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垃圾研究應用與發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加深,建筑垃圾產量與日俱增,國內建筑垃圾的產量已經有每年30億t左右,但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率卻并不高,建筑垃圾的巨大產量嚴重影響到我國環境治理。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調研,對建筑垃圾的產量、分類及相關政策等數據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相關研究進展。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相關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建筑垃圾;產量;發展狀況;法律法規;資源化利用
0前言
近些年來,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卻只有5%左右[1]。然而隨著國內發展的不斷加大,建筑垃圾的產量將不斷增加。如此巨大的建筑垃圾產量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困擾的同時,還破壞了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會占用大量的土地,還會破壞水生生態[2]。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一些發達國家早已經將建筑垃圾視為非常豐富的資源,部分國家的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我國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的意識形成較晚而且不能形成普遍化的意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相關技術方法還不太成熟,一些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市場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鼓勵機制不夠健全,這是我國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較低的主要原因。
1建筑垃圾概述
我國對建筑垃圾的定義是指建筑施工、廢舊建筑拆卸、房屋裝修、道路建設、市政建設而產生的對建筑物本身無用的排出材料[3]。國外對與建筑垃圾的定義的大致相同,都是指的是建設、整改、拆除、擴建而形成的廢棄物料[4]。比如德國將其定義為建造、拆除建筑物時出現的被污染的、較大的廢物。日本將其定義為建筑物拆卸時產生的廢棄物,并稱其為副產物。各國對建筑垃圾的定義基本相同,不過在具體分類時有所差異。目前建筑垃圾產量主要根據建筑面積進行估算,建筑施工、裝修、拆除面積相關數據,如表1所示。根據建筑行業數據,計算三部分建筑垃圾產生量以及總產生量[5]。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建筑垃圾的主要分為三類:施工垃圾、拆除垃圾、裝飾垃圾,如表3所示[6]。在三種建筑垃圾中,而裝飾垃圾中的不可回收垃圾因為其有毒有害物質比較多,資源化利用比較困難,一般用一些特殊方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2建筑垃圾相關法律法規
對于建筑垃圾法律法規的制定,國外一些發達國家要比國內制定的更加早,相對國內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規要更加完善。部分發達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如表4所示[7]。經制定了相當齊全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非常詳細地指明了建筑垃圾的承擔方的責任和義務,使得德國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非常高。韓國:韓國政府于2003年制定的《建筑廢棄物再生促進法》,隨后又制定了《建筑廢棄物再利用要領》《再生骨料最大值數以及雜質含量限定》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政府和企業各方對建筑垃圾的責任,還對建筑垃圾處理的相關技術,設備,工藝,管理做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使得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達到很高的水平。我國有關建筑垃圾處理、管理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定起步較晚,大約在2000年左右,我國開始了對建筑垃圾經行了相關的立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行政法規比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等,具體法律法規如表5所示。除了這一些基本法外,各個城市還有一些地方性法規條例[8]。美國:美國于1915年開始對建筑垃圾的處理進行研究利用,是最早進行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國家,經歷半個世紀,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有效的法律體系,使得美國國內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幾乎達到100%。日本:垃圾回收在日本已經經歷了近百年,早在1900年日本出臺了《污物掃除法》,日本就開始了垃圾回收的道路,經歷了近百年,現在日本已經形成了非常詳細的垃圾回收處理法律體系。這些法律法規構建起了一張非常詳細的垃圾回收網絡,使得日本的回收利用率接近100%。德國:德國在歐洲算是最早開始進行垃圾回收的國家,由于二戰后德國的城市變得破敗不堪,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早早開始了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治理,時至今日已經制定了相當齊全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非常詳細地指明了建筑垃圾的承擔方的責任和義務,使得德國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非常高。韓國:韓國政府于2003年制定的《建筑廢棄物再生促進法》,隨后又制定了《建筑廢棄物再利用要領》《再生骨料最大值數以及雜質含量限定》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政府和企業各方對建筑垃圾的責任,還對建筑垃圾處理的相關技術,設備,工藝,管理做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使得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達到很高的水平。我國有關建筑垃圾處理、管理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定起步較晚,大約在2000年左右,我國開始了對建筑垃圾經行了相關的立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行政法規比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等,具體法律法規如表5所示。除了這一些基本法外,各個城市還有一些地方性法規條例[8]。雖然目前國內已經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但大多數法律法規對垃圾的回收處理較為模糊,不能形成一套系統的垃圾回收體系。同時這些法律法規可執行性較差,垃圾回收的責任主體不明確。因此國內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發展道路還要逐漸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責任主體,從源頭上對建筑垃圾以及城市垃圾進行監管。
3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現狀
世界人口持續增加,建筑面積持續增大,建筑垃圾也將不斷增加,積累的建筑垃圾不斷增加帶來了一系列環境,生存空間問題。使我們不得不尋找解決建筑垃圾累增的問題,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早已經開始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許多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方法,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同樣也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建筑垃圾問題,然而我們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理起步晚,因此了解國外于國內目前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現狀可以是我們尋找到我國未來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的中國之路。德國在2010年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已經超越85%,在2011年達到94.8%,2012年達到95.5%[9]。達到如此高的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率,德國采取了許多資源化利用方法,同時推廣相關產品,極大地提高了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有數據顯示,在2002年德國已經建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廠2000多座,每年可以生產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占總建筑材料的10.6%。日本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上也有著顯著的成效,如東京的建筑垃圾再生率達到了56%左右[10]。日本處理建筑垃圾的基本思路就是從源頭減少垃圾,比如混凝土就地再生利用等。美國很早就開始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一些公司采用一些微波技術可以將瀝青公路100%回收利用,并且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制定了相關的準則,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產業化。提倡零排放。我國建筑垃圾的產量巨大,據估計其產量為35億t左右,但利用率不到10%,根據國家十八大的規劃目標,再2020年將我國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提高到13%[11]。目前中國再建筑垃圾處理的相關技術上大多于國外方法相同,如制作建筑垃圾再生砌體構件、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等。上海虹口區一家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成功將建筑垃圾再生為衍生燃料,其資源化利用率超過一些發達國家。表6為國內外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率情況[12-13]。雖然我國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進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國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仍然低于發達國家,完整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仍待建立。
4建筑垃圾研究趨勢
目前全球建筑垃圾的產量是十分巨大的,約占全球廢物垃圾總量的35%[14]。建筑垃圾一旦隨意堆放,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危害生態環境,還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此,建筑垃圾成為了新的研究熱點。通過在WebofSci⁃ence(見圖1)上對建筑垃圾相關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發現從2000年以來,相關論文數量不斷增加。這表明建筑垃圾正在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1WebofScience歷年論文數量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建筑垃圾管理也更加智能化。許多研究人員開始結合BIM、RFID、GIS、大數據等新技術,探索建筑垃圾管理和利用的新方法。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一些公司也積及探索建筑垃圾處理的新方法、新技術,提高建筑垃圾利用效率及利用價值。5總結1)建筑垃圾主要是由施工垃圾、裝修垃圾、拆卸垃圾組成,我國建筑垃圾的年產量約為50億t,目前累計已有200億t左右,但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只有5%左右。2)我國目前對建筑垃圾已經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對建筑垃圾回收處理的相關責任承擔還沒有明確的規定,責任主體不明確。3)通過檢索相關論文可以發現建筑垃圾關注度正逐年提升。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利用技術趨向于智能化,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不斷提升。
作者:高強 李翰弘 孫飛 沈奇 黃鈺程 單位:江蘇建院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大學軌道交通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