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施工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建筑施工課程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且內容龐雜繁多,傳統的以知識講授為主的工程建筑施工教學模式已無法符合時展的要求,土木工程專業建筑施工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迫在眉睫。這里分析了當前土木工程專業中建筑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工程建筑施工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對策。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建筑施工;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1土木工程專業中建筑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理論課程教學與工程施工實踐脫離
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建筑施工課程具有極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課堂中簡單的理論教學難以使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課程的內容,如施工工藝、施工機械或技術等具有很強操作性的知識點。在這些內容與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即使是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投影、幻燈片等,也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然而,當前我國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使得本科院校的學生很難獲得實踐的機會。高職高專學生可通過頂崗實習的渠道和方式獲得更多的實踐體會。本科生只能通過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接觸到工程施工中的相關內容,無法通過施工現場實踐獲得更深刻的感性認識。理論課程教學與工程實踐脫離是當前土木工程專業建筑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項重要問題[1]。
2)課時偏少,無法將完整的項目工藝與組織程序覆蓋其中
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建筑施工課程教學內容復雜繁多,包括了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兩大部分,這兩部分共計16章,每一章節的內容都非常重要。從理論知識層面來看,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建筑施工課程涵蓋的內容十分之多,包括材料、力學、測量、施工技術、網絡技術以及施工組織等多個方面。根據該專業課程的具體情況,若是要滿足教學的要求,保證教學效果,則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建筑施工課程的合理課時(包含實踐課時)應達到80學時,然而當前多數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建筑施工課程教學卻并未達到該要求,多設置為64學時,這樣的設置,學時偏少,使得課程教學難以將完整的項目工藝以及施工組織程序等內容覆蓋在內,教學效果不佳。
3)重施工技術,輕施工組織與管理
我國多數院校的土木工程專業教學都存在著重施工技術、輕施工組織與管理的現象。這一現象是由建筑施工課程的工科特性決定的,嚴重阻礙了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全方面發展的人才。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多數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建筑施工課程中的施工組織與施工管理均設置在16個學時以下,還有的甚至更少,僅6學時。這主要與行業情況和土木工程專業特點相關。我國建筑業的發展與增長模式長期處于粗放經營與管理,在建筑業的快速發展下,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高校受市場因素的影響,工程管理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相應發生了改變,一味追求高就業率,忽視了施工組織與施工管理方面的建設與發展。此外,我國當前的本科院校中,土木工程專業方面的教師多為土建類理工科專業,教師的學科結構也使得重施工技術、輕施工組織與施工管理的教學問題加劇。
4)不同課程模塊之間嚴重脫節
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建筑施工課程與一般的基礎課不同,其課程章節之間的跨度十分大,而聯系相對較少,其特點表現為模塊化、專業化。例如該課程中的兩個知識點土方工程與混凝土工程,兩者之間基本上不存在有知識點的聯系。這些互相之間毫無關聯的知識點因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復雜性而被放在了同一課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在傳統的土木工程專業建筑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著不同課程模塊之間嚴重脫節,相互關聯少的問題,這也是當前提升土木工程教學質量、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中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2土木工程專業中建筑施工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討
1)改革學時分配,豐富教學內容
針對當前我國許多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中建筑施工課程學分與課時分配不均的問題,例如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中建筑施工課程為4個學分,周學時中授課時數為4個學時,實驗、上機或其他學時卻為0。對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建筑施工的學時分配分析,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的學時都是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內容的課程幾乎沒有。這樣的學時分配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這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課程來說,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滿足培養社會所需的全面發展人才的要求。對土木工程專業建筑施工課程教學改革首先需要改革學時分配,豐富教學內容,將建筑施工課程的學時重新分配,將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實踐均勻地分配于周課時中。學生的實踐活動可以安排專題講座、參觀施工現場或是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向學生展示典型的案例。這些方式將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施工緊密結合在一起,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量。提高實踐教學課時比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還能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土木工程專業建筑施工課程所涵蓋的專業知識多,知識面廣泛,涉及到許多如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機械的性能及其操作、施工技術的實際應用及運行過程、施工器具的構造和工作狀態等技術層面的東西。這些實際操作的內容僅僅依靠教師口述的教學手段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且教學效率不高。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需要從教學手段的改革入手,采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幻燈片、圖片以及錄像等。使用這些工具將涉及到實際操作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加以演示,不僅能讓學生更直觀地觀看到建筑施工中的各種工藝、技術、機械設備的具體操作及運行過程,并且具有省時省力的好處。教師可對一些正在進行施工建設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工程使用攝像機和照相機到施工現場跟蹤拍攝,將拍攝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和分類,將同類題材的教學內容放在一起,組織學生觀看。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進行相關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吸收知識。此外,這些收集到的素材還可反復使用,學生可向教師拷貝復制,于課后自主學習。例如,浙江大學在近幾年拍攝的建筑施工視頻資料有《杭州黃龍體育中心工程施工》、《125米高度鋼筋混凝土煙囪滑模施工方法》、《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工程施工與長江二橋施工》、《廣州動物園水族館模結構體系》、《福建漳州后勢石電廠123米巨型網殼結構施工》等。這些工程資料經過教學組的剪輯與制作,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播放,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結語
針對當前各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建筑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理論課程教學與工程施工實踐脫離、課時偏少、無法涉及完整的項目工藝與組織程序、重施工技術、輕施工組織與管理、不同課程模塊之間嚴重脫節等問題,高校應積極進行改革與實踐,從學時分配與教學手段等方面著手,將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合理優化、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并重,充分突顯專業管理特色,從而培養更多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嚴超君,呂文曉.基于問題解決的建筑施工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5(04):83-85.
作者:王忠輝 單位: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