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發性骨折患者的急診救治與護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多發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急診救治與護理措施。方法80例多發性骨折患者,采用國際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急診救治和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給予系統化急診救治和護理措施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效果及院內急診救治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治愈27例,好轉10例,無效3例,急救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患者治愈10例,好轉15例,無效15例,急救總有效率為62.5%。觀察組患者急救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院內急診救治時間為(36.8±3.7)min,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的(52.9±4.2)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多發性骨折患者實施系統化的急診救治和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并縮短院內急診救治時間。
【關鍵詞】多發性骨折;急診救治;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以急診方式入院治療的80例多發性骨折患者,采用國際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7.8±6.9)歲;2處骨折患者21例,3處骨折患者12例,4處骨折患者7例;其中交通事故致傷23例,高處墜落致傷8例,壓砸傷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58.5±7.0)歲;2處骨折患者20例,3處骨折患者14例,4處骨折患者6例;其中交通事故致傷24例,高處墜落致傷9例,壓砸傷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立項前上報并經過了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和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急診救治和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給予系統化急診救治和護理措施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系統化急診救治處理
①首先觀察患者意識情況、受傷部位和出血情況。在此基礎上立即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路,及時遵醫囑進行輸液和輸出處理,保證患者的血容量。②幫助患者將頭偏向一側,檢查患者是否有呼吸道分泌物,并及時給予清除,保證呼吸道通暢。同時給予吸氧治療,并綜合評估患者的病情情況,考慮是否實施氣管插管。③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急救處理,對于開放性骨折患者,首先給予積極地加壓止血處理,對于四肢出血患者則使用止血帶進行暫時性的止血處理,對于存在大面積創傷患者使用紗布進行包扎加壓止血,并將患者的患肢抬高。④妥善止血之后,對患者的骨折處進行加固,避免發生位移造成緊急救治搬動過程中損傷到血管、神經、軟組織和內臟器官等。
1.2.2系統化護理干預
①護理人員接到患者之后,立即松開患者衣領,使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保持呼吸通暢和供養良好,并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②做好患者的輸液和輸血工作,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尿量等情況,協助醫生做好不同骨折類型患者的止血工作。③對于顱腦或胸腔發生骨折的患者,處理過程中要格外注意,首先確保骨折不會對患者大腦或內臟產生損傷,對于肢體骨折的患者要進行妥善固定,避免進一步引起其他部位損傷。④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做好手術準備,協助患者進行各項常規檢查,并做好手術過程中所使用的藥物皮試,做好備皮備血工作。⑤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多發性骨折患者由于發病突然,加之病情較重,患者會出現較為劇烈的疼痛感,突然之間會導致患者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表現為緊張、恐懼、焦慮、躁動等情緒。因此,急診護理人員不僅要關注患者的生理護理,同時還要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并給予及時的安慰和鼓勵,告知患者病情情況,并簡單介紹治療流程,安慰患者的不安情緒。同時告知患者臨床治療技術的先進性,讓患者不要擔心;使患者明白積極地配合臨床治療,能夠獲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急診救治效果,治愈:患者救治后6個月內多發骨折患處愈合,且康復出院;好轉:患者救治后6個月內存活,部分骨折患處愈合,但存在并發癥、后遺癥;無效:患者救治后6個月內多發骨折患處愈合不良,且存在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后遺癥而致殘或致死[4]。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的院內急診救治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急診救治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愈27例,好轉10例,無效3例,急救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患者治愈10例,好轉15例,無效15例,急救總有效率為62.5%。觀察組患者急救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院內急診救治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院內急診救治時間為(36.8±3.7)min,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的(52.9±4.2)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多發性骨折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骨折疾病,患者的身體同時出現多處骨折,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5]。導致多發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各種意外傷害,尤其是交通事故。隨著當前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導致多發性骨折的發生率顯著升高[2]。系統化的急診救治和護理干預,與常規處理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不僅關注患者的生理狀況,同時還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關注和干預,從而促使患者能夠以較為良好的身心狀態接受臨床救治,對于提升急診救治效率和效果均具有顯著的意義[6-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急救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院內急診救治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實了系統化的急診救治和護理干預對于提升急診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多發性骨折患者實施系統化的急診救治和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并縮短院內急診救治時間。
參考文獻
[1]蔡小花,陳色雁.180例多發性骨折患者的急診救治與護理措施分析.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3):94-95.
[2]邵鳳娣,香群英,肖海怡,等.多發性骨折患者的急診救治與護理措施分析.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6):2599-2600.
[3]常青.探討多發性骨折患者的急診救治與護理措施.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6):3370.
[4]李翔云.探討多發性骨折患者應用急診救治和護理措施的效果.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16(1):214.
作者:許紅波 單位:大連市金州區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