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建筑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根據長期以來對陜西傳統建筑的實地考察,對陜西傳統建筑的類型與形態、傳統建筑元素與裝飾的特點,以及陜西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現狀與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為陜西傳統建筑元素如何合理地應用于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提出一些合理建議。
關鍵詞:陜西;傳統建筑;建筑空間
陜西作為中華文化發祥地之一,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積淀。歷代先民在陜西這片土地上為了生存與發展,不斷適應環境、改造環境,從而建造出不同形態、不同功能的建筑,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資源。而現代,很多本土的建筑空間設計也越來越多地借鑒和引用不同類型的傳統建筑元素,用以體現自身設計的地區性、歷史性和文化性。
一、陜西傳統建筑的類型
陜西由北至南為陜北、關中和陜南。由于自然環境與地域文化的差異,使得三個區域的傳統建筑有著自身鮮明的特色。不論是從建筑的選址、選材,還是從建筑的形態與結構,亦或是建筑的細節和裝飾,都有著明顯的差異,但它們又各自彰顯著本區域傳統建筑的特性。三秦大地經歷了數千年來的歷史變遷,如今保留的傳統建筑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筑。這些傳統建筑分為公共型建筑和民用型建筑。而現存的建筑按照自身的功能可大致分為府邸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防御守衛建筑、橋梁水利建筑、園囿建筑、民居建筑等,其中屬宗教建筑、陵墓建筑、防御守衛建筑以及民居建筑較為多見。
二、陜西傳統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的選址與空間布局
因陜西地型南北走向較長,加上自然氣候的不同,使得傳統建筑的選址也就不同。陜北地區氣候干燥少雨,建筑多選在背山面水,負陰抱陽之地。關中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美譽,建筑的選址多在地勢平坦、易建之地。而陜南地勢復雜多變,水資源豐富,且自然災害較多,因此多選在地勢較高、不易受自然災害侵擾的位置。陜西傳統建筑的空間布局多為四面圍合式的布局形態,這與我國其他區域的傳統建筑的布局形式相同,只在空間開敞與進深上有著自身的特點。陜北地區雨水少、氣候干燥,寬敞的院落空間就成為建筑空間布局的一大特色;關中的院落建筑進深較長、寬度較窄,就形成了高墻窄院的特色;陜南地區雨水充沛,為了遮風避雨,當地的院落空間相對較小,加上屋頂出檐的深遠,就形成了建筑屋頂相連、四水歸堂的特點,再配上高低起伏的封火上墻,形成了陜南獨有的建筑特征。
(二)建筑的形態與結構
陜西傳統建筑與我國多數傳統建筑的形態和結構較為一致。建筑多采用圍合式布局的形式,院內建筑沿中軸線左右對稱而置。建筑分為屋頂、屋身、臺基三部分。屋頂除了陜北窯洞建筑的屋頂外,多為硬山頂,并有其他屋頂形式;其次,屋頂多為坡屋頂,而關中地區民居建筑兩側的廂房多采用單面坡的形式。建筑屋身均由門窗、結構與圍合的墻面構成。建筑的臺基多為石塊砌成。一些較大的建筑,會修建等級較高的臺基。陜西傳統建筑的結構多以木架結構支撐整個建筑,陜北、關中傳統建筑多為抬梁式結構,陜南則兼有抬梁式和穿斗式結構。而一些較為宏大的建筑,會在柱與梁間修筑斗拱,來支撐房屋重量。斗拱精巧的構造,美觀的造型更好地展現了傳統建筑的構架美。除結構外,圍合建筑空間的墻面則多為夯土墻、青磚墻和石塊墻。
(三)建筑裝飾藝術特征
陜西傳統建筑類型較多,其自身建筑的建造方式與建筑形態各不相同,加上各地區自然環境與地域文化的影響,傳統建筑的裝飾也就類型多樣、變化豐富。陜西傳統建筑的裝飾藝術體現在屋頂、屋身和臺基上,且多以石雕、木雕、磚雕予以體現。屋頂除了青瓦覆蓋外,會在屋頂中間設各種題材的脊飾,屋頂兩側多為吻獸。在屋檐的檐口處,最前端的一排與瓦相連的為瓦當與滴水,表面多以祥瑞紋樣為主,部分地區上有做回紋錦、斜紋錦和花草邊紋飾的。屋身的裝飾多體現在建筑的墻面、墀頭、影壁、梁架與門窗上,且多為磚雕和木雕裝飾。墻面會在砌筑時注重材料的排列方式,或刻以紋樣,或用彩繪來進行裝飾。而墀頭、影壁則多設有吉祥寓意的花草紋樣、瑞獸和人物磚雕。因建筑自身形態和建筑用料等方面的影響,陜西傳統建筑中屬關中地區的木雕藝術最為精致,其雕刻的內容豐富,造型細致精美,還較好地呈現了不同的寓意。傳統建筑的堅實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臺基,而臺基上用于支撐建筑結構的柱礎與院門、宅門入口處的石師、門枕石就成為了建筑臺基的裝飾,也是石雕藝術體現最多的部位。陜西三地的石雕多有不同,陜北多為砂巖雕刻而成的石雕,風格粗狂、渾厚;關中和陜南傳統建筑多為青石石雕,其中關中石雕較為精細,題材豐富多變;陜南石雕則更是體現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偟膩砜矗兾鱾鹘y建筑經歷了不同時期的發展,體現著各自不同的建筑、文化與藝術的特點。而豐富多樣的傳統建筑也印證了陜西地域文化與建筑藝術的多元化。
三、陜西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現狀
在多元文化交融、發展的當下,各類建筑空間設計風格并存,也各自展現著設計的個性與特點。借鑒傳統元素的設計也成為當下設計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且傳統文化與建筑元素也成為現代空間設計中“取之不盡”的寶庫。而陜西傳統建筑元素也較為廣泛地應用于本土的各類建筑空間設計中,不論是對整體建筑風格、還是建筑細部或裝飾藝術的應用,都體現著傳統建筑與現代設計的共融。比如,關中隨處可見的仿唐建筑、陜北窯洞形態的建筑、陜南馬頭墻坡屋頂式的建筑等,均體現了現代設計者對傳統建筑文化與建筑元素的重視。然而,就本土設計而言,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也存在著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其一,設計者缺乏對傳統文化與建筑元素的運用,加之部分設計師受西方和現代設計思潮的影響,設計中缺少本土文化與建筑元素的體現;其二,設計不夠尊重客觀,缺乏對傳統建筑設計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只是盲目復制和借鑒。如今,雖然越來越多的本土設計者認識到傳統文化與傳統建筑的重要性,想方設法地將傳統建筑元素應用在設計中,卻出現了盲目的照搬,或是不合理的嫁接,使得設計既不能體現傳統建筑元素的精髓,也未能體現設計者設計的主題,從而造成了傳統建筑元素使用上的不當,設計作品也就缺乏特色。
四、陜西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的應用建議
陜西傳統建筑是本土傳統文化與建筑藝術的體現。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不僅應尊重本土傳統文化和傳統建筑,還應該將傳統文化、傳統建筑元素與現代設計相融合、相適應。下文就陜西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的合理應用提出一些個人觀點:
(一)加強陜西傳統建筑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在現代社會與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要將陜西傳統文化與建筑元素很好地應用于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就應該更好地保護好各地現有的傳統建筑,并且將傳統文化與傳統建筑藝術不斷地進行傳承和發展。
(二)深入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與傳統建筑的知識
只有深入了解和學習陜西各地區傳統文化、民風民俗以及當地傳統建筑藝術特點,才能了解到陜西各地傳統文化、傳統建筑的精髓,也才能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將傳統建筑元素予以合理應用。
(三)合理提取和重構傳統文化與建筑元素
避免直接抄襲、盲目復制和應用,可使本土傳統文化與建筑元素更加廣泛和合理地應用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也避免傳統建筑元素與現代設計過于生硬的結合。
(四)陜西傳統建筑元素的應用應符合設計的功能性、審美性要求
對于傳統建筑元素廣泛應用于現代建筑空間設計的現狀,只有借鑒、提取、應用與設計功能、設計風格相適應的傳統建筑元素,才能避免傳統建筑元素與現代設計的不合理,使其相和諧,相統一。
五、結語
陜西傳統建筑歷史發展悠久,它不僅繼承了我國傳統建筑的特點與品質,也體現著陜西人的智慧與勤勞。而對于本土現代建筑空間設計的發展,應將陜西傳統建筑元素合理應用于其中,使傳統建筑文化與建筑元素得以傳承和發展,也使現代建筑空間設計的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因此,設計者不但要重視傳統文化與傳統建筑知識的學習,更應不斷創新與突破,從而使陜西傳統建筑元素與現代建筑空間設計得到更好地融合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琰君.陜西關中傳統民居建筑與居住民俗文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楊玉乾.論在建筑裝飾工如何嵌入我國傳統建筑裝飾元素[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11).
[3]毛曉峰.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4,(22).
作者: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