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高職銜接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高職銜接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筆者分析了計算機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的背景、內涵、意義,指出中高職銜接中存在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銜接問題,給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中職和高職是我國職業教育的初級和高級階段,兩者在培養目標、培養理念、課程體系是有區別,但兩者又是有聯系的。高職是中職的提升階段,中職在于對技能操作的培養,高職在技能基礎上對技術方法的培養,兩者銜接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內容之一。隨著網絡平臺的普及,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效銜接好中高職的培養模式是為了使培養出的畢業生達到中職生、高職生及用人單位的滿意,適應計算機行業發展的需要。
1研究背景
構建有效的職業教育的體系,打通各階段職業教育的途徑,銜接好各階段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建立完備的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系統的必備條件。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兩個文件從國家層面,對中高職銜接進行了頂層設計。在“互聯網+”與產業深入融合及逐漸滲透的趨勢下,社會對計算機類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在增長,對其專業能力要求也在有所提高。計算機類相關人員不僅要具備加倍扎實的專業技能,而且在職位上也逐步產生了層次性。這在人社部設定的計算機類從業人員從初中級到高級專業技術層級上可以得出來。需求量的增長、專業能力要求的提高、職位層次性的設立這些都對職業教育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對于中職來說是初級和直接的,在層次上還是深度上,與社會的需求還不相匹配。而高職階段是對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技術方法理論的要求,更具有針對性,對技術技能的培養層次水平更高。兩者相互彌補計算機類專業職業人才培養的不足[2]。因此如何構建計算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系統模塊,銜接中高職兩大職教系統是職業教育系統正常有效運行的核心所在。
2中高職銜接的內涵及意義
2.1中高職銜接的內涵
中高職銜接體系研究范疇包括兩大職教系統的出口規格、運行時間、運行目標等。其中,出口規格對接即升學制度的銜接是關鍵點,運行時間即人才培養目標的銜接是前提條件,生產內容即課程銜接是實現培養目標銜接的具體途徑[3]。
2.2中高職銜接的意義
中高職銜接是我國職教改革的重要一環,是職教人才出口質量重要因素,對社會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保障具有重大意義。
2.2.1有利于緩解中高職招生困境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愈來愈強烈,中職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逐漸消失,中職學校招生比較困難,面臨生存壓力。與此同時,隨著高職錄取分數的普遍降低以及自主招生制度的實施,中小城市的高職招生也面臨困境。中高職有效銜接可以推動中職教育的發展,使其由終結性中職教育轉變為過程性教育,同時也可以解決高職生源不足問題。中職生應該成為高職招生的重要生源。
2.2.2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技術發展和產業的升級勢必對人力資源的內在標準有更高的要求,中職畢業生提高內在素質和能力,適合就業的需要。從社會角度分析,銜接好中高職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途徑和方法。
2.2.3有利于中高職教結構的調整中高職教育的銜接是職業教育內部系統,各階段接口之間有效對接有利于職業教育系統運行機制有效運轉和生產,有利于穩定中職教育,發展高職教育,彰顯我國職教體系的特色[4]。
3職教系統銜接的問題
3.1人才培養目標銜接問題
中職人才培養的核心是從業能力、職業素養、勞動技能,主要是面向就業的[5]。高職院人才培養的重點是核心技術素養、技術能力和方法、學習能力上。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這主要是面向普通高中生的。中職與高職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銜接得不夠。
3.2專業銜接問題
很多中職學生由于長期以來的底子薄、基礎弱,對繼續升學沒有多大興趣。他們只想中職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只有一部分中職畢業生選擇升入高職學校繼續深造。另外,兩者對計算機類專業設置落腳點不同。中職主要從就業渠道和行業方向進行設置專業。高職則是圍繞計算機行業發展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方向進行設計。專業不一致,學生在報考的時候只能選擇近似專業報考,不利于專業知識的進一步深化,也影響學生報考的熱情。同時,高職是職教系統渠道和路徑和拓展。
3.3課程銜接問題
目前,在職業教育系統中,中職、高職是獨立的模塊,課程體系單元沒有接口機制銜接。如有的學生在中職階段學習服裝設計這個專業,但是在高職卻沒有對口的專業可以接著學習。或者課程體系單元內容的沖突與重復,沒有形成從中職到高職的一體化模式,沒有起到中職教育打下職業基礎,高職教育提升,引導未來職業的作用,反而使系統資源浪費。
4中高職銜接的對策
4.1構建中高職企業協同育人模式
以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職業人才的人力資源標準為職業教育系統需求分析,以提升計算機職業人才品質為職業教育系統運行目標,將專業設置、企業人才需求和學生學習興趣為職業教育系統對象,構建“三位一體”的新型校企協同育人模式[6],即整合計算機資源和軟硬件的優勢,滿足市場企業的需求,激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熱情。中高職學校通過深入企業調查,聯合制訂中職階段學生需要達到的技能目標和高職階段必須達到的技能目標,讓學校清楚自己的培養目標,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決定中職畢業后是就業還是繼續上學,以免作出不合理的選擇。
4.2構建中高職銜接的培養機制體系
首先,按照“系統和整體思維為導向,以人才培養規格、教學進度計劃、學業評價標準為支撐”的構建思路制訂中高職銜接系統。中職學校承擔前兩年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其中第四學期是過渡學期。高職學校應提升中職的職業素質、技能升華和內在轉換,在技術能力和方法訓練上制訂人才培養方案[7]。人才培養方案(如圖1)應突出職業能力和崗位能力,立足教學過程,合理安排教學模塊,給學生提供多方向發展平臺,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整體優化。圍繞總的人才培養目標,中高職學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中高職分段貫通、聯合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充分發揮了中高職學校現有的職業教育資源優勢,為最終向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打下基礎,最終出現中高職學校雙贏、學校企業共贏的局面。
4.3構建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
根據職業崗位群建設課程體系,按照“專業、課程內容、教學過程、學歷證書分別高度融合產業、業標準、生產過程、職業資格證書”的思路(如圖2),構建中高職銜接協同育人的課程體系,體現實用性和針對性,實施四大對接[8]。構建課程體系模塊的銜接接口核心是對課程體系標準的統一。既要體現課程的連貫性又要拓寬、加深內容,實現課程內容的順序性、連貫性、整體性。課程系統模塊中細分專業基礎課程系統單元、核心專業課程系統單元、專業綜合課程系統單元。不同課程系統單元和內在要求和接口機制不同。銜接各課程系統單元是人才培養模式體系的核心所在。
5結束語
中職與高職的銜接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潮流,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重點體現在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機制研究、人才培養方案研究和課程體系建設研究等幾點。這些研究的成果都將促進我國中等、高等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錢怡豐.旅游專業中高等職業教育有效銜接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4.
[2]蔡衛兵.基于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中職機電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7.
[3]曾小波.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問題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8,27(3):12-15.
[4]錢秀蘭.系統論視角下中高職教育銜接長效機制研究[J].職業,2016(8:下):40.
[5]周文清.現代職業教育“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立交橋”的建構與運行[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16):29-34.
[6]梁好翠,吳志遠,黃雪燕.地方高校協同育人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欽州學院學報,2018,33(5):49-54.
[7]劉士祺.淺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特征與構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2):57-59.
[8]王禮紅.基于“五個對接”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J].職教通訊,2017(9):57-60.
作者:丁麗 王景蘭 馬健 單位:亳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