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行業企業參與下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是否有著良好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受教育者在參與行業競爭時,是否具備行業企業需求的各項能力。為了有效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就業,滿足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需要在構建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過程中,積極邀請行業企業參與進來。因此,可對企業在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中進行準確的角色定位,分析行業企業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重要性,提出有效建立行業企業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路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教育質量;質量評價制度
當前,在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改革中,教育質量評估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其中來自企業的壓力尤為嚴重。這不僅是對高等職業院校進行教育質量評價改革的一項挑戰,更是一種促進動力。在構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過程中,通過邀請行業企業參與進來,不僅能夠讓行業企業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培訓情況有充分的了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自我完善,提高員工和企業的協調度。因此,行業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構建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在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中的角色定位
當前,社會上需求的不少專業技術人才是通過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用人企業是檢驗高等院校“產品”最重要的檢驗系統[1]。高等職業院校會根據用人企業基本實際需求制定符合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并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自己所使用的方式方法進行不斷改進,進而有效提升自己的人才培養水準,而在實際的企業信息反饋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對于高等院校人才教育質量評價,應當通過所在地區、行業以及所處領域等多個方面所具有的競爭力以及所獲得的認可度來完成。基于上述分析,從宏觀上進行分析發現,同種類專業畢業的學生在相同的崗位、行業以及自己所表現出來的職業能力都會直接反映出學生所在院校的教育能力,高等院校可以根據所反饋的信息完成對自身優劣勢的判斷。第二,根據本院校畢業的學生在相同的企業被聘用的比例來完成對企業人才認可度的辨別。同時,借助企業用人需求的變化以及院校自身的優勢,完成對專業教育方向的調整。第三,高等院校應當變被動為主動,加強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和研究,并且要求用人單位給予較為客觀的評價,根據企業對畢業生的期望狀態以及企業對畢業生的滿意程度來完成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2]。
二、建立行業企業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有效途徑
(一)加大對職業教育教學的支持力度對于職業教育的投入主要還是集中在定向重點投放方面,該種方式就會使得大量的教育資金下撥至重點院校。另一方面來說,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對于資金需求較大,而學校實際所獲取的教育經費有限,不能完全滿足學校正常的運轉需求,這也造成了高等院校對學生所繳納學費的過分依賴。正是受到資金的限制,學校在進行實訓設備購買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時就會受到限制,更難以保證學生教育的質量。為了進一步提升廣大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就應當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和資金投入,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二)企業參與行業從業的標準制定與遵守不同的企業有著其不同的發展規模,而且企業的內部實力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制定質量教育評價制度的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各個行業的特點。而對于企業需要招聘具有技能型的人才這一方面來說,又有著一定的統一性。因此,企業可以讓高等教育機構能夠充分了解人才需求,只有這樣才可以讓企業充分發揮其在執業資格標準制定中的重要性。首先,規模實力雄厚的企業應在制定行業從業標準時給出充分的建議。但是也要注意到參與制定行業從業標準的企業具有多元化,以此來盡可能地滿足整個行業的需求。如果企業對招聘人員放寬要求就會產生一種假象,有時會誤導職業院校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致使職業院校盲目教學,無目的性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只是根據學校自身對人才培養的看法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最終將會導致有的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同時企業也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技術人才[3]。一旦行業從業標準具有統一性和標桿性,那么企業在制定招聘簡章的過程中就會有章可循,可以根據崗位的不同來招聘相對應的人才。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也能夠充分考慮到企業的招聘要求來制定教學方案,合理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其次,中小型企業應嚴格按照行業從業標準來制定招聘簡章。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相比,在處理校企合作的問題上還沒有十足的經驗。不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本質上都是企業,所以它們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對此,中小型企業只有根據行業從業標準中的規定來制定人才招聘計劃,才能夠在市場競爭環境中占有立足之地。
(三)企業要注重參與院校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設計首先,高職院校在設計專業課程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邀請企業參與進來。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這就對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在設計專業課程時必須充分考慮到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教學課程體系不流于形式,真正培養出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專業性人才。高職院校在構建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制定科學的課程計劃、嚴謹的教學大綱,并編制相應的教學材料。而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企業積極參與進來,為院校提出最具實用性的意見[4]。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一種現實體現,因此,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課程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企業需求,切實提高專業課程設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其次,高職院校在設計實踐課程的過程中也要積極邀請企業參與。高等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要保證其具有較高的社會實踐能力,盡可能地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實踐課程的設計和規劃。企業要充分意識到其人才庫的來源一部分是來自于高職院校,因此要積極為高職院校提出具體的建議,以充實高職院校制定實踐課程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企業要和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院校也要積極搭建一個校企雙方可以自由交流的平臺,借鑒德國采用的“雙元制”的培養模式,注重教學過程中導向的課程模式。較好的教學設施和較強的師資力量都不能成為學生將來就業的優勢,學生將來實際的工作環境畢竟和學校的環境是不同的,而是有本質上的差別。因此,企業可以選派專業的技能人才,根據其對所在崗位的理解,充分剖析崗位對人才的技能要求,給出崗位所需人才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為高職院校制定實踐課程提供一定的參考。
(四)企業應承擔起參與實踐課教學效果的評價與監控責任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要對教育改革具有導向性,其目的是要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而整個教育評價體系應具有科學性、系統性以及全面性,通過充分收集教育信息,合理歸類教育信息,科學分析教育信息等各個環節,來確保教育評價體系的有用性。通過運用教育評價體系,采取合理的評價方法,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案、教育模式以及院校教學活動等展開全方位的評估。這不僅能夠改進高職院校的教育現狀,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同時還對行業企業吸收到更優秀的人才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要想優化企業的人才結構,提高企業用人質量,企業也要積極承擔教學效果的評價責任,尤其是要參與到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中來。首先,企業制定的內部管理考評制度對于考核企業員工的工作績效有著高職院校所沒有的優勢,其考核評價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因此,高職院校在評價實踐課教學效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借鑒企業內部管理考評機制,以此來提高實踐課教學質量[5]。其次,高職院校在制定教學質量考評機制的過程中,還可以引入一些企業常用的獎勵激勵措施,充分激發在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再加上企業的考核體系相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更為全面、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特別是對不同崗位的考核指標制定得都特別詳細,其實用性不言而喻。高職院校在制定教學質量考評體系時,企業可以根據其內部的考評機制進行改良優化,來運用到高職院校中,提高高職院校考核指標的規范程度和實用程度。再次,畢業生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可以創造性地將在院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對于員工來說,約束力較強,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不是特別嚴格,畢業生只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即可。因此,在制定教學質量考評體系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不能把企業的那一套直接搬過來進行運用。最后,企業要參與到高職院校教學實踐課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中來。只有構建起健全的教學質量監督機制,才能夠有效提高實踐課程教學的質量。質量監控工作對于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尤為重要,企業協助院校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是其必要的職責。
(五)企業應給予職業院校畢業生客觀的考核評價企業要對實習期間的畢業生進行嚴格的考核評價,通過對畢業生的出勤情況、在崗狀況、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進行考察,積極建立起與高職院校的溝通機制,結合高職院校的客觀情況對畢業生進行考核評價,并以此為基礎向學校提出人才培養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這不僅能夠促進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而且還可以讓學校及時發現學生在校期間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老師可以針對這些短板和不足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以此來強化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要積極構建校企溝通交流合作平臺,以便于學校更加全面地收集企業對實習畢業生的考評結果,并通過充分分析實習考核結果,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校企雙方的合作發展。由此可見,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的努力,只有積極邀請企業參與到教學質量評價考核中來,根據企業行業的需求制訂教學計劃,才能夠實現高校和企業的雙贏。以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積極建立包括行業企業參與在內的教學質量考評制度,可以有效增強畢業生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的適應能力,盡可能地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制定高職院校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注重行業企業的參與度,提高企業行業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嚴格把控生源,合理規劃教學標準,嚴格控制教學質量,加強對畢業生的實習技能考核等,增強高校教育質量評價與企業行業根本需求的結合度。
參考文獻:
[1]宋世杰,高紅梅.國外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啟示和借鑒[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12).
[2]肖坤,陳粟宋.工學結合背景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14).
[3]陳玉昆.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0.
[4]張超.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12).
[5]田恩舜.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及其運行機制[J].高教探索,2013,(01).
作者:范瑜 單位: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