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有效教學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預設教學目的,提升高校體育教學目的性
有效教學理論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首先要對本節課及近階段課程想要達成的目的和希望完成的教學任務進行細致規劃,以保證教學過程高效進行。這樣做能夠幫助高校體育課改變現有的混亂與懶散現狀,讓高校的體育課堂不再是課余時間的放松和休閑,而是有真實、確切的目標,幫助學生切實掌握一項體育技能,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1.2反思教學結果,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質量一直不能有令人滿意的突破與提升,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就是高校體育教學組與體育教師都缺乏對現存體育教學模式和教學工作進度及時地進行反思與考查,對體育課程教學工作發展欠缺全面認知與整體觀念。有效教學理論不僅是重點關注教學過程中的效率和效益的一個理念,同時有效教學理論也特別強調要求教師必須對教學結果進行反思與總結,從而找到工作中的不足,不斷推動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
1.3科學教學過程,推動高校體育教學專業性
有效教學理論區別于其他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這種觀念只有一個考核目標與發展對象,就是課程教學的結果與教學的效率,即在有限的上課時間與上課空間里學生到底掌握了多少課堂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斷地提升專業程度與科學性,減少盲目與無用的知識概念傳授,從而不斷加強高校體育教學的專業性。
1.4重視學生地位,打破高校體育教學傳統性
我國大部分高校受傳統文化與自身發展歷程的影響和束縛,在體育課教學手法與教學模式上依舊保留著傳統的形式,即課堂主要交給教師進行把控與掌握,課程進度安排也由教師主導,因此就會出現體育課上無論學生素質如何,都會進行統一的訓練和學習,為許多身體素質不好的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與身體壓力。有效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有效打破了傳統的桎梏。
2有效教學理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施困境
2.1學生對待體育課程的態度不端正、行為消極散漫
高校學生無論在年齡上還是在心理與身體的發育程度上,都處于一個較高的階段,已經備較為完善和成熟的價值觀念與認知概念,對外界事物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獨立的價值判斷標準,因此就會為教學管理和教學引導帶來困難。當前高校多數大學生對待體育課是散漫與消極的心態,導致有效理論要求的高效教學無法實現與推進。
2.2教師教學專業素質不合格,教學目的發生偏移
高校教育作為人才所接受的較為高等和成熟的教育,其形式與內容都會對高校學生接受教育的結果和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開展的目的和初衷是為了改善高校學生在高中階段對體育活動的疏忽,從而在培養專業素質的同時提升身體素質,輸送更加健全與全面的人才。但是受教師專業素質不合格的硬性,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逐漸發生偏移。
2.3學校體育教學設施不完善,影響正常教學節奏
我國大多數高校建校時間都較早,因此在教學模式和校園建設上都已形成了固定的形式,無論是在學校整體占地面積還是校內的體育硬件設施上都保留著以前的樣子。這就會為不斷增多的學生和教學帶來掣肘,不完善的體育器材與設施導致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間斷或停滯,影響了正常的體育教學節奏。
2.4高校缺乏完善和系統的體育課監督管理機制
監督與管理工作不僅是學校管理團隊應及時承擔的責任,更是對高校體育教學過程的考察與督促。由于高校對體育教學工作的關注度不足導致并沒有形成與建立完善系統的教學監督機制,從而導致體育課程教學屢屢出現安全問題,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導致體育教學效率低下。
2.5體育教學模式單一,內容設置缺乏科學合理性
為了緩解因高校學生人數增多帶來的體育課教學的壓力,大多數高校都采用了大班教學的方式,教師作為課堂的絕對領導者和掌控者,盡量地節約資源與成本,就采用了簡單粗暴的單一教學模式與機械化管理手段,讓學生容易產生厭煩與枯燥的情緒,大大降低了體育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3有效教學理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舉措
3.1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的固有思維,提高學生積極主動性
要想進一步推進有效教學理論在高校體育課教學中的應用,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與效果,首先應從學生主觀因素上進行挖掘與應對。學生作為體育課的主要角色,其心態與態度決定了對課程內容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因此首先就需要改變高校學生對高校體育課的認識,使其充分了解體育課設立的目標和為自己帶來的價值,從而提升上課熱情,并積極主動地配合體育課教學工作。
3.2提升教師責任感與效能感,增強課堂教學時效性
教師作為高校體育課堂的另一個重要角色,能否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將直接決定了一堂課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應付心理支持下的教學活動一定是盲目和混亂的,并且浪費大量時間,所以對教師來說,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信念,提升上課的責任感,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角色魅力與價值,讓更多的學生感受正能量感染并有所收獲。
3.3加強學校內部基礎體育設施建設與器材的補充
對學校來說,硬件設施的齊全與完善是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與進行的首要條件,高校體育課程設置分為多種專業項目,對器材、場地的要求都有著較高的標準,因此學校應及時檢修與更換破損或毀壞器材,做好相關統計與歸納工作,并對校內環境進行整修與重建,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優美與舒適的學習環境。
3.4建立健全體育教學監督管理體系,發揮學校職能
除了對體育課程的教學相關工作進行加強以外,高校的管理工作也需要做進一步的提升與完善,只有建立起系統健全的監督管理體系,才能夠讓教師有所參考與約束,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加科學與規范,同時對學生也增加了與學校交流溝通的機會,及時反饋體育課的感受和體驗,幫助學校進行教學評估與改革。
3.5改革傳統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采用混合手段
針對高校體育教學手段單一、內容枯燥的問題,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走出去,即學習和吸納其他學校與西方教育中的成功經驗與理論,將不同的教學模式引進體育課教學中來,如快樂體育模式、體驗式模式、智能化模式等多樣的教學方法,形成高校體育混合式教學的新模態,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有效性。
4結語
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教學理論,有效教學理論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主動學習。近幾年,在我國不斷推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被各高校引進與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果。隨著我國對高校畢業生的整體素質與專業能力的要求提高,有效教學理論在內涵和要求上都能很好地符合并推動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改革與完善,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其現階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仍存在不少問題,亟待改善。有效教學理論的應用與實施,對高校體育教學來說能夠有效地改善和彌補傳統教學工作中的漏洞與不足,提升教學的專業性與目的性,并積極迎合課改需要進行改革創新,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娜.有效教學理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2018(1):21-22.
[2]彭恩.高校體育教學多元化教學方法初探[J].運動,2017(24):76,26.
[3]蘇友偉.實施有效體育教學的案例分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4]李榮源,蔣心萍,趙顏,陶麗.有效教學理論在高校體育專業運動解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S3):490,487
作者:趙鴻博 單位:太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