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寧夏遠程開放教育與高職教育融通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并重,共同發展的辦學思路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但是如何實現遠程開放教育與高職教育資源無縫融通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使命。本文在參考國內外學者的理論研究基礎上,以寧夏職業技術學院與寧夏廣播電視大學為研究對象,分析兩者融通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改進對策。
關鍵詞:開放教育;職業教育;資源融通
1.1融通發展已成為“互聯網+”時代,教育發展的新形態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以“互聯網+”開放教育為標志的現代遠程教育展露頭角。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教育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了新的發展生態。
1.2融通發展已成為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新挑戰
當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交叉及新興學科大量涌現,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轉換工作崗位或改換職業,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必須不斷接受繼續教育,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國家開放大學等遠程開放教育機構也在逐步轉型,在開展傳統的學歷教育的同時,也逐步為需要接受職業技能教育的國民提供專業化的、有針對性的非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服務。
1.3融通發展有利于建立教育教學資源共享體系
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建立起了各級別教育的融通發展機制,學生可以選擇不同高校的相同課程,而且各高校對學生取得的學分可以互認認可,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高校完成相應級別的學習,這樣的發展模式構建起了職業教育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融合發展的“立交橋”。我國部分高校之間也在逐漸開展教師互聘、部分課程互選等試驗,不少省份還出現了一對一甚至一對多的幫扶發展,一定范圍實現了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可遠程開放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在軟件和硬件兩方面充分共享資源還有一段路要走。
2遠程開放教育與高職教育資源融通面臨的問題
2.1辦學模式不同,教學效果不理想
目前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仍是“一套領導班子,兩塊牌子”,在這種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和高職教育“并行”的辦學理念和“雙軌制”的辦學模式,教學計劃、教學管理方式、學生考核制度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的高職教育仍然停留在傳統課堂教育模式為主,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希望可以和遠程開放教育學員一樣可以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完成雙專科學習或者專科、本科連續學習。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的遠程開放教育以網絡平臺教育為主,學生缺乏實踐課堂,學員們希望和高職學生一樣參與各種職業技能的實操學習,導致兩種教育的教學效果都不理想。
2.2教學資源重復建設,優質資源運用不充分
寧夏廣播電視大學等遠程開放教育機構通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步建設完成了豐富的現代網絡教學資源,但這教學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課程的點擊率為零;而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學生不能進入遠程教育平臺進行學習,學校以教學科研項目的方式,鼓勵支持教師開發制作微課等多媒體教學資源,導致資源重復建設。因此,系統化管理整合相同層次教育的各項資源,使高職教育與遠程開放教育真正實施教學互動,共享資源很有必要。
2.3實踐性教學的開展存在困難
目前,在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的合體辦學中,學生的實踐性教學存在諸多的困難。如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建有寧夏現代物流公共實訓中心和寧夏現代農業公共實訓中心兩個省級現代實訓基地,從功能上講能夠滿足全寧夏大中專院校學生實訓要求,但開放學員想要開展實踐性教學卻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整合利用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的136個校外合作實習實訓基地,12個校內實訓基地,113個真實和仿真環境實驗實訓室很有必要。
3遠程開放教育與高職教育資源融通的具體對策
3.1資源融通的具體內容
本研究里的資源融通是指在寧夏區域范圍內,讓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對其現有的資源打破各自所屬界限,實現人、財、物等各種資源的融通共享,使其使用效率達到最大化。主要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形資源的融通,主要包括教職員工資源的整合;校園、實訓基地等教學硬件資源的整合;專業、課程及教學輔導等資源的整合;二是無形資源的融通,主要包括辦學理念、校園文化及社會資源的挖掘。
3.2資源融通的具體設計
通過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的資源融通設計,要使高等職業教育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兩種教育模式在一個大學實體里對接溝通,讓辦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手段、師資隊伍、教學模式等人才培養的要素相互銜接融通、取長補短,并在欣賞包容、滲透融合中相得益彰,構建多元大學文化,實現大學特色發展。
3.2.1更新辦學理念促進接軌更新教育思想,轉變
辦學理念對于高等職業教育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融合來說至關重要。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應進一步明確建設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創業就業型大學的戰略目標,搶抓國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開展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大機遇,堅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辦學理念,破除學歷教育和終結教育為大的壁壘,全面開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除了采用原有的“3+2”或“2+2”培養管理模式,還可以鼓勵學生輔修專業,獲得“雙專科”學歷,積極采用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推行了相同課程互認、相同專業學分互認等方式,逐步建立各專業學分銀行,讓有需求的國民都能接受開放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真正體現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的開放性特征。
3.2.2加強教學資源整合力度
(1)教師資源的整合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行交流合作。例如,在全校范圍內選聘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專業責任教師和課程責任教師,制定相應的教師工作量核算辦法,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部分緊缺專業教師也在遠程學習支持服務中心選聘,這種遠程開放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相互兼職,取長補短的方式,為教學資源能夠有效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合作交流條件。其次,組建經管類、工科類、醫學類幾個學科組,定期組織兩類教師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和教學研究活動,這些教師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飛信群、教師人人通、電大在線平臺、網上BBS等平臺定期交流討論,共同探討專業學科發展。此外,學校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條件,安排兩類教師一起參加全國職業院校骨干教師出國進修等國培項目,深度學習高等職業教育知識,或安排兩類教師一起參加國家開放大學組織的遠程教育技術等各種專業培訓。促進教師資源的深度融通,使教師們既能將優秀的高等職業教育教育理念融入到遠程開放教育中,也能將遠程開放教育的新鮮元素注入到高等職業教育中,從而讓教師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2)教學硬件資源的整合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可以互相利用和使用各種教學硬件資源,實現設備、實訓基地等教學硬件資源的融通使用。例如,把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到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基地或校企合作基地進行,開放使用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學生企業實踐管理平臺等資源,既可以為學校節省購買各種設備資金和學生管理成本,也可以幫助學生學到更多職業技能。寧夏職業技術學院也可以共享寧夏廣播電視大學的遠程開放教育資源,允許高職學生和老師使用國家開放大學在線學習平臺,陽光學習網、形成性測評系統等網絡教育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利用互聯網和計算機進行自我學習的能力,為學生今后進一步接受遠程開放教育學習打通學習通道。在寧夏廣播電視大學校內有效利用空余教室資源,打造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創客園,鼓勵學生和老師進行創新創業,既能為老師和學生創造收入,也可以使學生和老師將知識成果轉化成社會效益。
(3)教學輔導資源的整合
一是整合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各種教學輔導平臺,建立公共學習服務平臺,融合VR技術將優秀教師制作的視頻教學錄像、移動資源(含系列微課程)、網絡課程、精品課程等教學輔導材料上傳至公共學習服務平臺,作為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自學資料,供學生學習和鞏固。二是從英語、民族理論與政策等職業素養類課程入手建設網上選修課程教學平臺。保證學生可以“一對一”快捷方便使用,不僅便于學生自由靈活地選擇自己的學習時間,還可以有效緩解學校師資不足、教學場所安排緊張等問題,同時還能促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社會資源的挖掘
寧夏廣播電視大學的學員來源廣泛,其中不乏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學校要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人脈資源,建立不同界別的校友數據庫,積極建立多方合作辦學關系。對于在某些專業領域具有突出才能的能手,學校可以配合“雙導師制”聘請他們擔任學生企業指導教師和實訓師傅,也可以為他們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大師工作坊”,帶動專業學科發展。通過社會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既能使兩類教育資源融通發展,也能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交流合作,最終使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廣播電視大學真正融合到社會各行各業,形成鮮明的“合作、開放、包容、發展”是辦學特征,為寧夏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葉林虎,曹為明.遠程開放教育與高職教育互動機制探討[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4).
[2]韓西娜,陳為.遠程開放教育與高職教育教學資源整合初探———以機電類專業為例[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6).
[3]李志香,寧晨.遠程教育支撐職業教育影響因素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2(10).
作者:馬曉瓊 李建忠 單位:寧夏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