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成果導向模式下會計電算化課程適應性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利用成果導向模式解決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尋找出適合職業院校會計電算化教育教學的可行性發展道路,以供廣大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成果導向;會計電算化;適應性
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引入了信息化技術,而會計電算化的出現,大大提升了會計主體在市場經濟中的實際反應能力,提高了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得到了人們的青睞與廣泛應用,因此,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尤為重要。目前大多數的職業院校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培養目標不清晰、學生實踐能力較弱、情感素養養成不夠等問題。筆者利用成果導向模式,解決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的問題。
1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夠清晰,且過于籠統。目前絕大多數的職業院校都已經開設了會計電算化課程,培養目標不盡相同,但基本上掌握某一個軟件的操作是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因此過于籠統化。尤其是部分職業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目標培養是讓學生具備財務知識、計算機知識,掌握會計軟件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出高素質的會計應用型人才。但恰恰是這種目標定位使得職業院校教學目標的培養過于籠統、不夠清晰,對學生們的未來預期也不夠明確,根本不足以成為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操作的重要依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獲得滿足感,也會慢慢失去了對會計電算化的學習興趣。第二,會計電算化教師仍是課程學習的中心。在傳統教學模式的開展過程中,往往是教師事先準備好教案,給學生灌輸知識。雖然近些年一再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所改變,但是仍有部分會計電算化教師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課堂成為了教師的舞臺,學生則成為了教學的配角,只能被動接受專業知識,長此以往,學生會慢慢喪失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鍛煉,無法獲得探究學問的成就感,使會計電算化課堂失去了活力。第三,對知識的積累過于看重,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電算化專業知識及操作程序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在校期間追求的唯一目標,正因如此,師生都忽視了正確學習態度的養成。會計電算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與影響,知識情結過于嚴重,對學生傳授知識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但知識固然重要,可學生們是否主動參與學習,是否學會思考問題,是否具有自主學習能力更為重要,這也是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第四,學生情感素養的養成稍顯不足。傳統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于刻板、冰冷,注重個體的單打獨斗,特別是在充滿競爭的學習環境下,很容易形成自私封閉的不良心態,十分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事實上,學生除了要具備專業的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以外,還必須要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健全的人格,學會團隊協作,這才是高素質綜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
2成果導向模式的特點及其對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適應性
1994年,威廉姆•思巴迪首次提出成果導向模式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基于成果導向模式下的教育教學工作,主要強調的是成果,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對教育成果進行明確,基于成果導向模式的教學過程更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能力培養、情感體驗,其開展的根本目標是為了通過學習獲得學生的預期結果,使學生成長。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筆者基于成果導向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將其應用于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以解決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問題。要想使成果導向模式對會計電算化課程具有適應性,應做好以下幾點。第一,為會計電算化課程制定明確的學習成果。成果導向教學出發點并不是教師應該教什么,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怎樣的成果。因此,制定一個明確的成果與清晰的成果路徑,緊密圍繞成果開展教學思考與教學計劃尤為重要。如,以工資管理系統為例,要將學習成果定位在能夠適應中小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操作上,能夠掌握用友財務軟件的工資管理系統設置。這就是國家提倡的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與崗位工作需求相符。因此,基于成果導向模式培養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擁有明確的就業目標,解決了傳統會計電算化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且過于籠統化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勝任具體的工作崗位,入職即可上手工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第二,突出學生在會計電算化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上,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自我知識構建。會計電算化教師則應充當學生的指導者、幫助者與合作者的角色。如,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學習上,會計電算化教師可以事先預留問題,讓學生們親手操作,親自總結、發現問題,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給予及時的鼓勵,實在是難以解決再給予相應的引導與提示。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上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完全作為一個被動的參與者,旁觀學生們的學習過程,而是與學生們在一起,共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思考能力,要為學生們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合理把控整個課程的走向。第三,注重成果的實現過程,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成果導向模式固然是以成果作為根本目標,但是成果的實現必然需要一定的過程,只有讓過程科學、合理,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從而實現與現實工作的良好對接。如,在以購、銷、存財務業務為一體的管理上,在采購過程中學生必須要考慮材料成本、質量以及最優采購量等諸多因素,在銷售過程中學生則要強化自身的盈利意識,因為銷售收入決定了利潤。在存貨的管理上,學生則要防止出現存貨過多、資金浪費的問題。這一系列的管理提高了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尤其是在會計電算化的學習過程中,各個角色之間都是相互制約的、相互聯系的,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在開展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擁有團隊協作意識,能夠完成各項分工作業,這些能力的提升都是為解決問題和實現成果服務的。第四,基于成果導向模式下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會計電算化學習是一個知識的融入、能力的提高、成果實現的過程。基于成果導向模式下的會計電算化學習,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盡辦法獲得會計電算化知識,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從而享受學習,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
3結語
成果是能力的重要載體,基于成果導向模式下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合理的教學手段,能夠為教師提供更為科學的評價機制。與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相比,成果導向模式的開展不僅能使學生獲得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能讓學生的未來發展意愿與企業實際需求相符,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參考方向。深入探討與研究成果導向模式,將其更好地運用于會計電算化課程中,是今后會計電算化教師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曾憲勝.關于會計電算化教學問題與對策探析[J].吉林教育,2014,(29):89-90.
[2]王夢夢.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J].學園,2014,(32):47-48.
[3]黃翠云.試論如何提高職業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效率[J].新課程(下),2015,(09):114-115.
[4]孫萍.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設想[J].中華少年,2016,(06):93-94.
[5]王艷.翻轉課堂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2):64-65.
[6]姜波.OBE: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J].外國教育研究,2003,(03):72-73.
[7]鄧巧玲.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思考[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02):45-46.
作者:王慶彤 單位:黑龍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