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新形勢下,高校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具有解決新形勢挑戰問題、促進思政教育發展的重要意義。本文在網絡信息多樣復雜與學生價值觀多元化角度,強調了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文章分析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難以在新形勢下進行革新的阻礙問題,提出加強教育革新認知、創新教學內容方法、優化網絡信息管理與建設思政師資力量的策略,從而促進高校在新形勢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
(一)網絡信息多樣復雜
在新形勢下,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高校大學生熟練使用移動電子設備獲取網絡信息,并且信息獲取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搜索信息呈現出方便快捷的特點。新形勢已經成功轉變了學生的生活、娛樂、交友與學習等方式,網絡技術的發達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無論是正面信息還是不良信息已經充斥著學生的日常生活。現階段的網絡信息技術與相關網絡信息管理法律存在不夠完善問題,常會有部分糜爛腐朽的文化在大學生之間滲透,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受阻。因此,高校需要在新形勢下進行思政教育改革創新,以新形勢特點為學生提供優化的網絡教育環境,使學生接觸到的信息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正面積極,減少不良信息在學生中的傳播影響[1]。
(二)學生價值觀多元化
新形勢為高校學生帶來的是多元的文化信息,在各國文化經濟交流日益密切的情況下,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及時且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過程中,學生受傳統因素、歷史因素與現代因素等影響,在價值觀與道德觀方面容易產生偏差,造成學生不能夠清楚認知自身的理想信念與政治信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新形勢下,結合中西方文化精髓進行教育改革與創新,以全新的視角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由于學生在新形勢下的價值觀與道德觀表現出多元化的形態,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發揮思政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在利用西方先進技術與思想的同時,正確辨別其文化與思想,幫助學生堅定自身思想觀念,使學生在新形勢下依然能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
二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主要問題
(一)信息技術負面效應
在新形勢下,互聯網為學生生活與學習帶來了便利,但其信息技術的發達與信息的豐富也對高校思政教育產生了一定沖擊,造成了負面效應。首先,新形勢網絡信息技術使學生三觀確立難以得到保證。互聯網信息量大,涉及的內容廣泛,其中的不良信息容易誤導學生的三觀。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個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三觀,而新形勢下互聯網技術與信息充斥學生生活,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被增加難度,致使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與創新工作受阻。其次,新形勢下,網絡信息自由,影響學生行為,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蠱惑,出現拜金、享樂、暴力行為,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與創新工作帶來挑戰。
(二)教學內容過于落后
現階段的大多高校思政教育內容存在落后的問題,不能順應新形勢發展需求,及時性的進行思政教育內容創新,影響高校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參與程度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傳統思政教育課堂教學重視理論知識講授,忽視開展思政實踐教學,使學生對于枯燥難懂的思政理論難以產生學習興趣,降低思政教育質量。在教學目標角度看思政教育,可以發現思政教育目標過于空泛,重視喊改革創新口號,忽視實際革新工作。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下,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呈現模式化與理想化。模式化體現在教學內容單一,不能結合學生個性化需求做到針對性教學。理想化體現在過高要求學生,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與學生基本道德認知水平。教學內容的落后,會嚴重影響思政教育成效,并且為思政教育改革與創新增加難度,增添阻礙,是高校在新形勢下改革與創新思政教育,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三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基本路徑
(一)加強教育革新認知
高校想要在新形勢下實現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需要首先在教師層面入手,加強教師對思政教育改革與創新的認知,才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革新成效。例如,高校需要要求思政教師在實際思政教學過程中,落實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并引導教師在思政教育全過程進行新型教學理念的全方位灌注,使思政教育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革新,促使教師形成學生第一的教育理念,從而以學生主體地位的被尊重,實現教師革新教育認知的強化。高校可以在革新思政教育的過程中,為教師提供新形勢下思政教育發展要點培訓,使教師認識到傳統思政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需求,沿用傳統思政教育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教育發展。加強教師的思政教育革新認知,高校還可以組織教師進行思政革新比賽,使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主動使用新型教育理念,自覺結合新形勢特點革新教學模式,以激勵機制提升思政教育實際革新成效,從而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形勢下實現更好的改革與創新[3]。
(二)創新教學內容方法
在新形勢下,高校實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需要重點采取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方式,實現思政教育有效革新。例如,高校創新思政教育內容,可以結合新形勢下網絡信息資源豐富特點,在課前提前搜集課程相關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內容向學生的呈現形式得以豐富,從而促進學生提升思政知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強化思政教育效果。教師還可以借助新形勢下教育模式多樣性的特點,進行思政教學方法創新。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翻轉課堂、微課等信新型教學方法,使學生利用網絡移動設備就可進行思政知識學習,延伸學生的學習內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體現思政教育革新的實效性。思政教師還需要通過理論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思政教育革新。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名人故居,并且要求學生參觀后寫下個人心得,或者為學生播放偉人事跡介紹視頻,利用先人精神與事跡感染現代高校學生的思政觀念,從而發揮實踐教學功效,做到思政教育創新。
(三)優化網絡信息管理
新形勢下的網絡技術與信息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新型問題,使高校學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使高校思政教育革新工作開展困難。因此,高校需要積極解決這一問題,利用新形勢信息技術發達特點,構建校園網絡監管平臺,反擊信息豐富不良信息滲透,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政信息學習環境,提升思政教育革新可能性。例如,高校領導層人員需要聯合信息技術人才,在校園網站以及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利用技術加強信息監管,盡可能的減少學生與不良信息的接觸,并且限制思想偏差學生發表不良言論。高校優化網絡信息管理,還需要構建優質思政信息教育平臺,使教師與學生能夠在平臺共同參與思政教育改革與創新,推進思政教育在新形勢下實現高效發展[4]。
(四)建設思政師資力量
教師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發揮主要的教育作用。因此,高校進行思政教育革新,需要以建設思政師資力量為基礎。高校建設思政師資力量,可以在提升思政教師隊伍專業素養的基礎上,結合新形勢特點,提升教師隊伍的網絡信息技術使用能力與課堂教學創新能力。例如,高校可以聘請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為思政教師隊伍提供培訓與指導,使教師隊伍在清楚新形勢思政教育革新重要性的基礎上,自身思政教學能力與網絡利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從而推動思政教育革新。高校還需要對思政教師隊伍的選拔、管理與培養機制進行完善,致力于打造一支具備高思政素養、高職業素養的隊伍,使思政教師隊伍為思政教育改革與創新提供基礎保障。在新形勢下,高校通過建設思政師資力量促進思政教育革新,還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其成為知識豐富、作風優良、業務能力強且政治堅定的思政教師團隊,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勢下實現有效改革與創新[5]。
四結語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教育需求,因此,高校需要認清思政教育在新形勢下進行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分析現有思政教育問題,通過加強教育革新認知、創新教學內容方法、優化網絡信息管理與建設思政師資力量的方式,實現思政教育有效革新。
參考文獻
[1]米劍各.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農家參謀,2019(09):132.
[2]孔文軍,黃體銳.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03):26-28.
[3]譚建平,呂幸星.關于“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的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1):132-134.
[4]范韶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困境破解[J].江蘇高教,2018(07):87-90.
[5]劉升泉.論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6,3(29):80-81.
作者:龍東新 單位: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