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的教育學理論特色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理論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研究雖已達成共識,但隨著學科的不斷發展,通過邏輯反思,依然發現已有研究中的很多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引論》就是對該些問題的慎重思考,并努力做出理論回應。它既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反思和解讀,又進行了邏輯的追問和解答,并闡述了實踐指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該領域研究的空白。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引論》;邏輯反思;創新
在30多年的學術積淀和研究發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各項原理均有創新和突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唯有理論基礎這一內容很少引起關注。一則,它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根基,地位極其重要,研究難度大,不易把握和駕馭。二則,既已屬于該門學科的理論基礎,其基礎性必然同時具有穩定性與恒遠性,不可隨意替代,對其研究的深化和創新必須慎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理論基礎的相關內容及其研究是一成不變的自我重復。已有研究顯然產生了凝聚共識、奠定學問根基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學化發展的今天,以往研究中存在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核心概念錯位、研究內容重復、邏輯不清的種種局限,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及相關原理整體發展良好的態勢必然反作用于該項內容,內外因素逼進對相關命題的精準把握與深入研究。王愛蓮撰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引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以下簡稱“引論”)正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始基問題的探索。該書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拓展了研究的廣度和深度。該著作的特色和創新之處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思考和解讀
思想政治教學理論基礎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30多年的學術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研究內容,產生了一些被人們普遍接受的基本理論和觀點。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社會思潮不斷涌現,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著變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也隨之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學內容體系不斷地擴充,種種跡象倒逼對其理論基礎的反思和深入研究。“引論”正是在此背景下,繼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研究,幾乎窮盡了目前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研究的各個方面。全書包括七章,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地位評估、發展歷程、理論命題、基本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學理論基礎的基本內涵、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內容及其發展、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借鑒和參考)和實踐旨向與發展研究五大部分,遵循由大到小、由外而內、由理論到實踐的邏輯思維,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重要的基礎性地位眾所周知,然而,其基礎的本位究竟何以體現,該書第一章從思想政治教學原理體系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根基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重要指導3個層面指出了其根基性地位,并指明通過研究可于學域內坐實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根基,于學域外獲得廣泛的認可。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三大命題
總結了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必然的理論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吸收其他學科知識”三大命題的核心內容。分別就“該不該有及有沒有理論基礎、為什么要有理論基礎”、“要不要及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為什么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要不要借鑒和借鑒什么的問題、為什么要借鑒其他學科知識”等問題展開了邏輯思考和解答。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內涵
在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內涵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理論基礎和基礎理論展開了辨析,并緊抓“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這一本體概念進行了解讀。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應是揭示意識形態理論發展與教育規律的相關理論和思想,并指明狹義的理論基礎特指無產階級主流意識形態理論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科學反映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廣義的理論基礎應是揭示人類意識形態發展和教育一般規律的相關理論和思想,除馬克思主義之外,還應堅持揭示人類意識形態一般規律的其它理論思想和知識,以此為依據并按學科進行相關理論思想與知識的劃分。
(四)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
以歷史的發展為線索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進行追溯、總結和展望,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不僅表現為馬克思主義對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體系的理論支撐,還可追溯到無產階級政黨在不同時期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具體理論政策。另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也在不同層面演變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引論”還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學多學科理論基礎的大膽借鑒研究,以及對理論基礎實踐旨向的探索,等等。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進行了邏輯追問和解答
當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發展創新,不斷聚焦理論思潮前沿和社會時事熱點的趨勢下,“引論”是對學說基礎理論根基的回歸和省思,努力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發展的根基性、源頭性問題進行探究。該書結合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研究相關內容,從不同層面進行了追問和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理論的解答。“引論”并未完全停留于對理論界一般共識的常識解讀,而是進行了追根朔源的邏輯思考和梳理,即是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應當能夠得到最合乎邏輯的闡述”的研究真諦[2]。在理論界對思想政治教學理論基礎達成共識的前提下,繼續對各種共識的觀點進行了理論反思和深化研究。尤其對理論基礎“三大命題”新的概括方式和立論依據的反思,是對前人研究的集大成與綜合性評價,又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內容進行了歷史性的前后拓展。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及環境的變化都使跨學科研究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的背景下,還從跨學科的角度開展了對其它學科知識借鑒的深入研究[3]。“引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學對那些已經歷了一定時代的發展和積累,且被人類社會歷史所檢驗,又與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立場相吻合,反映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要求、科學合理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要多多借鑒和吸收。這一點是有難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確實應該綜合運用現有其他相對成熟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但運用不等于移植甚至替代,而是應該生成自身的思維方式和研究范式。”[4]為此,“引論”代表性地就借鑒傳播學中的議程設置理論展開了論述,指明在對西方行為科學知識和方法的借鑒,要在頂層設計中重視意識形態的導向問題,并立足實際以進有效的理論借鑒,最終融入中國特色的話語和專業體系,即是一次在本學科思維方式下對他者知識和話語內容借鑒、引入、吸收的嘗試,這將有利于改變以往一元話語模式下理論解釋力匱乏的僵局。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人們還習慣于用一元化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去規范各種社會行為、用官方文本話語去主導社會現代化語境下的個體思想、用經驗主義的話語方式去解答受教育者的思想疑惑,其結果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低效或失效。”[5]顯然,對其它學科知識和內容的有效借鑒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引論”的嘗試還有待同行學者的繼續接力。
三、闡述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實踐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特色學科,“30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迅速,成效顯著,已經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一個富有特色和充滿活力的重要新興學科。”[6]“引論”正是基于并關照、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學這樣一門理論性、現實性、知識性、實踐性相結合的綜合型和經驗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的“特殊”需要。另外,它還是基于在時代的潮流中,思想政治教育學如何更好地貼合意識形態宣傳與教育的實際需要,最終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實踐維度來看,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從根本上牽引著學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由內生向外張的發展演變之路。從中共成立初期軍隊政治工作開展,到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重視,到“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建立,又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再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獨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學”二級學科確立,其核心是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社會成員進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教育,目的是促使人們形成關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從意識形態宣傳與教育的實踐維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學是基于人類意識形態宣傳和教育活動,并對其規律展開研究的一門學問,意識形態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7]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必然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服務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建設和發展,并積極抵制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和演變。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維度看,“離開革命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8]作為理論知識形態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應服務于特定的社會實踐。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肇始于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建設實踐,并在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繼續豐富自身的發展,以不斷適應和推進改革開放事業發展、進步,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人的全面發展。總之,“引論”在對前人研究成果吸收的基礎上,拓展了研究視野,圈定了新的理論框架,引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研究的新話題、新方向和新使命,不斷推進著思想政治教學基本原理研究的新里程。
參考文獻:
[1]梁柱.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1):7.
[2]錢廣榮.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論叢[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22-23.
[3]謝曉娟,王東紅.多學科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自序)1.
[4]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式的哲學沉思[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66.
[5]葛紅兵.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6.
[6]馮剛,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30年發展研究報告[M].北京:光明出版社,2014:1.
[7].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1).
[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斯大林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9-200.
作者:楊菲 單位:河西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