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本科院校教師教學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建立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政策引導下,地方本科高校緊跟時代步伐,緊抓創新創業教育機遇,確保轉型發展。創新創業教師教學發展成為地方本科高校教學質量和教學發展的主要力量。以百色學院為例,通過對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教師進行訪談,發現了其發展現狀,及問題存在原因,并提出了雙創背景下教師教學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教學發展;現狀與原因;路徑
自1998年高校開始擴招,我國高等教育步入了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普及化教育階段。高等教育在校生、毛入學率分別由1999年的413.42萬人、10.5%上升到2017年3779萬人[1]、45.7%,普通高校專任教師數也由1999年42.57萬人增加到2017年244.30萬人[2]。與此同時,高校青年教師數量也快速增加,2010—2014年40歲以下高校青年教師分別占教師總數的62.78%、61.70%、60.80%、61.00%、56.78%。[3]青年教師數量占到高校教師總人數的近60%表明,青年教師儼然已成為高校教學的主力軍,也是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力量。但是面對迅速擴招的學生規模,留給高校培養教師方面的時間并不多。許多青年教師都是畢業后就直接走上講臺的,據調查發現,重點高校中,52.59%的青年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發展不滿意、較不滿意或者一般,只有47.41%的青年教師表示“很滿意”和“滿意”。[4]高校管理層也逐漸意識到教師發展的重要性,鼓勵青年教師通過學習、進修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教學發展逐漸成為各國高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戰略內容。
1教師教學發展的內涵
在國務院和教育部的政策引導下,我國八成以上的高校都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類課程。要搞清楚什么是雙創背景下的教師教學發展,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教師教學發展的內涵。大多數學者在界定高校教師發展概念時都會包含教師教學的發展,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經常被“高校教師發展”所指代,實際上,高校教師教學發展應是高校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兩者的關系應屬于上下位關系。潘懋元教授認為高校教師發展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學術方面、職業技能方面和情感與師德方面,其中職業技能方面的提高即將所擁有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所能掌握的知識、并借以發展學生的智能方面的技能的提高,也就是教學發展。[5]伊文思(Evans)則認為,教師教學發展是教學態度上和功能上的發展,前者是教師態度的改善過程,后者是教師專業表現改善的過程。[6]焦燕靈認為概括來講就是高校教師在教學技能上的提升和成長。具體來講,它是通過教師主觀的教學投入在學校及院系等客觀主體支持下,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充實教學知識、提升教學能力、形成獨特教學風格,實現自我價值和學生成長的過程。[7]該文認為教師教學發展是一個過程,旨在提高教學質量,由教師主體在主觀能動性下和高校支持下,在教學價值觀、教學能力、教學學術方面的發展過程。
2雙創背景下教師教學發展內涵
雙創背景下教師教學發展是在教師教學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主要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主要是指為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質量,高校或院系通過各種途徑為創新創業教師提供一系列持續支持和服務,促進教師在教學價值觀、教學能力、教學學術方面發展的過程。
2.1高校創新創業教師教學發展現狀及原因分析
通過運用個案訪談的研究方法,對百色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進行了訪談。百色學院共有兩個創新創業教學管理部門,分屬于招生就業處和創業學院。根據調查,百色學院共有專任教師968人,從事創新創業教學工作的教師有76人。其中48人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占比72.7%,11人具有創業相關工作經驗,占22.0%。74人有過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比賽或實踐活動,占比97.0%。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次數,1次也沒有的0人,1~3次的有70人,3~5次以上的12人,5次以上的3人。(1)教學背景現狀。在全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類課程教學的人數有76人,其中11人具有創業相關工作經驗,占比22.0%,其余78.0%的教師沒有創業相關工作經歷。據調查,從事創新創業教學工作的教師有76人。其中48人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占比72.7%。根據訪談,在教學任務布置上,教研室更多的是挑選行政管理類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教學工作。原因是專業課教師本身教學任務繁重,無暇顧及在專業課程上的創新與創業活動。從而也可以看出,高校教師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還沒有形成積極的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意識。(2)教學方式現狀。76位創新創業教師的創新創業教學活動主要以講授《創商測評》和《大學生創業基礎》為主,實踐方面主要指導大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為主。(3)教師培訓現狀。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次數,1次也沒有的0人,1~3次的有70人,3~5次以上的12人,5次以上的3人,培訓內容以從業培訓和崗前培訓為主。大多數教師都有參加過創新創業教育類的培訓,培訓內容以崗前培訓和從業培訓為主。參加過5次以上培訓的只有3人。
2.2創新創業教育教師教學發展中問題的原因分析
2012年8月,教育部頒發的《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要求從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5個方面對創業教育教學的開展做了要求,并明確了“創業基礎”教學大綱,這標志著中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走向了標準化與規范化的軌道。高校在這一指導意見下紛紛開設了創業基礎課程。但是從實際教學實踐來看,教學效果并不是很顯。從教師視角查看,可以發現以下主要問題。
2.2.1個人層面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淡薄。從訪談和調研可以看出,雖然政府和高校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上決心很大,但是對創新創業教師的影響并不明顯。創新創業教師更多的只是想把專業課上好,在專業教學和科研方面有所建樹,對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其內涵。在課程創新和開發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方面明顯熱情不夠,動力不足。知識儲備量不足。創新創業教育與其他專業教育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活動。盡管創新創業教師可以很快地熟悉和掌握創新創業理論,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也只是將知識復制和轉移給了學生。導致在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的引導和啟發能力不足,無法充分地引導學生對創新創業有更深入的體會。教學反思少。波斯納的關于教師成長的理論公示表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的理論,告訴我們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和活動[8]。訪談發現,48%的被訪談教師認為教學反思很重要,52.0%的被訪談教師認為教學反思不是很重要。37.0%的訪談教師承認只是偶爾進行教學反思。青年教師由于時間和精力受限,教學反思并不頻繁。教學研究少。教學不僅是一項教學活動,也是一項學術活動。長期以來,教學學術在科研學術的打壓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高校唯科研為上的考核標準,導致青年教師無心教學研究工作。因此,青年教師教學創新力不足,教學質量不高,教學能力不足等現象就可見一斑。
2.2.2組織層面高校缺乏創新創業型教師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地方本科高校現實中存在教育觀念陳舊,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力度不夠,資金政策不到位等現象,很難吸引和留住那些具備較高創新創業能力和水平的人才。其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大多是通過內部挖掘和培養來進行。通過培訓取得相應證書后上崗。但是,高校并沒有形成系統化、體系化的教師培訓機制,培訓也多是理論培訓,對于在校教師創業經驗的積累和理論能力的提升影響并不是很大。激勵政策不夠。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職稱評價體系,顯然是在引導青年教師更加關注科學研究。高校本身在科研獎勵方面就要多于教學獎勵,創新創業教學獎勵更沒有形成穩定的制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并沒有給予青年教師足夠的動力。教師評價考核制度陳舊。高校的教學改革要想發展首先要完善教學評價考核制度。原有的評價考核制度大多是以是否完成教學工作量和領導、學生、自我主觀評價為主。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教學效果沒有很好的體現價值,也就不能對創新創業教師形成激勵。教學發展機構建設不完善。高校大多建設有教學發展機構如教學發展中心,為教師發展提供服務。但是教學發展中心采取的大多項目是面向全體教師的,并沒有形成層次化、專業化、針對性的教師培訓服務體制,對創新創業教師教學發展影響甚微。
3雙創教育背景下教師教學發展路徑
促進教師教學發展是高校本身的責任和義務,也是高校教師個人的權利和追求。在創新創業時代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需要緊跟時展步伐,主動支持教師教學發展,同時,高校教師個人要有追求教學發展的自覺性。因此,文章從組織層面和個人層面提出了雙創背景下教師教學發展路徑。
3.1組織層面
3.1.1高校要明確教學中心地位教學是高校教師的第一責任和義務。高校應首先在觀念上樹立教學中心的意識。為教學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做好教學發展支持工作。如,樹立高校一切為了教學,尊重教學、支持教學,優先保障教學經費和教學建設,評選優秀教學教師等等。
3.1.2鼓勵教師教學學術發展教學學術應成為與科研學術一樣重要的教師發展考核指標。高校致力于打造崇尚教學學術的文化,幫助教師轉變學術發展觀念,引導教師追求教學學術,改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
3.1.3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搭建教學發展平臺建立教師教學學術發展中心是國外高等教育發達地區已經實踐、并證明切實有效的教師教學發展途徑。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設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充分完善這一平臺運行機制,調動學校各部門協調配合,為教師教學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
3.1.4建立健全教師教學發展機制完善教師教學發展制度,如逐步完善各項教師發展保障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等;健全教學發展機構;推廣多樣化教學項目;重視教師教學培訓,構建多元化教學培訓體系。
3.2個人層面
教師教學發展能否取得成效,不僅需要高校組織層面為其提供支持和幫助,更需要高校教師本身發揮主觀能力性,主動謀求教學發展。其主觀意愿和努力直接決定了教師教學發展的成效。
3.2.1培養教師教學發展主觀意識Fishbein最早發現態度和信念是預測未來行為的因素。弗瑞孟認為,教師要具備高度的自覺和自我意識,要具備積極改變的工作態度。高校教師要把教學發展當成自己事業發展的重要部分,樹立教學發展也是個人發展和實現個人價值的意識和觀念。
3.2.2加強自主教學學習高校教師要充分利用高校教學發展平臺,主動在平臺上開展教學學術交流活動。注重在教學課程設計、教學活動創新開發和教學課后總結反思方面的學習交流。重視理論學習,自主學習教學發展前沿理論,并注意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主動將理論學習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199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R].[2]2017年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大數據統計分析[R].
[4]姚利民,賀光明,段文彧.重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發展的現狀與原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11):51-57.
[5]潘懋元.大學教師發展與教育質量提升[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報,2007(1):23-25.
[7]焦燕靈.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的內涵、意義與路徑指要[J].教育探索,2013(4):89-91.
[8]張立昌.試論教師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17-21.
作者:王娜 單位:百色學院