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協同育人下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伴隨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轉變,現階段具備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各行業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在這種情況下,職業院校必須轉變以往的人才培養理念,強化協同育人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承擔的角色,使協同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有效促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能力的不斷提升,從而幫助緩解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難、難就業的現狀。
一、協同育人的內涵及典型模式
協同育人的概念是指在人才培養的環節中通過協調有關育人主體,促進不同個體相互協同,實現共同發力的目標,從而促進大學生三個方向的發展,即全面、優化及可持續的發展。該教育思想最早在西方國家出現,包括以下三種模式:首先是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模式,這種模式的主體為學校及企業,此種模式下企業對于學校的主導作用較強,然后實現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其具體的實踐過程存在一定風險。其次為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模式下教育責任由企業和學校兩方輪流承擔,學校能夠通過教學實踐緊盯學生的發展情況,從而更好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體為學校,學校、學生以及企業密切相關,互相配合。最后為日本的“官產學合作”模式,政府在其中充當“官”的角色,“學”表示學校,相關的社會科研機構在其中作為“產”。在這一模式中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由高校進行科研公關的工作,企業有效促進技術進步,合作模式的開展對于促進科研成果產生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起步較晚,其中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相較于西方國家要顯得滯后一些,相關的合作方式、理論知識及機制等方面仍舊有待完善。現階段,國內最為常見的協同育人模式包括以下三種:首先為項目驅動模式,項目驅動模式是將具體項目作為基礎,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同時通過對授課體系的完善,從而有效實現多方的共同受益。其次為頂崗實習模式,模式的依據在于從企業的具體需求出發,與學生簽訂實習協議,在實習的過程中,有效結合理論及實踐,做到學以致用。最后為產學研結合式模式,有眾多高校通過運用該模式對人才進行培養,在學校對學生進行知識體系的輸入,在企業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通過兩個方面教學的結合,實現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雙重培育。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融合的現實意義
(一)緩解就業壓力
雖然我國中央及地方政府已經實施多項措施增加就業崗位,想通過此種方式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但是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全球經濟形勢有待復蘇,大多數企業及事業單位生產經營的情況并不理想,繼而致使社會所提供的就業崗位少之又少,無法從根本上滿足高職院校畢業生的需求。高職院校經有效展開創新創業教育,并對就業指導教育進行融合,能夠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思維能力的提升起到有效推動作用,進而作用于畢業生就業指導觀念的培養上,從根本上提高就業率,緩解就業的壓力問題。
(二)加大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力度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重要轉型階段,不管是企業單位,還是事業單位,都需要大量的專業性人才。而高職院校可為社會定期輸送人才,因此可根據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對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進行著重培養,繼而有效滿足社會發展的人才需要。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融合,對于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極為有利,不僅能有效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同時可推動企業的高效發展。
三、現階段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一)高校教育思想落后
在協同創新的視角下,高等教育不斷創新,這也表明必須打破傳統教育思想的誤區,從而對大學生創業等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此外,有些人認為協同就業及創業是對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從而導致對其概念的認知存在偏差。
(二)缺乏具體的基礎條件設施
現階段,社會發展的主要核心力量為知識經濟,但是我國當前的教育機制與社會發展的核心存在偏差,使得在教育開展的大環境下,就業模式的成熟性有待提升,導致就業教育開展的基礎條件薄弱。
(三)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有待完善
在協同創新的視角下,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勵大學生追求自我創業,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體系和長期的發展機制,并且國家在創業教育中所投入的經費不足,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四位協同”模式構建
(一)學校層面
首先要創新理念,促進高職院校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變革。從教育的目標出發,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標準,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貫穿就業創業教育理念,促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相銜接,增強對其的改革。其次要加強對校園文化的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高校要注重培育學生的多樣性思維,廣泛進行就業創業活動的推廣,從而形成良好的就業創業氛圍,在高校學生中進行大力宣傳。
(二)政府層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保障,并增加扶持力度。政府應為高校學生提供政策支持,并有效實行住房補貼及保險等優惠政策。同時建設相關的保障部門,連接政府、企業及研究機構,落實對于大學生的幫扶政策。其次要對就業創業環境進行優化。大學生在創業初期,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缺少啟動資金,政府要重視對于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支持,保障對于大學生創業群體的優惠政策能夠有效落地。同時,構建針對高校學生貸款或者融資的方式,增強對學生的扶持力度。政府應對自身的行政職能進行充分運用,并對服務手段進行優化,從根本上提高服務的水平,進而為大學生創造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
(三)社會層面
首先,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對大學生思維有非常直接的影響,同時能有效推動社會的發展。其次,完善針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社會保障制度。支撐大學生的就業創業保障體系主要由三方聯合形成,其一為政府,其二為社會,其三為高校,三者缺一不可。政府要積極承擔引導的責任,為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幫助,為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指明方向。
(四)個人層面
大學生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樹立新時代的就業意識。首先,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對于社會的實踐活動進行積極主動參加,并有效結合理論及實踐。其次,高校學生應對自我進行客觀評價,對自身的實際條件進行有效分析,并對自我進行準確定位。最后,高校學生應對自己的心態進行適度調整,重視對自身心理素質的鍛煉。
五、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協同育人理念已在不同高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為我國高校就業創業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于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嚴峻,因此政府必須高度重視高校學生的創業就業教育,并對教育體制進行不斷創新,進而更好地為社會輸送知識經濟人才,推動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卓嘎曲措 單位:西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