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初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展開,初中數學教學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新的教學模式頗受成效。但是在看到這些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的意識到,由于長久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當前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不足和缺陷。下面,筆者將根據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相關理論,對這些不足之處進行闡述,并分析其成因。
(一)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新課改中著重對學生的主體性進行了強調,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以探究式教學代替原有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從而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但是大多數教師由于固有思維的影響,仍然只是單純的重視知識的灌輸,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數學這門科目由于其邏輯性,所以本質上較為枯燥,而教師照本宣科的教育會使得學生無法產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無法取得應有的成就,更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二)課外學習活動單一
在現實社會中,無論是生活、勞動還是學習,都無法離開數學作為工具。可以說,數學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對初中數學教學而言,除了課堂上單純的“填鴨”式知識灌輸以外,學生在課堂外練習和學習數學知識的唯一渠道就是習題,甚至許多教師將“題海戰術”作為提高學生數學水平的唯一手段。不僅如此,如今所選用的多數數學習題仍然以生搬硬套為主,根本無法貼近學生的生活,教材中的許多練習題也只是單純的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行練習,根本無法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思考和探索,這種現狀不僅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而且也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也造成了極大阻礙。
(三)教學評價方法生硬
新課改對以往單純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了極大地改革,要求建立多元化目標、多樣化方法的評價體系,并且應當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全面的了解,最終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在現實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升學這種現實需求的壓力,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甚至是學生自身,仍然是將數學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不顧學生數學基礎和學習背景的客觀差異,單純的將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好”或者“差”的標準。這種評價方法不僅極不科學,而且會導致對自身成績欠佳的學生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僅不利于其學習和進步,甚至會使其產生“破罐子破摔”這種極為錯誤的心理,不僅不會幫助其成績的上升,而且對學生未來的成長造成極為消極的影響。
二、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相關建議
新改革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認真學習和借鑒先進理論及他人的成功經驗,在適應于自身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采取各種科學的措施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筆者根據自身實踐經驗,對初中數學的教學改革提出如下建議。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堅持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采取各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講授立體幾何時,用多媒體展現其部分視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其余部分,學生們參與熱情被極大提升,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除此之外,教師應當改變原有“師道尊嚴”的觀點,和學生之間形成平等、和諧的關系,使得學生敢提出自己的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最終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
(二)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
數學本身是一門較為難學、枯燥的科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和生活實際間的相互結合,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予以直觀的展現,比如以桌子講解面和線的關系等,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所學內容。此外,教師應當善于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如動畫、視頻等形式,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而且生動形象、寓教于樂,在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鍛煉對于數學的興趣,為今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視教學的差異性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著重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于不同基礎、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差異性對待,擺脫原有的以分數最為唯一手段的評價方式。在筆者的實踐中,建立了考試分數和日常表現兩部分結合的評價體系,不僅讓學生能夠認清自己的差距,而且也能看到自身的進步,最終激發其對于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形式下對初中數學教學進行改革已經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對現有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深入、完善、科學的改革。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重視教學的差異性等,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進一步完善。
作者:安校勝 單位:河北省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