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業施工企業資質管理問題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促進建筑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從加強建筑業施工企業資質管理方面入手,結合當前建筑施工企業資質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夠推動資質管理工作向更加規范、標準的方面邁進。
關鍵詞:施工企業;資質管理;資質升級
為規范行業秩序,我國從1984年開始推行建筑企業資質管理[1]。現階段,建筑企業數量龐而雜、散而小,行業龍頭企業仍是“老三家”;新興行業、市級以上高新企業數量仍較少,建筑業施工企業保“量”未保“質”的情況依舊。以上海為例,注冊于本市建筑企業約2萬家,其中具有建筑業企業施工資質的企業為1.8萬家,具有勘察設計監理等其他有關資質企業0.2萬家,施工企業在整個建筑行業中占據絕大比重。更好地對建筑企業資質進行管理是行政主管部門應該深入的問題思考。
1施工資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對施工資質的管理過程中,企業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既影響了主管部門對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又阻礙了企業做大做強的發展道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筑市場的穩定運行。
1.1企業對資質管理工作缺乏重視
施工企業只追求眼前利益,對于資質管理、人員的培養和企業的后續發展缺乏合理規劃。同時企業對自身定位不清晰,在申請資質事項時沒有明確方向,覺得資質越多越好。不少申辦資質的負責人對建筑施工項目、建筑人員從業資格缺乏足夠的認識,只作單純的“傳聲筒”,對企業整體發展缺乏足夠了解;建設行業的人員離職率較高,資質管理工作的人員流動性大,新安排人員對具體操作流程不熟悉,造成資質維護工作缺乏銜接或直接斷檔。這些問題導致職能部門管理者與企業之間存在真空,在政策的宣貫與實際資質管理過程中遇到阻礙較多,無法向企業提供針對性的幫助。
1.2資質升級困難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準入管理模式,要求建筑企業需達到一定的規模和完成相應的工程業績后方可升級資質。在對企業的走訪調研中發現,不少低等級資質的企業有實力也有意愿升級資質,但未引起重視。部分企業注重眼前利益,把完成承建項目拿錢走人作為主要目的,對項目過程中合法合規的信息報送、技術指標信息留存工作不重視;另外不少企業以建筑勞務分包形式承接工程,用人工費抵算工程款,放棄專業資質原本的承包作用;此外,也有企業完成的項目已達到資質升級標準要求,但因不理解資質標準,與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不暢,錯過了施工資質升級的機會。以上海某公司為例,該公司于年初提交了電子智能化資質升級申請,但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核中發現該代表業績信息報送存在問題,在其他各項指標都達到要求后,僅因為業績信息報送的問題,導致企業升級未能成功。
1.3中介代辦資質,企業盲目跟從
目前資質的申報大都采用“一網通辦”線上申請,在方便企業辦事的同時,也滋養了一批中介從中謀利。施工單位對自身定位不清晰,很多企業管理者聽從中介的推銷,盲目申辦資質。近幾年,通過中介代辦獲得建筑業企業資質已經成為整個建筑行業內人人皆知的秘密。更有甚者,部分中介倒賣施工資質證書,非法從中謀取暴利。中介導致證書“掛靠”亂象叢生。目前在最低等級資質中,對建造師人數有一定的要求。在建造師職業資格總體人數與施工企業資質要求不匹配的當下,建造師掛靠成了近些年的頑疾。管理部門的初衷是設置一定的行業準入門檻,保證建筑質量,但是在中介的大肆宣傳下,不少非建筑行業的人員通過考試,取得了建造師執業資格證,并掛靠謀取利益。這些非專業人員缺乏工程實踐經驗,無法承擔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任,但企業卻為了生產和經營的需要,在名義上聘用了這些不懂施工的建造師擔任項目經理,導致項目工程風險無法估量。
2在項目承接中施工企業資質存在的問題
建筑施工資質,是企業在從事對外經營活動中,業主方或招標方在各類項目招標過程中重要的評標指標之一[2]。一方面一些施工單位對建筑施工資質標準中的承接范圍、承發包管理不甚了解。在實際項目施工中,經常會出現無資質、超資質承攬工程現象;另一方面,不少項目建設方對施工單位的資質等級,一味求高,不求適合。
2.1無資質、超資質承接項目
一些施工企業在簽訂合同時,對資質標準不重視,未核對相應資質等級的承包工程范圍,或在技術指標上存在僥幸心理。也有不少施工企業,為了獲得經濟利益,在沒有資質或者以“掛靠資質”承接建設項目。以特殊類裝飾裝修項目為例,目前上海特殊類裝修項目需要企業具有建筑工程資質或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和消防設施工程資質(僅涉及到消防設施變動,不改變結構等情況);而一般類裝修項目僅需要施工企業具有建筑裝修裝飾工程資質即可。這就導致一些特殊類裝修項目在申請施工許可時,承接項目的施工企業在并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時候按一般類裝修進行報送。例如上海某公司投資的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產業化項目裝修工程,由深圳某建設公司承接施工,該施工企業有建筑裝飾裝修一級資質,但在實際審圖與施工現場發現該項目存在改動自動噴淋等消防系統的情況。由于該施工單位并無消防設施工程資質,所以施工許可需撤回,建設單位只能重新招標,導致了項目工期延長,直接影響了后續的投產。
2.2對施工企業資質等級要求過高
現行的施工資質管理規定中,最低等級資質即為施工行業的準入門檻。不同的資質等級所能承接的工程范圍不同,資質等級越高,所能承接的工程范圍越廣。在實際招投標過程中,會出現業主對資質標準不了解,為了保險期間,要求所有參與投標的企業需具備較高等級的施工資質。大批量的高等級資質掛靠“孕育而生”,造成建筑市場混亂。目前雖然施工企業眾多,但絕大多數企業僅具有最低等級的施工資質。以上海某區為例,有施工資質的企業1000多家,其中900多家企業僅具有最低等級資質,且這些低等級資質企業多數為民營私營企業。剩下的200多家高等級資質的企業,大多為國企。建設單位盲目要求施工企業具有高等級資質,不參考施工企業的項目經驗、以資質等級論高低,在投標階段就設置門檻,使得眾多低等級資質企業無法合理的參與市場競爭,打擊了低級別施工企業的積極性,不利于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3對企業施工資質管理的建議
3.1減少類別,降低準入門檻
目前的《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將施工資質劃分為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三大系列,共計49個類別,資質劃分較細。企業需取得相應資質后,方可從事相應的建筑業務活動。以建筑機電安裝項目為例,一般建筑機電安裝工程,往往涉及到機電安裝、消防設施安裝、建筑自控系統等安裝。按照現行的資質標準,業主在招標時為保險起見,往往要求企業同時具備三項資質。過細的資質分類使得相近專業的施工企業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不利于市場主體的競爭,制約了有活力企業的發展空間,削弱了有能力的企業競爭。資質分類宜粗不宜細,從事項目有重疊、工程類型相近的資質可以合并成一個大類別。借鑒國外成熟的施工企業管理方式:如美國不直接進行資質管理,不對建筑業企業的等級進行劃分,人員資格由行業協會完成,政府認可;英國實行DETR/NQS(國家資質認證系統)體系,資格認證實行建筑業特許資格;日本實行建筑業許可制度,許可分為一般建設業許可和特定建設業許可。行政主管部門應進一步探索準入制度,以獲得國家認定的資格項目負責人為基礎,達到技術資格要求的專職管理人員,即可獲得相應的資格。進一步減少內部障礙,留給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使之能夠充分發揮優勢和潛力。適當放寬準入條件,才能夠在建筑業形成吸引資金和人才的環境,以利于全行業素質的提高。
3.2加強事后動態管理機制
只強調準入門檻,而不加強事后動態管理,也會導致建筑行業畸形發展。現行資質標準對于人員的要求較高,許多起步階段中小建筑企業,在聘任專業人員時缺乏競爭力,導致有些企業為了獲得資質,臨時從其他單位借調人員或者花錢找中介“借人”,待資質審批成功后再另行換人或全部撤走,成為“空殼企業”。同時企業的施工業績、人員素質、自有資金、工程質量、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等會根據市場競爭而發生明顯變化,會出現高于或低于原定資質等級要求的狀況。企業資質管理機關部門應考慮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其資質等級進行重新核定。同時,從市場準入清出的管理制度上著手,定期開展資質動態核查工作,肅清一批“空殼、僵尸企業”,促進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和維護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建筑市場秩序。應該看到,動態管理是加強和完善施工企業管理,推進資質管理工作走向規范化、標準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手段。
4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建筑工程總量每年都以巨大的速度遞增。在豐厚的利益驅使下,一些無資質或低級別資質的施工企業借用資質、有資質的施工企業違法分包和轉包現象嚴重,給工程質量帶來了很大隱患;中介代辦資質、倒賣施工資質證書、注冊人員違規掛靠現象叢生。只有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和建筑企業通力合作,有效溝通,方能杜絕上述不良行為的發生,使得建筑行業取得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勇.建筑施工企業資質管理的思考與探索[J].科技與企業,2012,21(10):65-66.
[2]王東波,劉力偉.我國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的發展歷程與成就[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0,24(7):66-67.
作者:潘晨 單位:閔行區建設受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