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語文教學設計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語文學科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綜合能力尤為重要。但中職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如何提高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成為每位中職語文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精心設計,搭建有效教學模型,構建師生雙主體的課堂,徹底改變傳統課堂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實現教與學的高效對應。
[關鍵詞]boppps;教學模式;中職;語文課堂;設計主體
一、什么是boppps教學模式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改變中職文化課課堂“一潭死水”的現狀,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雙主體的教學模式,以有效的教學設計讓教師和學生都“動”起來。boppps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強調雙主體的有效教學模型。一方面,它強調學生的課堂參與、體驗、反饋;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師構建完善的教學環節。這種以建構主義和交際法為理論依據的教學模式在西方國家的課堂中使用較普遍。在中國,boppps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及培訓方面運用得較多,在中職教學這塊目前涉足的人還較少。其實,boppps教學模式與我們傳統的教學設計環節是能夠一一對應的。它包含六個教學模塊,理論上對應了六個教學環節,即導語(Bridge-in)、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ion)、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筆者將以本人的一堂公開課《雷雨》的教學設計為例,對boppps教學模式下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探討。
二、boppps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運用
在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常教導學生做到“鳳頭、豬肚、豹尾”。實際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設計同樣需要做到“鳳頭、豬肚、豹尾”。boppps教學模式就是將這幾樣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導語”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聚焦即將要學習的知識,這些知識點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是未知的。羅姆斯登認為:教學要實現有效,首先要讓課程有趣。這可以在導語部分率先體現。導語或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依據,論證學習的重要性,或是敘述與知識點相關的故事與經驗,或是提出和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吸引人的引言、特別的事等。它的設計方法常見的有兩種:(1)從熟悉的事物入手,包含生活經驗、新聞時事、名人名言、示范展示等。如《雷雨》一課的導入,通過播放雷雨天氣的音視頻,讓學生思考這熟悉的天氣里發生過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引發學生述說討論,進而切入課文;(2)從不熟悉的事物入手,包括有難度的問題、精彩的敘述、特別的比喻、強烈的對比、懸念的設置等。如在教學中可直接將《雷雨》一文的結局提前告知學生,并提出問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悲劇的呢,引發學生的興趣閱讀與思考。無論哪一種方式,都能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和強烈求知欲的效果。
(二)明確可控的學習目標
“目標”應該是清晰而又具體的,而且是可觀察、可控制、可評價、可衡量的。傳統的課堂同樣有教學目標,但目標往往只是基于教師的認知水平建立的,學生達成目標的過程也是被動的。通常教師講完一節課,所謂的教學目標自然而然就實現了。在boppps教學模式中,教學目標通常包含兩大類:一類是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先明確自己要教什么。這就要求教師要準備好豐富的教學資源。而這些素材可以囊括不同的知識點,以構成廣泛的目標。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另一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目標。這當中包括知識點以及相應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學習方法,但又不是把所有的內容都羅列上去。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架構,設置學生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選擇性地設立目標以達到知識正向遷移的效果。否則,目標一旦多而廣,會起到畫蛇添足,降低學習效率的反作用。例如,在《雷雨》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中,學生已經在《威尼斯商人》一課中學習了相關的戲劇知識,這方面就不應再放入教學目標當中,可以把故事情節、人物關系、人物性格等作為教學目標,并相應地設置小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視頻賞析等不同的學習方法加以輔佐。教學目標一旦明確,教學環節就水到渠成。
(三)必要的課堂前期檢測
“前測”的目的是對學生前期的預習效果或所學知識進行檢測,有利于幫助教師調整內容深度和進度。方式有多種,包括:(1)音視頻的賞析,拓展知識儲備;(2)分組競賽,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3)開放式提問,培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等。例如,《雷雨》一課,可以設置一些關于戲劇常識的競賽題,檢測學生先前所學戲劇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提出一些關于人物關系的問題,例如周萍、周沖、魯大海、魯四鳳之間的關系如何,引發學生思考;還可以通過播放一段關于作者介紹的微課視頻,設置相關問題,考查學生上課的專注力等。通過對這些知識點的梳理,讓教師對學生的前期預習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四)構建雙主體的課堂
“參與式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作為boppps教學模式的模塊之一,與其說它是某個教學環節,不如把它看作是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的應用,它可以出現在教學環節的任何一個位置。通常包括提問和討論兩種類型。大家所熟知的以色列的教育,教師通常會在課堂上教孩子們做三件事:如何問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創新思考。簡單的提問方式,造就了以色列成為中東地區識字率最高和耶魯大學校友最多的國家。而這種效果不就是我們一直想要實現的嗎?可見提問這一方式雖然簡單,但卻效果顯著。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首先要提出一個有效的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是可以引起討論以及能夠有多種思維角度的,然后以該問題為線索,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引出相關知識。例如《雷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清人物關系,了解人物身份,教師可以將收集的故事人物的造型圖發給大家,并提問:這些人物分別是誰?你是如何判斷的?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就是研讀文本并掌握知識的過程,這又涉及之前提到的另一種類型———討論。學生通過問答的形式掌握知識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受限于時間無法大范圍應用。如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就只能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了。在《雷雨》教學中,采用分組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了解人物性格、形象;通過提問讓學生對故事人物了解進一步加深后,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畫出人物關系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處于引導者的角色,盡量避免把知識點簡單粗暴直接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降低;同時又要注意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反饋,保障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五)檢測學習成果
“后測”的目的在于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否達成了教學目標。它不一定固定在課堂的結尾。任何一個教學目標達成后都可以進行檢測。它可以以試卷的形式出現,也可以通過問答的方式辨析學生實際,甚至可以是相關知識點的成果展示。在《雷雨》中,既可以圍繞字詞拼音、作家作品常識、人物關系、人物性格展開測試,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畫出人物關系圖,暢談人物性格與命運。不管哪種形式,都是為了引導學生找準正確的學習方向,增強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
(六)承上啟下的重要性
“總結”的目的是總結課堂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整合說明,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并對下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布置。在對《雷雨》一課進行總結時,與“參與式學習”環節相結合,可以對知識點進行回顧和提問,并布置下一堂課的教學任務。例如教師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分組分角色配音,并錄音上傳音頻。教師可以在下一節課匿名播放,并邀請學生點評,達到活躍課堂并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效果。
三、boppps教學模式帶來的啟示
筆者的課堂基于boppps教學模式的構建下,配合超星集團開發的學習通APP使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明顯提升,聽、說、讀、寫、思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對《雷雨》的故事情節、人物的關系、性格的理解更加快速高效。而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控的基礎上,真正意義上構建了雙主體的課堂教學環境,創造了教與學高效整合的課堂,有利于實現“快樂語文,快樂課堂”的教學初衷。當然,在多次實踐中,筆者也對boppps教學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1)該模式更適合30人以下的班級。人數一旦過多,學生在聽、說、讀、寫、思方面的課堂參與度就會下降,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也就分散了,反饋評價就無法集中;(2)該模式的各個模塊雖然是固定的,但教師在授課時切忌機械式地切換,要做好環節之間的引導和串聯;(3)boppps教學模式僅僅是種參考模式,不同學科課堂的使用方式各不相同,不應該照抄照搬。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模式的意義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不是束縛教師的教學思維。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提煉教學資源,策劃教學環節,觀察學生表現,及時評價反饋。只有把教學設計做好了,課堂才能“活”起來,師生也才能“動”起來,真正讓課堂的教與學實現高效互動,這才是中職語文課堂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楊娜,劉寶華.混合式boppps教學模式的提出及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7,29(4):65-69.
[2]張建勛,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6(11):27-30.
[3]馬廣強,孫有智,徐洪波,等.BOPPPS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初探[J].臨床醫學教育,2018(9).
[4]陳紅美.基于BOPPPS模型的大學英語課程有效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22)
作者:郭良德 單位:福建省晉江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