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開放教育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開放教育衛生事業管理本科專業是我國衛生事業管理隊伍職業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從新時期衛生事業發展對衛生管理人才的要求出發,對目前開放教育衛生事業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革展開討論,提出相應對策,為開放教育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關鍵詞:開放教育;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我國的衛生事業管理教育已走過30多年的發展歷程,國家開放大學(以下簡稱“國開”)從2001年起開設了該專業的本科階段教育,并根據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和教學反饋多次調整了教學大綱和計劃。國開最初的課程設置,與已開設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普通醫學院校大致相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醫學課程所占比例較高,最高的時候甚至超過了40%,之后通過借鑒其他醫學院校的經驗,逐漸減少了醫學課程的設置,加大了管理類課程和工具類課程的比例。2016年國開在申請學位授予權時,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實踐環節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和改進,以適應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力求與《2011-2020年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建立衛生事業管理人員職業化制度的要求相吻合。國開該專業的學習者有別于其他醫學院校,均為衛生系統的在職在崗工作人員。因此,在課程設置時不但要借鑒其他醫學院校的成功經驗,更要結合自己的特點進行創新,如在實踐環節、論文寫作或調查報告中,均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選擇衛生事業管理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但是,長期以來我國衛生事業管理落后于發展需要[1],從社會需求層面看,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滯后于社會發展;從實踐層面看,自然科學知識、報告撰寫、實踐能力等不盡如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改革不斷深化,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育大量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較強工作能力的職業化衛生管理人才。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衛生事業管理實際,對該專業本科課程體系進行探討。
一、國開衛生事業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調整情況分析
2016年10月,國開在充分的調研論證后,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優化了課程體系設計,實現了課程的綜合化和一體化。醫學課程的安排突出“基礎、淺顯、夠用”,醫學必修課只保留“流行病學”和“社會醫學”,管理專業類課程“衛生事業管理”從4學分增加到6學分。總的來說,調整后的課程體系與教育部制定的培養目標和要求進一步吻合,體現了公共事業管理的一般性與特殊性。課程模塊包含了大量能體現現代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管理技術與方法等,如“行政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同時保留了“社會醫學”“衛生經濟”“衛生法學”“醫療保險”等衛生經濟與管理方面的課程,體現了專業特色。
(一)課程模塊的設置和銜接合理
結合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現狀,衛生事業管理行業亟需培養一支掌握衛生政策與法規,懂管理且具有開拓精神的職業化衛生管理隊伍。2016年,國開在該專業學制仍為兩年的情況下,對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并于2017年春季開始實施。其課程設置為七大模塊,即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通識課、專業拓展課、綜合實踐課、公共英語課,其中專業拓展課、公共英語課是新增加的兩個模塊。衛生事業管理本科專業的畢業學分為71,各課程模塊學分總和在之前97學分的基礎上增加了61學分即為158學分,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科性質決定了管理類課程是該專業學習的重點,在“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要求下,管理類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同時,課程銜接合理,專業基礎課包含了管理學、經濟學、醫學等課程的教育內容,且專業課設置也與衛生行業管理聯系密切。
(二)專業課和通識課模塊的調整力度較大
國開近幾年來在專業教育中積極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修訂模式,尤其關注專業課和通識課的調整優化,增加了“流行病學”“社區衛生”“衛生信息與文獻檢索”“環境醫學”“健康評估”“臨床醫學概論”“臨床營養學”等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此類課程由原來的8門增加到14門。通識課的課程模塊設置在最低學分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了近一倍的課程內容,涵蓋法律、藝術、食品、國學、天文、歷史、心理、養生、名勝古跡等,以便于學生自主選擇,拓寬自己的通識領域。
(三)課程設置的系統性、規范性仍需改進
盡管近兩年國開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進行了相應的修訂調整,規范性較2016年前有所增強,與沒有通識課模塊的大多數醫學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相比,國開還增加了專業拓展課、公共英語課以體現其專業教育的優勢,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通識課、專業拓展課、綜合實踐課三個模塊未設最低考試學分,導致學生不重視或不選課,使得教學實施未能有效運行。新增設的公共英語課程學分比例設置過大(共有6學分占畢業總學分的8.45%),給成人學生的學習帶來較大難度且在其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性不強。
(四)綜合實踐課程模塊未調整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實踐環節包括管理(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兩部分,共計8學分,其中管理(社會)實踐為3學分,畢業論文為5學分。畢業實踐均以學生所在實習單位的衛生事業管理實踐活動為主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并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社會調查、公共衛生分析等,撰寫醫療管理、醫院管理等調研報告、問題分析、發展及實踐總結等。國開設置的實踐模塊課時共計8學分,占規定畢業學分的11%左右,與美國(衛生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占到專業教育的一半以上時間)和其他醫學院校(衛生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占到專業教育的25%)的同專業相比實踐教學的重視度不夠。只有重視實踐教學才能讓學生體會和認識到公共衛生管理的專業特點,并將管理理論應用到實際之中,建議國開適當增加衛生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學分。
二、對開放教育衛生事業管理課程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衛生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是衛生管理隊伍職業化建設的需要及保障,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應與培養目標緊密聯系,以培養既有扎實專業基礎,又有創新精神,融知識、能力、創新于一身的高素質應用型衛生管理人才。
(一)課程設置框架必須與時代接軌
隨著我國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醫藥衛生事業的硬件水平與日俱增。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新醫改要求高等學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有量的發展,更要體現質的追求。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要培養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又適應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具有現代衛生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有一定獨立工作能力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點面向基層的,為衛生事業管理服務的應用型專門人才[2]。國開衛生事業管理本科專業的學生基本都工作在衛生第一線,與普通醫學院校衛生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同,他們往往帶著問題來學習,并且希望在學習中尋找答案,學習與個人的職業規劃密切相關。因此,該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充分考慮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實際和國開學生的特點,使專業教育的發展跟上信息時代網絡教育的步伐,夯實學生的知識、技能。
(二)深化課程改革體系
衛生事業管理是多學科交叉的應用學科,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為基礎。新時期職業化衛生管理隊伍的培養,是我國衛生管理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應緊密圍繞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使其成為能在科教、醫療、衛生、保險、衛生行政等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3]。隨著現在醫學模式的轉變,衛生事業管理從業人員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也越來越多。在總體課程模塊不變的情況下,國開可以對個別課程的學分進行適當調整以促進該專業的發展,如專業課中的“醫療保障原理與政策”,盡管教材有所更新,但還是會有許多新內容不能包含,建議在這門課程中增加一定的學時進行相應的政策解讀,或開展一些專題講座如“大病保險的政策定位”“付費方式改革”“健康保險相關法律制度”等。“醫療保障原理與政策”這門課程是統設課,由國開提供網上教學資源,建議在國開學習網的課程資源中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官網網址鏈接,便于學生實時關注時政要聞和準確查詢相關數據,確保學習的有效性。目前,衛生管理相關工作的工作性質要求畢業生具有信息檢索、資料分析、組織調查、寫作研究的能力,現在開設的“實用衛生統計學”“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文獻檢索”等課程基本能滿足信息檢索、資料分析、組織調查的能力培養,但學生的寫作研究能力一直比較薄弱,雖然在專業拓展課模塊有“應用寫作”課程,但由于沒有考試要求,學生均未選擇這門課程進行學習。
(三)增加專業拓展課程模塊最低畢業學分
國開設置的專業拓展課程模塊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應充分發揮該課程模塊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職業道德和創新與創業能力。建議在該課程模塊設置時將考試最低學分設為2-4學分,使學生的拓展學習有具體的學習內容及考核要求,以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另外還應增加一些人文學科課程,如“衛生法律法規”“演講與口才”“公務文寫作”“藝術欣賞”等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四)加大實踐或見習培訓課程的比例
我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本科課程體系受醫學管理模式的影響,注重對醫療過程和行業管理方面的培養,忽略了對專業實踐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是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應用性很強[4-5]。因此,要重視對學生專業實踐與衛生管理意識的培養,調整原來實踐課程模塊的學時比例。建議從現在的11%增加到20%以上,通過社會實踐、專業見習或實踐培訓、醫療管理調研等方式實施。一方面,聘任經驗較豐富的帶教老師,引導成人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或在學習中實踐。另一方面,讓成人學生利用本職崗位與醫院管理部門協作,進行相關衛生管理工作調研活動,并全程參與,以提升醫療管理能力。開放教育衛生事業管理本科專業國開自2001開辦以來,到2015年共累計招生8688人,畢業生6767人,獲得學位305人。從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來說,優化課程結構,強化實踐能力培養,發揮開放教育辦學優勢和特色,突出實踐教學是培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共識。不斷研究社會、企業及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素質要求的動態變化,國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會更加合理,進而在教育質量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夏保京,何軍,李曉慶,等.我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與行業環境分析[J].中國醫院,2011(3).
[2]趙韶韻.基于核心能力建設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研究[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3.
[3]胡月,顧加棟,錢東福,等.衛生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探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4]何曉敏.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改革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1).
[5]張翔,夏雪,張亮,等.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視角下實踐教學現狀與意向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0(12).
作者:程光麗 單位:貴州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