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下的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1世紀,網絡和大數據不斷發展,生物技術專業人才自身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為了不斷提高對于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對生物技術領域崗位的適應情況,本文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對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進行深入地了解和培訓,通過構建一定的模式和設立學習、合作的平臺,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創新和發展各種教學方式,不斷提高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質量和崗位適應的能力。
關鍵詞:生物技術;“互聯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的“互聯網+”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再借助一定的平臺使得傳統行業在運用互聯網技術的情況下飛速發展,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發展態勢和情況。目前網絡和大數據不斷改進和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下人們關注的生物技術新型產業。并且網絡和大數據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越來越離不開網絡和大數據。隨著網絡和大數據的不斷發展,也對這一領域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但是現在很多高校仍然沿用的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并不利于現代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發展和進步。所以在目前社會發展的情況下,及時創新和改革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是首先需要關注的。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問題
(一)校企協同培養人才的力度不夠在高校的教學中,時常會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邀請一些成功企業的優秀工作人員來學校進行講解和演講。或者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企業內部進行學習和參觀[1]。但是在課程的設立、教材的編寫和應用方面、學校和企業的實踐訓練方面做得力度還不夠強。所以,學校在進行校企合作時必須要重視協同培養人才。
(二)生物教學的模式比較傳統目前生物教學的模式還是沿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和老舊。生物技術這個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然而教師只是根據教材內容來教授理論知識,并不能讓學生直觀和深入地理解。由于教師沒有注重實踐教學,所以很多學生走向崗位時不能適應,只能依靠在學校里學的專業知識進行應用。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下,現代的教學方式中出現了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越來越多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選擇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來選擇學習方法。
(三)生物教師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目前我國高校中生物技術專業的教師力量還是相對薄弱,而且很多教師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并不高,甚至有一些教師沒有相關的行業實踐經歷和市場調研的情況,這就不能更好地教授給學生經驗和知識。在課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關心當下時展的熱點,這會影響學生和社會脫節。教師并不了解現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科技教學方式,比如大數據、移動終端的使用等等,這就很難培養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1-2]。
(四)沒有及時落實課外擴展活動課外拓展活動的開設可以培養和提升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可以靈活運用和復習所學的知識。學校可以開展一些技能經死啊、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等活動來吸引學生積極參加。雖然現代教育十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但由于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對于學生來說也沒有良好的激勵措施。所以目前來說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就需要學校積極重視和開展課外拓展活動來不斷提升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措施
(一)構建“三位一體”培養模式將現實市場中存在的需求、學生能力培育的“一個中心”(符合市場要求、提高培養學生能力的力度)、兩個途徑(課內以及課外)、三個層次(應用型、創新型、研究型)、四個能力(具備較強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強、會生產技術、有創新思想)融入到互聯網技術的建立的過程當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培養出符合當前市場的人才[2]。創新型人才培育模式圖,如圖1所示。
(二)建立相互合作平臺第一,在“互聯網+”不斷進步與發展的情境之下,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過程中要融入先進的科研技術以及科研知識,實時的更新課堂傳授的知識。第二,依據生物技術專業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創建相關實踐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在實踐之中,使得教育和產業可以無縫對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們產品開發、技術創新、數據維護等參與度,進一步讓學生們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領域和創新途徑。第三,學校和相關企業需要建立一個共識機制,通過建立相關的學習平臺、網站、會議等,提高學生們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將市場中存在個多樣化、有用信息結合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之中,跟隨當前時代的潮流,進而構建課堂、實習基地、合作平臺“三位一體”的協同培養模式。與此同時,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有效的實現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利益與效益[2-3]。
(三)加快教學信息化進程教師要及時的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提高素材與資源的建設。積極的鼓勵教師使用網絡平臺,進一步創建學科的網站及課程,進而實現合理的網絡教學。此外,教師還需要充分的使用教學網站,進而建立起良好的、高質量的學科教學平臺,并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協助之下,讓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化、多樣化,使得每一位學生在上課的過程當中在獲取相應知識的同時感受到課堂所帶來的歡樂[3]。對于實驗教材而言,需要將先進的技術和理論知識融入到其中,讓學生們認識到自身的發展方向,并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之下,將生物物種創新、技術鑒別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滲透到教材之中,從而充分的滿足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人才需要的特色應用型教材。
(四)提高師資團隊的建立對于生物技術專業而言,其對教師的要求比其他專業教師的要求更高,不僅需要生物專業教師擁有較強的知識基礎而且需要教師具備熟練、扎實的生產技術。因此生物專業教師要技術與理論兼備,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培育出高質量的專業創新型人才。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聘請著名的專家成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并在一定時間內為教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進而在增加教師的經驗和知識儲備同時協助學生們制定合理的專業發展目標和專業發展方向,完成自己今后的人生定位[4]。此外,學校要根據教師的方向以及學校擁有的實驗器材,鼓勵教師進入到企業中進行自我的升華,并且將所學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循序漸進的融入到教學之中,為學生們增加實踐經驗。學校利用雙教師指導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企業與學校進行有效的結合,提高學生們了解“互聯網+”背景下生物技術應用前景,從而培育出符合當前市場需求、技術能力強、綜合素養高的專業性人才。
(五)加強課外延伸教師在尊重每一位學生自身差異性的同時要依據學生們特性,進一步培育學生們創新精神、科研精神、研究精神,進而建立起應用型、研究型、創新型并舉的人才分類培養模式,進而培育出符合當代市場需求的專業性人才[5]。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的舉辦一系列的技能比賽,在提高學生們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加了學生們知識的運用能力,讓學生們都可以學以致用。教師要實時的鼓勵學生們參加多樣化的“互聯網+”創業項目,不斷拓展學生們的視野與知識儲備,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們的自信心和競爭力,從而為學生們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之下,“互聯網+”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其中生物技術在此背景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并逐漸面臨著新機遇與新挑戰。生物技術人才的培育對國家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快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思想觀念,針對當前諸多人才培養的問題,需要積極的進行教學的優化與完善,進而建立起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從而培育出符合當代需求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曹向紅.“互聯網+”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內燃機與配件,2019(24):263-265.
[2]邱秀芹,劉松柏,孫靜,唐曦瀛,常宏.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中實踐創新平臺的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19(22):56.
[3]劉國花,龐敏.“互聯網+”背景下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9(8):154-157.
[4]兀光波.“互聯網+”背景下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時代汽車,2019(3):64-65.
[5]王鋒.“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農業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17(11):61-62.
作者:李寧 梁君玲 張慧婧 孫艷賓 劉文煜 單位: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