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干預提高對多發性創傷患者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過對ICU(intensivecareunit)多發性創傷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對干預前后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睡眠進行臨床評估,為此類患者的護理方案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取ICU病房中多發性創傷患者13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69例)和干預組(69例),對照組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同時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分別比較患者入住ICU當天、入住48h、入住96h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以及生活質量綜合評估問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GQOL-74)的評分變化情況。結果對照組與干預組患者在入住ICU當天SDS、SAS、PSQI、GQOL-74評分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綜合性護理組三種評分較對照組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綜合性護理能明顯改善ICU多發性創傷患者焦慮、抑郁、睡眠等心理狀態,能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多發性創傷;焦慮;抑郁;睡眠
多發性創傷已成重癥監護室(intensivecareunit,ICU)主要收治對象之一,通常具有病情危重、進展迅速、失血量大、病死率高等特點[1]。多發性創傷患者在ICU內不僅能得到及時的搶救,也能對病情進行實時的監護。由于嚴重的器官功能紊亂和機體免疫功能低下,進入ICU的多發性創傷患者通常會受到呼吸機、心電監護儀和聲光報警等復雜環境的刺激,承受著疾病本身和各種有創操作帶來的痛苦,加之患者處于陌生的環境,缺乏家人的情感支持和鼓勵,致使這類患者極易產生緊張、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不良心理狀態[2]。目前我國特別是區縣級醫院的護理人員對ICU多發性創傷患者的臨床護理缺乏新的認識,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影響,最終加重創傷病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病死率風險,同時也增加了臨床護理工作的難度。相關報道已證實,給予重癥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預后[3]。為了進一步探討綜合性護理對多發性創傷患者的影響,本研究對本院ICU病房收治的138例多發性創傷患者焦慮、抑郁、睡眠和生活質量進行問卷調查,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8月本院ICU收治的多發性創傷患者13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7例,女41例,平均年齡(47.82±16.93)歲。將收集的138例患者按照單雙數依次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69例。診斷標準:入選患者均嚴格按照多發性創傷相關診斷標準診斷:多發傷是指單一因素造成2處或2處以上的解剖部位損傷,并且至少一處損傷危及生命;ICU入住時間>2天。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及惡性腫瘤疾病;妊娠與哺乳期患者;嚴重認知障礙患者。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入選患者均同意參與調查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方式,包括常規心電監測,患者的正規輸液,住院的各項檢查及住院中的注意事項等護理。而干預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措施,①心理疏導:首先熟悉患者的病情以及個人情況,與患者以直接交流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和疑問,解開患者心結,消除不良情緒,嚴重者可請睡眠心身中心醫生進行患者心理輔導和治療;②認知干預:幫助患者熟悉環境,認識護理人員,指導訓練患者學會肌肉松弛使其全身心處于放松狀態,讓患者熟知各類侵入性操作等;③睡眠質量干預:改善患者病房溫度、光線和通風等,監督患者嚴格遵照醫囑規范用藥,對疼痛無法入睡者可使用鎮痛劑減輕患者的不適,幫助改善患者睡眠;④飲食干預: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主要攝入高蛋白及維生素的食物。
1.3觀察指標
對于兩組最終護理效果評價,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分別在患者ICU入住當天、48h和96h對其進行評定;其相應的評定標準為:SAS>50分即可判定為有焦慮癥狀,SDS>53分即可判定為有抑郁癥狀,PSQI>7分表示睡眠質量差。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效果評價,我們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估問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GQOL-74)包括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精神狀況、軀體功能和社會功能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比較
收集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吸煙史和學歷等基本資料,然后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ICU入住當天SAS、SDS和PSQI評分比較
患者入住ICU當天首次對其進行了SAS、SDS和PSQI的測定,發現兩組SAS、SDS和PSQI評分均高于正常評分上線,并且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ICU入住48hSAS、SDS和PSQI評分比較
當患者入住ICU48h時,再次對兩組SAS、SDS和PSQI進行了評定,顯示相比較入住ICU當天,兩組SAS、SDS和PSQI評分均有所降低且干預組下降更多,但仍高于正常評分上線,并且兩組之間比較出現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ICU入住96hSAS、SDS和PSQI評分比較
最后,進一步統計分析了兩組入住ICU96h的SAS、SDS和PSQI評分,顯示與前面兩次評定結果相比,兩組SAS、SDS和PSQI評分仍降低且干預組評分下降更明顯,達到正常評分內,而對照組沒有達到正常評分內,兩組間比較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2.5兩組患者ICU入住當天和入住96h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對兩組患者ICU入住當天和96h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可知,兩組患者ICU入住當天其生活質量評分都比較低,且兩組間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但不同護理方法干預96h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雖都有改善,而干預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改善更佳,且兩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5。
3討論
多發性創傷具有病情復雜多變、創傷嚴重、致殘病死率高等特點,為保證患者的生命能得到及時的搶救和監護,這類患者通常會收入ICU進行搶救和治療。入住ICU的患者除了要忍受親人的分隔,經常還會受到周圍報警系統的聲光刺激,加之傷口劇烈疼痛和對病情缺乏認識,患者容易出現煩躁、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甚至進展為急性應激障礙或創傷后應激障礙等嚴重心理問題[4-5]。隨著現代醫學模式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和轉變,綜合護理干預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6]。本研究目的在于通過對ICU多發性創傷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導、認知行為干預和生活方式改變等綜合護理干預,在提高患者對多發性創傷認識的基礎上,期望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焦慮、抑郁、失眠等負面影響,讓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增強免疫能力,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多發性創傷患者剛入住ICU時,SAS、SDS和PSQI評分均高于臨界值上限,并且干預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多發性創傷患者在入住ICU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焦慮、抑郁和睡眠障礙等現象。此后,經過48h的不同護理干預,兩組患者的三種評分均存在一定程度地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評分仍高于臨界值上限。值得注意的是,在兩種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實施96h后,綜合護理組的SAS、SDS和PSQI評分較前兩次明顯下降且已達到正常評分,而對照組患者仍高于正常,兩組間比較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先前的研究已表明,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肝癌、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7-8]。本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種綜合性護理方式對一些疼痛癥狀明顯、病情危重的疾病上也能發揮顯著作用。護理人員通過健康教育、心理疏導、情感支持等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多發性創傷患者其焦慮、抑郁、睡眠等消極情緒的發生和發展,進而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9]。除此之外,生活質量作為評價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也應引起高度重視,主要是通過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精神狀況、軀體功能和社會功能等幾個方面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進行綜合評價[10]。本研究發現,雖然兩組患者ICU入住當天生活質量評分均不高,但采取不同護理干預96h后,綜合性護理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經綜合護理干預的多發性創傷患者其生活質量較常規護理患者高,同時能增強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11]。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多發性創傷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時須注意個體化差異,根據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創傷部位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等方面,制定個體化的綜合性護理干預[12],同時護理人員還可以指導家屬參與[13],給患者予以最大的鼓勵和支持,獲得更滿意的護理效果,更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5]何小燕,王睿,馬梁紅,等.多發性創傷住院患者心理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8):1141-1144.
[11]余玲萍,謝靈敏,王衛珍,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慮的影響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6):1075-1078.
[13]鄧春艷,楊寶義,汪蓉,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在預防ICU綜合征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3):487-508.
作者:楊胤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