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開放教育寫作課程教學方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時代開放教育寫作類課程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環節中,因材施教,幫助引導學生學會寫作、愛上寫作;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化枯燥課堂為趣味教學;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促進師生互動實踐;利用手機APP和微信功能協助應用寫作教學,引導學生寫作思維,力求使學生掌握常用文體的結構規范、寫作要領及實際用途,獲取必要的文章分析與處理能力,提高應用文寫作水平。幫助學生達到會閱讀、能分析、擅長寫常用文體的能力水平,以適應當前和今后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寫作需要,實現將所學的寫作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開放大學開放教育寫作教學多媒體互交網上教學趣味教學
一、利用網絡、手機app、微信等多種媒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網上教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利用網絡技術、手機app、微信等媒體資源開展寫作課程的網上教學,是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的順勢之舉。教師通過課程論壇、QQ群、微信群、微博等渠道,學習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與學生多方面溝通,促進師生、生生情感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開放教育學生創設全新的網絡教學環境。
(一)創建網絡教學模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師生、生生交流
在國開學習網平臺,教師設計寫作類課程空間,將課程討論區分為五個模塊,設為公文基礎知識模塊、精彩范文賞析模塊、病文糾錯模塊、互動模塊、課程資源推薦模塊,同學們可以方便快捷的進入任一模塊學習、發帖、交流、討論。在公文基礎知識模塊,教師各種文種的概念、結構與寫法,可以通過圖片、圖表、文字等形式,直觀地呈現給學生,便于學生高效地掌握寫作要領。在精彩范文模塊,教師上傳佳作供學生學習、模仿,積累寫作素材。在病文糾錯模塊,教師在網上一些不規范的行文材料,供學生找錯,引導學生在課程論壇指出錯誤并進行改正。在互動模塊中,教師將學生的習作,利用網絡展示在論壇上,讓同學們互評互改。通過學生之間交流討論,取長補短、共同探究、總結、歸納寫作要點。引導學生掌握不同文種的注意事項,學會依據不同文種進行不同的結構安排。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寫作技巧和方法的同時,學會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在課程資源推薦模塊,教師在論壇中推送寫作類課程視頻公開課鏈接、網絡精品課程鏈接、試題庫鏈接、主要參考書目推薦,以求拓展學生的課程知識。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加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既節省了時間,又縮短了空間距離,即使不見面也可以直接對話,共同學習范文的精彩,改正病文的錯誤。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學習應用文寫作的積極性與參與度。
(二)開展網上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教師利用課程QQ群、微信群、課程論壇,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次活動推選一名學生為小組長,組內同學輪流當組長。在學生學習新聞文體寫作時,教師將任務在微信群、QQ群或論壇里,各組學生在組長帶領下,分工協作,共同討論,擬出采訪方案初稿,組內同學討論修改后,確定采訪方案,各小組學生依據方案,利用網絡、圖書館、手機等媒介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等資料整理好編寫新聞,最后設計版面,編寫報紙。教師將學生習作審閱后,把編寫較好的報紙,開辟宣傳專欄在微信群或課程論壇中予以展示,讓所有同學交流互鑒。
(三)組織網上寫作知識競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通過課程網上論壇、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設計寫作知識競賽題,分為必答題、選答題、搶答題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對表現好予以獎勵。組織演講比賽,指導學生寫好演講稿,并將演講稿背熟,在家錄制視頻,錄好視頻后上傳到課程討論區競賽專欄,學生互相打分,集體評議,選出一、二、三等獎,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四)舉辦網上學生學習作品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教師利用課程QQ群、微信群、課程論壇,將學生課下學習的相關讀書筆記、學習心得、閱讀資料以圖片、音頻或視頻形式上傳,分享每個人的學習經驗、方法,互通有無,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班級整體學習成效。網上學習作品展,形式直觀多樣,既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又彌補面授教學不足,還加深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增進師生、同學感情。
二、面授教學,運用專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病文分析法、積分獎勵法、系統訓練法等,化枯燥課堂為趣味教學
開放教育的學生都是成人,來自各行各業,在年齡、生活閱歷、心理素質、學習能力等方面差異很大,入學前的語言文化水平也參差不齊,學習經歷及教育背景也不同,有的學生長年在外地工作,有的學生雖然在本市生活但工作比較忙,還有的學生一邊照顧孩子一邊上學,等等,學生情況都比較復雜而且各不相同,給面授教學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因此,必須改變機械訓練的課堂教學方式,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學策略。為了有效地吸引學生主動參加學校的面授輔導,在教學策略上,應采用專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病文分析法、積分獎勵法、系統訓練法等多種教學方式,營造趣味課堂。
(一)運用專題教學法,精選九項專題,開展面授教學
為了更好地解決工學矛盾,寫作課程的面授教學進行了壓縮,只有兩次,所以面授課的教學內容就很關鍵,精心選擇哪些專題內容能夠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需重點考慮的。在專題教學中,分設九項專題。專題一介紹寫作課程的學習原則、各章具體學習要求與學習內容。專題二通過分析近十年二十套寫作期末試題真題,歸納、總結考試題型及答題對策。對重點題型和難點題型進行詳細講解,總結答題規律,便于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專題三至專題七,對寫作中需重點掌握的公文進行講解,闡釋其概念、總結其結構與寫法、結合試題材料進行寫作訓練。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應用文基本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文章分析與寫作實踐。專題八提供五套自測題,便于學生鞏固復習知識點。專題九是寫作課程考核說明,介紹課程考核相關要求與內容。
(二)善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快、有趣的課堂氛圍
寫作類課程教學中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比如模擬角色情境、創設問題情境等,將枯燥、抽象、無趣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直觀、有趣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寫作類課程第三章公關文書中自我介紹寫作時,教師在教學中,先將教室布置成求職場地,為同學們分好角色,教師當面試官,學生充當求職者,依次進行自我介紹,根據學生語言的表達、語氣、語調,教師給予不同的指導意見。學生依據點評意見,對初稿予以修改、提煉、完善;進而提高寫作水平。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的主動性,而且可以鍛煉學生應聘膽識與技巧。再如,在學生學習會議記錄與會議紀要的區別與聯系時,讓學生模擬一次會議情境。先確定會議主題,布置學生課前準備,課堂讓學生分角色:會議主持人、中心發言人;其余學生都是與會者,讓他們既聽會又做記錄。然后,依據會議記錄要求將所記錄的文字整理成“會議記錄”,最后再將“會議記錄”提煉成“會議紀要”。通過多種教學環境的創設,加強面授教學的趣味性,化枯燥抽象知識為形象可感場景。這樣,學生對于寫作從硬著頭皮去寫轉化為輕松快樂地寫作,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依據不同教學內容,運用案例法進行教學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想激發學生學習寫作類課程的興趣,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鼓勵學生主動從生活中、工作中、網絡中收集案例,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案例的感知,進而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在教學中,教師依據學生實際水平,引導學生先分析案例,再展示范文,最后診斷病例,通過大量的綜合性訓練,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要領的掌握,引導學生轉換思路,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聯想到案例材料中。教師依據案例設置不同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歸納、總結寫作規律,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四)運用病文分析法和積分獎勵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應用寫作的特點是格式的規范化與程式化的寫作,讓學生掌握其特點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教師若只重視教授格式,剖析結構,灌輸寫作理論,勢必形成教師教得呆板、學生聽得乏味,其效果必然很差。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病文分析法,將一些格式不規范的公文或有錯誤的例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糾錯。每節課根據同學們找出問題的多少、難易程度,老師予以不同的積分獎勵。將每節課所得積分進行累加,于學期中與學期末分兩次進行兌換獎品(學習用品)。運用病文分析法和積分獎勵法,有效地調動同學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加深同學們對于難點知識和重點知識的掌握。
(五)采用“范文引導、評析思辨、仿擬創作”訓練法
這是一種非常系統的教學方法。講,主要是指教師的知識傳授。教師必須把寫作課程的重難點知識,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清晰、準確地講解、傳授給每位學生,使學生牢記這些理論要點。練,指的是學生在有了寫作理論基礎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寫作技能的過程。這是鞏固理論知識,進而轉化為能力的重要環節。練,有課內練,課外練。課內練,一般按照“范文引導、評析思辨、仿擬創作”等過程進行練習。例如教師在講授會議記錄與會議紀要的區別與聯系時,創設會議情境,引導學生快速記錄會議內容,進而練寫會議記錄,再將會議記錄的文字提煉成會議紀要文體。在講解請示與批復的區別與聯系時,先為學生提供些寫作材料,讓他們根據所給材料擬出“請示”文稿,繼而再針對“請示”擬出“批復”文稿。課外練,主要是讓學生到不同的行業部門進行各類實用文體的訓練。評,即講評環節,這是寫作教學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講評的方式和方法有多種。可在課堂練寫完成后及時讓學生先互評,教師再抽查講評;也可讓學生分組評議各自習作的優劣,再選出不同類型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稿,教師予以針對性點評。通過“范文引導、評析思辨、仿擬創作”系列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范文與自己的文本對照比較中,獲得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在教學實踐中,講、練、評結合法反復運用,不僅可以發現學生寫作易出現的共性缺點,還可以讓學生在比較鑒別中,鞏固寫作知識與技巧。
三、結語
網絡既是一種媒介,又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平臺,學生可以隨時發帖,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寫作成果,學習評價別人的習作,平等自由,方便高效。開放教育寫作課程教學中,教師利用豐富、海量的網絡資源,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在網上查找資料,在相關學習網站如重點大學的應用寫作精品課程網,下載有關寫作知識的微課、微視頻,學習相關內容,積累資料。課堂上、課堂外,學生與學生之間,利用手機、微信、網絡等媒介,分小組合作學習,每位同學將自己查找的資料發到討論區,同學們互通有無,提高收集資料的效率。遇到難題,同學們可以發帖子到討論區或發郵件給老師,教師及時予以回復。通過網絡上的溝通與交流,方便快捷的解決問題,從而使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互聯網不僅豐富開放大學開放教育寫作課程教學資源,而且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環境,實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寫作教學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利用手機app和微信功能開展應用寫作教學,這是開放大學開放教育寫作類課程的順勢之舉。同學們利用微信關注重點大學的應用寫作公眾號和應用寫作微課、微視頻,學習相關內容,充實自己的寫作素材。教師利用微信組建班級與小組微信群,在群里發放有關寫作知識的音頻和視頻資源,組織學生討論寫作課程的難點,解答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惑,通過對范文的學習、病文的糾錯,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教師利用網絡、微信等媒介向學生推薦課程資源,推送寫作類課程視頻公開課鏈接、網絡精品課程鏈接、試題庫鏈接、主要參考書目鏈接,以求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在互聯網環境下,面對開放教育學生,開放大學寫作課程的教師不僅要講解寫作技法,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力求使學生掌握常用文體的結構規范、寫作要領及實際用途,獲取必要的文章分析與處理能力,提高應用文寫作水平。幫助學生達到會閱讀、能分析、擅長寫常用文體的能力要求,以適應當前和今后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寫作需要,協助學生實現將所學的寫作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的學習目標,以適應時代社會發展的要求。
作者:楊姝瓊 單位: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