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車輛工程專業賽教融合教學改革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特點的研究,提出產出導向的賽教融合模式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與課程體系的方法,實踐并總結了新工科背景下賽教融合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教學體系設計理念。同時,以需求為導向“反向設計”了體現新工科多學科交叉融合和賽教融合為特征的知識結構與課程教學體系。三屆就業評價與競賽成績表明,賽教融合教學理念與人才培養體系更能突出以學生為本、能力為主的教學特色,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故賽教融合教育改革模式值得推廣。
關鍵詞:新工科;產出導向;賽教融合;車輛工程專業;反向設計
將傳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作為主導途徑[1],將塑造未來的理念融入以培養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為內涵的“新工科”人才培養理念中,為應用型高校轉型以及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為積極應對新時代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持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等一系列國策,應用型高校應圍繞“大工程觀、學生核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綠色工程教育、全面工程質量教育”的宗旨,創新教學方法、深化教學改革[2]。從目前應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來講,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競賽與技能競賽的理念與方法很好地契合了“新工科”人才培養要求。以項目任務達成為目的學科競賽充分體現了“新工科”所倡導的成果導向;學科競賽尤其是汽車工程類學科競賽充分體現了學科交叉與融合;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小組為單位的學科、技能競賽形式正是新工科所倡導的理念與宗旨。參與度較高的汽車工程領域的競賽包括“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等,從根本上發揮學科競賽和技能競賽的檢驗、展示、激勵、引領等功能[3]。從賽事籌辦、比賽規則制定到裁判篩選,體現了通過學科、技能競賽深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理念。這些理念方法與“新工科”教育理念有很多的契合點。總結學科與技能競賽方法與理念的精髓,為“新工科”教育找到具體可行的方法與途徑,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1成果導向“賽教融合”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作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結合地方特色和區域經濟汽車產業發展更新建設理念,如何根據未來車輛工程專業人才知識與能力要求及汽車行業變化與產業調整需求,動態更新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如何根據交叉學科與融合的方式革新汽車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知識體系;如何根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續更新“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4];如何對學科競賽和技能競賽長期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讓競賽與教學相互融合,有機統一,真正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不斷探索和創新車輛工程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改革,師資梯隊建設、完善實踐基地建設,是實現“質量工程認證”應重點關注、亟待解決的難題。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的過程中,高等院校的競賽關注度和參與度增強,但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競賽以及技能競賽方面在與高校常規教學的銜接上存在脫鉤現象[5]。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將競賽與教學剝離開來,難以實現其本質,即“以賽促教、以賽促學”[6],缺乏學科競賽、技能競賽的總結以及學科競賽、技能競賽規則與方法在常規教學中的應用,缺乏基于成果導向的學科競賽所蘊含的理念與主旨的研究與探索。結合蘭州工業學院“新工科”背景下車輛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課題組挖掘和利用基于成果導向的學科競賽技能競賽所蘊含的理念與主旨,以成果導向的目標導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理念,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知識與能力目標,反向設計體現新工科理念與內涵的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新體系。將學科競賽、技能競賽要求的任務驅動、創新設計、多學科交叉融合,結合多年來在國家級、省級各類競賽中取得的優秀成果優勢及經驗融合在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使創新實踐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貫穿于車輛工程人才培養的全歷程,跨學科、全方位地積極推進[7]。在以成果產出為導向的教學改革研究中,探討汽車工程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新思路,結合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將利用成果導向教育的先進理念應用于人才培養轉型發展中,從而構建“賽教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新體系[8]。將學科競賽、技能大賽標準全面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教學系統中。根據車輛工程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整合教學內容,重構實踐性教學項目,加強課程實訓內容的銜接性,與企業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對標,融合國賽賽項評分標準,建立車輛工程專業實踐項目。課題將以學科競賽、技能競賽能力需求為切入點,梳理汽車未來產業、企業、行業,結合學校特色定位、學生持續發展對應用型人才能力需求,從需求開始,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設計理念如圖1所示。通過“賽教融合”車輛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讓本科生能夠在學科、專業大平臺上體驗知識創新,感悟創新精神;在以“新工科”為背景教學理念、教學體系下啟發創新意識,訓練創新思維;實現從知識傳授形向能力培養,尤其是工程能力轉變中培養創新能力,開發創新潛力。
2“賽教融合”課程體系改革
“賽教融合”課程體系調整遵循向下設計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形成課程改革理念,確定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后,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將課程內容轉化為學生的競賽主題。并將競賽內容序列化、整合化、連續化,重構課程內容序列,構建有機統一的課程體系,進而形成“賽教融合”的課程結構。車輛工程課程組構建的課程結構模式如圖2所示。
2.1梳理大賽能力需求,以需求為導向建設課程標準
根據職業崗位、學科競賽和技能競賽的能力需求,根據車輛工程專業畢業生畢業五年應達到的知識與能力標準,對專業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等設定目標,培養綜合能力,以汽車工程專業知識應用為主線,對課程設計和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資源整合[9]。根據汽車工程類崗位(群)技術要求,提煉車輛工程專業核心能力,明確專業核心課程并修訂課程大綱。在以競賽項目教學為目標,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融合,實現“教學做”一體,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理論,在動手實踐中培養技能。
2.2以技能競賽為紐帶,促進企業、行業合作開發課程
為實現工程應用能力教育培養目標,彰顯“新工科”育人特色。應充分利用學科競賽、技能競賽平臺,加強與汽車行業、企業的溝通,促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成立由企業、行業專家組成的課程建設團隊,開發以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創新意識訓練為主體,以工學結合為主要方式的新工科類課程。適應新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
2.3引入相關競賽機制,促進教學方法改革
基于競賽真題真做的競賽機制,結合車輛工程專業特點與實際情況,借鑒競賽項目來實施某些專業課程的開發。如實施專業主干課程項目化教學、研學融合式教學、案例式等教學方法的改革。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項目化教學特點,進行教學內容重構,將每個章節作為一個項目化教學任務,教師除按項目需求講授基礎知識外,學生以學習小組形式自主完成項目內容。學習過程中采用老師引導、學生討論、研討、經驗交流等形式開展。教學過程中,注重過程與能力考核,以學生核心,培養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融會貫通所需掌握的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綜合應用能力。
3“賽教融合”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
結合蘭州工業學院“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以車輛工程專業為試點,對成果導向的學科競賽的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以成果導向的OBE教育理念為核心,以行業崗位市場需求為主線,反向設計“新工科”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將競賽優勢轉化為專業優勢,將競賽成果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5]。在以成果產出為導向的教學改革研究中,探討汽車工程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新思路,結合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實際要求,將利用成果導向教育這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蘭州工業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轉型發展。具體如下:(1)挖掘和探究基于成果導向的學科競賽、技能競賽所蘊含的理念與主旨,探索并實踐以成果導向的汽車工程類專業教學設計、課程設計、持續評價與改進體系設計。(2)挖掘和探究汽車工程類學科競賽、技能競賽所蘊含學科交叉、產業融合的理念與主旨,探索并實踐新工科視角下的教學理念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運用,倡導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3)挖掘和探究汽車工程類學科競賽、技能競賽所蘊含的以能力為主旨,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理念,探索并實踐汽車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實現由“知識傳授”向“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教學方法新模式。(4)挖掘和探究汽車工程類學科競賽、技能競賽所蘊含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與主旨,倡導教學中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倡導以教師課堂貫穿向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方式轉變。(5)總結并提煉學科競賽、技能競賽所積累的硬件資源、軟件資源,促進“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改善、教學資源建設。
4結論
通過挖掘和利用基于成果導向的學科競賽所蘊含的理念與主旨,探討車輛工程專業賽教融合的教學改革新思路,結合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實際要求,賽教融合教育理念指導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轉型發展。持續賦能新工科建設,培養符合新工科崗位需求的創新復合型人才。
作者:羅鈿 劉小斌 單位:蘭州工業學院汽車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