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工程專業改革學習體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BIM理論知識學習
2018年11月20日首先由清華大學BIM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張建平教授講授建設工程BIM研究應用;清華大學BIM結構的發展歷史和近況及研究成果。BIM應用平臺的重要、建筑信息模型、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等領域今后發展方向。其次由吉林建筑大學工作人員及BIM學院領導帶領下參觀了吉林建筑大學歷史博物館、BIM學院、VR虛擬實驗室。其中,VR虛擬實驗是長春大學旅游學院今年批準開設的課程,借此機會親身操作了VR實訓設備。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的課程改革及課程建設有了新的想法與方向。
2實際施工項目實訓
11月21日學員們由帶隊老師的帶領下,驅車來到中鐵九局在四平施工現場項目參觀、考察。真正見識到BIM在施工及運維中的應用。有幸體驗BIM+VR施工安全體驗。感嘆BIM技術在施工應用中的強大發揮,期間由中鐵九局領導介紹項目工作,總監理工程師為我們介紹BIM技術在施工團隊中2/3的人能夠駕輕就熟地使用,優秀工程師及很多證書。BIM技術在實際工程中已經深入使用,對技術人員的要求更高,下午進行了現場及教學,介紹了工程使用的大數據、云處理技術,還有BIM鋼筋碰撞檢測、BIM審圖、鋼筋算量,節省了材料,節省了人工。甚至3D掃描機器人技術,在裝配式工廠完成,焊接比20~30年的老工廠技師還精準,節省了時間和提高了精準度。感嘆我國工程技術在大數據、機械化大生產下發展地如此迅速。泱泱大國建設工程如此之多,BIM技術推進與前行需要各行業的推進。我們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民辦高校必須引進先進的技術及理念才能適應市場需要。它已經不斷拓展前行,在我們工程技術的需求下又有新的發展,在周三的討論會上,就BIM在橋梁工程的成果,現場有煤炭工程師提出了BIM在地下煤炭發現工程的應用領域,目前還是待開發。因此,BIM的每個進步都離不開各行業工程技術人的推進與應用。
3學習研討過程
11月22日分組討論。11月23日吉林建筑大學BIM負責人李明柱講述關于基于BIM息模型的建筑業變革、吉林建筑大學BIM學院的發展歷程、研究成果,帶領同學就偽滿時期建筑的BIM復原應用。對我們今后的建筑歷史及BIM技術的學習有很多的啟發和實際教育意義。
4結束研修總結學習的體會
4.1理解“工匠精神”精髓將BIM傳承
(1)目前許多設計院購買了BIM軟件為了所謂的“市場經濟效益”不能及時培訓設計技術人員學習并應用,硬件夠了軟實力跟不上。大型一點的設計院做到單獨成立了BIM所,承擔不少大型項目投標,但也未做到普及。而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末,建筑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以及特級、一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并實現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一體化集成應用。到2020年末,新立項項目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中,集成應用BIM的項目比率達到90%,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報綠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綠色生態示范小區。”時間緊張使得建設單位反倒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2)工匠精神是什么?工匠精神的3個層次是明顯的遞進關系,其最高境界是審美層次。用現代的話代替可能不夠準確、不夠深度,大概的意思是:追求已經熟練掌握的技術達到一種精益求精甚至完美的狀態。超乎了工程本身的價值,真正的價值在工程師心里。作者嘔心瀝血、寢食難安、長期技藝積累達到的頂峰,形成了極致的作品。(3)怎樣將BIM傳承?原來的師傅帶徒弟的傳統似乎不太適應現在的云數據技術、龐大的信息量使得“師傅”和“徒弟”之間有著微妙的反轉變化。但是現代人對這種技藝的傳承情懷還是有的。在大數據面前,BIM技術是可以教學相長的。傳承依靠經驗、技藝。新工業發展迅速,而且BIM技術還在不斷地發展分支。
4.2發揮BIM裝配式生產提高效率
(1)設計者用BIM建模,根據實際情況快速傳遞信息,建筑師可實時高效地對設計可視化修改,同步方案并在任意節點角度生成圖紙。利用BIM技術對裝配式建筑進行深化設計,可以查找裝配偏差并提前解決問題。(2)相比傳統工程建造形式來說,在綠色減排、高效率、資源節約等方面,裝配式建筑都能發揮積極作用,符合我國建筑行業的趨勢。BIM生產建設方式重大變革,設計依托內部推動,裝配式,將成為未來建筑業的發展方向。
4.3落實BIM技術運維階段的優勢
(1)目前現有工程在運營時資產不斷演變,現實是數字化采集都很困難,更不用說不斷保持更新了。BIM在工程運行中起到了優勢作用,不可小覷。運營時工程信息獲取的信息是過時的,工程文件或非智能文檔格式成為工程精確的絆腳石。(2)BIM與GIS融合三維可視化管控等技術應用于高鐵、水運、建筑工程等大型項目,實現大量、多維數據的綜合展示分析功能,為后期運營起到真實數字還原工程項目的目的,從而提升對環境數據的綜合利用,達到環境在線監測設備獲取現場數據與管理手段的緊密結合。
5結論
BIM軟件的學習是行業優勢也是必要的技能。但是單掌握BIM軟件就是目前建筑類院校的最終目的嗎?教學可以實現工程類學生快速適應市場,工程技術的發展還是依靠工程師孜孜不倦的專研與學習。BIM是工具,真的工匠技術是建立在信息的共享與知識的多維度上。互聯網+BIM技術改革對建筑工程類學生是意義深遠的。
參考文獻:
[1]趙暉.BIM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8,9(16):104-105.
[2]常全軍.試述BIM技術在橋梁工程設計方面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8,44(23):176-178.
[5]孫偉超.基于RevitArchitecture的古建筑信息模型系統設計初探[D].天津:天津大學,2012.
作者:吳鋒 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