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垃圾生態文明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生態環境與城市發展問題日益突出,全社會對生態文明的建設和建筑垃圾的處置都產生了極大的關注,而針對建筑垃圾國外是怎么治理的,能否為我國提供相關經驗的借鑒,自2005年來,全國大部分城市紛紛出臺了相關的建筑垃圾管理規定,這些規定是否有效應引入相關的評價方法制定評價體系,對處于建筑垃圾處理發展階段的我們顯得尤為重要,也能為今后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垃圾;生態;評價;政策
1垃圾處理現狀
垃圾目前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建筑垃圾、其他垃圾等,而針對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可回收垃圾可回收進行再次利用,廚余垃圾可以堆肥處理生產肥料,有害垃圾會經過相關工藝進行無害化處理,建筑垃圾主要是堆存填埋處理;而目前垃圾大部分都是未經過分類,統一填埋處理的,這樣會造成垃圾數量巨大,使填埋場的超負荷運行,不利于生態文明建設,而垃圾處理最好的方法就是垃圾分類處理,這樣可以針對各種垃圾特性提出最有效的的處理方式。
2建筑垃圾危害
人們常會認為建筑垃圾沒有危害性,所以建筑垃圾在生活中常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其實不正確的處理的建筑垃圾仍有較大的危害性,目前產量集中的建筑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堆存和填埋,極少部分能夠進行資源化利用,建筑垃圾的堆存填埋需要選取合適的場地,防止建筑垃圾產生水源污染、空氣污染和泥石流塌方危害;而產量較少建筑垃圾人們關注較少,如居民產生的建筑垃圾被隨意丟入垃圾桶,被拖入垃圾填埋場處理加劇了垃圾填埋場的超負荷運行,而被丟如環境中的建筑垃圾會影響植物的生長或影響城市容貌,有些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也由于量少常常被傾倒與郊區,長時間以來就會造成建筑垃圾圍城的現象,所以這些量少的建筑垃圾也應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整治對象。
3國外建筑垃圾處理現狀
國外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韓國、德國等)對建筑垃圾的研究相對我國而言比較早,且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也取得了建筑垃圾再利用較為成熟的技術,所以對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率也比我國較高。如日本由于國土面積較小,資源匱乏,所以對資源再利用十分重視,針對建筑垃圾也是如此,日本政府早在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為建筑垃圾制訂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到目前,日本建筑垃圾的處理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循環體系,因為其在建筑垃圾產生-回收-再利用過程制定法律保障,再制定激勵政策進行推動該過程的發展,至2005年日本全國的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率已經達到了85%。
4國內建筑垃圾處理現狀
我國在2015年8月29日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2016年11月7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建筑垃圾的正確處置提供了法律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等為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和無害化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撐,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便頒布了專門針對建筑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這規定定義了建筑垃圾,并實行了“誰生產,誰負擔處置責任”的原則。并規定了各個單位與個人對建筑垃圾的處置責任,對違反規定者進行處罰,在這一規定頒布后,各個省市都跟進制訂了本市相關的建筑垃圾管理規定。自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以來,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態文明思想與戰略,各城市和企業均進行了建筑垃圾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如中建西部建設北方有限公司完成城市拆遷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泵送澆筑,而在2017年公布的《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目錄》中有關建筑垃圾的技術就達8項技術,這些技術囊括了建筑垃圾的破碎、篩分,可以挑選出建筑垃圾中的鋼筋及其他可回收物,這些研究與技術都為建筑垃圾的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5建筑垃圾治理評價
建筑垃圾的全生命周期評價可以全方面的找出建筑垃圾處置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根據危害類型可以針對性的找出問題,并提出建議,對相關規定的制定和相關處理工藝的改進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根據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評價內容分四步:(1)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評價的目標與范圍:這一步中,我們應該明確評價對象的定義和范圍,這里的評價對象可以引用建設部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中第二條關于建筑垃圾的定義,評價范圍主要是這些建筑垃圾會造成那些方面(地點)的影響。(2)清單分析:針對分析對象的處置過程,我們要收集其處理過程中各個環節對原環境生態的影響類型和影響程度,根據處置過程和產生的影響制定分析模型。(3)影響評價:根據清單分析可以得到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類型和影響程度,然后可以依據生態紅線理論和對應的環境指標值對其進行評價。(4)結果解釋:根據影響程度我們可以量化該值,然后可根據影響類型來判斷處置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量化值的和來判斷該處置過程是否滿足設想,不滿足可針對性地找出存在的問題,對相關規定和工藝進行修改完善。
6總結
垃圾的分類處理是未來垃圾處理的發展方向,其中的建筑垃圾我們應該制定相關法律保障其合理處置,使大部分的建筑垃圾能夠得到資源化利用,填埋處置的建筑垃圾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最小化,引進建筑垃圾的全生命周期評價,發現建筑垃圾處置中的問題并改善,還可為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鄧南圣,王小兵.生命周期評價[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2]王然,成金華.中國省域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7.
[3]徐玉波,陳家瓏,王華萍.建筑垃圾管理與資源化政策摘編[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8.
作者:李建明 單位:貴州理工學院礦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