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問題與解決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教育正從知識本位向人本位逐漸遷移,時代的變遷對中小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現階段我國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筆者認為,要使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真正發揮實效,必須增大教師繼續教育資金的投入,邀請一線教學經驗豐富的名師擔任講師,變更培訓時間,構建繼續教育評價機制,從而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健康、科學、有序地開展。
一、引言
國家的強盛與教育密切相關,教育的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關系教育的質量,關系著祖國的未來。2014年9月9日,到北京師范大學看望教師學生時明確指出,“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1]要使一大批好教師涌現,對現有教師隊伍的繼續教育必不可少,教育部早在2011年1月4日的《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中已明文規定,“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每五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360學時。”可以說,對現有中小學教師隊伍提檔升級,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已然成為當今社會的迫切要求。
二、現階段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但是,現階段我國的教師培訓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具體有如下幾點。
(一)教師培訓大多采用大班教學,缺乏個性化教學與實踐訓練
當前,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不斷向擁有理論優勢的高校聚集[2],而高校的資源有限,難以負荷廣大教師群體的需求。由于高校的資源不足,教育部門為了提高效率節省資金等原因,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往往采取大班教學制度,少則百余人人,多則千余人共同聽課,缺乏個性化教學與實踐訓練。在這種大班教學的現實情況下,講師只能通過講授進行教學,無法讓聽課者進行操作訓練,也無法根據學習者的個性與需求進行教學,培訓效果不佳,更難以真正為教師解決其教學及教學管理中遇到的個性問題。
(二)講師缺乏中小學一線教學經驗,對教師需求了解不深
當前擔任教師繼續教育的講師往往是各大學的教授,學識豐富,但缺乏中小學一線教學經驗,對中小學一線教學的實際情況及中小學教師的需求了解不深。在中小學,由于升學壓力,教師必須盡可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及吸引力,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激情。而中小學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學生個性各異,早戀、打架斗毆各種現實的問題層出不窮,教師必須擔起監管和引導的職責。可以說,中小學教師的普遍需求是提升自身的課堂吸引力及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能力。而由于環境不同,高校的教師的課堂吸引力和與學生的溝通能力往往不強,一則高校教師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課堂教學往往照本宣科,吸引力不強,二則由于大學生均已成人,其認知水平、人格及價值觀均已臻于健全,高校教師對引導學生成長也缺乏經驗。誠然,中小學教師需要來自高校的理論指引,但決不能忽視其在教學及管理中的迫切需求,對于中小學教師而言,他們最關注的不是教育理論,而是教育理論應用到教學中的實踐技巧和經驗。而這些技巧和經驗恰好是長期脫離了中小學一線課堂高校教師難以給予的。由于高校教育與中小學教育的差異,擔任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講師難以給中小學教師提供有效指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就無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培訓缺乏評價機制,難以調動教師學習積極性
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屬于在職培訓,這種培訓往往是不脫崗的,出于便于組織管理考慮,教育部門組織的教師培訓的往往就在工作時間或周末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進行培訓,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嚴重打擊了教師的參訓積極性。加之教育部門對教師學習情況監管放任自流,教師繼續教育缺乏評價機制,不管教師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情況如何,均能拿到一樣的學時。于是中小學培訓變成了一個“走過場”的形式,在培訓現場,教師拿出了備課本、作業本進行備課或批改作業的現象屢見不鮮。
三、我國教師繼續教育解決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改進教師繼續教育。
(一)增大教師繼續教育的資金投入,關注每一位教師的成長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經費不足導致的,必要的經費是繼續教育的保證。[3]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必須加大教師繼續教育資金的投入,變大班教學為小班教學,關注每一位教師的成長,改變大班教學的現狀,教師培訓才能顯出成效。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難以一朝一夕完成,政府、教育部門必須持續關注,高度支持,這樣才能使“一大批好教師”的涌現成為可能。
(二)邀請一線教學經驗豐富的名師、名班主任擔任講師
教師們需要來自高校的理論指引,但更需要一線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突出的名師以及教學管理出色的名班主任指引教學及教學管理。增選優秀名師及名班主任擔任講師,重視教師繼續教育中獲取的知識與自身教學實際銜接,使名師、名班主任在小班教學下與參加培訓的教師充分溝通交流,對癥下藥,教師繼續教育才能顯出成效。
(三)變更培訓時間,在寒、暑假開展繼續教育
對比其他國家事業單位,中小學教師有其特殊性,在每學年中有兩個較長的假期。變更學習時間,將培訓任務放入寒、暑假,中小學教師才能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投入學習。
(四)構建繼續教育評價機制,使教師培訓在教師職稱評聘中發揮作用
對于許多教師而言,特別是入職多年的老教師,職業疲倦現象嚴重,得過且過的心態的教師不在少數,當繼續教育缺乏了評價機制,教師學習積極性便無從談起。教育部門需構建多元化的繼續教育評價機制,從考勤、學習狀態、作業完成情況、講師授課情況反饋等幾個方面來對教師培訓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在教師職稱評聘中發揮作用。只有當培訓成為了教師利益攸關的事情,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培訓積極性,我國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升才能落到實處。
四、結語
千秋大業,教育為先,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民族振興、國家興旺的基石,處于變革時期的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嚴峻的挑戰,這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大量的知識儲備,還要不斷創新、學習、吸取最新的資訊,才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因此,教育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升,把提升教師職業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當做教育改革的頭等大事來抓,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走的順利,走得穩健。
參考文獻:
[1]李斌,霍小光.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J].基礎教育論壇,2014,(26):4-5.
[2]潘麥玲.我國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反思與重構[J].繼續教育研究,2017,(2):76-77.
[3]戴壽美.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現狀分析及其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6,(3):7-8.
作者:楊樂 孫增國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惠州大亞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