。
2.以會計核算為主導
以會計核算結果作為預算管理的評價依據,實現接口功能,預算編制表依照會計核算結果進行適當修編,在這種情形下,某一個預算項目可對應多個會計科目,而一個考核部門亦可以對應多個會計科目,但預算項目與考核部門之間呈現一一對應關系,為此需要將考核部門與預算項目進行合理編制。該模式解決了預算數據與會計科目的多口徑對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工作量,有利于企業全成本掌控的細化,但來自于各個職能部門的預算編制數據可能會影響到會計核算的合理性,而對每個核算科目入賬處理原則與性質的重申也具有一定難度。
3.以預算管理為主導
預算管理自身具有靈活性,會計核算則需要依照相應的法律法規,按部就班地執行,以預算管理為主導,需要會計核算科目圍繞預算管理進行部分重置,與此同時,會計核算多采用權責發生制,預算管理多采用收付實現制,以預算管理為主導容易影響會計核算的真實性,進而導致財務風險。
4.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相互結合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通過信息化手段可方便地在預算管理系統內實現預算科目的整合,尋求預算科目與會計科目之間的關聯并形成系統之間的對接,會計核算系統中相應科目如合同支付增設預算管理類別,設置為必選項,形成兩者的關聯性。該模式以預算科目數據作為考核數據,可減少工作量,而會計科目的相對獨立,也便于會計核算遵守會計準則,依規而行,可稱之為預算管理基礎上的會計核算形式。綜上所述,無論是預算管理還是會計核算,都是為了企業發展而服務,都應著眼于企業的戰略目標,以此為指導,以企業自身實際人力、物力、財力為出發點,不斷修正內容,不斷完善體系,促進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的有機結合,使其共同為企業經濟效益提升做出貢獻,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立足,并獲得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向陽 單位: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